[2022秋期版]2107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十年期末纸质考试题库.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7507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4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秋期版]2107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十年期末纸质考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2022秋期版]2107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十年期末纸质考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2022秋期版]2107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十年期末纸质考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2022秋期版]2107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十年期末纸质考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2022秋期版]2107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十年期末纸质考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秋期版]2107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十年期末纸质考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秋期版]2107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十年期末纸质考试题库.docx(7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2秋期版2107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十年期末纸质考试题库 说明:资料整理于2022年10月16日,资料涵盖2007年1月至2022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 全部试题及答案。2022年7月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空格内。多选、少选、错 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L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C)。A .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C)。A.故

2、意行为与过失行为B.主行为与次行为C.作为与不作为D.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3.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A) O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B.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C.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D.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4 .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在对其所犯抢劫罪量刑时,应当(B)处罚。A.从轻B.从轻或者减轻C.减轻D.免除5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B)处罚。A.从轻或者减轻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C ,减轻D.从轻6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C)。A.三个月B.六个月C .一年D.二年7 .对于被判处(AB)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A.无期徒刑8 .死刑C.十五年以

3、上有期徒刑D.驱逐出境8 .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D)之日起计算。A.犯罪B.犯罪行为停止C.犯罪结果发生D.犯罪行为终了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 . 11.享有 和 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答案外交特权;豁免权10 .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的科学。答案刑事责任;刑罚11 .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和o答案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12 .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和 答案同类客体;直接客体13 .防卫过当是招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 给不法侵害人造

4、成,因而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答案超过必要限度;重大损害14 .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括和两个方面。答案特殊预防;一般预防15 .精神病人在或者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答案不能辨认;不能控制16 .拘役的期限,为以上以下。答案一个月;六个月17 .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之日起计算。答案裁定减刑18 .对于构成的犯罪分子不能适用缓刑和假释。答案累犯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9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 制自己行为的能力。20 .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

5、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21 .犯罪集团:又称特殊共犯或有组织的共同犯罪,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 犯罪组织。22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 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3 .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答:所谓犯罪的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 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构成犯罪的不作为需

6、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而未履行。(3)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24 .简述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及其基本适用规则。答:数罪并罚,是对一行为人所犯数罪合并处罚的制度。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 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根据我国刑法典的规定,数罪并罚时应遵守如下基本适用规则:(1)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最重刑为死刑的,采用吸收原则,仅应决定执行一个死开屋(2)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采用

7、吸收原则,只应决定执行 一个无期徒刑。(3)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自由刑即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即应当在 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4)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采用并科原则,附加刑均须执行。五、案例分析(16分)25 .案情;胡某,男,1993年5月出生。2010年6月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2016年4月刑满释 放。2021年3月某日晚9时左右,胡某与其朋友陈某喝完酒后在本县城关镇大街上驾车兜风,行至一个 夜市小吃区时,撞上了正在马路边行走的张某、王某。张某被撞倒卷入车下,挂在车右前避震器与方向 横拉杆上,王某被撞倒在马路边(手在地上

8、蹭破了皮)。胡某没有停车救人,而是继续向前开。因被撞的 张某还在车下,车辆行驶不正常,陈某便对胡某说:“好象那人在车上呢。停车看看吧J胡某说:“管 他呢!”继续驾车逃跑。夜市上的群众见此情景,大喊“车下有人,把车停下”,边喊边往胡某车上扔啤 酒瓶、饮料盒,进行阻拦。但胡某仍不停车,反而加大油门快速行驶。车行至县城南郊一加油站前时自 行熄火,而张某被拖带长达2000多米,已血肉模糊、面目全非,惨死于车下。请根据刑法总则理论结合法律规定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张某的死亡,胡某行为时的心理态度是什 么?对于胡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罚(只答处罚原则)?答:(1)对于张某的死亡而言,胡某的心理态度属于间接故意,

