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教学设计(7篇).doc

上传人:jingpanziliao 文档编号:203187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3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必修教学设计(7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中化学必修教学设计(7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中化学必修教学设计(7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中化学必修教学设计(7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中化学必修教学设计(7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必修教学设计(7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必修教学设计(7篇).doc(3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高中化学必修教学设计(7篇) 高中化学必修教学设计(篇1)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 高中二年级化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使学生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化学教案。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学生领悟理论知识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树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认识;并通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体现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原理等理论对工业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也可进一

2、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等知识,并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合成氨的生产条件。第二部分是拓宽思路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探讨合成氨的发展前景。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教材针对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讨论为使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所应采取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又据实验数据讨论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在两个讨论的基础上,教材又结合合成氨生产中动力、材料、设备、催化剂的活性等实际情况,较具体地分析了合成氨时压强、温度、催化剂等的

3、选择情况,教案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化学教案。此外,还结合合成氨生产过程示意图,简单提及浓度等条件对合成氨生产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第二部分教学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讨论合成氨的发展前景,拓宽学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更多地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训练科学方法。教学建议第一部分“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的教学:1.提出问题:针对合成氨的反应,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单位时间里提高 的产量,这是一个化学反应速率问题。2.复习提问: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结果。3.组织讨论:为使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增大,应采取的方法。合

4、成氨反应是可逆反应,在实际生产中,仅仅考虑单位时间里的产量问题(化学反应速率问题)还不行,还需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问题(化学平衡的移动问题)。针对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讨论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4.阅读图表实验数据印证理论:学生通过阅读表2-4的实验数据可知,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得出的结论与科学实验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综合上面的讨论情况,同时综合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具体地研究合成氨条件的选择问题。此外,要结合合成氨生产过程示意图,简

5、单提及浓度对合成氨生产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教师可结合讨论过程,让学生进行归纳。压强温度催化剂浓度为增大合成氨的反应速度增大升高加入增加 、 的浓度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增大降低减小混合物中 的浓度实验生产中20Mpa-50MPa500左右铁触煤(500左右时活性最大)使气态 变为液态 并及时从平衡混合物中分离出去,及时补充 和第二部分“合成氨工业发展前景”的教学1.以史明理:从介绍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100多年里合成氨工业的发展简况入手,以压强选择的变化为例,说明合成氨条件的选择是与科技进步、动力、材料、设备等条件的改

6、善紧密相联系的,并仍将随之而作相应的改变。2.目前研究课题简介:结合简介,可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科学方法得到训练,如研究催化剂的目的是什么?新催化剂的研制成功,使合成氨反应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是否会减缓合成氨生产中对压强的要求而减少设备制造的投资?等等。配合目前研究课题的简介,教材编写有“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的阅读材料,可让学生阅读,要求学生拓宽思路、设想甚至想象。高中化学必修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及性质的不同点。能力目标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情感目标

7、通过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教材分析钠的化合物很多,本节教材在初中已介绍过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的反应,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其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本节的难点。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本节教材与第一节教材相类似,本节教材也很重视实验教学。例如,教材中对过氧化钠、碳

8、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介绍,都是先通过实验给学生以感性知识,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这样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能主动学习。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实验,具有探索和设计实验的性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能力。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及它们的热稳定性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这样编写,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记忆知识,也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材也重视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及化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教法建议1.加强实验教学。可将一

9、些演示实验做适当的改进,如实验2-5可改为边讲边做实验。可补充Na2O2与CO2反应的实验,把蘸有Na2O2的棉团放入盛有CO2的烧杯中,观察棉团的燃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应及其应用。还可以补充Na2O2漂白织物的实验,以说明Na2O2的强氧化性。Na2O2 的性质也可运用滴水着火这一引人入胜的实验来引入。2.运用对比的方法。对于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可在学生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填写表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3.紧密联系实际。教学要尽可能地把性质和用途自然地联系起来。对NaHCO3的一些用途所依据的化学原理

10、(如制玻璃、制皂),可向学生说明在后面的课程里将会学到。4.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或参考有关我国纯碱工业发展的史料,宣扬侯德榜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可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侯氏制碱法讲座。教学设计示例课题:钠的化合物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教学过程提问钠与非金属反应,如Cl2、S、O2等分别生成什么物质?而引入新课1.钠的氧化物(1)展示Na2O、Na2O2样品,让学生观察后总结出二者的物理性质。(2)演示课本第32页实验2一5把水滴入盛有Na2O2、Na2O固体的两只试管中,用带

