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云南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3年1月11日在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8261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云南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3年1月11日在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云南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3年1月11日在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云南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3年1月11日在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云南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3年1月11日在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云南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3年1月11日在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云南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3年1月11日在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云南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3年1月11日在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云南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3年1月11日在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各位代表: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云南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22年是极不平凡、极为艰难的一年,也是难中求进、干中求进、变中求进、稳中求进的一年。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疫

2、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全力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较好地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初步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0.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2.2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2%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同口径)2%,粮食产量达1958万吨。(-)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凝心聚力谋发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出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开创新时代云南社会主义现代

3、化建设新局面的决定。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推动形成大抓产业发展、大抓营商环境、大抓市场主体、大抓改革开放、大抓创新发展、大抓绿色发展的共识共为,出台实施系列三年行动。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做到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二)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有力有序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高效处置各地突发性疫情,经受住了境内外疫情持续输入冲击考验。全力以赴稳增长,年初即出台实施“稳增长32条”,制定重点领域30余项稳增长政策,国家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政策出台后一周内制定出台我省“4

4、8+17”的贯彻落实意见,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预计超IoOO亿元。建立健全经济运行调节机制,系统开展分层次、分领域、多维度调度,及时发现解决困难问题。积极改进经济宣传工作,着力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三)全力扩大投资消费,产业投资成为关键支撑。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大盘的关键作用,建立年度省级重大项目和“重中之重”项目库,谋划重大产业项目3822个,昆明长水机场改扩建、红河泸西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等标志性项目跑出落地建设“加速度”。投资结构明显优化,全省产业投资预计增长44%左右、占比突破40%,超过房地产和交通投资之和,农业、旅游、能源等行业投资均实现快速增长。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

5、115亿元,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支持304.9亿元。促进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制定实施促进消费恢复、加快旅游业发展等政策措施,发放“彩云消费券”1亿元,直接带动消费7亿元以上,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预计增长28%左右。成功举办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四)强力推动产业强省建设,产业发展质效明显提升。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态势强劲,花卉、茶叶、咖啡、果蔬、油料等高原特色农业量效齐增,设施农业、数字农业、绿色有机农业加快发展。工业特别是绿色制造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中国绿色铝谷建设成效明显,光伏制造全产业链基本形成并加快完善,新能源电池产业从无到有迅速壮大,以昆明、楚雄

6、为中心的贵金属和钛产业集聚发展态势良好,疫苗、中成药、民族药等产业持续壮大,卷烟品牌高端突破取得积极成效,白鹤滩水电站16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全省新开工新能源装机超过2000万千瓦。服务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暑期旅游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增长创历史新高,物流业发展步伐加快,家政、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加速向高品质、多样化发展。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新建5G基站2.58万个,完成昆明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昆明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根域名镜像服务器项目获批。开发区提质升级步伐加快,制定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制定实施15个以国家级开发区为主的重点园区“一园一业”行动方案,首批选择7个基础条件和发展

7、潜力较好的省级开发区制定“一园一策”支持政策。(五)大抓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市场活力不断增强。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健全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机制,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7.5%、全程网办率达76%o市场主体量质齐升,全省实有市场主体达到491万户、同比增长19.5%,实有企业数和年度新登记市场主体数均破百万。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省委、省政府领导带头招商,各地各部门“一把手”带队招商,积极开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文旅康养、绿色铝硅、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能源等主题招商,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增长21.2%o(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动力活力竞相迸发。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高标准市场

8、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出台燃煤发电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顺利收官。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实施“揭榜挂帅”、“军令状”、“赛马制”,突破生物医药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60余项。净增高新技术企业520户,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450户。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中老铁路沿线综合开发建设加快,昆明托管磨憨,红河、大理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一南亚博览会。区域合作成效进一步凸显,深化与泛珠三角、长三角、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合作,有序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发展协调性逐步增强。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年人

9、均纯收入7000元以下脱贫户基本消除,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9%;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建成示范乡镇16个、精品村203个、美丽村庄1638个。新型城镇化发展稳步推进,实施“强省会”行动,支持曲靖建设云南副中心城市,一体推进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县城建设,开工老旧小区改造1923个、15.4万户,城镇棚户区改造4.9万套。区域协调发展打开新空间,推动州市政府所在地成为经济和人口集聚的重要次区域中心。加快推进沿边、民族地区发展,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主动服务和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全面推进突出问题整改,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赤水河流域17个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

10、收运体系基本实现“双覆盖”。(八)开启绿美云南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步伐加快,全面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临沧市、迪庆州、昭通市绥江县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普洱市景东县命名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环境污染防治扎实有效,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整治取得决定性成效,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9.7%,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稳定向好,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多年100%达标。生态保护取得积极成效,大力推进国家公园创建,制定实施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恢复滇池生态湖滨带14公里,积

11、极参与CoPI5第二阶段会议。碳达峰碳中和稳步推进,印发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碳达峰实施方案,大力推动低碳(零碳)园区建设。城乡绿化美化行动全面启动,构建城乡绿化美化“1+3+7+X”政策体系,有序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九)切实办好民生实事,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城乡就业总体稳定,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全省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69万人,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45.6万脱贫劳动力就业。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启动农村转移就业“收入增百计划”,大力推进重点工程实施以工代赈,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左右。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强省建设扎实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取得