9、其行为构成(间接)故意犯罪。(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本题不得分)(2)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 心理态度。其显著特点表现为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抱着漠不关心的放任态度,即不希望、不追 求结果的发生,但也不反对结果的发生。(3)胡某交通肇事撞倒张某后,不仅不停车救人,反而加速逃跑,并且在陈某提醒、路人阻拦的情 况下,明知车下有人,继续行驶可能会致人重伤甚至死亡,但他却无动于衷,对张某的死活放任不管, 驾车猛跑,以致张某被拖带至死,其心理态度完伞符合间接故意的特征,故其行为已由过失犯罪转变为 间接故意犯罪。(4)胡某在因故意犯罪被判

10、处的有期徒刑执行完毕后5年以内,又犯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的新罪,符合一般累犯的构成特征,因而属于累犯。根据刑法规定,应当对其从重处罚。2021年7月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空格内。多 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L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C)。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2.我国刑法分则中“侵犯财产罪” 一章规定有13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

11、于(B)。A. 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3 .犯罪既遂的类型有(ABCD)。A.行为犯B.危险犯C.结果犯D.举动犯4 .管制的执行机关是(D)。A.人民法院的执行部门B.人民检察院的监所检察部门C.公安机关的看守所D.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的社区矫正机构5 .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在对其所犯抢劫罪量刑时,应当(B)处罚。A.从轻B.从轻或者减轻C.减轻D免除6 .死刑不适用于(ABD)。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B.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7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C)。A.三个月8 .六个月C .一年D.二年8 .犯

12、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D)之日起计算。A.犯罪B.犯罪行为停止C.犯罪结果发生D.犯罪行为终了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 .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司法解释和 o答案立法解释;学理解释10 .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和 。答案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11 .犯罪构成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 及其,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答案社会危害性;程度12 .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 和。答案作为;不作为13 .精神病人在或者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

13、的,不负刑事责任。答案不能辨认;不能控制14 .犯罪的过失有两种类型,即 与 o答案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15 .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和 O房藁同类客体;直接客体16 .防卫过当是指?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给不法侵害人造成,因而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答案超过必要限度;重大损害17 .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其 决定罚金数额。答案犯罪情节18 .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 之日起计算。答案裁定减刑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9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

14、认和控 制自己行为的能力。20 .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 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21 .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22 .犯罪集团:又称特殊共犯或有组织的共同犯罪,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 犯罪组织。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3 .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答: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1)起因条件:存在不法侵害。(2分)(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2分)(3)对象条件:只能对不法侵

15、害者本人实行,而不能对没有实施侵害的第三者实行。(2分)(4)主观条件: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2分)(5)限度条件: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2分)24 .简述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及其基本适用规则。答:数罪并罚,是对一行为人所犯数罪合并处罚的制度。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 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4分)根据我国刑法典的规定,数罪并罚时应遵守如下基本适用规则:(1)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最重刑为死刑的,采用吸收原则,仅应决定执行一个死刑。 (1分)(2)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最重刑为无

16、期徒刑的,采用吸收原则,只应决定执行 一个无期徒刑。(1分)(3)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自由刑即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即应当在 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3分)(4)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采用并科原则,附加刑均须执行。(1分)五、案例分析(16分)25 .案情:陈某,男,46岁,某校教师。吴某,男,25岁,无业。陈某的外甥。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因犯故意伤害罪服刑2年半。朱某,男,17岁,无业。吴某的朋友。陈某因在工作中对校长许某某产生不满,蓄意报复,于是便要家住外地的吴某找个人来干掉许某某, 许诺事成之后给每人3万元钱。2017年

