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病虫害防治园林病害防治常见的枝干病虫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病虫害防治园林病害防治常见的枝干病虫害.ppt(13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二节 枝干病害,一、腐烂、溃疡病类二、杆锈类三、丛枝病类四、枯萎病类五、寄生性种子植物害,第6章 常见园林病害的防治,概说,园林植物茎干病害种类虽不如叶、花、果病害多,但其危害性很大,轻者引起枝枯,重者导致整株枯死,严重影响观赏效果和城市景观。引起园林植物茎干病害的病原包括所有侵染性病原(真菌、细菌、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等)和一些非侵染性病原(如日灼、冻害等)。其中真菌是主要的病原。园林植物茎干病害的病状类型主要有:腐烂、溃疡、枝枯、肿瘤、丛枝、黄化、萎蔫、腐朽、流脂流胶等。,茎干病害的侵染特点:,1.病原物在感病植物的病斑、病株残体、转主寄主上及土壤内越冬。2.病原物的侵入途径因其
2、种类而异。3.病原物的传播方式因其种类而异。4.茎干病害的潜育期通常较叶、花、果病害长。腐烂病和溃疡病有潜伏侵染的特点。,园林植物茎干病害的防治原则:,清除侵染来源、铲除转主寄主、消除昆虫媒介是减少和控制病害发生的重要手段;加强养护管理,提高园林植物的抗病力,是防治弱寄生性病原物引起的病害和环境不适引起的病害的有交手段;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危险性茎干病害的良好途径。,海棠溃疡病分生孢子器,海棠溃疡病初期症状,海棠溃疡病后期症状,文竹枝枯病,一品红枝枯病,樱花癌肿病,香樟溃疡病,黄馨枝枯病,龟甲冬青枝枯病,一、腐烂、溃疡病类,这类病害是指茎干皮层局部坏死的病害。包括:腐烂病或烂皮病;枝枯病;茎腐等
3、。引起茎干腐烂、溃疡病的病原主要是真菌,少数病害也由细菌引起,冻害、日灼及机械损伤也可致病。病菌借风雨传播或借昆虫传播。大部分溃疡病的病菌为兼性寄生菌,经常在寄主的外皮或枯枝上营腐生生活,当有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出现时,即侵染为害。病菌多自伤口侵入。腐烂、溃疡病的流行常常是由于寄主受某种原因的影响而生长势减弱的结果。腐烂、溃疡病是园林植物上的一类重要病害,常造成植株死亡。,槐树溃疡病,1.分布及为害:又名槐树烂皮病或腐烂病。我国华北地区发生普遍且严重,常引起幼苗、幼树的枯死和大树的枝枯。,症状,槐树溃疡病是由两种病原菌引起的,其症状表现也不同。1、镰孢霉属(Fusarium)真菌引起的溃疡病:枝
4、干上最初出现黄褐色水渍状、近圆形病斑,后扩展成梭形。较大的病斑中央略下陷,有酒糟味,呈典型的湿腐状。后期病斑中央渐呈桔红色,约20天左右,桔红色分生孢子堆突破表皮而出。2、小穴壳属(Dothiorella)真菌引起的溃疡病:初期与镰孢菌引起的溃疡病相似,但病斑颜色较深,边缘为紫黑色,病斑扩展迅速。后期病斑上产生许多黑色小点状的分生孢子器。病斑逐渐干枯下陷或开裂,其周围很少产生愈伤组织。,发病规律,病菌有潜伏侵染的特性,病菌终年存在于健康的绿色树皮内。病菌以分生孢子越冬,早春多自皮孔侵入,也可从伤口、叶痕、死芽等处侵入,潜育期约一个月,无再次侵染。病害多发生在24年生幼树的绿色主干及大树的12年
5、生绿色枝条上。镰孢菌型腐烂病3 月开始发病,4 月达到发病盛期,6 7 月停止发展,小穴壳菌型腐烂病发生较晚。病菌为弱寄生菌,植株生长衰弱是诱发该病的原因之一。,槐树溃疡病 1、由小穴壳菌引起的幼干上的病斑 2-3、小穴壳菌的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 4、镰刀菌的分生孢子,银杏茎腐病,1.分布与为害:分布于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和新疆等地。除为害银杏外,还为害扁柏、香榧、杜仲、鸡爪槭、马尾松、金钱松、水杉、柳杉、板栗、枫香、剌槐、乌桕、桑树等多种阔叶树苗木,其中以银杏、扁柏、香榧、杜仲、鸡爪槭受害最重。有的地区苗木感病后死亡率达到90%。,症状,一年生苗木发病初
6、期,茎基部近地面处变成深褐色,叶片失绿稍向下垂。后病斑包围茎基并迅速向上扩展,引起整株枯死,叶片下垂不落。苗木枯死35天后,茎上部皮层稍皱缩,内皮层组织腐烂呈海绵状或粉末状,浅灰色,其中有许多细小的黑色小菌核。病菌侵入木质部和髓部后,髓部变褐色,中空,也生有小菌核。最后病害蔓延至根部,使整个根系皮层腐烂。二年生苗易感病。有的地上部分枯死根部仍保持健康,当年自根颈部能发出新芽。,病原,病原菌为菜豆壳球孢菌Macrophomina phaseoli(Tassi.)Goid,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壳球孢属。,发病规律,病菌是一种土壤习居菌,平时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在适宜条件下,自伤口侵入寄