11、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气体(图2-6)。演示实验 2-6用棉花包住约0.2g 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在棉花上滴加几滴水(图2-7)。观察发生的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分析出钠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Na2O、Na2O2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 + O2(放出氧气)Na2O+H2O=2NaOH(不放出氧气)Na2O2、Na2O与CO2作用2Na2O2+2CO2=2Na2CO3 + O2(放出氧气)Na2O+CO2=Na2CO3(不放出氧气)讨论Na2O2是否是碱性氧化物Na2O2是否是强氧化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结论:Na2O2与水作用除生成NaOH还有氧气生成,

12、与二氧化碳反应除生成Na2CO3外也还有氧气,所以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由于与某些物质作用产生氧气,所以是强氧化剂。补充实验Na2O2溶于水后作有色织物的漂白实验,有色织物褪色。将酚酞试液滴入该溶液,酚酞开始变红,又很快褪色。结论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本质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Na2O2的用途授课过程中始终要求对比的形式进行比较氧化物的联系与区别2.钠的其他重要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展示Na2CO3 、NaHCO3样品,做溶解性实验。演示实验第32页实验2-7实验2-8a.Na2CO3 、NaHCO3与盐酸反应,比较反应速率快慢b.Na2CO3 、NaHCO3、CO

13、的热稳定性实验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将二者的性质总结列表。让学生回忆将过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时的反应现象及有关化学方程式:CO2+CaCO3+H2O= Ca(HCO3)2提问: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外因条件变化时,二者可否相互转化?提示Na2CO3也具有和CaCO3相似的性质:Na2CO3+CO2+H2O= 2NaHCO3碳酸氢钠也具有Ca(HCO3)2相似的性质:“侯氏制碱法”及碳酸钠、碳酸氢钠存在、制取用途等可由学生阅读课文后总结得出。总结、扩展:(1)总结通过列表对比学习:钠的氧化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以及连线法表示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可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及用对立统一

14、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2)扩展根据Na2O2的性质可知Na2O2与CO2 、H2O反应,则可增加可燃烧气体(如CH4、 H2、 CO)与Na2O2共存于密闭容器,电火花点燃时反应以及酸式碳酸盐与Na2O2共热时的反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根据Na2CO3和NaHCO3的相互转化,不仅可掌握碳酸盐、碳酸氢盐相互转化的一般规律,同时要指出Na2CO3和NaHCO3在固态时和溶液中要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在固态时,可用加热法,在溶液中则需选用BaCl2溶液和CaCl2溶液,而决不能用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布置作业:1.补充作业(1)向饱和Na2CO3溶液中

15、通过量的CO2的现象及原因是什么?(2)有一部分被氧化的钠块(氧化部分生成Na2O和Na2O2)5g,与水完全反应,生成气体1.12L(标准状况),将这些气体引燃后冷却到标准状况,剩余气体为0.0336L,求钠块中单质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各多少克?(3)由Na2CO3nH2O与NaHCO3组成的混合物28.2g,放入坩埚中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变时,将残留固体用足量的盐酸溶解可产生标准状况的气体3.36L;若将28.2g原混合物与盐酸反应则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4.48L,由此计算:残留固体质量,n值,NaHCO3质量(4)今向100g 8%的NaOH溶液中通入CO2,生成的盐的质量为13.7g时,通入

16、多少克CO2?(5)200时,11.6g CO2和H2O的混合气体与足量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3.6g,求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高中化学必修教学设计(篇3)一、说教材1、课标分析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知道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催化剂实际应用的事例,认识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化学反应原理教材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是对必修部分与此相关内容学习的延伸与深化,也是后续学习化学平衡及移动知识的基础。在学习该单元之前,学生通过化学2(必修)的学习,已经定性的认识化

17、学反应有快有慢,知道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在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中,这部分内容的设置则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学生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现象产生的原因,逐步认识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而从微观角度加以解释,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另外本节内容的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非常强的实用价值。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能用有效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等相关理论简单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

18、、讨论归纳等学习活动体验科学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4、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学难点:能用有效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简单解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二、说教法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本节课的教学,我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应用“问题讨论、实验探究、归纳总结、指导讲解”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通过合理有效的学案,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促

19、使学生积极探索发现。2、情境激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如列举生活中的常见事实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3、实验促学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在探究与合作中,更好的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4、媒体助学通过实验视频、动画演示、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深入浅出、生动形象。这些方法都立足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传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努力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三、说学法1、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理科学生,经过初三和高一的学习,他们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诸如温度、压强、催化剂、浓度、接

