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垃圾处理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调查与思考.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755531 上传时间:2024-12-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研报告: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垃圾处理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调研报告: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垃圾处理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调研报告: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垃圾处理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调研报告: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垃圾处理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调研报告: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垃圾处理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调研报告: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垃圾处理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调查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报告: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垃圾处理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调查与思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调研报告: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垃圾处理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调查与思考一、调研背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民群众健康,事关美丽中国建设。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的短板在村屯,难点也在村屯,要加快改善村屯环境为建设和美乡村奠定坚实基础。今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加强农村垃圾处理、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是深入贯彻X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中,落实“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的必要之举。干净整洁的村屯能够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增强村民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为村屯增添

2、生机与活力,促进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繁荣,实现城乡深度融合。本小组按照调研相关要求,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数据分析等方式,对X村垃圾处理、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具体改善措施。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二、X村生态环境整治基本情况X村位于X区最南端,属于城郊村,下辖1个自然屯,分4个居民小组,人口501户,1414人。农业物产丰富,村集体现有耕地2000亩,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大葱、中药材等农作物,以大葱较为出名,有近百年种植历史,为X大葱主要产区。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较好,村集体年收入12万元,年人均收入2.5万元。乡村治理成绩较为显著,2022年X

3、村被评为X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和X市示范文明村称号,2023年被评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从调研情况看,2024年X村在垃圾处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措施有力、推进有序,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设置8个桶装垃圾点,按照每4000人设置一名环卫工人的标准,全村共配备3名环卫工人定期清理回收垃圾,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同时,在每个桶装垃圾点设置有毒有害垃圾桶,实现有毒有害垃圾闭环处置。二是加大乱倒乱排行为管控力度,通过设置“禁止乱排乱倒”标识,有效约束村民生活污水随便倒的不文明行为。三是安装太阳能路灯160盏,全面亮化乡村,在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解决村民夜间出行难问题。四是实施农村大气和土壤环境保

4、护,倡导村民安装环保炉具,在农田设置农药包装集中收集处,有力维护乡村生态环境。三、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相应对策建议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从调研情况看,X村屯环境基本实现整洁有序,村民环保观念发生可喜变化,但仍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求存在差距。我组深入分析X村存在的问题,深挖问题成因,因地制宜提出改善举措。(一)村民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不强一是通过与村民沟通了解到,部分村民在生活中依然不重视村内环境保护,还存在随处丢垃圾的现象。二是村民缺少相关宣传和指导,对垃圾分类知识不了解,

5、在村里已摆放3种颜色分类垃圾桶的情况下,仍然乱扔乱放,垃圾分类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三是村民不重视农业垃圾危害,随意丢弃的农药瓶内残留物会渗入土壤、污染水源,影响土壤环境和村民饮用水安全,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原因分析:一是村民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和传统观念难以短期改变,环保意识尚未健全。二是村民缺少深层次了解村屯环境保护重要性的途径。三是村规民约缺乏执行力度,日常监督不足,导致落实不到位。改善举措:一是健全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机制。大力推广实施新“五指分类”法,设立明确的垃圾分类标识。成立由村干部、村民代表和环保志愿者组成的监督小组,定期抽查垃圾日产日清和垃圾分类开展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家庭和个人给予

6、表彰奖励,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形成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的双重机制,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二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通过村干部入户和X村X宣讲团,就垃圾分类知识开展宣讲,并通过微信群、公示栏、广播等向村民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村屯能人示范带头作用,使村民对垃圾分类和生态环境保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经验,同时创新探索激励方式,如采用积分奖励等奖补措施,村民通过正确实施新“五指分类”法积攒积分换购生活用品,激发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主动意识。(二)村屯绿化、美化效果不理想一是村民普遍存在“重建房、轻绿化”的想

7、法,即使有空地也用于堆放杂物、随意停放车辆,忽视了绿化美化工程。二是道路两旁树种单一、稀疏,美观性和功能性不强。三是文化墙存在掉色现象,未得到及时补色,缺乏观赏性。原因分析:一是村民在规划建房和日常生活中不注重美感,更注重实用性和方便性。二是村庄美化道路时,没有从植被功能和精致美观的角度做好规划,未充分考虑美观性。三是村委会缺少对文化墙的重视,没有完善墙画意识。改善举措:一是制定合理的绿化规划。根据村屯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土地利用情况,选择适宜的树种和花卉对现有村路两侧进行补种,鼓励村民在自家房前屋后种植树木、花草。二是加强养护管理。组织专业人员或培训村民绿化植物进行浇水、施肥、修剪、病虫害

8、防治等养护。三是定期维护检修。建立路灯维护队伍,定期检查和维修路灯设备,确保正常运行。(三)村干部发挥主导作用不强一是网格员责任意识不强,对村屯生态环境整治工作的日常监管力度不足。二是村民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对村屯环境整治的目标和要求不清楚,主动投身村屯环境整治、自觉改变传统陋习的意识不强、热情不高,工作上存在“上紧下松”的现象。三是缺少引进生态环境整治方面专业人才的有效举措,导致人才队伍力量薄弱,难以达到长效治理的目的。原因分析:一是部分村干部没有充分认识到村屯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工作责任感、紧迫感不强,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村干部缺乏主动宣传意识,且主要通过单一的授课方式进行宣传,导致

9、村民积极性不高,难以达到预期活动效果。三是年轻人才流失严重,村干部面临专业人才匮乏的困境,加之缺乏创新激励机制,难以吸引和留住有能力的青年才俊。改善举措:一是组建整治队伍。成立由村干部任组长的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领导小组,网格员、党员、志愿者作为组员,构筑环境卫生管理网络。制定网格员工作制度,明确网格员工作职责,定期进行网格员工作培训、召开例会。二是开展宣传教育。通过宣传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和利用工作,提高农民对建筑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三是发挥信息平台效能。借鉴张庄合作社管理模式,建立信息监管云平台,通过网格员和志愿队伍及时监管,将村内不按类别投放生活垃圾和违规倾倒建

10、筑垃圾的情况,实时上报云平台,及时进行管制处理。(四)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一是村屯排水等基础设施薄弱,仅有部分主道设置排水设施,易造成道路和农田积水,垃圾随积水四散,影响村屯环境。二是村庄缺少污水收集系统,村民生活污水全部排入地下,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三是102国道沿线排水管网在村庄发展过程中遭到破坏,在今年的汛期中,因排水不畅导致垃圾和污水随雨水倒灌至农田,造成150亩农田绝收,400500亩农田减收。原因分析:一是大部分村庄硬件设施建成年份较早,多年来未经过常态化、系统化排查维修,导致老化,功能受到影响。二是建设符合需求的排污系统等硬件设施需要一定的人力、财力,乡村长年以来相关专项资金和

11、人力较为匮乏,不能满足建设和维护需求。三是村集体缺少对一些因突发自然灾害影响生态环境情况的应急预案,应急设备缺失,救援能力不足。改善举措:一是推广有机农业。通过在田间放置生物诱捕器和使用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二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充分尊重村民意愿,以民主方式优先选择建设群众急难愁盼项目,重点聚焦农村饮水、污水排放等人居环境基础薄弱环节,实施农村饮用水并网改造、污水管网改造等项目,补短板、强弱项,将基础设施改善做到农民群众的急需上、心坎上,提高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三是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通过“放管服”改革,取消不必要的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间,提高行政效率,为基建设施落地扫清障碍。村屯生态环境整治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多、任务重的系统工程,不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好了,生活才能更好。面对新征程新使命,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持续加强农村垃圾处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使绿水青山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让美丽宜居不再是村民生活的美好愿景,为X打好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攻坚之战谱写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