7、主。寄主的生长状况、环境条件与病害的发生关系密切。夏季炎热、土温升高、苗木根茎部灼伤,是病害发生的诱因。在南京,苗木一般在梅雨结束后1015天开始发病,以后发病率逐渐增加,到9月中旬停止发病。,银杏茎腐病1、茎腐病状2、病部小菌核,仙人掌茎腐病,1.分布与为害 我国福建、广东、山东、天津、新疆等地均有发生。是仙人掌类园林植物普遍而严重的病害,常引起茎部腐烂,最后导致全株枯死。,症状,病菌主要危害幼嫩植株茎部或嫁接切口组织,大多从茎基部开始侵染。初为黄褐色或灰褐色水渍状斑块,并逐渐软腐。病斑迅速发展,绕茎一周,使整个茎基部腐烂。后期茎肉组织腐烂失水,剩下一层干缩的外皮,或茎肉组织腐烂后仅留髓部。
8、最后全株枯死。病部产生灰白色或紫红色霉点或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子实体。,病原,仙人掌茎腐病的病原有三种: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茎点霉菌(Phoma sp.)大茎点霉菌(Macrophoma sp.),发病规律,尖镰孢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病株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茎点霉及大茎点霉则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尖镰孢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通过风雨、土壤、混有病残体的粪肥和操作工具传播,带病茎是远程传播源。多由伤口侵入。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盆土用未经消毒的垃圾土或菜园土,施用未经腐熟的堆肥,嫁接、低温、受冻以及虫害造成的伤口多时,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仙
9、人掌茎腐病 1、病害症状2、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月季枝枯病,1.分布与为害:又名月季普通茎溃疡病。我国上海、江苏、湖南、河南、陕西、山东、天津、安徽、广东等地均有发生。为害月季、玫瑰、蔷薇等蔷薇属多种植物,常引起枝条枯死,严重的甚至全株枯死。,症状,病菌主要侵染枝干。发病初期,枝干上出现灰白、黄或红色小点,后扩大为椭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灰白色或浅褐色,并有一清晰的紫色边缘,后期病斑下陷,表皮纵向开裂。溃疡斑上着生许多黑色小颗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老病斑周围隆起。病斑环绕枝条一周,引起病部以上部分枯死。,病原,病原菌为伏克盾壳霉(Coniothyrium fucklii Sacc
10、.),属半知菌亚门、腔胞纲、球壳孢目、盾壳霉属。,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枝条的病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天,在潮湿情况下分生孢子器内的分生孢子大量涌出,借风雨传播,成为初侵染来源。病菌通过休眠芽和伤口侵入寄主。管理不善、过度修剪、生长衰弱的植株发病重。,月季枝枯病 1、枝条上的症状 2、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毛竹枯梢病 1、病枝 2、病菌子囊腔 3、子囊孢子,腐烂、溃疡病类的防治措施,(1)加强栽培管理,促进园林植物健康生长,增强树势,是防治茎干腐烂、溃疡病的重要途径。(2)加强检疫,防止危险性病害的扩展蔓延。(3)清除侵染来源。(4)药剂防治。发病时可用50%代森铵、50%多菌灵可湿性粉
11、剂200倍液,或80%“402”抗菌素200倍液喷施,或2Be的石硫合剂射树干或涂抹病斑。)。,二、干锈病类,干锈病是园林植物的一类常见病害。是由锈菌侵染引起的。受害树干往往形成瘤肿,有的不甚明显,在一定的季节,病部会出现锈黄色的锈孢子器或鲜黄色的夏孢子堆或锈褐色的冬孢子堆。有的锈病要转主寄生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竹杆锈病1、症状 2、夏孢子 3、冬孢子,松瘤锈病,1.分布与为害:又称松栎锈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河北、山西、江苏、浙江、江西、贵州、安徽、广西、云南、四川、内蒙古等许多松树分布区。危害樟子松、油松、赤松、兴凯湖松、黑松、马尾松、黄山松、云南松、华山松、巴山松等,转主寄