20、触面积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积累了一些化学方程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思考、讨论、探究的习惯。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重点不是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2、学法指导学生通过学案导学,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并做好相关的预复习工作,做到温故知新。指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探究、进行自主学习等活动,在思考、观察、实验及交流与合作中,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和提高化学学习能力。指导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与本节相关的化学现

21、象,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做到学以致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学会”、“会学”、“乐学”。四、说课堂教学程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完成探究实验,并交流、归纳、总结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压强的影响则是学生通过观察教师补充的演示实验得出;应用相关理论进行解释虽然是教学难点,但由于学习要求不高,所以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来完成,能达到帮助学生从理论上简单分析、认识即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本节课设计为这样的学习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活动自学理论依据交流归纳总结”。具体的课堂教学程序如下:1、创设问题情境,引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2、。本节课的引入可结合视频和图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有快有慢,不同的反应,反应速率也不相同。比如说:爆炸反应速度是相当快的,一幢20层的高楼,在不到10s中的时间就爆破倒地;而煤和石油的形成却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为什么不同的化学反应,反应速率会不一样呢?决定化学反应快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得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接着指出:“反应物的性质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常常是通过改变外界条件来控制反应速率,请大家结合学过的反应或是生活实际讨论有哪些外界条件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和已有知识,讨论归纳得出,影响

23、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很自然的引出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种引入方式,在上课伊始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2、完成实验探究,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案设计,自主完成实验探究,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交流,主动建构知识。这也是本堂课的主要教学环节。(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设计。如:请选择合适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探究某一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

24、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用品:试管、锥形瓶、试管架、量筒、药匙、保温杯(内装热水)气球铁片、铁粉、NaHCO3粉末、MnO2粉末、盐酸(2.0mol/L,0.20mol/L)H2C2O4溶液、H2O2溶液(5%、12%)酸性KMnO4溶液、FeCl3溶液已知: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为了保证实验设计的合理、有效性,教师应作如下指导:如何设计实验?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即探究什么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反应物,知道实验原理在此基础上,考虑怎样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进而采用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方法指明某一条件的改变,即进行实验

25、设计时,只考虑有一个条件是变量,其余条件保持不变。学生实验方案设计完成后,指导学生从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几方面进行交流讨论。(2)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探究。具体实施如下:每组都提供一定的实验用品,可分别完成相应的实验,学生选择相应实验完成探究活动,并进行观察、分析。高中化学必修教学设计(篇4)【教材内容分析】在必修2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等知识。本节内容是在介绍了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等知识的基础上,再介绍金属晶体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对于晶体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也可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所学的知识的认识。教材从介绍金属键和电子气理论入手,对

26、金属的通性作出了解释,并在金属键的基础上,简单的介绍了金属晶体的几种常见的堆积模型,让学生对金属晶体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教学目标】1、理解金属键的概念和电子气理论2、初步学会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物理性质【教学难点】金属键和电子气理论【教学重点】金属具有共同物理性质的解释。【教学过程设计】【引入】大家都知道晶体有固定的几何外形、有确定的熔点,水、干冰等都属于分子晶体,靠范德华力结合在一起,金刚石、金刚砂等都是原子晶体,靠共价键相互结合,那么我们所熟悉的铁、铝等金属是不是晶体呢?它们又是靠什么作用结合在一起的呢?【板书】一、金属键金属晶体中原子之间的化学作用力叫做金属键。【讲解】金属原子的电

27、离能低,容易失去电子而形成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阳离子整体共同整体吸引自由电子而结合在一起。这种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就叫做金属键。金属键可看成是由许多原子共用许多电子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共价键,这种键既没有方向性也没有饱和性,金属键的特征是成键电子可以在金属中自由流动,使得金属呈现出特有的属性在金属单质的晶体中,原子之间以金属键相互结合。金属键是一种遍布整个晶体的离域化学键。【强调】金属晶体是以金属键为基本作用力的晶体。【板书】二、电子气理论及其对金属通性的解释1.电子气理论【讲解】经典的金属键理论叫做“电子气理论”。它把金属键形象地描绘成从金属原子上“脱落”下来的大量自由电子形成可与气体

28、相比拟的带负电的“电子气”,金属原子则“浸泡”在“电子气”的“海洋”之中。2.金属通性的解释【展示金属实物】展示的金属实物有金属导线(铜或铝)、铁丝、镀铜金属片等,并将铁丝随意弯曲,引导观察铜的金属光泽。叙述应用部分包括电工架设金属高压电线,家用铁锅炒菜,锻压机把钢锭压成钢板等。【教师引导】从上述金属的应用来看,金属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呢?【学生分组讨论】请一位同学归纳,其他同学补充。【板书】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容易导电、导热、有延展性、有金属光泽等。金属导电性的解释在金属晶体中,充满着带负电的“电子气”,这些电子气的运动是没有一定方向的,但在外加电场的条件下电子气就会发生定向移动,因而形成电流

