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21431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肿瘤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肿瘤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肿瘤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肿瘤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肿瘤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肿瘤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肿瘤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肿瘤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内在、外界)的长期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neoplasm)。可以归结为:肿瘤是以分化障碍为特征的遗传性细胞过渡、自律性增生。根据分化程度,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2 .肿瘤异质性(heterogeneity):肿瘤中的肿瘤细胞并非均一群体,细胞的分化程度和增殖潜能存在差异,形成不同的肿瘤细胞亚群,称为异质性,主要体现在肿瘤细胞。3 .非典型增生(atypicalhyperplasia):病理性增生,慢性炎症或其他刺激引起。一旦刺激消除病

2、变组织可以恢复正常。根据异型性程度和累及范围可分为轻、中、重度。如子宫颈:分级:轻度:累及上皮层的下1/3中度:累及上皮层的2/3重度:累及上皮层的2/3以上,但未达全层。4 .间变(anaplasia):在病理学中指细胞受各种因素的作用,基因发生突变,以致细胞出现分化不良或去分化,与其起源的正常细胞差异很大,表现为有显著的异型性、幼稚性和生长活跃性。恶性肿瘤细胞缺乏分化,异型性显著的现象称为间变。间变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5 .化生(met叩IaSia),一种终末分化的细胞转变成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化生的细胞来自正常细胞的储备细胞,化生细胞发生异型增生可进展为恶性肿瘤。6 .分化(diff

3、erentiation):从胚胎到发育成熟过程中,原始的幼稚细胞能向各种方向演化为成熟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这一过程称为分化。肿瘤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良性肿瘤分化较成熟,恶性肿瘤细胞分化不成熟。7 .癌前病变(PreCanCerOUSIeSiOn):是恶性肿瘤发生前的一个特殊阶段,由于基因不稳定而具有潜在恶变的可能。所有恶性肿瘤都有癌前病变,但并非所有的癌前病变都会发展成恶性肿瘤。8 .原位癌:又称上皮内癌(intraepithelialcarcinoma)或浸润前癌,是指细胞学上具有所有恶性特点,但尚未突破上皮基底膜的肿瘤。一般指粘膜被覆上皮、皮肤表皮或腺管上皮的非典型增生几乎累及或累及上皮

4、全层,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者。9 .直接致癌物:进入体内后不需代谢活化作用就能对正常细胞产生诱癌作用的化学物质。致癌力强,快。如各种致癌烷化剂、亚硝酰胺类;10 .间接致癌物:进入体内后需经过生物转化代谢激活(如氧化酶作用)方能产生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广泛存在,如多环芳烧、芳香胺类、亚硝胺类、黄曲霉素等11 .促癌物:单独作用于机体无致癌作用,但能促进其他致癌物导致肿瘤形成的化学物质。如佛波酯(巴豆油)、糖精、巴比妥等十院LZQ整理12 .发病率(Incidencerate)发病率=某年该地新发病例数/某年该地平均暴露人口数XIOOOoo(1/10万)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inciden

5、cerate)=特定时间内发生某病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13 .患病率(Prevalencerate)时点患病率:某一时点新旧病例数/该时点人口数XIOOOOO(或IOOo)期间患病率:观察期间新旧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XIOOOOO(或IOOO)14 .死亡率(Mortalityrate)死亡率=某年该地死亡人数/某年该地平均人数XIOOoOO(或IOOo)某种肿瘤死亡率=某年该地某种肿瘤死亡人数/某年该地平均人数XIoOOOo(或IOOO)15 .病死率(fatalityrate)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时期患该病的人数XIO0%16 .癌家族:在一个家系中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且发病年龄较低

6、的现象。表现为一个家系几代人多个成员、同一/不同器官的原发性、多发性恶性肿瘤。17 .遗传性肿瘤:也称为单基因遗传的肿瘤,这些肿瘤是按孟德尔方式遗传的,亦即由单个基因的异常决定的。多为来源于神经或胚胎组织的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WiIm瘤和嗜铭细胞瘤等,这类肿瘤既有遗传性的,但也有散发的。前者的特点是发病年龄轻而且常是双侧发生或多发性的。这些遗传性肿瘤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遗传。18 .二次突变学说(twohitStheory):恶性肿瘤的发生需经两次以上的突变。遗传性肿瘤病例中,第一次突变发生于生殖细胞,结果个体每一个细胞均带有一个突变,成为突变的杂合子。在此基础上发生的第二