12、主有麻栎、栓皮栎、蒙古栎、槲栎、白栎、木包树、板栗、波罗栎等,尤其麻栎、栓皮栎、蒙古栎更普遍。松树感病后树干畸形,生长缓慢,严重的可引起侧枝、主梢枯死,甚至整株死亡。,症状,病菌主要侵害松树的主干、侧枝和栎类的叶片。松树枝干受侵染后,木质部增生形成瘿瘤。每年春夏之际,瘿瘤的皮层不规则破裂,自裂缝中溢出蜜黄色液滴,其中混有性孢子。第二年在瘤的表皮下产生黄色疱状锈孢子器,后突破表皮外露。散放出黄粉状的锈孢子。锈孢子侵染栎树叶片,在栎叶的背面初生鲜黄色小点,即夏孢子堆,叶面的相对位置色泽较健康部分淡。一个月后在夏孢子堆中生出许多近褐色的毛状物,即冬孢子柱。,病原,病原菌为栎柱锈菌Cronartium
13、 quercum(Berk.)Myiabe,属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柱锈菌属。,发病规律,病菌的冬孢子成熟后不经休眠即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随风传播,落到松针上萌发产生芽管,自气孔侵入,后由针叶进入小枝再进入侧枝、主干,在皮层中定殖。有的担孢子直接自伤口侵入枝干,以菌丝体越冬。病菌侵入皮层第23年,春天可在瘤上挤出混有性孢子的蜜滴,第34年产生锈孢子器,成熟后,锈孢子随风传播到栎叶上,萌发后由气孔侵入。56月产生夏孢子堆,78月产生冬孢子柱,89月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当年侵染松树。病害与温、湿度关系密切,夏秋季节气温较低,加上连续空气湿度饱和,容易发病。,松瘤锈病 1、病
14、瘤上的疱囊2、锈孢子3、蒙古栎叶上的冬孢子柱4、夏孢子5、冬孢子柱放大6、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子及担孢子7、担孢子萌发状态,杆锈病类的防治措施,(1)清除转主寄主,不与转主寄主植物混栽,是防治杆锈病的有效途径。(2)加强检疫,禁止将疫区的苗木、幼树运往无病区,防止松疱锈病的扩散蔓延。(3)及时、合理地修除病枝,及时清除病株,减少侵染来源。(4)药剂防治。用松焦油原液、70%百菌清乳剂300倍液直接涂于发病部位;幼林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粉锈宁500倍液喷雾。,三、丛枝类,丛枝病的典型症状是树冠的部分枝条密集簇生呈扫帚状或鸟巢状,故又称扫帚病或鸟巢病。丛枝病通常是由植原体、真菌
15、引起的。大多是系统侵染,病害从局部枝条扩展到全株需数年或十数年。丛枝病是一类危险性病害,常导致植株死亡。,竹丛枝病,1.分布与为害:分布于我国竹子产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湖南、山东均有发生。为害刚竹属、短穗竹属、麻竹属中的部分竹种,以刚竹属中的竹种发生较为普遍。病竹生长衰弱,出笋减少。为害严重者,整株枯死。,症状,发病初期,个别细弱枝条节间缩短,叶退化呈小鳞片形,后病枝在春秋季不断长出侧枝,形似扫帚,严重时侧技密集成丛,形如雀巢,下垂。月,病枝梢端、叶鞘内产生白色米粒状物,为病菌菌丝和寄主组织形成的假子座。雨后或潮湿的天气,子座上可见乳状的液汁或白色卷须状的分生孢子角。月间假子座的一侧又
16、长出1 层淡紫色或紫褐色的垫状子座。,病原,病原菌为竹瘤座菌Balansia take(Miyake)Hara,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瘤座菌属。,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竹的病枝内越冬,翌年春天在病枝新梢上产生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由新梢的心叶侵入生长点,剌激新梢在健康春梢停止生长后仍继续生长而表现出症状,23年后逐渐形成鸟巢状或扫帚状的典型症状。郁闭度大,通风透光不好的竹林,或者低洼处,溪沟边,湿度大的竹林以及抚育管理不善的竹林,病害发生较为常见。病害大多发生在4年生以上的竹林内。,竹丛枝病1、病枝 2、假菌核和子座切面 3、子囊壳和子囊 4、子囊孢子,竹子丛枝
17、病,泡桐丛枝病,1.分布与为害:泡桐丛枝病在我国泡桐栽培区普遍发生,分布于河北、河南、陕西、安徽、湖南、湖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等地。以华北平原为害最严重。发病严重时引起植株死亡。,症状,病菌为害泡桐的树枝、干、根、花、果。幼树和大树发病,多从个别枝条开始,枝条上的腋芽和不定芽萌发出不正常的细弱小枝,小枝上的叶片小而黄,叶序紊乱,病小枝又抽出不正常的细弱小枝,表现为局部枝叶密集成丛。一年生苗木发病,表现为全株叶片皱缩,边缘下卷,叶色发黄,叶腋处丛生小枝,发病苗木当年即枯死。有的病株花器变形,即柱头或花柄变成小枝,小枝上的腋芽又抽出小枝,花瓣变成小叶状,整个花器形成簇生小丛枝状。,病原,病原
