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铜梁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87739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7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铜梁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重庆市铜梁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重庆市铜梁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重庆市铜梁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重庆市铜梁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铜梁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铜梁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docx(5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重庆市铜梁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征求意见稿)铜梁区民政局二。二一年八月第一章规划背景1第一节“十三五”时期的主要成就1一、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1二、科学规划,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初步形成2三、整合资源,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全覆盖3四、深化改革,养老机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4五、因地制宜,农村养老服务网络日趋完善4六、合力推进,医养服务融合发展不断深入5第二节“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环境6一、“十四五”时期的形势与机遇6二、“十四五”时期的问题与挑战7第二章总体思路9第一节指导思想9第二节基本原则10一、“十四五”时期全区养老服务发展主要目标11二、到2035年全

2、区养老服务发展远景目标13第三章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制度体系14第一节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14第二节落实养老服务评估制度15第三节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16第四章打造高质量养老服务供给体系16第一节强化居家养老服务基本保障17第二节加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18第三节推动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增效20第四节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22第五章推进养老服务融合发展25第一节促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25第二节加快智慧养老创新发展27第三节推动成渝养老协同发展29第六章健全养老服务保障体系30第一节强化养老服务人才支撑30第二节保障养老服务土地供应33第三节拓宽养老服务融资渠道34第七章建立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34第

3、一节注重老年人群体人文关怀34第二节加强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35第三节扩大老年群体社会参与度36第四节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社会氛围36第八章构建全方位养老服务监管体系36第一节强化养老服务标准化应用37第二节加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37第三节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应急保障机制38第九章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产业39第一节促进康养产业集聚发展39第二节实施“养老服务+行业”行动41第十章保障措施43第一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43第二节完善财政投入机制43第三节营造良好养老氛围44第四节健全实施监督机制45附件1:“十四五”期间铜梁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清单.46附件2:“十四五”期间铜梁区互助养老点建设项目清单47附

4、件3:“十四五”期间铜梁区社会民生实事重点项目清单48附件4:“十四五”期间铜梁区康养医养重点项目清单49附件5:“十四五”期间铜梁区智慧养老项目清单50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断满足全区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老服务需求,根据国家积极应对老龄化中长期规划、重庆市“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待发布)重庆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待发布X铜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十三五”时期的主要成就“十三五”期间,铜梁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把养老

5、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各项养老服务工作有序开展,部分重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铜梁区不断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养老服务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将农村养老服务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和重点民生实事高位推进,专门成立了7个事业编制的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增强养老工作力量。二是投入保障有力,近三年投入约3.6亿元,规划土地219亩,支持建设1所失能集中供养中心,新建改造升级28个敬老院,新增17个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471个互助养老点,新

6、增床位3924张。三是服务网络可持续,已基本形成“345”运行格局,即区级失能集中照护中心、镇(街道)级养老服务中心和村级互助养老点的三级设施体系,打造有一个互助养老点,有一人定岗服务,有一只队伍和有一套结对帮扶制度的“四有”互助模式,以及集中助餐、流动助医、定点助乐、智慧助急和上门助养的“五助”服务机制。二、科学规划,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十三五”期间,铜梁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文件,统筹全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2016年,出台了关于扶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设施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市场在养老服务领域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

7、老服务。2016年,制定铜梁区敬老院建设2016年-2020年实施方案,提出进一步加强以敬老院为主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2018年,制定重庆市铜梁区养老事业发展规划(2018年-2022年,提出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持体系”三大体系、打造“智慧养老平台、行业协会平台、行业监督平台三大平台,构建符合全区实际的养老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2019年,制定重庆市铜梁区养老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提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为主线,创建“宜居、宜养、宜游、宜学、宜业”的国家级健康养老示范区。2020年,制定推进全区养老服务发展实

8、施方案(2020-2022年,提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养老服务模式、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和发展养老服务消费市场,不断提升养老服务工作质量,推动全区养老服务工作迈上新台阶。三、整合资源,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全覆盖“十三五”期间,铜梁区多措并举,积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实现全覆盖。一是清理国资,落实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用地。按照“全面清理国有闲置资产,制定分类处置方案,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的要求,实地查勘区国资中心提供的815处闲置物业清单,将具备条件的全部用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二是优化提升,落实养老服务站用房。按照“补齐短板、提升品质、因地制宜、简洁实用”原则,结

