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党史红色小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篇党史红色小故事.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3篇党史红色小故事第一篇:彭德怀回乡调查显风骨1961年10月30日,彭德怀从北京出发前往湖南湘潭老家,进行了历时近两个月的农村调查。他秉着谦虚、朴实的态度,深入农村,根据详实记录查访核实的资料,汇总成调查报告。1959年庐山会议后,彭德怀遭到错误批判,闲居于北京西郊吴家花园住地,一边劳动,一边在中央党校同志的帮助下,阅读马列主义经典。经过两年学习,他看到中央采取措施纠“左农村形势有所好转,便想到农村看看实际情况。1961年9月19日,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信,希望到农村做调查研究。10月下旬得到毛泽东同意后,中央办公厅给彭德怀派了临时秘书金石,协助他调研、整理材料。1961年11月3日,彭德怀一行
2、人抵达家乡湘潭乌石大队为民生产队彭家围子。彭德怀到家后,附近的亲友、邻里、干部等陆续来访,有的送来关心和慰问,有的反映“大跃进”中刮“五风”的情况,有的诉说生活现状,彭德怀都热情接待。针对群众反映最多的“能否分田到户”“刮五风问题”“反右倾问题”,他都耐心解答,同时鼓励大家振作精神,团结起来,做好工作。据秘书统计,当时的来访者累计约2000人次。彭德怀坚持步行到社队听取干部介绍情况,深入农户收集材料、召开座谈会,进行调查研究。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他审定了五份调查材料。湘潭县乌石公社金星大队的增产报告提到,生产队增产源于有一个坚强的党支部,干部作风好,工作抓得紧,同时实行按劳分配,调动了群众的生
3、产积极性。乌石公社乌石大队的调查材料,肯定了大队1958年以来修筑水利的成绩,也反映了在农村“大跃进”运动中粮食减产、“五风”严重、群众思想混乱、生产情绪低落等问题。针对南谷公社陈蒲大队粮食产量减少、征购任务重的情况,调查组专门写了材料,向公社和县委反映。在走访时,彭德怀还交代大队干部不要掺假,“我们配合你们一起来调查,一定要实事求是。”在金星、新坪、乌石三个大队的手艺工人调查和花石区黄荆坪集市贸易情况调查中,彭德怀提出正确发展手工业和恢复集市贸易,能“起到活跃农村经济、支持农业生产、增加国家收入、便利群众生活”的作用,但也要加强管理。12月24日,彭德怀与随行人员启程回京。返京途中,他让秘书
4、金石把五份调查报告送杨尚昆转送中央。在这次农村调查中,他坚持以共产党人的本色如实记录、反映问题,坚持实事求是,关怀群众疾苦。他不顾寒冷,深入农村农户,调查座谈、接待乡村干部及来访群众,这种与民同甘共苦、一心追求真理、无私无畏的精神,至今仍然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第一篇:任弼时: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延安期间,任弼时工作繁重,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但不管怎么忙,他都时刻关心群众的疾苦,经常抽出时间深入农民家庭,问寒问暖,帮助解决困难。在他看来,革命不是为个人的利益,也不是为个人的名誉地位,而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求解放、谋利益,必须“从照顾群众的利益出发,从照顾群众的经验出发,从依靠群众的力量出发“。
5、盛夏的一天下午,任弼时走出办公窑洞,出枣园的大门向平川里走去,一路上只见满川的玉米晒黄了叶子,心里不免焦灼不安。正巧碰上几个农民在浇地,可水流很小,半天也浇不了一块地。任弼时走上前询问,才知老乡们浇地的水渠年久失修,到处渗漏。他发现水源没问题,只要修好渠,就可以解决农民的燃眉之急,他立即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表示同意并交任弼时负责。于是机关干部全部出动,日夜奋战,没用一周,一条长6公里、宽4米的大渠就修成了,枣园周围1400亩的土地当年受益。水渠修好后,村民们引水浇地,干枯的庄稼又恢复了勃勃生机。人们非常高兴,给这条渠取名为“幸福渠”。一天天色已晚,任弼时骑着马回枣园,遇见一些农民扛着锄头回家。
6、当得知农民们正在抗旱除草,非常辛苦,所以才干到这么晚,于是他策马掉头,在农民干活的地上跑了一圈,仔细察看。第二天,他带着一大批干部战士扛着锄头来到地里。农民直喊:“这怎么行?你们都是办公事、办大事的,这点小事也惊动你们,叫我们怎么过意得去?”任弼时笑道:“这也是公事和大事呀!”他戴上大草帽,挎一壶水,提着锄头带头到地里干了起来。休息时,他向农民们询问生活情况,帮大家算生活细账,冬天怎么安排,春荒怎么度过大家越听越惊奇,想不到首长如此熟悉生活、这样体贴入微地关心他们。密切联系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延安时期党的领导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模范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
7、宗旨。第三篇:谢觉哉:我官好比周老信”谢觉哉(1884年5月一1971年6月15日),原名:谢维鎏,字焕南,别号觉哉,亦作觉斋。男,汉族,谢觉哉生于湖南省宁乡县的一个农民家庭。是清末秀才。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法学界的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新中国成立后,谢觉哉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部长。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他的家乡,他的子女就想到北京看望他,乡里乡亲想让他帮忙的也多了起来。谢觉哉对此一概拒绝,赋诗写道:你们说我做大官,我官好比周老侑。起得早来眠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诗中的周老信是一位在谢家干活的长工,谢觉哉把自己比作周老信,就是要勤
8、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谢觉哉一生勤勉,待人和善,平易近人,不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从人民利益出发,诚心诚意地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早在1940年,谢觉哉发起一次“坚决反对侵犯群众利益”的教育运动。他号召延安的党政机关,把加强群众工作、尊重群众利益列入党的工作日程,与任何侵犯群众利益的人和事作坚决斗争。他语重心长地说:共产党是为了创造全社会的幸福生活。共产党员应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应该“为着全体,牺牲个人;为着将来,牺牲现在。最危险的岗位,是共产党员站的;最痛苦最辛苦的生活,是共产党人过的。”“没有这种精神,不够为共产党员;没有足够的这种精神的党员,共产主义的革命不会成功的。”谢觉哉十分反感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他在给基层干部的一封答复信中说:“人民政府的每一个设施,都应该依据人民的实际情况与需要;而每一个设施妥当与否的考验,又要看在人民中间的影响如何?人民政府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应该注重调查、了解、研究人民间的情况。”“不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是最坏不过的官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