18、物为植原体(MLO)。植原体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00nm820nm,无细胞壁,但具3层单位膜,内部具核糖核蛋白颗粒和脱氧核糖核酸的核质样纤维。,发病规律,植原体大量存在于韧皮部输导组织的筛管内,随汁液流动通过筛板孔而侵染到全株。病害由刺吸式口器昆虫(如蝽、叶蝉等)在泡桐植株之间传播;带病的种根和苗木的调运是病害远程传播的重要途径。病害的发生与育苗方式、地势、气候因素及泡桐种类有关:种子繁殖的实生苗发病率低;行道树发病率高;相对湿度大、降雨量多的地区发病轻;白花泡桐、川桐、台湾泡桐较抗病。,泡桐丛枝病,泡桐丛枝病,泡桐丛枝病,翠菊黄化病,1.分布与为害:黄化病是翠菊种植区普遍而又严重的病害。在北
19、京、上海均有发生。该病寄主范围甚广,除翠菊外还危害瓜叶菊、矢车菊、天人菊、美人蕉、天竺葵、福禄考、金盏菊、金鱼草、长春花、菊花、非洲菊、百日草、万寿菊、矮雪轮、大岩桐、荷花、香石竹、蔷薇、茉莉、牡丹等40个科的100多种植物。该病使植株矮小、萎缩,叶片黄化,花瓣变绿、畸形或无花,严重影响切花生产和花坛景观。,症状,翠菊感病后生长初期幼叶沿叶脉出现轻微黄化,而后叶片变为淡黄色,病叶向上直立,叶片和叶柄细长狭窄,嫩枝上往往腋芽增多,形成扫帚状的丛枝;植株矮小、萎缩;花序颜色减退,花瓣通常变成淡黄绿色,花小或无花。,病原,翠菊黄化病是由植原体(MLO)引起的。菌体为球形或椭圆形,有时形态变异为蘑菇形
20、或马蹄形,菌体大小为80800nm,壁厚8nm,发病规律,病原物主要是在雏菊、春白菊、大车前、飞蓬、天人菊、苦苣菜等各种多年生植物上存活和越冬。主要通过叶蝉从这些植物传播到翠菊或其他寄主上侵染危害。此外,菟丝子也能传毒;但种子不带毒,汁液和土壤不传毒。潜育期长短与气温有关,温度25时潜育期为89天,气温20时潜育期18天,10摄氏度以下则不显症状。78月份发病严重。,翠菊黄化病,丛枝病类的防治措施,(1)加强检疫,防治危险性病害的传播。(2)栽植抗病品种或选用培育无毒苗、实生苗。(3)及时剪除病枝,挖除病株,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4)防治剌吸式口器昆虫(如蝽、叶蝉等)可喷洒50马拉硫磷乳油10
21、00倍液或10安绿宝乳油 1500倍液、40速扑杀乳油1500倍液,可减少病害传染。(5)喷药防治:植原体引起的丛枝病可用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氯霉素4000倍液喷雾。真菌引起的丛枝病可在发病初期直接喷50%多菌灵或25%三唑酮的500倍液进行防治,每周喷1次,连喷3次,防治效果很明显。,四、枯萎病类,枯萎病是由病原物侵入寄主的输导组织而引起的一类病害。枯萎病主要由真菌、细菌、病原线虫引起。病原物借风雨、昆虫传播,自伤口侵入茎干,在植物的输导组织内大量繁殖,以阻塞或毒害或以其它方式,破坏植物的输导组织,导致整个植株枯萎。是园林植物上的又一类重要病害。,松材线虫病,1.分布与为害:又称松枯萎病
22、,是松树的一毁灭性病害。该病在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均有发生,但危害程度不一,其中以日本受害最重。此病1982年我国在南京市中山陵首次发现,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又相继在安徽、广东、山东、浙江等省(区)局部地区发现并流行成灾,导致大量松树枯死,对我国的松林资源、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而且有继续扩散蔓延之势。我国台湾和香港也有发生。在我国主要为害黑松、赤松、马尾松、海岸松、火炬松、黄松、湿地松、琉球松、白皮松等植物。,症状,松树受害后针叶失绿变为黄褐色到红褐色,萎蔫,最后整株枯死,但针叶不脱落。外部症状表现,首先是树脂分泌急剧减少和停止,蒸腾作用下降,继而边材水分迅速减少。症
23、状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外观正常,树脂分泌减少或停止,蒸腾作用下降;第二阶段,针叶开始变色,树脂分泌停止,通常能够观察到天牛或其它甲虫侵害和产卵的痕迹;第三阶段,大部分针叶变为黄褐色,萎蔫,通常可见到甲虫的蛀屑;第四阶段,针叶全部变为黄褐色,病树干枯死亡,但针叶不脱落。此时树体上一般有次期性害虫栖居。,松材线虫病被害松树,松材线虫病传播媒介-松墨天牛成虫,松材线虫病传播媒介-松墨天牛幼虫,松材线虫病传播媒介-松墨天牛蛹,松材线虫病传播媒介-松墨天牛成虫产卵刻槽,松材线虫,松材线虫被害木材蓝变现象,病原,该病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h xylophilus(Stein