17、11月的上中旬,陈某带着吴某和朱某数次查看了许某某的办公 室方位和工作环境,确认了许某某,并告诉吴某和朱某如何接近许某某,还在“酬金”之外另外给吴某 和朱某2000元作为往返路费。2017年11月22日下午,吴某和朱某来到许某某的办公室外,吴某让朱 某留在门口望风,自己则进入许某某的办公室。许某某以为吴某是有事相找,正准备站起身接待时,吴 某却拿出藏在身后的螺纹钢段猛击许某某头部数下,导致许某某重度颅脑损伤死亡。随后,吴某、朱某 从陈某处拿到钱后潜逃。请根据刑法总则理论结合法律规定分析并说明理由:对陈某、吴某、朱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 理(只答处理原则)?答:(1)陈某、吴某、朱某的行为属于

18、共同犯罪。(2分)(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2)陈某在共同犯罪中属于教唆犯。陈某为达到杀害许某某的目的,以金钱为诱惑,指使原本无犯 罪意图的吴某和朱某将许某某杀害,其行为完全符合教唆犯的特征,因此属于教唆犯。(2分).2021年1月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空格内。多选、少选、错 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1 .我国刑法分则中“侵犯财产罪” 一章规定有13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B)。A. 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2 .我向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ABD)。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

19、刑相适应原则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3 .犯罪目的只存在于(B)犯罪中。A.故意B.直接故意C.间接故意D.既遂4 .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CD)时,应当负刑事责任。A.盗窃罪B.敲诈勒索罪C.放火罪D.抢劫罪5 .某甲在与某乙争吵中捅了某乙一刀后扬长而去,某乙因失血过多死亡。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 属于(D)。A.意外事件B.过失犯罪C.直接故意犯罪D.间接故意犯罪6 .死刑不适用于(ABD)。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8 .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9 .管制的执行机关是(D)。A.人民法院的执行部门10 人民检

20、察院的监所检察部门C.公安机关的看守所D.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的社区矫正机构8 .某甲被判处无期徒刑,依法假释时,其考验期限为(B)。A.五年B.十年C.十五年D.二十年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 .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O从旧兼从轻原则10 .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司法解释和 o立法解释;学理解释IL犯罪构成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 及其,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社会危害性;程度12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危害社会的行为;单位13 .刑罚,是指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依法对所适

21、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国家审判机关;犯罪人14 .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和 .0作为;不作为15 .犯罪的过失有两种类型,即 与 O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16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和正在,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 的行为,属于特别自首,亦称准自首。被告人;服刑的罪犯17 .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其 决定罚金数额。犯罪情节18 .对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其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判处 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 O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十三年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9 .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

22、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 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20 .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21 .剥夺政治权利:是指依法剥夺犯罪人一定期限参加管理国家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属于资格 刑。22 .数罪并罚:是指人民法院对一行为人在法定时间界限内所犯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照法定的并罚 原则及刑期计算方法决定其应执行的刑罚的制度。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3 .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答: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1)起因条件:存在不法侵害。(2分)(2)时间条件:不法

23、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2分)(3)对象条件: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而不能对没有实施侵害的第三者实行。(2分)(4)主观条件: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2分)(5)限度条件: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2分)24 .简述减刑的概念和条件。答:减刑,是指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在刑罚执行期间的悔改 或者立功表现,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4分)根据刑法典的规定,对犯罪分子减刑,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减刑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是减刑的对象条件, 即刑法对减刑适用

24、范围的限定。(2分)(2)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这是减刑的实 质条件,也是决定性要件。(2分)(3)减刑必须有一定的限度。这是减刑的限度条件。(2分)五、案例分析25 .案情;胡某,男,1991年5月出生。2008年6月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2014年4月刑满释 放。2019年3月某日晚9时左右,胡某与其朋友陈某喝完酒后在本县城关镇大街上驾车兜风,行至一个 夜市小吃区时,撞上了正在马路边行走的张某、王某。张某被撞倒卷入车下,挂在车右前避震器与方向 横拉杆上,王某被撞倒在马路边(手在地上蹭破了皮)。胡某没有停车救人,而是继续向前开。因被撞

