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8366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发展规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发展规划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发展规划泉州轻工职业学院自XX年正式建校以来,在省市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董事会领导下,全院师生同心协力,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顺利完成了晋江市第一所高校的初创任务。2013年是泉州轻工学院发展的关键期,在全省总体生源不足的情况下,轻工学院逆势上扬,创下计划完成率100%的壮举,报到率突破八成,实到新生1200余人。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将做好积极充分的思想准备应对新的挑战,和衷共济、同心同德,依托五大股东企业,发扬“校企合作”特色,以统领全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1123”工程,加强学生实用技能和职业素养训练,加强内涵建设,加速学院规模发展,跨越发展,办

2、出质量,办出特色,把泉州轻工学院办成海西高职名校,为福建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更多的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树起一面亮丽的旗帜。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紧密结合福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进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创建海西高职名校。二、工作方针育人为本。坚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全体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职教育不只是技能教育,更是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改革创新。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先行先试,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职业教育机制,办出富有时代特征、体现福建特点的现代职业教育。提高质量。坚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和学校内涵发展的中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学院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三、发展目标学院将努力优化现有资源配

4、置,把学科基础较好和市场需求较大的长线专业办好,打造出6-8个优势专业;继续引进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职教经验,争取引进境外优质的教学资源;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和各类职业培训,开发培训市场,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做出贡献。在探索、创新、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办学实力,完善专业设置。坚持内涵建设为根本,不断壮大优化师资队伍,加大实习实训设备投入,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育改革为动力,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立足点,以创新为灵魂,发挥优势,办出特色,成为我省高校的一大亮点。四、具体任务预计2014年新生人数1400名,2015年新生1600名,至此学生总数将突破4000人。2018年学院计划设置25个专业,学生规模

5、达5000人以上,配备各类专业教师约280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00人以上,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50人以上,同时有50%的教师为双师型教师。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规范化建设,完善专业建设标准,专业设置密切对接职业岗位。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依托行业企业,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开发适应新职业、新岗位的特色课程和校本教材。根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建立人才需求预测和专业设置动态调整的联动机制,优化专业结构,扩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规模,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建立与

6、专业设置和办学规模相适应、设施设备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的校内实训基地,力争与企业共建具备实训和生产双重功能的车间厂房,创设数字仿真、虚拟现实场景的实训环境,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发展校外生产性实习基地。加强师资素质培养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学院从教的制度。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与学院教育质量评估,积极参与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推进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加强学院与企业合作互惠、共同发展。着力推进教产研结合,校企一体化办学,落实学生实习、教师实践、实训基地共建和企业员工培训、技术改造升级和科研项目等方面的校企合作项目。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

7、培养模式,广泛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创新教学环境,加强技能教室建设。大力推行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全面实行双证书制度,鼓励毕业生获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和专项能力证书。建立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设置、办学质量评估的制度。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站的作用,做好学生及社会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鉴定工作。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高职教育领域创出自己的特色。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积极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改革与建设工程,推动我院建设成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心、行业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应用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8、制定卓越技师教育培养计划,逐步建立校企“双主体”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模式,将学院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有机结合。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学院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鼓励学生顶岗实习,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鼓励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五、保障措施我院已逐步形成以工学科和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工、经、管结合的办学格局。根据,我院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充分重视专业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为海峡两岸经济区建设服务。(一)开拓创新,科学发展。学院将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

9、上认识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遵循的标准和要求,专业设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和充分的科学论证后,以前瞻性的眼光和开拓性的思维,综合考虑当前最急需和需求量最大的专业人才,以及随着科技进步,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类型,设计和确定专业门类。(二)提高管理水平,促进规范管理。1、继续坚持并完善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进一步发挥院教育工作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积极推行党务公开,院务公开,形成院长负责、专家治学的管理体制,大力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2、进一步完善院、系两级管理,以系为主的内部管理体制

10、。明确责、权、利关系,合理扩大系的自主权,调动系的办学积极性。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选任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到管理岗位上,赋予相应的职权,培养学院后备领导力量,同时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竞争淘汰机制。要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适应学院特点的科学合理分配制度,进一步加强后勤服务工作,提高服务保障水平。3、学院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学院分配制度的改革,重新制定和落实各岗位的工作职责。要研究制定量化指标,使分配趋合理,做事有章可循,从而真正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三)认真开展市场调研,推进专业建设工作。学院坚持“面向产业开设专业,校企(校)合作强化专业”的专业建

11、设思路,合理规划,积极开发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新专业,推动我院专业建设。1、本着“依托产业开设专业,根据企业需求安排课程”的专业建设思路,进一步广泛深入到行业、企业,进行全面、客观的调研,适时把握人才需求动向,积极开发、发展社会急需的专业,科学调整社会需求小、就业率低、缺乏竞争力的专业。2、实行“非均衡”的专业发展策略。按照区域经济发展和我院的实际情况,学院将推行非均衡的专业发展策略,对师资力量强、教学、科研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的专业作为院级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并以此为基础积极争取列入省级特色专业。学院优先保证院级重点专业建设,并依托重点专业的辐射作用,带动其它专业建设,并在搭建校企(校)合作平台