24、er&Buhrer)Nickle引起。松材线虫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垫刃目,滑刃科。成虫体细长约1mm,唇区高,缢缩显著,基部略微增厚。排泄孔的开口大致与食道和肠交接处平行。半月体在排泄孔后约2/3体宽处。雌虫尾部亚圆锥形,末端钝圆,少数有微小的尾尖突。雄虫交合刺大,弓形,喙突显著,远端膨大如盘状。尾部似鸟爪,向腹部弯曲,尾端为小的卵形交合伞包裹。,发病规律,在我国,传播松材线虫的主要媒介是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一般5月前后,从罹病树中羽化出来的天牛几乎100携带松材线虫,主要分布在天牛的气管中,每只天牛都可携带成千上万条线虫。线虫幼虫就从天牛取食造成的伤口
25、进入树脂道,然后蜕皮成为成虫。被松材线虫侵染的松树往往又是松墨天牛的产卵对象。病原线虫近距离由天牛携带传播,远距离则随调运带有松材线虫的苗木、枝丫、木材及松木制品等传播。松树线虫雌雄虫交尾后产卵,每雌虫产卵约100粒。幼虫共4龄。在温度30时,线虫3天即可完成一个世代。松材线虫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0,低于10时不能发育,28以上繁殖会受到抑制,在33以上则不能繁殖。,枯萎病类的防治措施,(1)加强检疫,防治危险性病害的扩展与蔓延。(2)加强对传病昆虫的防治是防止松材线虫扩散蔓延的有交手段。(3)清除侵染来源。(4)药剂防治。防治香石竹枯萎病可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
26、液,或50%苯来特5001000倍液,灌注根部土壤,每隔10天一次,连灌23次。防治松材线虫病可在树木被侵染前用丰索磷、克线磷、氧化乐果、涕灭威等进行树干注射或根部土壤处理。,五、寄生性种子植物害,寄生性种子植物害是园林植物上的一类较常见病害。是菟丝子科和桑寄生科植物寄生园林植物引起的。寄生性种子植物从寄生植物上吸取水分、矿物质、有机物供自身生长发育需要,而导致园林植物生长衰弱,严重的导致植物死亡。,菟丝子害,1.分布与为害:菟丝子害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为害一串红、金鱼草、菊花、扶桑、榆叶梅、玫瑰、珍珠梅、紫丁香、台湾相思树、千年桐、木麻黄、小叶女贞、人面果、红花羊蹄角等多种园林植物。2.
27、症状:菟丝子为全寄生种子植物。它以茎缠绕在寄主植物的茎干,以吸器伸入寄主茎干或枝干内与其导管和筛管相连接,吸取全部养分。因而导致被害植物生长不良,通常表现为植株矮小、黄化,甚至植株死亡。,3.病原,菟丝子又名无根藤、金丝藤,园林植物上常见的有4种:1、中国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Zam):茎纤细、丝状,直径约1mm,橙黄色;花淡黄色,头状花序;花萼杯状,长约1.5mm;花冠钟形,白色,稍长于花萼,短五裂;蒴果近球形,内有种子24枚;种子卵圆形,长约1mm,淡褐色,表面粗糙。,3.病原,2、日本菟丝子(C.japonica Choisy):茎粗壮,直径2mm,分枝多,黄白色,
28、并有突起的紫斑;在尖端及以下3节上有退化的鳞片状叶;花萼碗状,有瘤状红紫色斑点;花冠管状,白色,长35mm,5裂;蒴果卵圆形,内有种子12枚;种子微绿至微红色,表面光滑。,3.病原,3、单柱菟丝子(C.monogyne Vahl.):茎较粗,直径2mm,分枝众多,略带红色,并有紫色瘤状突起;穗状花序,花萼半圆形,5裂几乎达到基部,背部有紫红色的瘤状突起;花冠坛状,长33.5mm,紫红色;蒴果卵圆形,长约4mm;种子圆形,直径33.5mm,暗棕色,,3.病原,4、田间菟丝子(C.campestris Juncker):茎丝状有分枝,淡黄色,光滑;花序球形;花萼碗状,长22.5mm,黄色,背部有小
29、的瘤状突起;花冠坛状,白色,长于花萼,深5裂;蒴果近球形,顶端微凹;种子椭圆形,褐色,表面光滑。,4.发病规律,菟丝子以成熟种子脱落在土壤中或混杂在草本花卉种子中休眠越冬,也有以藤茎在被害寄主上越冬的。以藤茎越冬的,翌年春温湿度适宜时即可继续生长攀缠为害。越冬后的种子,次年春末初夏,当温湿度适宜时种子在土中萌发,长出淡黄色细丝状的幼苗。随后不断生长,藤茎上端部分作旋转向四周伸出,当碰到寄主时,便紧贴在其上缠绕,不久在其与寄主的接触处形成吸盘,并伸入寄主体内吸取水分和养料。此后茎基部逐渐腐烂或干枯,藤茎上部与土壤脱离,靠吸盘从寄主体内获得水分、养料,不断分枝生长缠绕植物,开花结果,不断繁殖蔓延为