9、合乡村振兴,通过新建、扩建、国有资产划拨或租赁、内部改造等方式,保障全区养老服务站用房,并与卫生室邻近建设,过去五年累计投入5500万元,优化提升86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截至“十三五”期末,全区共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7个、社区养老服务站333个,率先实现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四、深化改革,养老机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十三五”期间,铜梁区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持续改革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能力。一是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在满足当地特困供养人员养老需求的前提下,鼓励镇(街道)将闲置敬老院租赁给社会办养老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区社会福利中心及南城敬老院通过公建民营”方

10、式运营,建设为医养结合型星级养老机构和特困供养人员失能半失能养老院,填补中高端养老机构和失能半失能养老院的空白;新建土桥镇敬老院通过购买三方企业服务运营。二是鼓励民间资本投入。不断降低准入门槛,优化审批流程,落实财政补贴,对社会资本建设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配套建设补助,对连锁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给予运营补助,社会运营床位数占床位总量的50%,社会力量逐步成为养老服务领域的主体。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立专项招商组,由分管民政、卫生健康工作区领导任组长,全力推进康养产业发展,引入品牌养老连锁企业“光大百龄帮”,打造“机构-中心-站点.居家”养老服务闭环。截至“十三五”期末,全区共有养老机构51家

11、,其中公办养老机构30家,社会办养老机构14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7家,床位数6030张。五、因地制宜,农村养老服务网络日趋完善“十三五”期间,铜梁区坚持,村级主办、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因地制宜、自助管理、互助服务的原则,成功探索出“1141”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模式,打通农村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通过整合利用闲置校舍、民房、农家大院等闲散资源,建成农村老年人聚会交流、日间照料、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的互助养老点,并将农村互助养老纳入社会综合治理积分管理,设置党团员干部敬老队、志愿者孝老队、社工组织为老队、结对帮扶互助队四支队伍等,营造良好的为老、孝老、敬老氛围,实现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情

12、”的互助式养老。截至“十三五”期末,全区建成投用138个农村互助养老点,已有82个村将农村互助养老纳入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组建养老服务队伍432支,其中党员干部敬老服务队、少云志愿孝老服务队、夕阳结伴助老服务队和社会工作为老服务队各108支,“一对一”结对帮扶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248人,累计开展养老服务超过8万人次,覆盖全区50%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将敬老院建设项目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项目库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新建敬老院25所,床位2064张;改造升级敬老院18所,床位1258张。六、合力推进,医养服务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十三五”期间,全区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衔接,医养

13、结合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一是完善医养结合政策,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铜卫2020)126号)及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铜卫(2020)127号),促进全区养老服务与医疗卫生资源共享,融合发展。二是建立“整合照料模式,实施以医代养,依托铜仁医院设立养老机构铜仁老年公寓,依托自身医疗资源为老人提供饮食住宿、健康管理、老年护理等服务。三是签订医养合作协议,推动全区51家养老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技术服务合作协议,为老年人就医提供绿色通道,每年为入住老人提供1次免费体检,为老人提供疾病预防、诊治、康复护理等上门就诊服务。四是开展助医服务,助推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进社区、进

14、院坝、进家门,为全区65年及以上的老人提供签约服务,签约完成率已达60%o第二节“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环境一、“十四五”时期的形势与机遇新的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在此期间,我国将逐渐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未来五年将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窗口期”。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第一次上升至国家战略,体现了党和国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坚定决心。新的发展形势。“十四五”时期,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发生较大变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复苏势头受到影响,经济发展面临极强的不确定性。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

15、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为养老服务带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遇。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为养老服务奠定了转型发展基础。新的发展需求。“十四五”时期,I960年前后出生的人口将进入老年期,这一代老年人因教育程度提升和可支配收入增多,支付能力和消费意愿均有大幅提高,养老服务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由过去的生活必须型向享受型、发展型和参与型发展,老年人对高质量养老产品和高品质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日益提高。二、“十四五”时期的问题与挑战“十四五”时期,全区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期,但目前养老服务还存在发展体系不健全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养老服务体系

16、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观念认识不到位。面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少许部门存在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养老服务机构方面在服务意识上存在落后观念,认为入住老人只需要吃饱穿暖,康复服务、娱乐服务、心理服务等需求不大。家庭养老观念方面,大多家庭对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认可度不高,导致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缓慢,社会办养老机构难以发展壮大。政策体系有待完善。公建民营、民建公助等模式尚未出台正式的实施细则,运营方资格、福利性与盈利性范围、权责关系等尚需进一步明确,对承包、委托、联合运营等方式在资金补贴、税费优惠等还未制定差异化的执行标准。养老产业专项政策还未出台,对土地资源、税收优惠、财政资