12、新成效,开展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8000户,深入推进文化润滇行动,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深入开展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增效专项行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不断完善,基本医疗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加密重要时段和疫情防控重点时期价格监测和市场巡查频次,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扎实有效。(十)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安全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和耕地保护红线,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建成高标准农田480万亩。能源安全保供平稳有序,加快推进电源建设,优化电力调度,精准实施能效管理。财政金融安全保障有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

13、险的底线。平安云南建设成效明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连续37个月未发生重特大事故,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细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产业化、法治化、生态化、国际化,全力稳经济、增动能、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全省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力争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

1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驰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体稳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充分释放内需潜力,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和社会消费。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着力促进消费加快恢复升级,及时研究出台促消费新举措,创新消费场景,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持续扩大投资优化结构,按季度组织重大产业项目调度暨开工推进会和全省重点项目工作会,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着力扩大产业投资,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力争产业投资完成1万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提升至50%以上。深化对外经贸合作,加快恢复和提升边境贸易,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办好

15、2023商洽会。(二)全力以赴做强实体经济,奋力推进产业强省建设。着力巩固提升优势产业,打造中国绿色铝谷、光伏之都,加快建设全国新能源电池基地,提升烟草产业品牌竞争力,积极推进“减油增化”,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磷化锢、氧化锢锡、珅化钱、OLED等优势产品加快发展,着力培育三七、天麻、灯盏花等“云药”品牌。加快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实施服务业提升行动,加快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高附加值服务环节,推进旅游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保税物流、智慧物流。促进家庭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品质化发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建立重点产业

16、链招商专班,坚持“一把手”招商,引进超10亿元优质产业类项目100个以上、“链主”企业20家以上。全力发展园区经济,深入开展园区规模和质量提升行动,着力推动国家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推动首批7个重点省级开发区跨越式发展,高水平谋划打造一批国内一流的“小而特”、“小而精”、“小而高”特色优势园区。(三)持续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现代基础产业体系。着力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加快水电、煤电、新能源项目建设,加快480万千瓦煤电项目建设。优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昆明长水机场改扩建等重大工程建设,分类分层推进铁路建设,推动公路网优结构、提质效,加快水运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网络。

17、大力实施“兴水润滇”工程,积极推进滇中引水等骨干水网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水源工程、大型灌区及续建配套改造,新开工IOO件以上重点水网工程。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省级物流枢纽建设,完善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四)大力推进数字云南建设,强化数字赋能作用。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G基站2万个以上,推动“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协同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加快成立云南省大数据公司,加快提升数字政府治理效能,大力推进智慧县城试点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动工业互联网典型示范应用,持续提升磨憨、河

18、口、瑞丽口岸智慧化水平。(五)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全链条升级,做好“土特产”文章,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升咖啡、坚果、茶叶等产业发展质效,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坚决防止整村整乡返贫现象。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全力推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园(田园综合体)试点创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六)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滇中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强省会”行动,加快曲靖

19、副中心城市建设,推进昆玉、昆楚协同发展,推进麒沾马、蒙个开组团建设。推进区域中心城市提质发展,引导区域性中心城市差异化布局产业。高质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创建一批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县城。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沿边地区加快发展。(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快特色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中心建设。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制定实施营商环境全面提质年行动方案,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推动更多事项“一件事一次办”、“省内通办”、“跨省通办

20、”。推动市场主体提质增量,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全面做好惠企服务,确保净增企业15万户以上、“四上”企业3000户以上。着力深化国企改革,聚焦管理、发展、脱困、改革,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发展三年行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深入实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2虬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成400万亩以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八)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加快推进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推动交通物流、能源、数字信息大通道建设。加快推进中老铁路沿线开发建设,年发送旅客IoOo万人次以上、运输货物1

21、300万吨以上。大力发展口岸经济,支持磨憨、河口、瑞丽加快建设国际口岸城市,提升猴桥、清水河等重点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通关便利化水平。着力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实施自贸试验区改革发展创新三年行动,统筹推进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等各类开放平台建设。密切与周边国家交流合作,着力打造区域性国际旅游和消费中心。深化拓展省际合作,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泛珠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合作。(九)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云南。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教育高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建设,支持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和昆明理工大学“双一流”创建。着力提升

22、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三年行动,持续提升腾冲科学家论坛影响力和带动力,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0户。全力做好人才引育用,实施产业急需人才引进、产业人才培养、园区人才汇聚、卓越企业家培养“四大工程”。全面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支持重点群体创新创业。(十)持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奋力打造绿美云南,加快推进城市、社区、乡镇、乡村、交通、河湖、校园、园区、景区绿化美化。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以更高标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

23、推进亚洲象、香格里拉、高黎贡山、哀牢山等国家公园创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扎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完成“1+N”政策体系构建,实施节能减排十大重点工程和碳达峰十大行动。(+-)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突出抓好稳就业,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帮扶重点群体就业。加快健康云南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升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支持力度。深入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加快建设高原特色体育强省。深入推进文化润滇,开展文艺精品繁荣计划,加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力度,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24、。织密兜牢社会保障网,制定基本医保省级统筹工作方案,稳步推进工伤、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力度,强化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因城施策扎实稳住房地产市场。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施“石榴红工程”、“枝繁干壮”工程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实施“润土培根”工程。(十二)积极主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动态优化持续做好疫情防控,细化落实“乙类乙管”方案,着力保健康、防重症。维护粮食能源资源安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强电力供需形势研判和运行调度,深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强化财政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健全财政风险防控体系。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云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