25、的 张某还在车下,车辆行驶不正常,陈某便对胡某说:“好象那人在车上呢。停车看看吧。”胡某说:“管 他呢!”继续驾车逃跑。夜市上的群众见此情景,大喊“车下有人,把车停下“,边喊边往胡某车上扔啤 酒瓶、饮料盒,进行阻拦。但胡某仍不停车,反而加大油门快速行驶。车行至县城南郊一加油站前时自 行熄火,而张某被拖带长达2000多米,己血肉模糊、面目全非,惨死于车下。请根据刑法总则理论结合法律规定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张某的死亡,胡某行为时的心理态度是什 么?对于胡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罚(只答处罚原则)?答:(1)对于张某的死亡而言,胡某的心理态度属于间接故意,其行为构成(间接)故意犯罪。(2分)(判断正确者得

26、分。判断错误则本题不得分)(2)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 心理态度。其显著特点表现为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抱着漠不关心的放任态度,即不希望、不追 求结果的发生,但也不反对结果的发生。(3分)(3)胡某交通肇事撞倒张某后,不仅不停车救人,反而加速逃跑,并且在陈某提醒、路人阻拦的情 况下,明知车下有人,继续行驶可能会致人重伤甚至死亡,但他却无动于衷,对张某的死活放任不管, 驾车猛跑,以致张某被拖带至死,其心理态度完伞符合间接故意的特征,故其行为已由过失犯罪转变为 间接故意犯罪。(6分)(4)胡某在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的有期徒刑执行完毕后5年

27、以内,又犯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的新罪,符合一般累犯的构成特征,因而属于累犯。根据刑法规定,应当对其从重处罚。(5分)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与2018年7月试题相同)L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C)。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2.我国刑法分则中“侵犯财产罪” 一章规定有13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B)。A. 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3 .犯罪既遂的类型有(ABCD)。A.行为犯B

28、.危险犯C.结果犯D.举动犯4 .管制的执行机关是(D)。A.人民法院的执行部门B.人民检察院的监所检察部门C.公安机关的看守所D.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的社区矫正机构5.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在对其所犯抢劫罪量刑时,应当(B)处罚。A.从轻B.从轻或者减轻C.减轻D.免除6 .死刑不适用于(ABD)。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8 .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9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C)。A.三个月10 六个月C. 一年D.二年8 .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D)之日起计算,A.犯罪9 .犯罪行为停止C.犯罪结果发生D.犯罪

29、行为终了二、填空题(与2018年7月试题相同)10 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司法解释和 O立法解释;学理解释11 .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和 O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12 .犯罪构成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 及其,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社会危害性;程度13 .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和 O作为;不作为14 .精神病人在 或者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不能辨认;不能控制15 .犯罪的过失有两种类型,即 与 o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16 .

30、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和 同类客体;直接客体17 .防卫在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 给不法侵害人造成,因而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重大损害18 .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其 决定罚金数额。犯罪情节19 .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之日起计算。裁定减刑三、名词解释(与2018年7月试题相同)20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 制自己行为的能力。21 .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 犯罪实行行为的

31、犯罪停止形态。22 .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23 .犯罪集团:又称特殊共犯或有组织的共同犯罪,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 犯罪组织。四、简答题(与2018年7月试题相同)24 .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答: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1)起因条件:存在不法侵害。(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3)对象条件: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而不能对没有实施侵害的第三者实行。(4)主观条件: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5)限度条件: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

32、度造成重大损害。25 .简述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及其基本适用规则。答:数罪并罚,是对一行为人所犯数罪合并处罚的制度。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 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根据我国刑法典的规定,数罪并罚时应遵守如下基本适用规则:(1)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最重刑为死刑的,采用吸收原则,仅应决定执行一个死刑。(2)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采用吸收原则,只应决定执行 一个无期徒刑。(3)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自由刑即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即应当在 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