29、,所以金属容易导电。【设问】导热是能量传递的一种形式,它必然是物质运动的结果,那么金属晶体导热过程中电子气中的自由电子担当什么角色?金属导热性的解释金属容易导热,是由于电子气中的自由电子在热的作用下与金属原子频繁碰撞从而把能量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从而使整块金属达到相同的温度。 金属延展性的解释当金属受到外力作用时,晶体中的各原子层就会发生相对滑动,但不会改变原来的排列方式,弥漫在金属原子间的电子气可以起到类似轴承中滚珠之间润滑剂的作用,所以在各原子层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以后,仍可保持这种相互作用,因而即使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也不易断裂。因此,金属都有良好的延展性。【练习】1.金属晶体

30、的形成是因为晶体中存在A、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B、金属原子间的相互作用C、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D、金属原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2.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A、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弱B、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C、金属晶体中的金属阳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D、金属晶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失去电子高中化学必修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理解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对比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化学教案-氧化还原。能力培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分析、探究化学反应的实

31、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科学思想:通过观察的化学现象及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科学品质: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对反应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观察、记录实验;对反应事实的处理及科学抽象。重点、难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问】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并对应举例说明。【评价】给予肯定。【指导实验】全班分为三大组,分别做下面的三组实验,并观察记录:一、硝酸银溶液分别跟盐酸、氯化钠、氯化钾的反应;回答:复分解反应

32、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这类反应必须在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三者之一才能发生。例:(1)在反应里生成难溶物质。如CaCO3、BaSO4、AgCl、Cu(OH)2等。BaCl2+H2SO4=BaSO4+2HCl(2)在反应里生成气态物质,如CO2、H2S、Cl2等。CaCO3+2HCl=CaCl2+H2O+CO2(3)在反应里生成弱电解质,如:水、弱酸、弱碱等。NaOH+HCl=NaCl+H2O分组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一、均有白色沉淀生成;复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实验结果引起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续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盐酸跟

33、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应;三、硝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应。【追问】分别讨论三组实验,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同,为什么每一组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在笔记本上完成其化学方程式。【讲解】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的作用下能电离(强调离子表示方法)。这些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反应。【练习】书写如下电离方程式:HCl、AgNO3、NaCl、KCl、HNO3、Na2CO3、K2CO3。【板书】一、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如:复分解反应和在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应等。【过渡】用什么式子来表示离子反应呢?前面已经通过实验证明AgNO3与NaCl、HCl、KCl均

34、能发生反应,并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同学分别写出上述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二、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三、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思考并讨论、猜想。回答:复分解反应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溶质在溶液中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虽然反应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离子。比如盐酸、氯化钠、氯化钾在溶液中均电离出氯离子,跟AgNO3电离出的Ag+结合,所以均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银。练习:HCl=H+Cl-HNO3=H+NO3-AgNO3=Ag+NO3-NaCl=Na+Cl-KCl=K+Cl-完成练习AgNO3+HCl=AgCl+HNO3AgNO3+NaCl=AgCl+NaNO3AgNO3+KCl=AgCl+KNO3复

35、习巩固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化学教案化学教案-氧化还原。续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解】先把溶液中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的形式,把难溶的物质仍写成化学式。反应前溶液中大量存在着四种离子(Ag+、NO3-、H+、Cl-)。由于Ag+和Cl-结合成难溶于水的AgCl沉淀,溶液里的Ag+和Cl-迅速减少,反应向右进行。把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H+和NO3-即实际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删去就写成了“离子方程式”。【板书】2.离子方程式AgNO3+HCl=AgCl+HNO3Ag+Cl-=AgCl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练习】把上述AgNO3跟NaCl、K

36、Cl反应的实验现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设问】通过完成AgNO3分别与HCl、NaCl、K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你们发现了什么?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有以下两个方面。【板书】2.意义能揭示反应的实质;不仅表示某一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提问】Ag+Cl-=AgCl代表的意义是什么?【讲解】怎样书写离子方程式呢?可分成“写、改、删、查”四步。以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为例分析。领悟。模仿。板书练习:甲:AgNO3+NaCl=AgCl+NaNO3Ag+Cl-=AgClAg+Cl-=AgCl发现反应物虽不同,却都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可见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与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均不同。回答:不

