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开展法治乡村建设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开展法治乡村建设工作总结.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司法开展法治乡村建设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我市司法行政系统紧扣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部署要求,靠实责任、履职尽责、强化落实,督促指导各县(区)、各单位扎实开展法治乡村建设,为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营造了艮好的法治环境。一、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随着法治思想学习宣传不断深入,宪法以及民法典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走进田间地头,在农村全面覆盖。农村党员和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持续提升,村(居)两委成员、致富带头人和农村群众积极参加法治培训,争当“法律明白人”在乡村形成新风尚。乡村法治阵地建设集宣传性、实用性、教育性于一体,潜移默化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完善,“
2、法律明白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和普法志愿者的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雪亮工程”及相关技防设施齐全,数字乡村建设稳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治理效果良好。截至目前,市司法行政系统在乡镇、社区、村组开展学法治思想,以及宪法民法典等专项法治宣传活动*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万多份,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多人次。联合*广播电视台、*报社创办法治*栏目,以“巧儿说法”普法品牌为引导,宣传报道典型案例*个。征集全市民主法治典型案例,编印了民主法治典型案例手册,发放到*县(区)*个乡镇、*个行政村和*个社区。通过法治乡村建设的扎实推进,有力促进了乡村治理水平,村级组织、基层民主、法治
3、建设进一步加强。村级党组织、村委会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更加健全,基层民主管理更加规范;群众法治意识、道德意识明显提高,邻里矛盾、家庭纠纷减少了,高价彩礼、婚丧嫁娶互相攀比、不赡养老人等现象明显减少。二、“*”工作法取得实效聚焦农村群众法治新需求,我市制定印发了进一步扩大基层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提升普法针对性实效性工作方案,变“套餐式”普法为“点餐式”普法,创新推出“*”工作法:即民法典宣传、“巧儿说法”宣传和在各县(区)选取*个社会治理问题突出的村开展法治宣传试点“三项活动。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法律明白人”培养和红色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创建“三大工程”,切
4、实解决农村群众法治意识薄弱这一问题,促进普法工作方式方法创新,有力提升了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市先后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个,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个。创建申报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个,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个。农村“法律明白人”和“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全面开展,依托*省“法律明白人”网校平台,注册培训“法律明白人”*名,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户,有效提升了农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市司法局借助*省*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分中心平台优势,组建*市“巧儿说法”律师服务团队,线下开展免费法律咨询和普法活动。开设*法律服务热线“巧儿说法
5、”律师席位,线上为困难群众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为*、天水、平凉地区的农村群众免费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全面畅通法律服务有效途经。三、矛盾纠纷化解有效目前,我市司法行政系统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各级各类调解组织*个。其中,村级调委会*个,社区调委会*个,乡镇调委会*个,街道调委会*个,企事业单位调委会*个,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调委会*个,并创办个人调解工作室*个,为全市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机构保障。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强化部门协调配合,最大限度预防一般性社会矛盾纠纷转化为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从源头上坚决遏制命案高发势头。司法行政干警、人民调解员、乡村
6、干部深入乡村农户,按照“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工作要求,重点针对赡养纠纷、抚养纠纷、扶养纠纷、继承纠纷、婆媳纠纷、家庭暴力、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矛盾等进行全面排查,并认真登记、建立台账、梳理汇总、及时化解。制定印发关于开展全市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的通知,集中力量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建立了专项行动受理调处登记台账,严格落实“日报告”制度,积极调处化解了一批社会矛盾纠纷,有力维护了全市社会和谐稳定。按照数字政府建设理念,对全市人民调解工作相关数据进行了梳理、统计、分析,形成人民调解工作分析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认真落实重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依托信息化手段,把信息网络延伸到村组、社区,保障信息畅通,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对不宜通过调解方式解决或调解不成功的矛盾纠纷,及时导入法治轨道,引导当事人通过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合法途径解决,杜绝风险隐患。在市、县(区)、乡镇三级司法行政机关的努力下,法治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深入人心。乡村法治服务设施建设到位、体系健全,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稳步提升。乡村自然资源、人文禀赋、法治文化及特色产业发展形式多样。农村人居环境整洁优美,村容村貌全面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成效。国家各项惠农利民政策得到落实,群众的满意度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