33、期。(4)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采用并科原则,附加刑均须执行。五、案例分析(与2018年7月试题相同)25.案情:陈某,男,46岁,某校教师。吴某,男,25岁,无业。陈某的外甥。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因犯故意伤害罪服刑2年半。朱某,男,17岁,无业。吴某的朋友。陈某因在工作中对校长许某某产生不满,蓄意报复,于是便要家住外地的吴某找个人来干掉许某某, 许诺事成之后给每人3万元钱。2017年11月的上中旬,陈某带着吴某和朱某数次查看了许某某的办公 室方位和工作环境,确认了许某某,并告诉吴某和朱某如何接近许某某,还在“酬金”之外另外给吴某 和朱某2000元作为往返路费。2017年11月22

34、日下午,吴某和朱某来到许某某的办公室外,吴某让朱 某留在门口望风,自己则进人许某某的办公室。许某某以为吴某是有事相找,正准备站起身接待时,吴 某却拿出藏在身后的螺纹钢段猛击许某某头部数下,导致许某某重度颅脑损伤死亡。随后,吴某、朱某 从陈某处拿到钱后潜逃。请根据刑法总则理论结合法律规定分析并说明理由:对陈某、吴某、朱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 理?(只答处理原则)答:(1)陈某、吴某、朱某的行为属于共同犯罪。(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2)陈某在共同犯罪中属于教唆犯。陈某为达到杀害许某某的目的,以金钱为诱惑,指使原本无犯 罪意图的吴某和朱某将许某某杀害,其行为完全符合教唆犯的特征

35、,因此属于教唆犯。(3)陈某和吴某在共同犯罪中均属于主犯。陈某虽未直接实施杀人行为,但他不仅教唆他人实施犯 罪,而且在整个犯罪中居于指挥地位,对于犯罪的发生起着主要作用,因此,陈某属于主犯。吴某直接 实施杀人行为,致使被害人死亡,在共同犯罪中起了主要作用,因此也属于主犯。(4)朱某属于共同犯罪中的从犯。朱某在参与犯罪过程中未直接实行杀人行为,只是帮助吴某望风, 因此属于从犯。(5)对于陈某和吴某,应当按照本案全部犯罪处罚。陈某教唆不满18周岁的朱某犯罪,应当从重处 罚。对于朱某,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6)吴某在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的有期徒刑执行完毕后5年以内又犯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

36、 新罪,属于累犯,应当对其从重处罚。(7)朱某犯罪时不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且不能适用死刑。(视论述情况适当给分)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L下列情况中,我国刑法有溯及力的是(AD)。A.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B.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刑法认为是犯罪C.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轻D.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重2 .下列人员中,实施危害行为造成危害结果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有(D)0A.聋哑人和盲人B.精神正常时的间歇性的精神病人C.生理醉酒的人D.故意伤害他人致人轻伤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3 .在犯罪客

37、观方面的诸多事实特征中,只有(A)才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A.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C犯罪的时间、地点D.犯罪的方法4 .某甲在行车中不小心将某乙撞伤,为了尽快逃脱,便将流血昏迷的某乙拖人路边树林。某乙失血过多 死亡。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B)的犯罪。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5 .犯罪既遂的类型有(ABCD)。A.行为犯B.危险犯C.结果犯D.举动犯6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C)处罚。A.从轻B.减轻C.从轻或者减轻D.减轻或者免除7 .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的犯罪,经过20年后仍须追诉的,应当(A)。A.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38、8 .由最局人民检察院决定C.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D.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8 .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减为有期徒刑的条件是(BD)。A.确有悔改9 .确有重大立功表现C.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0.没有故意犯罪二、填空题10 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二是 O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强制性最为严厉11 .我国的 和 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该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否为三年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国家工作人员;军人12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 和判处刑罚。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13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 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这种结果发生的心

39、理态度,属于犯罪的间接故意。可能;放任14 . W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处罚。免除15 .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本罪),而 或 又触犯其他罪名(他罪)的犯罪形态。方法行为;结果行为16 .无期徒刑是指剥夺犯罪人终身自由,实行 的刑罚方法。强迫劳动改造17 .缓刑考验期限应从 之日起计算。判决确定18 .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 原则和 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是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吸收(原则);并科(原则)19 .假释的对象是被判处、的犯罪分子。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三、名词解释20 .犯罪:是指严重危害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且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21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