7、次突变是体细胞突变。两次突变累加,即可完成始动(initiation),而从良性细胞变成恶性细胞。恶性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增殖优势,即可完成促进阶段,形成恶性细胞克隆。19 .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s):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一类细胞生长所必须,能促进细胞分裂并有潜在致癌作用的基因,称为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s)。一般是指编码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内生长信息传递分子、以及与生长分裂有关的转录因子等基因。20 .癌基因(oncogenes):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一类细胞生长所必须,能促进细胞分裂并有潜在致癌作用的基因一旦这些基因在表达时间、表达部位、表达数量及表

8、达产物结构等方面发生了异常,导致细胞无限增殖并出现恶性转化,则成为癌基因(oncogenes)21 .抑癌基因(CanCerSUrPreSSgeneS):是指一大类可以抑制细胞过渡生长、增殖,从而遏制肿瘤形成的基因。原癌基因是显性基因,一个等位基因突变即可显示致癌效应;抑癌基因的突变,其致癌则是隐性的(显性抑癌),一个抑癌基因的等位基因发生突变,不会发生致癌效应。即只有当其一对等位基因拷贝均失活、丧失功能后,才失去抑制肿瘤发生的作用,故亦称隐性癌基因。22 .均质染色区(HOmOgeneOUSlyStainingregiOn,HSR):染色体某个节段、相对解旋、浅染,染色体增长,被复制的DNA

9、串联排列在染色体的同一位置。23 .双微体(DOUbieminUteChrOmOSOmes,DM):被扩增的DNA脱离染色体,呈分散细小成对的染色质小体。十院LZQ整理24.端粒,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物理末端,由富含G-C的寿核昔酸DNA重复序列组成。与邻近的端粒结合蛋白TRFl一起具有维持染色体稳定的功能。端粒可保护染色体不被降解、避免了端对端融合、防止染色体丢失、有助于细胞识别完整染色体和受损染色体。25 .端粒醒:是一类由RNA主体结构和相关蛋白质构成的多聚酶复合体。它的功能是在相关蛋白质TP的帮助下以自身为模板,逆转录生成端粒所需的重复序列,维持端粒长度的恒定。端粒与端粒酶与细胞衰老和细胞

10、分裂有密切关系,受到医学生物界高度重视。26 .肿瘤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脱离原发肿瘤,通过各种方式(淋巴道、血管或体腔等),到达继发组织或器官后得以继续增殖生长,形成与原发肿瘤性质相同的继发肿瘤的全过程。27 .肿瘤干细胞(cancerstemcell):肿瘤是在具有无限增殖和自我更新潜能的很少一部分细胞的驱动下发生的,这一部分恶性转化的靶细胞即是肿瘤干细胞。28 .血管生成拟态,肿瘤细胞通过自身变形并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模仿血管壁结构形成可输送血液的管道系统,从而重建肿瘤的微循环,并在某个环节与宿主血管相连使肿瘤获得血液供应,将这个过程命名为血管生成拟态。29 .上皮间质转化:指具有极性

11、的上皮细胞在特定的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向间质细胞转化的现象。研究中发现,无论是原发痛还是转移灶,在肿瘤的侵袭边缘发生EMT的肿瘤细胞大多具有干细胞的特性,且其细胞核内都高表达-连环素。已有研究证实,这种细胞核内B-连环素高表达与肿瘤高转移率和肿瘤患者低生存率相关。30 .细胞增殖周期:是指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至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的全过程,由GO期(静止期)、G1期(DNA合成期)、S期(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后期)及M期(有丝分裂期)5个时相组成。3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heckPointInhibitor:T细胞的活化不但需要由抗原提呈细胞提供的第一信号的刺激,同时还需要协同刺激分子

12、提供的第二信号的刺激。协同刺激分子不但提供增强免疫的共刺激信号,而且还提供抑制免疫的共抑制信号,以此达到调节免疫作用,这些免疫抑制信号即为免疫检查点。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占优势的免疫检查点成为免疫耐受的主要原因之一,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解除肿瘤患者的免疫抑制,发挥T细胞抗肿瘤作用,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一4)和程序细胞死亡蛋白I(PD-I)及配体PD-L1是目前研究比较透彻的免疫检查点分子。32 .*分子靶向治疔: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

