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避孕节育现状对比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避孕节育现状对比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国内外避孕节育现状对比分析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在发展中国家,约有2.14亿名想避孕的育龄妇女未使用任何一种现代避孕方法。截至2015年,未获满足的避孕需求比例仍然很高。在非洲,24.2%的育龄妇女对现代避孕措施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在亚洲、拉J荚洲和加勒比避孕普及率相对高的地区,尚未满足需求的比例分别达到102(%和10.7%o张磊、郭敏(2016年)等的研究发现,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流产率和重复流产率最高的国家之,且人工流产趋于年轻化,25岁以卜女性流产率占47.5%,未婚女性占49.7,其中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女性中,流产两次及以上的占55.9%。不安全人工流产后,妇女会遭受一系列危害。避孕节育可减少
2、人工流产,尤其是不安全人工流产的数量,保障人们决定孩了-数量和生育间隔的权利。所以,确保妇女以及夫妇能够使用良好的避孕方法满足避孕需求对保障妇女幸福和自主权十分重要,同时也可增进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因此,笔者试图在总结中国避孕节育现状及国内外现状及差异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在避孕节育方面的政策改进,以促进我国居民的生殖健康。一、中国避孕节育的现状(一)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现用率居全球前列截止到2016年,全球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率约为77%2009年到2017年,中国已婚妇女的避孕率均在80%以上,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居世界首位。由于人口基数的影响,中国始终是避孕人数最多的国家。同时,考虑到家庭经济、生活
3、压力、抚育成本及孩子照料问题对于生育意愿的影响,估计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的避孕率依然会处在较高水平。(二)避孕节育需求量和使用量总体均呈上升态势根据全球避孕及方法使用状况2016可知,中国属于避孕节育率增长最明显的国家之一,该指标的绝对人数显著上升达到2.3亿人,采取避孕节育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占到了83.3乐未获满足的计划生育需求仅3.8%,屈于满足程度较高的国家。近年来中国已婚妇女的避孕率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由于中国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人口平均结婚年龄和生育年龄在延迟,青少年性成熟年龄有明显的提前趋势,青少年发生性行为的概率在不断上升。因此,未婚人群,特别是青少年人群的避孕需求的增加
4、将成为未来避孕需求上升的主要原因。(三)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现用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我国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现用率从2009年起逐步下降。推测其原因,可能是我国的卫生与计划生育部门合并,计生职能趋于弱化有关,也可能与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提高有关。由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加剧,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原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改组为卫生与健康委员会,计划生育职能相对过去有了弱化。同时,“二孩政策”的实施使部分有生育意向的家庭减少了避孕需求,尤其针对作为生育主力军的80后和部分90后家庭,从而导致中国的避孕率水平下降。但从国际上的数据看,中国的避孕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二、中国避孕节育的特点(一)避孕节育率在农业
5、非农业人群中差别比较明显以上海市为例,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避孕节育率存在差别,2011年,农业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率85.77%,非农业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率76.69%。推测其原因,与我国生育政策密切相关,农村的计划生育政策落实较好,管理相对严格,农业人口更倾向于使用避孕措施。另一方面,农业人口随着城市化趋势成为流动人口,子女的抚养成本、抚养难度都比在原住地时要高,因此要控制子女数量,避孕率也会相对较高。从职业类别看,避孕率最高的职业为企业/商业/服务业,其次是事业/技术类,其他职业较低。(二)避孕节育方法发生转变据20122017年我国各种避孕措施统计数据所知,男女性绝育术使用者的比例从2012年