40、体对自己行为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22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 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23 .没收财产:是指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全部强制元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四、简答题24 .简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答: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 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具有如下三个特征:(1)犯罪构成是一系列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2)犯罪构成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法

41、律标志。(3)犯罪构成由刑法加以规定。25 .简述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答: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是:(1)时空性。必须是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必须是在犯罪处于运动过程中而尚未形成任何停止 状态的情况下放弃犯罪。(2)自动性。即行为人必须是自动放弃犯罪。(3)彻底性。指行为人彻底放弃了原来的犯罪。(4)有效性。指行为人必须有效地防止了他已实施的犯罪之法定犯罪结果的发生,使犯罪未达既遂 状态而停止下来。五、案例分析26 .案情:于某,男,17岁。2018年3月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2018年9月刑满释放。2018年10月,于某到某烤鸭

42、店打工,与老板黄某(女,40岁)相好后发生了两性关系,并一直保持 到2019年2月初,2月中旬,于某开始与刘某谈恋爱,并向黄某提出分手。黄某不同意,要求于某与自 己保持关系,否则就要将此事告诉刘某。2月27日晚8时许,于某在烤鸭店内再次向黄某提出分手。双 方发生激烈争执。黄某恼怒无比,从厨房拿来-把菜刀边骂边向于某猛地砍过来,砍伤了于某的胳膊。 于某见势不好,顺手操起一把椅子抵挡并将黄某打倒在地。黄某倒地时菜刀脱手但仍然大骂于某,并说 要杀死于某。于某便继续用椅子砸打黄某,直至其不再出声才住手。于某发现黄某已死,非常惊慌,遂 仓皇逃离现场。试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只答

43、处罚原则)? 答:(1)于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构成间接故意犯罪。(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2)于某在受到黄某暴力侵害时用椅子抵挡并将其打倒在地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行为,但在黄某倒 地、侵害已停止的情况下继续用椅子打击黄某以致其死亡的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了重大损害,因 而属于防卫过当,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3)于某明知用椅子打击黄某可能会致其受伤甚至死亡却放任不管,以致造成黄某死亡的结果发生, 但纵观全案于某并无希望致黄某重伤或者死亡的故意,故对其防卫过当行为应当以间接故意犯罪论处。(4)于某犯罪时未满18周岁,依法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且不能适用

44、死刑。(5)于某在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的有期徒刑执行完毕以后不到一年时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 刑罚的罪行,符合累犯构成条件,属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D)。A.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B.违反法律的行为C.触犯刑律的行为D.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2.各国刑法解决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有(ABCD)。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 D.普遍原则 3.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以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为前提a这种特定义务来源于(BCD)。 A.社会公德的要求B.职务上或者业务上的要求C.法律的明文规定D.行为人先行的行为导致的危险状态4.

45、犯罪既遂是指(D)。A.犯罪结果已经发生B.犯罪人的目的已经达到C.犯罪行为已经完成D.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5 .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B)处罚。A.从轻B.从轻或者减轻C.减轻D.免除6 .缓刑适用于被判处(BC)的犯罪分子。A.管制B.拘役C.三年以下有期徒刑D.五年以下有期徒刑7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B)以后,可以假释。A.十年8 .十三年C.十五年D.十八年8 .某甲并不具有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对其判处法定最低刑还是过重, 经(D),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A.高级人民法院判决9 .高级人民

46、法院核准C.最局人民法院判决D.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二、填空题10 笳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包括、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主体11 .我国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有三种,即、或者是前段的例外。对前段的补充;对前段限制IL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 和 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辩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构成犯罪;承担刑事责任12 .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一或者具体。人;物13 .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14 .为了犯罪,、的,是犯罪预备。准备工具;制造条件15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 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公共利益;财产16 .人民法院对犯罪人裁量刑罚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