17、金等方面扶持有待加强。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全区民办养老机构设施较为简陋,大部分是租用校舍、厂房改造而成,整体适老化程度较低,服务质量不高。现有的养老机构以保障基本的饮食、住宿为主精神慰藉、医疗康复、临终关怀等专业性较强的养老服务较为欠缺。社区养老服务站在助餐、助洁、助医等领域的养老服务推行缓慢,与医、养、护、游、乐一体化的居家社区养老体系存在较大差距。社会力参与不足。由于养老项目资金投入大、回报慢、生存难,导致社会力量参与意愿不强,全区签约品牌企业仅5个项目,其中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项目3个,颐养中心项目1个,失能半失能养老院项目1个。养老产业与医疗保健、家政服务、文化旅游、保险金融等产业融合仍处起

18、步阶段,社会资金参与较少。智慧养老有待提速。全区智慧养老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标准,尚无专门政策和统一协调机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搭建工作进展缓慢,智慧养老项目团队缺乏专业运营人才。智慧养老产品引入力度不够大,智能终端设备技术水平有限。老年人智慧养老消费意识不强,对智慧养老产品接受程度不高。人才体系亟需优化。养老护理人员数量不足,由于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水平低,难以吸引专业护理人员加入,缺乏既熟悉养老又懂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年轻人从事养老服务业意愿不强,以50-60岁的年龄段为主,大多数是来自农村,经过短期的培训就上岗,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不强,持证上岗比例较低,严重影响了全区养老服务质量。第二章总

19、体思路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总体部署,落实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任务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根本目的,着力强基础、补短板、创品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推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统筹智慧养老创新发展,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调发展,建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高端养老有供给、中端养老有

20、市场、基本养老有保障,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质量养老服务需求,将铜梁区打造成为“渝西一流、全市领先”的康养发展高地。第二节基本原则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全面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根据全区资源分布状况,科学规划重点区域和特色项目,整合全区养老服务资源,建设符合全区实际、顺应老龄化趋势、满足多元化需求的养老服务体系。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立足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的双重属性,突出政府引导作用,强化政府职责,深化激管服”改革,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创新养老服务发展模式、管理方式和运营机制,引导全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兜底保障,广泛普惠。着力“

21、兜底线、保基本”,确保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优先解决困难老人群体的养老需求。强化家庭和子女的抚养、赡养义务,推动养老服务由兜底保障型向保障全体老年人基本养老的适度普惠型转变。改革创新,协同发展。支持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养老新模式,加快与成渝及毗邻地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合养老服务资源,扩大共建共享范围,实现养老服务跨区域协同发展。第三节发展目标一、“十四五”时期全区养老服务发展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基本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和农村养老服务全覆盖的目标,养老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养老服

22、务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水平明显提升,全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一养老服务制度体系不断健全。逐步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老年人能力与需求综合评估标准、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等制度。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养老服务产业税费优惠、土地供应和人才支持等政策不断完善。一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更加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进一步完善,家庭养老照护能力有效增强,养老服务兜底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普惠养老服务资源持续扩大,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优质规范发展。一养老服务监管体系更加规范。养老服务评

23、价体系初步建成,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和日常巡查制度不断完善,养老机构信用体系和退出准入标准广泛应用,重庆市铜梁区养老服务协会规范运行,行业自律不断强化。智慧养老不断创新发展。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等产品在养老服务领域应用不断拓展,“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加速涌现。附表:重庆市铜梁区“十四五”时期养老服务体系发展主要目标指标名称2020年2025年指标属性1.政府运营床位占比()5030约束性2.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3060约束性3.养老床位总数(张)576980约束性4.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比例(%)20%50%预期性5.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9798预期

24、性6.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9798约束性7.每千名老年人配社会工作者人数(人)1预期性指标名称2020年2025年指标属性8.福彩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业的比例(%)5080约束性9.居家老人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3080预期性10.养老护理人员总数(人)274600预期性11.养老护理人员岗前培训率()IOOIOO预期性12.养老护理人员持证上岗率(%)19.750预期性13.养老机构服务基本质量达标率(%)90IOO预期性14.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6590预期性15.老年志愿者注册人数占老年人口比例(%)1025预期性16.居家老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80%预期性二、到203