13、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所以分子靶向治疗乂被称为”生物导弹工33 .新辅助化疗:以全身化疗为癌症的第步治疗,后再行局部治疗(手术/放疗)。目的是使局限性原十院LZQ整理发肿瘤最大限度的缩小,从而减少手术切除的范围或放射照射野,清除或抑制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灶,减少术后复发和播散的机会。34 .,Pancoast综合征:由于肺尖肿瘤侵袭临近结构引起肩部及以上胸部的疼痛。疼痛常由肿瘤直接侵袭胸壁及第一、第二肋骨产引起。a:压迫交感神经:同侧瞳孔缩小,上睑下垂,眼球内陷,额部少汗-homerlsyndrome。b:压迫臂丛神经:同

14、侧肩关节,上肢内侧剧痛和感觉异常。35 .早期胃癌:癌组织仅局限于胃壁的黏膜层或黏膜下层,而不论病灶浸润范围的大小和是否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的浸润深度直接影响早期胃癌的转移概率和预后。36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经过初次持续雄激素剥夺治疗(ADT)疾病依然进展的前列腺癌。CRPC(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去势血清睾酮V50ngdl或1.7nmol/L,加以下任意一条生化指标进展:间隔一周连续3次PSA升高,2次超过最低值的50%且2ngdl,影像学进展:骨扫描发现2个及以上新的胃转移灶或按RECIST标准软组织病灶增大以上。37 .MDT(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即由来自普外科

15、、肿瘤内科、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内镜中心等科室专家组成工作组,针对某一疾病,通过定期会议形式,提出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继而由相关学科单独或多学科联合执行该治疗方案。38 .贝伐单抗:是一种重组人源化抗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其可减少微血管的生成,并抑制转移灶的进展,贝伐单抗联合含铅可作为NSCLC(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化疗治疗方案。也可用于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二、简答题1.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良性肿痛恶性肿瘤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分化不好,异型性大核分裂像无或稀少,无病理核分裂像多见,并可见病理核分裂像生长速度慢快生长方式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常有包膜形成,与

16、周围组织一般分界清楚,故通常可推动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无包膜,一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通常不能推动;后者每伴有浸润性生长继发改变很少发生坏死、出血常发生坏死、出血、溃疡等转移无常有复发偶有常有对肌体影响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如发生在重要器官也可引起严重后果较大,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发处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2.肿瘤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类型有哪些?何谓队列研究?(1)描述性研究,又称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StUdy),通过回顾调查和登记报告来描述恶性肿瘤在不同时间、空间和人群间的分布,是肿瘤研窕的基础。肿瘤发病率、病死率就是

17、通过描述性研究的方法获得的。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所获得的数据是健康教育、卫生决策和卫生服务评价的重要依据,并可帮助临床研究,对病人的诊断决策、治疗效果和预后分析提供支持。(2)分析性研究:包括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即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从描述性研究或其他实验观察中对某一肿瘤有一定了解,形成该病的病因假设后,可通过分析性研究来证实或否定这样的假设,检验此病的各种危险因素,估计出它们对疾病作用的大小。1)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选择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未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

18、(些)因素的联系及联系的程度。是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的研究类型之一,是验证病因假说的重要工具。是一种“由果推因”的研究。2)队列研究(前噂性研究)将特定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其意义大于回顾性研究。(3)实验性研究:用严格控制的方法,对不同防治方法进行流行因素、预防措施和干预方法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分为实验室、临床试验和社区试验1)实验室:应用实验室的实验技术和方法进行动物或现场人群的分析,如血清流行病学、生化流行病学、代谢

19、流行病学等2)临床试验:通过对个体的观察,评价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的疗效或预防措施的效果根据研究目的可分为:一治疗性试验一干预性试验一预防性试验3)社区试验:通过对社区整体的观察,评价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的疗效或预防措施的效果;可作为卫生决策的依据3,化学、物理因子的主要致癌机制?致瘤病毒有那些类型?(1)化学因子的主要致癌机制:基因机制:致癌物导致的体细胞DNA损伤,如缺失、插入、断裂、交联、碱基替代或烷化等,造成基因突变。基因外机制:DNA甲基化、蛋白质结构或构象的改变、致癌物与RNA聚合酶的结合、致癌物导致的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等(2)物理因子的主要致癌机制:十院LZQ整理电离辐射机制:电离辐