30、害。夏秋季是菟丝子生长高峰期,11月份开花结果。菟丝子的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和藤茎繁殖两种。靠鸟类传播种子,或成熟种子脱落土壤,再经人为耕作进一步扩散;另一种传播方式是借寄主树冠之间的接触由藤茎缠绕蔓延到邻近的寄主上,或人为将藤茎扯断后有意无意的抛落在寄主的树冠上。,中国菟丝子害,1、菟丝子自种子萌发至缠绕寄主的过程 2、菟丝子的茎和果实 3、枝条被害状态 4、寄主和菟丝子茎切面,桑寄生害,1.分布与为害:桑寄生科植物多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西南、华南最常见。通常为害山茶、石榴、木兰、蔷薇、榆、山毛榉及杨柳科等园林植物。导致生长势衰弱,严重时全株枯死。,症状,桑寄生科的植物为常绿小灌木,它
31、寄生在树木的枝干上非常明显,尤以冬季寄主植物落叶后更为明显。受害园林植物叶片变小,提早落叶,发芽晚,不开花或延迟开花,果实易落或不结果。植物枝干受害处最初;略为肿大,以后逐渐形成瘤状,木质部纹理也受到破坏,严重时枝条或全株枯死。,病原,园林植物上的桑寄生科植物主要有桑寄生属(Loranthus),和槲寄生属(Visscum)。1、桑寄生属(Loranthus):植物树高1M左右,茎褐色;叶对生、轮生或互生,全缘;花两性,花瓣分离或下部合生成管状;果实为桨果状的核果。我国常见的有桑寄生L.parasiticu(L.)Merr.和樟寄生(L.yadoriki S.et Z.)两种。,病原,2、槲寄
32、生属(Viscum):枝绿色;叶对生,常退化成鳞片状;花单性异株,极小,单生或丛生于叶腋内或枝节上,雄花被坚实;雌花子房下位,1室,柱头无柄或近无柄,垫状;果实肉质,果皮有粘胶质。我国有14种,常见的有槲寄生(V.album L.)和无叶枫寄生(V.articulatum Burm.)。,发病规律,桑寄生科植物以植株在寄主枝干上越冬,每年产生大量的种子传播为害。鸟类是传播桑寄生的主要媒介。从种子萌发到寄生关系的建立需时约1020天。如有根出条则沿着寄主枝干延伸,每隔一定距离便形成一吸根钻入寄主组织定殖,并产生新的植株。,桑寄生,1、被害枝条 2、被害枝的横断面,示桑寄生的枝、叶果、吸盘及侵入寄
33、主木质部的吸根,寄生性种子植物害的防治措施,(1)园林措施防治:在菟丝子种子萌发期前进行深翻.及时清除病株和种子植物寄生。(2)药剂防治:对有菟丝子发生较普遍园地,一般于510月,酌情喷药12次。有效的药剂有:10草甘磷水剂400600倍液加0.30.5硫酸铵,或48地乐胺乳油600800倍液加0.30.5硫酸铵。国外报道,防治桑寄生可用氯化苯氨基醋酸、24-D和硫酸铜。,第三节 根部病害,概说一、苗木猝倒病二、根腐、根朽病类三、根瘤病类,概说,园林植物的根部病害是园林植物各类病害中种类最少的,但其危害性却很大。园林植物根部病害的症状类型可分为:根部及根茎部皮层腐烂,并产生特征性的白色菌丝、菌
34、核、菌索;根部和根茎部肿瘤;病菌从根部侵入并在输导组织定植导致植株枯萎;根部或干基腐朽并可见大型子实体等。根部病害发生后的地上部分往往表现出叶色发黄、放叶迟缓、叶形变小、提早落叶、植株矮化等症状。,概说,引起园林植物根部病害的病原,一类是非侵染性病原,如土壤积水、酸碱度不适、土壤板结、施肥不当等;另一类是侵染性病原,如真菌、细菌、线虫。,概说,园林植物根部病害的发生特点:1.病原物主要在土壤、病株残体和病根上越冬。2.病原物的传播主要靠雨水、灌溉水、病根与健根之间的相互接触,线虫及菌索的主动传播,远距离传播主要靠种苗的调运。3.病原物通过伤口或直接穿透表皮而侵入根内。4.潜育期长短不一,一般来
35、说,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潜育期要比多年生木本植物潜育期要短。5.根部病害的诊断一般较困难,一是因为根部病害早期不易发现;二是直接原因难以确定。,概说,园林植物根部病害的防治原则。严格实施检疫措施、病土消毒、病根清除和植前处理,是减少侵染来源的重要措施;加强栽培管理,促进植物健康生长,提高植株抗病力,对土壤习居菌引起的病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以菌治病工作,探索根部病害防治的新途径。,一、幼苗猝倒和立枯病,1.分布与为害:是园林植物的常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寄主范围很广,主要危害杉属、松属、落叶松属等针叶树苗木,并危害杨树、臭椿、榆树、枫杨、银杏、桑树等多种阔叶树幼苗和瓜叶菊、蒲包花、彩叶