25、5年全区养老服务发展远景目标到2035年,与全区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应保尽保,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全区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质量养老服务需求更好得到满足,科技对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基本构建起新时代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第三章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加大财政投入,抓好政策落实,建立健全合理的养老服务制度体系,促进全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第一节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完善兜底性养

26、老服务制度。按照兜住民生底线、保障基本民生的总体要求,持续做好城乡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工作,提升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集中供养和失能照护能力,推进城乡特困供养标准一体化。以重残、失能、留守、空巢、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难老年人为重点,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定期探访制度、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制度。逐步将城乡低保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纳入基本养老服务重点保障对象,满足生活不能自理人员集中供养需求。健全老年人福利补贴制度。建立经济困难老年人基本生活补贴制度,明确补贴标准和补贴方式。完善高龄津贴制度,为具有铜梁区户籍年满9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完善养老服务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针对70周

27、岁以上低保、空巢(无子女)老年人和90周岁以上老年人,根据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和身体状况提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符合条件的每人每月可享受一定金额的居家养老服务。加强养老服务补贴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衔接,为特困供养、低保、低收入等困难老年人提供兜底性长期照护服务保障。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清单制度。推动将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内容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将购买基本养老服务纳入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在确保特困老年人应养尽养的基础上优先将经济困难家庭、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的失能、高龄老年人;空巢、留守老年人以及重点优抚对象中的老年人等群体纳入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重点保障对象。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探索将

28、生活照料和家政服务延伸到日托服务、医疗护理、保健康复、精神慰藉、文体娱乐、紧急援助、法律服务和临终关怀等。完善老年人社会救助制度。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逐步将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纳入救助范围。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加强对老年人的“救急难”工作,按规定对流浪乞讨、遭受遗弃等生活无着老年人给予救助。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老年人按规定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社会救助制度保障范围。第二节落实养老服务评估制度落实老年人能力与需求综合评估标准,评估结果作为领取老年人补贴、接受基本养老服务、长期护理保险补贴的依据,提高评估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根据老年人失能(含失智X

29、残疾等情况,对特困供养人员和申请政府补助的老年人进行需求评估。整合养老服务机构人才、技术、设施、设备等资源,推动建设一批综合评估机构和评估队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加强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基本养老服务、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运营成效等第三方专业评估力度。第三节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快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加大对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和特困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力度。做好长期护理保险与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等福利性护理补贴项目的衔接,重点解决长期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等所需费用。支持和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大力开发商业性长期

30、护理保险产品,为失能人员提供长期照护服务保障,构建以长期护理保险为基础,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照护保障体系。第四章打造高质养老服务供给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口发展状况及趋势,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第一节强化居家养老服务基本保障不断夯实家庭养老基础地位,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将专业化服务延伸至家庭,向居家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提供能力评估、生活照料、家政维修、康复护理、培训支持、精神慰藉等服务。大力发展“家庭养老床位”,支持养老机构运营“家庭养老床位”并

31、提供专业服务,加强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完善相关服务、管理、技术等规范以及建设和运营政策,完善上门照护的服务标准与合同范本,让居家老年人享受连续、稳定、专业的养老服务。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技能培训,普及居家护理知识,增强家庭照护能力。通过补贴、补助、购买服务等方式,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或者部分失能、独居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农村留守老年人等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通过落实税收优惠、带薪护理假、家庭照顾者技能培训等措施,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鼓励养老机构利用自身设施和服务资源,建成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积极发展面向长期照护对象家庭成员的“喘息服务”。支

32、持优质机构、行业协会开发公益课程,利用互联网平台等免费开放,依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力量提供养老家庭指导服务,帮助家庭成员和家政人员提高照护能力。积极培育社区非盈利性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规范发展养老服务志愿者组织,探索“学生社区志愿服务计学分”和“时间银行”等做法,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保护志愿者合法权益。第二节加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体系。按照“一街道一中心、一社区一站”设施布局要求,加快补齐完善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功能,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承担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和相应区域的统筹指导功能;社区养老

33、服务站承担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居家上门以及其他辅助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互助型社区养老服务,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小区建设小区互助养老服务点,并加强专兼职人员配置,完善助餐、助医、助浴、助洁、助急等功能,实现邻里结对帮扶、互助养老。探索“物业+养老服务模式,打造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升级版,构建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小区互助养老点”的三级养老服务平台。落实养老设施配建要求,严格落实新建住宅小区按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的标准,并与住宅规划、建设、验收、交付四同步”;老旧小区按照每百户不低于15平方米的标准,通过政府回购、租赁等方式加强设施保障,确保新建小区和老旧小区都有养老服务设施。推