20、射在局部释放大量能量,可导致DNA单链或双链断裂、染色体丢失和易位以及碱基结构的改变等,在体外使细胞转化,在体内诱发肿瘤。紫外线机制:根据波长可分为A,B,C三段,UVA能产生氧活性物质而引起DNA的继发性损失,UVB能直接被DNA吸收,损伤DNAo致瘤病毒主要分为两类,致瘤性DNA病毒和致瘤性RNA病毒致痛性DNA病毒的致癌作用发生在病毒进入细胞后复制的早期阶段,相关的瘤基因多整合至宿主细胞的DNA上。4.简述原癌基因激活的主要机制。1 .逆转录病毒转导和控制元件插入:逆转录病毒感染细胞后,病毒DNA插入宿主细胞染色体DNA(插入突变)由于其内含有包括启动子的调控序列,均可激活原癌基因,导致

21、过量表达。2 .点突变:原癌基因中由于单个碱基突变而改变编码蛋白的功能,或使基因激活并出现功能变异。这些变异通常涉及一些关键的蛋白调节区域,导致突变蛋白不受调控并出现持续激活。3 .染色体重排;染色体断裂与重排导致细胞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发生改变,使原来无活性或低表达的癌基因易位到一个强大的启动子、增强子或转录调节元件附近,或由于易位而改变了基因的结构并与其他高表达的基因形成所谓的融合基因,进而控制癌基因的正常调控机制的作用减弱,并使其激活及具有恶性转化的功能。4 .基因扩增;染色体一定区域DNA的许多次复制造成大量拷贝。可产生原癌基因的过量表达。5 .癌基因甲基化改变;人类基因组DNA存在

22、着广泛的甲基化修饰,DNA甲基化状态的改变可导致基因表达和功能的异常,是细胞癌变过程中重要的一步。肿瘤细胞的特征:总体甲基化水平降低与局部的甲基化水平升高。癌基因低甲基化被激活;抑癌基因高甲基化一被沉默。5简述p53、Rb抑癌基因的抑癌机制。P53基因(1)基因卫士:P53基因是细胞生长周期中的负调节因子,监控基因的完整性,特别是阻止DNA损伤未修复就进入细胞周期,它可激活抑癌基因p21的转录,阻止细胞进入G1S关卡点(2)促进细胞凋亡:参与DNA的修复性复制,一旦修复失败,启动程序性细胞死亡。作用途径:第一途径:p53直接作用于细胞周期,野生型p53增殖使细胞增殖周期阻滞在G1期,导致细胞凋

23、亡和DNA修复。DNA修复酶进行对DNA进行修复或凋亡,维持基因组可塑性和基因组稳定性。与相关蛋白结合而发挥作用,如与病毒癌蛋白结合而使其失去致癌活性。第二途径:通过调节p21发挥作用,首先p53基因表达p53蛋白刺激p21蛋白转录形成,之后p21与CDK2结合,抑制细胞周期蛋白活化,从而抑制DNA的合成和细胞分裂。Rb基因具有抑制细胞增殖和细胞转化的功能。Rb蛋白的磷酸化状态是Rb基因调节细胞生长分化的主要形式。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其状态不同。调节Rb功能最主要的磷酸化事件发生在G1和S期交界处。(1)Rb在非磷酸化状态下可以与转录因子E2F结合,并抑制其活化基因表达的功能。(2)磷酸化的

24、Rb不能与E2F结合。E2F与DP1蛋白形成异二聚体活化一系列由G1期进入S期所必需的基因的表达。(3)此外,Rb基因抑制C-myc、C-fos等基因的转录,负调控细胞增殖;结合存在于细胞中的异常蛋白、病毒蛋白防止其使细胞转化。6 .染色体结构的崎变形式有哪些?何谓均质染色区、双微体?其出现的意义是什么?(1)数目异常,多为非整倍体或异倍体。在培养的肿瘤细胞、实体瘤、癌性腹水中常见。数目变化并不代表恶性程度。染色体数目异常与中心体异常、染色体分离异常有关。(2)结构异常,染色体断裂、重接形成结构异常的染色体。引起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这是癌症发生的重要分子基础。结构的畸变形式:缺失、插