36、草、大岩桐、一串红、秋海棠、唐昌蒲、鸢尾、香石竹等多种花卉。是育苗中的一大病害。,症状,自播种至苗木木质化后均可能被侵害,但各阶段受害状况及表现特点不同:种子和幼苗在播种后至出土前被害时表现为种芽腐烂型,苗床上出现缺行断垄现象;幼苗出土期,若湿度大或播种量多,苗木密集,或揭除覆盖物过迟,被病菌侵染,幼苗茎叶粘结,表现为茎叶腐烂;苗木出土后至嫩茎木质化之前若被害,苗木根颈处变褐色并发生水渍状腐烂,表现为幼苗猝倒型,这是本病的典型特征;苗木茎部木质化后,根部皮层腐烂,苗木直立枯死,但不倒伏,称为立枯型,由此称为苗木立枯病。,病原,引起本病的原因有非侵染性病原和侵染性病原两大类。非侵染性病原包括:圃
37、地积水,排水不良,造成根系窒息;土壤干旱,土壤粘重,表土板结;覆土过厚,平畦播种揭开草帘子时间过晚;地表温度过高,根茎灼伤;农药污染等。侵染性病原主要是真菌中的腐霉菌(Pythium spp.)、丝核菌(Rhizoctonia spp.)、镰刀菌(Fusarium spp.)。,发病规律,病原菌分别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和菌核渡过不良环境。借雨水、灌溉水传播一旦遇到合适的寄主便侵染为害。病菌主要危害1年生幼苗,尤其是苗木出土后至木质化之前最容易感病。发病严重与以下因素有关:长期连作感病植物,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病原菌;种子质量差,发芽势弱,发芽率低;幼苗出土后连遇阴雨,光照不足,幼苗木质化程度差,抗病
38、力低;播种迟、覆土深、雨天操作、揭草不及时、施用生肥等。,幼苗猝倒病病原菌,1、腐霉菌的孢囊梗、孢子囊、游动孢子和卵孢子2、丝核菌的幼、老菌丝3、镰孢菌的大、小分生孢子4、镰格孢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猝倒病为害状,幼苗猝倒病,防治措施,1、选好圃地,要求不积水,透水性良好,不连作,前作不要是茄科等最易感病植物。2、圃地深翻、耙平,施好底肥(充分腐熟的农家有机肥),做高床条播,播种沟内撒入75敌克松46克平方米。3、精细选种,播种前用0205的敌克松等拌种。4、适时播种,使苗木能在雨季发病敏感期之前木质化,增强苗木的抗病能力。5、播种后控制灌水,在不影响生长的情况下尽量少灌水,减少发病;6、
39、出现苗木感病时,在苗木棍颈部用75敌克松46克平方米灌根。7、苗木出圃时严格检查,一经发现带病苗木立即销毁。8、栽植前,将苗木根部浸入70甲基托布津500倍溶液中1030分钟,进行根系消毒处理。,二、根腐、根朽病类,根腐病类是园林植物上的常见病害。包括根腐病、白绢病、白纹羽病、紫纹羽病、苗木立枯病等。主要是由真菌和非侵染性病原引起的。常导致植株的死亡。,花木紫纹羽病,1.分布与为害:又称紫色根腐病。是园林植物、树木、果树、农作物上的常见病害。我国东北各省、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四川、云南等地均有发生。松、杉、柏、刺槐、杨、柳、栎、漆树、橡胶、芒果等都易受害。苗木受害后,病害发展很
40、快,常导致苗木枯死;大树发病后,生长衰弱,个别严重的植物会因根茎腐烂而死亡。,症状,从小根开始发病,逐渐蔓延至侧根及主根,甚至到树干基部,皮层腐烂,易与木质部剥离。病根及干基部表面有紫色网状菌丝层或菌丝束,有的形成一层质地较厚的毛绒状紫褐色菌膜,如膏药状贴在干基处,夏天在上面形成一层很薄的白粉状孢子层。在病根表面菌丝层中有时还有紫色球状的菌核。病株地上部分表现为:顶梢不发芽,叶形变小、发黄、皱缩卷曲,枝条干枯,最后全株死亡。,病原,病原菌为紫卷担子菌Helicobasidium purpureum(Tul.)Pat.。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银耳目、卷担子菌属。子实体膜质,紫色或紫红色。子实层向
41、上、光滑。担子卷曲,担孢子单胞、肾形、无色。病菌在病根表面形成明显的紫色菌丝体和菌核,菌核直径1.0mm左右。在未发现其有性阶段以前,曾以它的菌丝体的特点命名为紫纹丝核菌(Rhizoctonia crcorum Fr.),发病规律,病原菌利用它在病根上的菌丝体和菌核潜伏在土壤内。菌核有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能力,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待环境条件适宜时,萌发菌丝体。菌丝体集结成束能在土内或土表延伸,接触到健康林木的根后就直接侵入。病害也可以通过病、健根的相互接触而传染蔓延。4月开始发病,68月为发病盛期,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方容易发病。但在北京香山公园较干旱的山坡侧柏干基部也有发现