37、仅表示AgNO3和HCl溶液间进行的反应,而且表示可溶性的氯化物和可溶性银盐进行的一类反应。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相互交换的过程,探究反应的实质,引出本节的知识点。续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板书】3.书写步骤(1)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师生同时完成)。(2)改:把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凡是难溶、难电离、气体等均写成化学式形式(易溶指易溶于水,凡不溶于水而溶于酸的物质仍写其化学式)。(3)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将系数化成最简整数比。(4)查:检查书写的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是否相等。方程式两边电荷数是否相等。【练习】盐酸跟Na2C

38、O3、K2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2代表的意义是什么?【练习】请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HNO3跟K2CO3、Na2CO3、Ca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验证两同学回答是否准确。CaCO3+2HCl=CaCl2+H2O+CO2CaCO3+2H+2Cl-=Ca2+2Cl-+H2O+CO2CaCO3+2H+=Ca2+H2O+CO2甲:Na2CO3+2HCl=2NaCl+H2O+CO2=2Na+2Cl-+H2O+CO2CO2乙:K2CO3+2HCl=2KCl+H2O+CO22K+2Cl-+H2O+CO2丙:可溶性碳酸盐跟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一类反应。分析离子反应如何运用了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对离子

39、方程式的书写规则的练习,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重要的化学用语的基本功。续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请写出固体氯化铵与固体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设问】有同学将此反应写出离子方H2O请讨论此写法是否正确?【评价】对后一组的发言,给予高度的评价。指出,固体物质间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设问】请写出实验室制氯化氢的化学方程式。此反应能写出离子方程式吗?【评价】答案正确。指出学习就要抓住事物的本质。【投影】课堂练习一、完成下列离子方程式1.氢氧化钡跟稀硫酸反应2.铁跟稀盐酸的反应二、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3.Fe+Fe3+=2Fe2+4.2Fe+6H+=2Fe3+3H25.实验室制氯气:

40、写出: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2NH3讨论后回答:一组代表回答:按上述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此式正确。另一组代表回答:虽然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此式正确,但反应物都是固态,反应物没有发生电离,怎么来的离子方程式?我们认为是错误的。讨论后回答:在无水参与的情况下,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不发生电离,因此不能写出离子方程式。完成练习:=BaSO4+2H2O2.Fe+2H+=Fe2+H23.不正确,虽然元素原子个数守恒(即遵守了质量守恒)但反应前、后电荷数不等,违反了电荷守恒原则。4.不正确。不符合反应事实,Fe被非氧化性的酸氧化时生成Fe2+。培养学生

41、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及时反馈,进行调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续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总结】离子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一定物质间的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可揭示反应的实质。要熟练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写法。5.正确。此题是氧化还原反应,除了要遵循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外,同时还应遵守电子守恒。【随堂检测】1.H2S通入NaOH溶液中,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S+2NaOH=2Na+S2-+2H2O(B)S2-+2H+2Na+20H-=2H2O+2Na+S2-(C)H2S+2OH-=2H2O+S2-(D)2H+2OH-=2H2

42、O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铁跟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B)碳酸镁跟稀硫酸反应:MgCO3+2H+=Mg2+H2O+CO2(D)氯化铜与氢氧化钡反应:Cu2+2OH-=Cu(OH)2第1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如何表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第2题考查学生利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判断正确结果。附:随堂检测答案1.(C) 2.(B)、(D)化学教案-氧化还原高中化学必修教学设计(篇6)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了解鉴别它们的方法。3.使学生认识对比的学习方法。4.使学生学会归纳,总结。5.通过了解侯德

43、榜制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1.na2o2的性质。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教学难点: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的反应。教学用具投影仪、小试管、大试管、小烧杯、脱脂棉、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气球、小烧杯、铁架台、镊子,na2o2、na2co3、nahco3固体,nahco3、bacl2溶液,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水、酚酞试剂。课时安排:共1课时第一课时:钠的氧化物:氧化钠与过氧化钠教学过程设问有人打电话119,意味着有什么事情发生?学生有火情发生。设问这时,我们首先想到用什么灭火呢?学生水、灭火器等。讲解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是由于反应产生了比空气重且一般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而今天,我却要用水和二氧化碳来点火,大家相信吗?演示实验26蘸有na2o2的脱脂棉与水的反应。补充实验在一个盛有少量碳酸钠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并用镊子夹取蘸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伸入烧杯,脱脂棉剧烈燃烧。补充实验也可以用此法:用脱脂棉包一定量的过氧化钠,请学生用玻璃管吹气,过一段时间,棉花就会剧烈燃烧,所以也叫“吹气生火”设问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