25、入、倒置、末端重排、易位、姐妹染色体交换、环状染色体。例如:Ph1染色体致病的分子机制:9号染色体上有一个c-abl基因(原癌基因),产生一145kD的多肽,22号染色体上有一个bcr基因,易位后在22号染色体上形成一融合基因,产生一210kD的融合多肽。(1)均质染色区:染色体某个节段、相对解旋、浅染,染色体增长,被复制的DNA串联排列在染色体的同一位置。(2)双微体:被扩增的DNA脱离染色体,呈分散细小成对的染色质小体。其出现表示基因扩增,即染色体一定区域DNA选择性的许多次复制造成大量拷贝。提示高度的染色体结构破坏与不稳定性。7 .何为细胞增殖周期?细胞周期的主要调控元件有哪些,各起什么

26、作用?细胞增殖周期,是指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至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的全过程,由Go期(静止期)、G1期(DNA合成期)、S期(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后期)及M期(有丝分裂期)5个时相组成。(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酣(Cyclin-DependentKinases:CDKs)是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的核心。在细胞周期内特定的时间激活,通过对相应的底物磷酸化,控制着细胞周期各期之间的顺序转换,并驱使着细胞完成细胞周期。CDK类蛋白激酶可将特定蛋白磷酸化,促进细胞周期运行,又称作细胞周期引擎。常以磷酸化的形式直接作用于细胞周期,可根据作用的时期不同将CDKS分为G1、G1/S、S期及M期四类。(

27、2)细胞周期蛋白或周期素CyCIinS为一组小分子蛋白质,是CDK的调节亚单位,能与CDK结合并激活之。CyClinS在细胞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半衰期很短,它的合成依赖生长因子。每类周期素中均含有一段约IOO150个氨基酸残基的保守序列,称为周期素食,是其与CDK相互作用的活性区域,介导周期素与CDK结合;此外,还有降解盒,可通过定时降解或快速转换来调节周期素的水平。(3)MPF(促细胞分裂因子):在M期的分裂中期,MPF活性达到最高时,通过一种未知的途径,激活后期促进因子APC,其负责将泛素连接在CyCIinB上,导致CyClinB被蛋白酶体降解,完成一个细胞周期。(4)泛素(UbiqUit

28、in)被称为蛋白质降解标签,结合了泛素的蛋白质能被26S蛋白酶体识别并分解成短肽;这是短命蛋白质和一些异常蛋白质降解的普遍途径。8 .抗肿瘤药物的细胞动力学分类?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CNSA)和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CCSA)的结合原则?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CNSA能直接作用于DNA分子,影响其复制与功能。此类药物能杀伤处于增殖期各时相的细胞,甚至包括非增殖期细胞。它们对肿瘤细胞和正常造血细胞的杀伤作用相近,作用强度与剂量呈对数关系。在耐受限度内,增加剂量能显著地提高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代表:烷化剂和大部分抗肿瘤抗生素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影响DNA的合成或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故增殖期

29、细胞对之敏感。包括多数抗代谢药和植物药等。此类药物的作用往往受到周期中某一时相细胞数目的限制。因此过分地增大药物剂量并不能使杀伤作用呈正比地增加。结合原则:包括两类以上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CCNSA与CCSA配合各药毒性作用不重复2-4个药物最好序贯用药,先CCNSA、后CCSA;9 .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的基本成分有哪些?何谓酪氨酸激酶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简述两种受体信号传导通路。基本成分:细胞外因子、膜受体、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支架蛋白、G蛋白、第二信使)、胞内激酶(多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核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和G蛋白偶联受体是介导细胞生长信号转导的两条主要通路(1)酪氨酸激酶受体:大多数

30、细胞生长因子的受体都含有酪氨酸激醵的肽链序列,这类受体统称酪氨酸激酶受体。酪氨酸激酷受体分别在不同类型肿瘤中过表达,至使其细胞内信号的激活,导致细胞转化、不断增殖,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抵抗细胞凋亡,打乱细胞的生长平衡。(2)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有7个跨膜区。受体本身没有激酶活性,膜内区与经典G蛋白(即c三联体)相偶联。其包括大多数激素、神经多肽、神经递质的受体。受体酪然酸激酶通路:(1)生长因子刺激细胞生长信号:RaS-Raf-MAPK通路信号(生长因子)一受体(RTK)受体二聚化(Dimer)受体构型变化一激活自身的RTK-受体自身磷酸化一接头蛋白Grb2-Sos-RaS蛋白-R