42、。,苗木紫纹羽病,1、病根症状2、病菌的菌丝束3、病菌的担子4、病菌的担孢子,白纹羽病,1、病根上羽纹状菌丝片 2、病菌的子囊和子囊孢子,茉莉花白绢病,1、病根 2、病菌菌核,结香白绢病,结香白绢病,花木根朽病,1、皮下的菌扇 2、皮下的菌索 3、根皮表面的菌索 4、子实体,根腐、根朽病类的防治措施,(1)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2)挖除重病株和病土消毒。(3)加强检疫防止危险性病害的扩展、蔓延。(4)生物防治。施用木霉菌制剂或5406抗生菌肥料覆盖根系促进植株健康生长。(5)病树治疗,三、根瘤病类,根瘤病类的典型症状是园林植物的根部或根颈部出现瘤状突起。主要有根癌病和根结线虫病两大类。
43、一般是由细菌、线虫引起的,常导致植物生长不良,植株矮小,叶色发黄,严重的植株因过渡消耗营养而死亡。,仙客来根结线虫病,1.分布与为害:仙客来根结线虫病在我国发生普遍。其寄主范围很广除为害仙客来外,还为害六棱柱、桂花、海棠、仙人掌、菊、石竹、大戟、倒挂金钟、栀子、唐昌蒲、木槿、绣球花、鸢尾、天竺葵、矮牵牛、蔷薇等。使寄主植物生长受阻,严重时可导致植株死亡。,症状,线虫侵害仙客来球茎及根系的侧根和支根。球茎上形成大的瘤状物,直径可达12cm。侧根和支根上的瘤较小,一般单生。根瘤初为淡黄色,表皮光滑,以后变为褐色,表皮粗糙,切开根瘤,在剖面上可见发亮的白色颗粒,即为梨形的雌虫体。地上部分植株矮小,叶
44、色发黄,严重时叶片枯死。,病原,病原物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Chitwood.)。雄虫蠕虫形,细长,长1.22.0mm,尾短而圆钝,有两根弯刺状的交合器。雌虫鸭梨形,大小为0.50.690.300.43mm,阴门周围有特殊的会阴花纹,这是鉴定种的重要依据。幼虫蠕虫形;卵长椭圆形,无色透明。,发病规律,线虫以二龄幼虫或卵在土壤中或土中的根结内过冬。当土壤温度达到2030,湿度在40%以上时,线虫侵入根部危害,刺激寄主形成巨型细胞,并形成根结,从入侵到形成根结大约1个月。幼虫几经脱皮发育为成虫,雌雄交配产卵或孤雌生殖产卵。完成1代约需3050天,1年可发生多代
45、。通过流水、肥料、种苗传播。土壤内幼虫如3周遇不到寄主,死亡率可达90%。温度高湿度大发病严重,在沙壤土中发病也较重。,仙客来根结线虫病,1、病原线虫雄虫2、雌虫前部3、雌虫虫体4、二龄幼虫58、会阴花纹(5、花生根结线虫6、南方根结线虫7、爪哇根结线虫8、北方根结线虫)9、病害症状,桑根结线虫病,樱花根癌病,1.分布与为害:根癌病在我国分布很广,寄主范围也很广。菊、石竹、天竺葵、樱花、月季、蔷薇、柳、桧柏、梅、南洋杉、银杏、罗汉松等均能为害,寄主多达59个科、142属、300多种。受害植物生长缓慢,叶色不正,严重的引起死亡。,症状,本病主要发生在根颈部,也可发生在主根、侧根及地上部的主干和侧
46、枝上。病部膨大呈球形的瘤状物。幼瘤为白色,质地柔软,表面光滑,后瘤状物逐渐增大,质地变硬,褐色或黑褐色,表面粗糙、龟裂。由于根系受到破坏,重者引起全株死亡,发病轻的造成植株生长缓慢、叶色不正。,病原,病原菌为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Smith et Towns.)Conn.,又名根癌农杆菌。菌体短杆状,大小为1.25m0.61m,具13根极生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反应,在液体培养基上形成较厚的、白色或浅黄色的菌膜;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圆而小,稍突起半透明。,发病规律,病菌在癌瘤组织的皮层内越冬,或在癌瘤破裂脱皮时,进入土壤中越冬。雨水和灌溉水是传病的主要媒介
47、。病菌通过伤口侵入寄主。适宜的温、湿度是根癌病菌进行侵染的主要条件。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的发病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则发病少.此外,耕作不慎或地下害虫为害使根部受伤,有利于病菌侵入,增加发病机会。,桃花根癌病,1、根颈部被害状 2、病原细菌,月季根癌病,月季根癌病,根瘤病类的防治措施,(1)改进育苗方法,加强栽培管理。(2)病株消毒处理。(3)防治地下害虫:地下害虫为害,造成根部受伤,增加发病机会。因此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可以减轻发病。(4)生物防治:自1973年来,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广泛应用K84防治核果类和蔷薇根癌病,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K84只是一种生物保护剂,只有在发病前,即病菌侵入前使用才能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知识回顾Knowledge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