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学习贯彻《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心得体会(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篇)学习贯彻《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心得体会(精选).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学习贯彻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心得体会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近日发布,强调“引导广大教师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提出“经过3至5年努力,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呈现新风貌,尊师重教社会乐国更加浓厚”。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
2、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需要涵养广大教师的仁爱之心,充分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育家夏丐尊曾将教育里的爱比作池塘里的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以仁爱之心育人,既要善于传授学生知识、技能,也要充分尊重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帮助孩子培育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因此,需要鼓励广大教师积极运用观察、交流、调研等方式,尽可能了解学生的特点、性格特征以及遇到的困难挑战,进而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因材施教。能够深刻影响学生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并深入思考,遵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3、因材施教。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躬耕”,一是突出“亲自”,需要身体力行地去教,是一种行动上的坚守。二是突出“耕耘”,需要言传身教地去影响,是一种态度上的坚定。强国建设需要勤学写行、求是创新的躬耕不辍之师。我们要成为“行动派”,做有研究能力的实践者。深耕教材,旁征博引,以开阔的教学视野引导学生获得真知识、解决真问题;深耕课堂,聚焦学生发展潜质的差异,设计个性化课程与教学;深耕活动,适性扬才,引领学生将视野从书本转向实践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深耕方法,在教学理念与方法上积极探索,形成具有实践创新与推广价值的成果;深耕教研,不断反躬自省,将扎根实践所获得的案例、资源和知
4、识转化为自身的理论素养,生产有力量的教育知识,做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大先生”。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用大爱书写教育人生孔子日:“仁者爱人。”“爱人”是一种仁人的博大情怀,师爱的最高境界是仁爱。教育家既是“人师”,也是“仁师”,用大爱浇开生命之花,用大爱书写教育人生。陶行知以“爱满天下、学做真人”诠释大爱情怀,于漪用生命“红烛”为教育播撒光亮,张桂梅攻坚教育一线,无私奉献贫困山区教育事业,让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走进大山,创造出大山里的“教育奇迹”。爱生方能乐教,才能对教育工作永葆热情。这种大爱以尊重、包容、信任为基础,是一种尊重人格之爱和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
5、求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周易有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中国古代传统中,文化有“人文化成”之意。“化”是过程、方法,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一个生命以“大我”情怀和“人文”方法去感化另一个生命,在生命的交流与触动中弘扬正道,这是教育家精神的最高境界。无论是礼记推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还是今天我们提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人的天下从来不是单纯的空间概念,而是价值所系。自古至今,从“其自任以天下之重”而决心“使先觉觉后觉”的伊尹、“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的孔子,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提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
6、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的顾明远,在“以文化人”的价值指引下,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数千年来绵延不绝,至今生生不息。大道如砥,行者无整,作为一名始终坚持在农村教育一线的小学老师,我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牢记“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立足岗位,潜心育人,忘我科研,乐教爱生,甘于奉献,阵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时代教师应有的更大贡献。学习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心得体会“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
7、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就涵养高尚师德师风进行专篇论述,强调要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引导教师自律自强、加强师德师风培养、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为师德师风建设指明方向。教师队伍是教育强国的第一资源,是科技强国的关键支撑,是人才强国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广大教师,对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从2014年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提出“四有”好老师标准,到2016年在北京市八一学校提出“四个引路人”,再到要求“四个相统一”“六要”,直至提出教师要做“大先生”,希望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每年教师节
8、,教师们总能收到来自总书记亲切的问候和关怀。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已受到广大公众和整个社会的认可。教师工作应当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展开,而涵养师德师风始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内容。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需要涵养广大教师的仁爱之心
9、,充分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部先后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明确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针对主要问题、突出问题划定基本底线,是深化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之举。经过近年来的不懦努力,师德师风问题上“严”的态势已基本形成,对于教师惩戒权的边界也基本确立,清朗文明的新型师生关系逐步形成,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所需要的底线得以更加清晰明确。要达到“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的要求,并符合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对于师遒尊严、经师人师的职业期待,除了教师职业行为层面的“底线约束
10、”,还需要精神层面的“高线引领意见的发布,就是在机制建设上“取法乎上”的具体呈现,为教师职业划定了精神追求的高标。意见开设专篇论述“涵养高尚师德师风”,“涵养”既是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和方式,也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方向和目标。这要求我们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注重引领和培育,而这也是一个不断修习和精心呵护的过程。孟子说:“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这告诫我们要涵养“四端”,扩充正气。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因此,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当大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引领广大教师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爱心、耐心、责任心、廉耻心等方面锤炼自己,让自己成为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楷模。“加强师德师风培养”专节中特别指出要“做到知行合一”,这也是师德师风建设最朴素同时也是最高标的境界。教师不只是职业,更是事业,甚至是生命。涵养高尚师德师风是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对教师的内在要求,是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精神力量。正所谓:“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人无精神不立,师无精神不尊。我们相信也期待,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指引下,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热情献给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不断创造新业绩,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师者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