31、af(MAPKKK)MAPKKfMAPK一转录因子磷酸化一激活靶基因(如c-fos、c-jun)*细胞应答和效应。(2)细胞因子的信号: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细胞因子与受体结合时,受体胞质部分发生构型改变,激活与之关联的JAKs,JAKS特异性磷酸化受体的酪氨酸残基,继而招募转录因子STATS并使其活化,活化的STATS与受体分离并形成二聚体,迅速进入细胞核,调控相关靶基因的转录。G蛋白偶联受体通路(1)CAMP通路:激素-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T亚单位一腺甘酸环化酶fcAMP-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f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转录(2)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胞外信号分子TG-蛋白偶联受体TG

32、-蛋白T磷脂酶C(PLC)TIP3胞内Ca2+浓度升高-Ca2+结合蛋白(CaM)T细胞反应7DGT激活PKCT蛋白磷酸化或促Na+H+交换使胞内pH10 .何谓DeathDomain、SH2区、SH3区?在细胞的信号传导中,蛋白与蛋白的相互作用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支架蛋白含有特殊的结构域(domain),在许多蛋白质的相互结合,尤其是胞内不同功能的蛋白形成复合体时,发挥重要的作用。支架蛋白上含有与信号传导密切相关的典型的蛋白结合区,主要有:SH2区,SH3区,PH区,DeathDOmairl(DD)等。(1) DeathDOmain:是在TNF受体超家族成员的膜内区,以及介导细胞凋亡的一些联

33、结蛋白中普遍存在的特殊结构域。通过DeathDOmain的介导,细胞内的CaSPaSe系统和其他激能通路才能有序地被激活,从而完成细胞凋亡过程。(2) SH2区:最初从SrC癌基因产物酪氨酸蛋白激酶的底物蛋白中发现的一段保守性氨基酸序列。SH2结构域功能是特异性结合磷酸化的酪氨酸。SH2与没有磷酸化的酪氨酸结合力很弱。SH2与磷酸化的酪氨酸结合后的生化效应主要有9)使酶结合到膜上,靠近它的底物2)促使底物靠近它的催化酶并定位3)直接调节酶的生物活性。所有这些效应都是使得蛋白与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从而保证信号顺利地传递下去(3) SH3区:从癌基因产物SrC蛋白鉴定出来,是保守性

34、氨基酸序列,SH3区能特异识别和结合脯氨酸富集区,结合后定位蛋白调节激活酶的催化活性。支架蛋白能通过SH3区和SH2区,很快地使不同结构、不同功能的蛋白形成一个复合物,将膜受体接收的膜外生长因子、激素等刺激细胞生长的信号迅速地传递到膜内,启动和激活膜内的一些传导通路。11 .小分子量G蛋白RaS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及主要调控方式。(1)作用:RaS蛋白在沟通受体与胞浆内激酶联系中起枢纽作用:受体激活后,通过一些支架蛋白与Sos十院LZQ整理(果蝇蛋白)形成复合物。SoS是RaS蛋白的激活蛋白,RaS被激活与另一癌基因产物C-Raf蛋白结合,将游离在胞浆中的Raf蛋白引至膜上由一个(或几个)尚未明

35、了的激酶将Raf蛋白激活引发一连串瀑布式的激酶链(Kinasecascade)的活化。激酶链在胞浆中的最后一个激酶是MAP激酶。MAP激酶活化,将生长因子信号带入细胞核,激活基因转录因子。(2)调控方式:调节RaS蛋白主要有三大类因子:1 .负调控因子:GTP酶活化蛋白,简称GAPo使GTP的活化,引起与RaS蛋白或RaS相关蛋白结合的GTP水解,使得RaS类蛋白恢复到静止状态。2 .正调控因子:GTP/GDP交换因子(GEF)作用是促使GDP与小G蛋白分离,使小G蛋白与GTP结合并活化。3 .蛋白的异戊烯基化因子:是一类修饰酶。小G蛋白的峻基端一般具有CAAX氨基酸序列。这段序列需要经过修饰