34、动老旧小区适老化改建,将加装电梯、养老应急呼叫器、无障碍的盲道(坡道)设施等适老化设施,列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范畴,对纳入特困供养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丰富社区养老服务功能。指导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等设施充分发挥公共养老服务功能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低偿或有偿、公益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短托、日托、健康、文化、娱乐、维权等服务。协调整合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医疗服务机构、家政服务公司、物业服务公司等为老服务资源,以日间托管和上门服务为主要方式,为居家老年人提供能力评估、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康复、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文化教育等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养老服

35、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要优先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服务需求,成为基本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之一,建立健全老年人基础信息档案,注重对特殊困难居家老年人定期探访巡视。协调医疗卫生服务向家庭、社区延伸,鼓励医疗机构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等服务。加快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建设。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的社区养老服务“三社联动”机制。实施“机构进社区、服务进家庭”全链条服务模式以及“中心带站”运营模式,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连锁化运营,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组织多点运营托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培育一批社区养老服务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者个人投资成立社区

36、养老服务组织,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助浴、助餐、长期护理等服务。鼓励养老服务组织通过投资新建、购买房屋、自有房屋、租赁场地等方式,依法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网点。建立健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评估和奖补政策,鼓励将社区养老设施委托专业组织运营。第三节推动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提升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公办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兜底保障、普惠、示范作用,坚持公益属性,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优先保障经济困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优抚对象等失能老年人服务需求。对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老年人要应养尽养,充分发挥兜底保障作用。支持规模化运营镇(街道)敬老院,为特困供养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

37、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低偿服务。总结公建民营试点经验,完善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管理制度办法,鼓励采取委托管理、补贴运营、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支持公建民营机构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规模化运营镇(街道)敬老院,加强对社会办养老机构参与公建民营运营的监督指导,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根据兜底对象需求、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数量和利用率等实际,加强对公办养老机构特别是镇(街道)敬老院改造力度,整合调整一批改造难度大、使用效能低的镇(街道)敬老院。推动社会办养老机构提质发展。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放宽经营登记场所条件,降低准入门槛,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依法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健全完善建设资金补贴、

38、税费优惠、政府购买服务、保险补贴、贷款贴息、水电气费减免等扶持政策。支持社区嵌入式、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推动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等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发展。鼓励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开展跨区域业务项目,加强交流合作。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实现连锁化、规模化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养老服务品牌。支持民办养老机构依法在区设立分支机构,同等享受建设、运营和星级评定补贴。支持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PPP等方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改制。鼓励社会力量整合闲置的医院、学校、企业厂房、商业设施等资源,改造后用于养老服务。积极培育发展其他为老服务机构,

39、促进社工组织、行业协会、志愿者组织参与养老服务。实施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聚焦普惠养老,围绕“政府支持、社会运营、合理定价”,为广大中低收入家庭老年人提供价格适中、方便可及、质量可靠的养老服务,增强刚需养老服务的覆盖面和保障能力。提升机构养老服务质*。鼓励将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委托给专业的机构或人员经营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大存量公办养老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增设失智老年人护理专区,推动养老设施改造升级。推动养老机构扩大服务种类,合理延伸服务范围,为老年人提供居家期上门、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引导养老机构聚焦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通过

40、增设护理型床位,提高机构收住失能老年人的能力。鼓励养老机构引入有资质的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集养老、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服务。鼓励养老机构发展高端养老服务,满足高净值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第四节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建立健全“区、镇(街道入村(社区)”的三级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实施农村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工程,完善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机构功能设施,提高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水平,实现农村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应护尽护”。有序推进村级互助养老点建设,完善日间照料、康复理疗、休闲娱乐、紧急救援等功能,实现农村社会老年人基本养老需求有需必应”。推进镇(街道)