6、的33.79%降到2017年的28.26%,而短效避孕措施使用比例则从2012年到2017年上升了7.59%,其中避孕套所占比重显著上升,特别是2015年底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实施后,避孕套构成的变化更为明显。总的来说,长效避孕方法所占比重下降,短效避孕方法所占比重上升。该现象充分体现了群众在避孕方法选择上的自主性。但由于政策放宽,机构合并,大量的避孕节育的宣传倡导工作不能得到有效实施,这种体制机制的问题也是引起该现象的主要原因。(三)节育措施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由于城乡二元制和城乡传统文化的差异,城市人I-I和农村人口对避孕节育措施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这加重了城乡人口的失衡。对中部省份的某农村
7、调查发现,当地人对节育措施和采取节育措施的人存在歧视,尤其是做过结扎手术的人,男性绝育深受歧视。这些传统的意识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育龄个体的避孕选择。在城市中,人们对短效方法更容易接受。由于避孕与优生优育联系在一起,对生育质量的重视使城市人群自愿采取节育措施。同时避孕套等短效避孕节育措施使用很普遍,人们不完全依赖结扎和避孕环这些长效避孕措施。三、国内外避孕节育政策的差异(一)青少年人群的性教育普及率不同政府层面,瑞典是最早提出并推行避孕教育的国家,也是世界性教育的典范,在中小学传授妊娠和生育知识,在大学展开避孕知识的普及活动:在荷兰,小学将性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与其他课程同等要求;北欧国家,
8、中学生在校期间就已接受了较全面的性与避孕节育教育:口本初高中的每所学校都设有“协助者协会”,负责向学生提供避孕教育、性咨询等服务。美国大学生基本都能掌握6种避孕方法。1988年,我国教育部发文称要在中小学设立青春期性教育课程,截至目前,大多数学校也开设了生理课。然而,大部分学校未设置专任教师讲授这门课,多是生物教师讲课时涉及一些性及避孕节育知识。国务院于2001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三条提出,学校应当在学生中,以符合受教育者特征的适当方式,有计划地开展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或者性健康教育。此外,国家还出台了相关文件,但这些文件还需提供更加系统全面的配套制度保障和具体的实施
9、措施。在支持性教育上,我国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性教育体系有待完善,性教育课程设计连贯性有待增强,性教育者的专业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二是农村学校处于政策实施的边缘带;三是政策执行能力有限,对于边远地区,支教人才供给不足。(二)各国采取的避孕模式不同据世卫组织统计,避孕措施的使用在全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均有增长,特别是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增长明显,但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球范围内,1990年至2015年期间,现代避孕措施的使用率从5蜴略升至57.4%o从各区域来看,2008年至2015年期间,15至49岁妇女报告使用一种现代避孕方法的比例稍有升高或原地踏步。在非洲,这个比例从23.6%上
10、升至28.5%,在亚洲从60.9舟略升至61.8%,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稳定在66.7%o避孕模式的选择是一个复杂问题,由于文化、经济、社会背免不同,各国各地区间会选择不同的避孕模式。大多数印度人仍采取传统避孕方式,即口历避孕法,夫妻房事尽量避开女性危险期,但这种方式避孕水F低,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美国的避孕措施更加多元化,每个人根据生活习惯来选择避孕措施。根据NCHS2015-2017年美国全国家庭增长调杳数据可知,目前在1549岁的整个年龄范围内,最常使用的避孕方式是女性绝育(18.6%),其次是避孕药(12.6%),排在第三、第四位的是长效可逆避孕方式(10.3%)和男用避孕套(8.7
11、%),大约35%的1549岁女性没有使用避孕措施。在口本,大多数家庭使用避孕套,仅有小部分家庭使用避孕药。日本避孕套的使用率接近90乐主要在于口本人的习惯、对臼然的崇拜、学校的教育、避孕方法信息的导向、医务界的作用,以及用具的质量等因素影响着口本人的选择偏好。口本每口新闻社人口问题调查会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调查中就指出日本人极其反感体内有异物,划伤身体或使用药物等。所以,在口本,人们更愿意使用避孕套。以色列的避孕模式相对特殊,由于以色列国家人口管控严格,男性地位较高,他们通常选择给女性注射避孕针,避孕针一旦注射之后,它的效果可能长达5年,但是避孕针具有一定副作用,对女性的身体伤害较大。中国做
12、结扎的人数相对较多,仅次于宫内节育器(IUD)II(=)避孕节育政策面向人群不同不同国家避孕节育政策由于落实情况及实施进度,导致面向人群有所不同,见表1。从面向人群的不同,能看出我国避孕节育政策上存在的一些不足。由表1可知,欧美等发达国家避孕节育的实施对象以育龄妇女为主,未婚者为辅,对于青少年也有全面的教育宣传措施。而我国避孕节育实施对象以已婚女性为主,以再生育夫妇为重点,倡导合理生育间隔。指出针对产后及哺乳期妇女宣传产后避孕的重要性,介绍适宜的避孕方法,将产后避孕作为产后保健服务的重要内容,提高产后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强调针对新婚UI国内外电学欣策宗i对歌国家避孕力育实施对集中惘新蟠夫妇,再