12、、推进课程改革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四)落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学院坚持“优化结构、稳定骨干、造就名师”的方针,按照“质量控制、适应发展、评聘结合、重在使用”的原则,采取选送培养、优聘引进、全面培训、岗位培训和强化师德教育等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进一步加大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的建设力度。一方面为学院现有的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创造条件、提供平台、压担子,使之能带头搞科研、出成果,起到教师中领头羊的作用。另一方面继续从教师中选拔素质好、教学和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能不断开拓进取且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作为学术、学科和专业建设带头人。同时,加强招聘力度、引进学科和专业建设的骨

13、干力量。2、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学院拟对不适应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培训,或到企业、行业一线蹲点锻炼等方式,让其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同时将加强教师的专业进修、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能力和水平。建立和完善,使学院教师进修培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学院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支持教师到企业、行业一线实践锻炼。在开展教师普遍培训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3、学院将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一方面从实训基地或其他高校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技术骨干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承担讲座、教学、实习指导等任务,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参加与专业有关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考试或职业技

14、能等级考试,强化专业技能,以加快学院“双师型”队伍的形成。4、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首位。加强教师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通过思想教育和榜样示范引导教师崇尚师德、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树德育人、为人师表。要根据新时期教师的特点,结合教师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讲究针对性和实效性,树立起教师爱专业、爱学生、爱学校的责任心。完善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聘任(聘用)、评优评先的首要依据,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五)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1、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院要求

15、教师以高职教育的观念来设计并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彻底改变那种教师一讲到底或一味依靠课件进行教学的单调、消极、被动的课堂教学方式。提倡教师在课堂将专业理论与专业实际紧密结合,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师生双边互动,使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在课堂上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2、进一步探索适合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养专业人才。学院邀请行业、企业参与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推广“订单培养”“2+1”“2.5+0.5”等不同的培养模式,初步建立适合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教学管理的运行机制,力争培养出一批职业素质好、专

16、业能力强,技术应用水平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专业人才。3、狠抓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制订出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各项专业技能训练课程,与平时的课堂教学同步进行,有机结合。提倡并大力支持各专业开展或参加各级各类举办的技能大赛,以赛促练,对组织得好、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且效果好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荣誉和奖金的奖励,使我院学生的职业技能迅速而有效地提高。(六)全面推进素养教育,提高育人质量。1、坚持“一条主线”的工作原则。学院把提高人才素养这一条主线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地开展大学生素养教育工作,务求取得实效。学院将建立党、政、工、

17、团齐抓共管、部门协调、配合的组织领导体系;学生与学院、学生与家庭、学生与社会、学生与用人单位综合评价体系;院系两级管理,以系为主、条块结合、师生密切配合、上下互动的工作体系。2、推进“1123”工程。“1”即崇拜一位英雄人物,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1即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强化专业能力基础作用,着力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2”即擅长两项体育活动;“3”即唱好三首歌曲,注重文化品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生活质量,努力培育具有灵性的高素养专业人才。在推进“1123”工程的实践中,强化素养教育工作的“四个结合”,要努力形成学校与企业、社会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科技推广相结合,理论与实

18、践相结合,能力与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相结合的素养教育工作格局,力争取得素养教育的良好效果。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人文校园。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养教育,开展丰富、健康、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对校园网站、院内社团活动及广播宣传的管理和指导,使之成为凝聚和鼓舞师生的重要载体。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抓好绿化、美化、亮化工作,提高园林式校园的品味,为师生创造优美、舒适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同时要加强党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按照“抓作风、促教风,以教风带学风”的思路,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加强领导作风和机关工作作风建设,营造良好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氛围。二是以规范教学行

19、为、学术道德建设和严谨治学为重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考核管理,培养严谨治学、敬业奉献的良好教风。三是坚持正面教育引导与严格的制度约束相结合,着力培养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七)扎实做好招生就业工作。1、拓宽生源渠道,稳步扩大办学规模。学院从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狠抓重点专业建设入手,着力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学生校园生活,以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在校生的满意度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报考我院。同时,进一步加大省内外招生宣传力度,尤其是要研究制定省外招生宣传措施,努力提高省外考生的报考率和新生报到率。2、狠抓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学院继续坚持就业指标刚性化、就业任务全员化、就业信息网

20、络化、就业面向社会化、就业重心基层化的原则。强化毕业生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业意识,引导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继续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与合作,构建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和网络体系,确保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八)加强组织领导,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把学院党委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学院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

21、人标准,选拔任用学校领导干部。加大学校领导干部培养培训和交流任职力度。着力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推进工作创新,增强生机活力。充分发挥学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在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学院共青团工作。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务公开和院务公开制度。重视解决好师生员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和完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权益保障和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及时消除和化解影响校园和谐稳定的因素。加强校园网络和意识形态领域管理,完善校园网络建设、运行、服务、监控和安全制度,巩固和夯实校园思想文化阵地。建立健全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制度,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和群防群治机制,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泉州轻工职业学院2013年12月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