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和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和翻译.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和翻译原文齐宣王问曰:关于齐桓公和晋文公的事迹,可以听闻吗?”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弟子中,没有人记录过桓公和文公的事迹,所以后世没有传承下来,我也没有听说过。如果没有这些,您打算如何称王呢?”齐宜王说:“那么,要以什么样的德行才能称王呢?”孟子说:“保护人民,就可以称王,没有人能阻挡您。”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保护人民吗?”孟子说:可以。”齐宣王说:“你凭什么知道我可以做到呢?”孟子说:“我听说过胡敌说:王坐在堂上,有人牵着牛经过堂下,王看到了,说:“这牛要去干什么?”对方回答说:“要用它来祭祀钟鼓。“王说:“放了它吧!我不忍心看它惊恐万状,无辜地走向死亡。对方说:那么
2、,就废除祭祀钟鼓的仪式吧?”王说:“怎么能废除呢,用羊替代它吧。”您是否有这样的事迹?”齐宣王说:“有这样的事。”孟子说丁这种心态就足以称王了。百姓都认为您是一个仁爱的君主,我也确信您是不忍心伤害他人的。”齐宣王说:“是的,我确实有百姓。虽然齐国很小,但我何必在乎一头牛呢?即使不忍心看它惊恐万状,无辜地走向死亡,所以我用羊替代它了孟子说:“您并不比百姓认为您是一个仁爱的君主有什么不同。用小的去换大的,他们怎么会知道呢?如果您隐藏了牛无辜地走向死亡的事实,那么牛和羊有什么区别呢?”齐宣王笑着说:”这真是什么心思啊!我并非为r爱惜财物而用羊替代,所以百姓才会说我是个仁爱的君主。”孟子说:“没有伤害
3、,这就是仁慈的艺术!只看到了牛,却没有看到羊。君子对待禽兽:看到它们活着,不忍心看它们死去;听到它们的叫声,不忍心食用它们的肉。所以君子远离厨房。”齐宣王高兴地说:“诗经上说:他人有心,我也能体会。这就是您所说的。我实践了这一点,但反过来寻找,却找不到我内心的想法;而您一说出来,我心里就有感触。这种心思为什么能与我的想法相符呢?”孟子说:“如果有人对您说:我的力量足以举起百钧重物,但却不足以举起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察觉秋亳末尾的细节,但却看不到车上的柴草。您会相信他吗?”齐宣王说:“不会。”孟子说:现在,您的恩惠能及于禽兽,但却不能及于百姓,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所以,一根羽毛不能举起,是因为不用
4、力;车上的柴草看不见,是因为不用眼力;百姓得不到保护,是因为不用恩惠。所以,您之所以不能称王,不是因为不能,而是因为不为。”齐宜王说:“不为和不能,有什么区别吗?”孟子说:“拿太山去跨越北海,对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但让个长者折下树枝,对人说:,我做不到。这就是不为,而不是做不到。所以,您之所以不能称王,不是像拿太山去跨越北海那样做不到,而是像折下树枝那样不为。”“爱护老人,就是爱护所有老人;关爱儿童,就是关爱所有儿童;天下都可以掌握在手中。诗云丁治理妻子,直到兄弟,以及国家这就是说,把这种心态推广到别人身上就可以九所以,推广恩惠足以保护天下,不推广恩惠就无法保护妻子儿女。占人之所以
5、超越常人,无非就是善于推广自己的行为而已。现在,您的恩惠能及于禽兽,但却不能及于百姓,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权衡,然后知道轻重;度量.然后知道长短。万物如此,心更是如此。请您权衡一下。难道您要兴起军队,危及臣民,与诸侯结怨,才能满足内心的欲望吗?”齐宣王说:“不,我怎么会满足于此!我只是想追求我最大的愿望而已。”日:“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6、,犹缘木而求鱼也。”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日:“可得闻与?”口:“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日:“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想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惜,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日:“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
7、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齐宣王问(孟子)说
8、:“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齐宜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保全百姓吗?”(孟子)说:“可以。”(齐宣王)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孟子)说:“我听胡屹说(我从胡屹那听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的血)来涂在钟上行祭。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
9、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人问)道:,那么既然这样,(需要)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齐宜王)说:“有这事。”(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头牛)。(但是)诚然我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的缘故)”(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就是因为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没有
10、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齐宣王笑着说:“这究竟是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因为)吝啬钱财才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厨房。”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这种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
11、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齐宣王)说:“不相信。”(孟子说:)“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为长辈按摩,告
12、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对长辈按摩一类的事。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四海百姓,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究
13、竟是什么原因呢?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长短,任何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还是说(大王)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这办法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罢了。”(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孟子)说:“是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呢?还是因为美女不够看呢?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呢?左右受宠爱的大臣不够用呢?(这些)您的大臣们都能充分地提供给大王,难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吗?”(齐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
14、”(孟子)说:“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就像爬到树上却要抓鱼一样。”齐宣壬说:“真的像(你说的)这么严重吗?”(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却没有什么后祸;假使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乂尽心尽力地去干,结果必然有灾祸。”(齐宣王)说:“(这是什么道理)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子)说:“(如果)邹国和楚国打仗,那您认为谁胜呢?”(齐宣王)说:“楚国会胜。”(孟子)说:“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
15、,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份。以份力量去降服八份,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不同呢?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齐宣王说:“我糊涂,不能懂得这个道理。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愿望。明确的指教我,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试一试。”(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只有有志
16、之1: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r;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