41、敬老院提档升级和乡村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确保安全隐患全部清除、适老化程度大幅提升,在镇(街道)敬老院中增设失智老年人护理专区,增强特困老年人集中照护和养老服务拓展能力,实现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应养尽养”、社会失能老年人“需托尽托”。建立健全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机制。继续实施“1141”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模式,以村庄院坝为平台打造农村互助养老点,通过低龄健康老人与高龄失能老人相互帮助,抱团养老。将农村互助养老纳入积分管理,争取区卫健委、区妇联、团区委、区老体协等部门、单位支持,设置党团员干部敬老队、志愿者孝老队、社工组织为老队、结对帮扶互助队四支队伍,营造良好的为老、孝老、敬老氛围。探索“集中互助照

42、护”服务模式,为居家特困人员、无人照料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低保户等困难老年人开展集中居住养老服务,打造老年幸福家园”。发挥村“两委”、行业协会、社工及志愿服务机构等组织在互助养老中的作用,组建由村“两委”成员、村医、基层治理网格员、社工以及农村党员、低龄健康老年人等人群组建的农村为老服务队伍,积极探索一对一帮扶、流动服务等机制,为居家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独居、留守等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紧急救援、精神慰藉、助医、康复护理、家政维修、助乐、流动助浴等服务。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规范持续运营。推进镇(街道)敬老院双改造双提升确保安全隐患全部清除、适老化程度大幅提升,改造升级照护型床位,开辟

43、失能特困老年人照护单元,提升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能力。加强对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中心、镇(街道)敬老院、农村养老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配置,统筹用好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加强对农村养老服务站和互助养老服务点专兼职人员配置。以保安全、提质量、增效能为前提,稳步有序推动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税费减免、绩效评价奖补等扶持政策,引入优质社会养老机构投资改造升级、运营管理镇(街道澈老院和养老服务中心,支持利用空余床位收住农村经济困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社会老年人。继续做好镇(街道)敬老院法人登记和备案工作,降低镇(街道)敬老院社会化运营阻碍。发挥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统筹管

44、理或指导辖区互助养老点职能,形成中心与点衔接互通、优势互补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系统。专栏1铜梁区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十四五”重点工作居家养老。针对失能、高龄老年人的长期居家照护需求,建立以家庭承担主要照护责任、政府增加服务项目、承担基本保障责任、社会主体广泛参与的保障模式。大力发展“家庭养老床位”,支持养老机构运营“家庭养老床位”并提供专业服务,加强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将机构养老床位搬到家,将专业化养老服务送到家,减轻家庭养老负担。到2025年,力争建成“家庭养老床位”1000张。社区养老。以镇(街道)为单位,加快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发展互助型社区养老服务,推进小区互助养老服务点和

45、农村互助养老点建设,为老年人提供短托、日托、健康、文化、娱乐、维权等基本服务,实现邻里结对帮扶、互助养老。到2025年,全区力争新增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11个,建成农村互助养老点500个,建成小区互助养老服务点100个,新增养老床位500张。机构养老。提升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公办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兜底保障、普惠、示范作用。实施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增强刚需养老服务的覆盖面和保障能力。促进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引进培育一批具有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的养老服务企业。加快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建设,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的社区养老服务“三社联动”机制

46、。到2025年,力争新建特困供养设施(敬老院)7所,新建失能特困集中照护中(失能半失能中心)心1所,新增护理床位300张,新建设城企联动养老机构2家。引进品牌养老机构3家,力争全区五星级养老机构达到1家,四星级养老机构达到3家,三星级养老机构达到5家。扶持培育社区养老服务组织100个。第五章推进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推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深度融入养老服务,优化养老资源,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促进智慧养老创新发展,推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促进养老服务跨区域协同发展。第一节促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完善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功能。深化医养签约合作,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深度融合,依托基

47、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支持新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统筹规划、毗邻建设;推动一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建扩建为医养结合服务设施。聚焦失能、半失能、失智、高龄等老人需求,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适宜、综合连续的长期照护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等机构,因地制宜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慢性病管理、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独特作用,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产品和服务,增强社区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扩大老年人健康服务供给。推动大健康理念深度融入养老服务,认真做好老年人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

48、安宁疗护等服务,实现从被动照护到健康养老的转变,降低老年人失能发生率,建立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老年医院和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为核心,从健康管理、失能失智照护到安宁疗护覆盖老年人全生命周期、综合连续的健康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早期预防及干预机制,开展“老年精神疾病医院一社区”协同诊疗管理服务。鼓励社会力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统筹布局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加快推进医养结合试点,打造一批医养结合特色机构,为居家老人提供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等服务。支持养老机构建设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切实将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结算范围。鼓励医疗机构提供养老服务,支持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利用现有富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