13、生育夫妇.产后及哺乳期妇女。欧美等发达憾家育龄妇女为主.未ifr者为辅.青少年有较全面的教育措施夫妇宣传计划妊娠的重要性,指导科学制订生育计划。近些年,我国政府也意识到未婚人群的生殖健康需求问题,开始面向未婚、新婚、产后、哺乳期、更年期等不同群体宣传适宜的避孕方法,我国避孕节育政策面向人群越来越广泛。四、讨论与分析(一)性教育制度纳入的限制各国针对性教育的态度是有差别的,取决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客观因素。一是社会发展状况不同导致的差异。性教育政策相对完善且实施力度较强的国家,如荷兰、瑞典、丹麦等,都属于发达国家,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会更加关注青少年的性教育问题。我国目前正处于发展中阶段,
14、虽然青少年意外怀孕、大学生流产等问题都较严重,但是比起经济、就业、贫困等首要生存发展问题,性教育并未占据重要地位。再加上我国教育体制仍存在固化的因素,各种应试性课程安排几近饱和,缺乏动力和时间为性及避孕教育安排专门课时及教师,系统性教育很难通过几次讲座实现。二是家庭层而,性教育部分缺失。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家庭教育是最为有效且较具影响力的,父母或其他抚养人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目前我国家庭层面对青少年的性安全和避孕方法教育非常有限,家长缺乏对性教育的认知,造成青少年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二)文化或宗教方面的阻碍我国某些地区受思想文化的制约,对于绝育尤其是男性绝
15、育的避孕措施存在歧视现象,这种非理性文化色彩会影响避孕措施的选择。国内部分落后地区仍存在“重男轻女”的生育文化,在避孕实践中的体现为,当最小子女性别为女孩时,育龄夫妇不愿意使用或接受避孕措施,即使在强大的政策压力下,也会尽可能地进行制度化规避而选择自控型短效措施,寄希望于避孕措施的自我调控性强与短效措施的高失败率、漏用率,以增加再生育或生育男孩的可能。部分宗教信仰会反对避孕节育,认为人除了得到自身的满足,还应该承担养儿育女的责任,不能让一个生命失去生存的权利。另外,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每个少数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生育习俗和文化,这也导致了不同民族避孕措施的选择差异。(=)基于性别的障碍部分地区男性地
16、位高,在避孕节育措施的选择上,会以男性为主导,导致一些避孕方法很有可能会损害到女性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对于一些落后的偏远地区,男女地位不平等,会出现避孕性别歧视问题,导致女性承担更多的生育、避孕贡任,承担更大的风险。另外,针对避孕,男女本身就不平等,大多数避孕措施都是女性使用的。比如长效、短效的避孕药物,节育器的使用。结扎是男女都可用的避孕措施,但是从以往的大部分数据来看,女性输卵管结扎术的使用量远远高于男性的输精管结扎。五、讨论及建议通过对比国内外避孕节育现状的区别,就我国避孕节育政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或加强。(一)加强青少年避孕节育敕育我国青少年获得性与避孕知识的渠道较少,缺乏家庭和社
17、会的正确引导,再加上国内生殖健康教育体系不完善,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导致目前我国性行为的发生年龄呈现提前的趋势,未成年人的人工流产数量逐年上升。对未成年人开展性知识教育迫在眉睫。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分布在城市各种服务行业的大量年轻务工人群以及未能接受系统义务教育的青少年,都易成为性教育被遗忘的人群。因此,一方面必须加大专项财政投入,落实中小学生的性教育政策。建议在有条件的中小学设置心理咨询室,开展同伴性教育,建立正确的性观念,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另一方面,要重视社会年轻务工人群的性教育,增加性教育可及性,可以建设社区小屋,免费为打工人员提供培训。(二)改善居民避孕观念要有效推进安全避孕模式的实
18、施,政府需加强不同时期不同人群避孕措施的宣传,以医院、社区为着手点,进行分层次的针对性宣传。避孕措施使用不当会导致人工流产数的增加。要正确引导避孕人群实施有效避孕:对于医务人员,要做好全面培训工作:同时鼓励科研人员有效安全避孕工具的研发工作。多方配合,从源头上改变居民的避孕观念,才能有效降低服务对象M意愿妊娠和重第流产率。(三)调整技术服务政策调整技术服务政策需要做到管理一致、服务一致、取消强制、体现H主。应当明确“臼主选择”避孕节育措施,加强生育知识宣传,提高生育人群的避孕自主性和避孕能力。要建立和完善避孕节育知情选择评估标准体系,要注重群众对各种避孕节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满意程度,突出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的及时率和有效率,突出管理服务规范化程度及所达到的水平。(四)加强重点地区避孕知识的宣传把对重点地区避孕措施的宣传教育放在首位,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避孕节育宣传教育,提高宣教人员素质,通过宣讲会、宣传单、提供咨询服务、教育培训等多种途径向广大群众普及避孕节育方面的科学知识,促进群众婚育观念转变,使群众树立男女平等的正确观念,避孕措施不只可应用于女性,也可以对男性采取相应避孕措施。要加强对宣教人员进行定期分层次培训,使宣教人员更好地引导所负责地区的育龄夫妇H主科学地选择避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