36、酶的加工处理,小G蛋白才能与细胞内表面的磷脂结合,从而发挥正常功能。修饰酶有一定特异性,其抑制剂可间接抑制RaS蛋白的功能。12 .肿瘤抗原可分为那几类?各有那些特性?根据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可分为二大类(1)肿瘤特异性抗原(TSA):肿瘤细胞特有的或只在某种肿瘤细胞表面表达,而不在正常细胞表达的蛋白或寡肽。特点:1)TSA可存在于不同个体同一组织类型的肿瘤中;也可以是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肿瘤所共有。2) TSA特异性强,是肿瘤免疫的有效靶点,是诱发T细胞免疫应答的主要肿瘤抗原。其激发的肿瘤免疫应答具有MHC限制性。(2)肿瘤相关抗原(TAA):既表达于正常细胞也表达于肿瘤细胞的抗原,但肿瘤细胞的表

37、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细胞的肿瘤抗原。特点:1)TAA多为正常细胞的一部分,抗原性较弱,难以刺激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目前发现的肿瘤抗原多为TAAo3) TAA可以用于肿瘤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及导向治疗的靶点,对疗效的评估、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意义。13 .简述肿瘤免疫中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特点。(1)激发有效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反应的物质基础:肿瘤抗原多肽必需经过抗原递呈细胞(APC)加工处理后,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才能被T细胞受体(TCR)识别,产生抗原特异性激发信号;还需依赖于APC表达的共刺激分子与T细胞上表达的相应分子结合后产生的共刺激信号。(2) T细胞活化的有关信号传导过

38、程:T细胞的激活至少需要双重信号的刺激,1).TCR/CD3复合物介导的信号传导一第一信号2).辅助分子介导的信号第二信号。重要的辅助分子有:B7(CD8680):CD28,CD40:CD40L等,通过活化与TCR相关联的多个酪氨酸激酶及下游信号,启动IL-2基因转录,T细胞被激活并分泌IL-2等一系列细胞因子,引起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及由此而产生的免疫排斥反应。在缺少第二信号的作用下,癌细胞不但不能有效地激活T细胞,甚至可导致免疫无应答状态。(3) CD4+T细胞在接受专职APCMHCll抗原复合物和共刺激分子双重信号后,细胞活化增值,释放出多种细胞因子,促进其它免疫细胞活性,增强抗

39、瘤效应;CD8+T细胞在接受专职APC上MHCI抗原肽复合物和共刺激分子双重信号后,细胞活化增值,释放出穿孔素和粒酶等溶解靶细胞,诱导靶细胞凋亡。14 .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的机制?(1)肿瘤抗原变异与表达抗原的调变:宿主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导致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减少、减弱或消失,从而使免疫系统不能识别;(2)肿瘤细胞的“漏逸”:肿瘤生长至一定程度,超越了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的能力,使宿主不能有效地清除大量的生长的肿瘤细胞;(3)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封闭或覆盖:肿瘤细胞表面抗原被某些物质覆盖的现象称为抗原覆盖。(4)肿瘤细胞低表达MHC分子,使得CTL的杀伤作用减弱。(5)肿瘤细胞缺乏共刺激分子,使得

40、T细胞缺乏第二信号的刺激而无法激活,致使肿瘤逃逸免疫的攻击。(6)肿瘤细胞产生大量抑制因子;(7)Fas/FasL反击等15 .简述肿瘤侵袭和浸润的基本步骤。(1)原发瘤的增殖扩展:原发瘤的增殖有利于其侵袭和浸润,肿瘤细胞不断增殖导致肿瘤组织,内部压力增高,细胞趋向于向周围扩展。(2)肿瘤细胞同型黏附与肿瘤细胞的分离:导致肿瘤细胞间同型黏附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有:癌细胞间连接装置不发达;肿瘤细胞表面负电荷增多,使肿瘤细胞间排斥力增加;肿瘤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下降(3)肿瘤细胞运动性和趋化性,运动方式包括阿米巴运动等,具有侵袭性的肿瘤细胞有较强的运动性,主要表现为:膜流动性增加,细胞膜波状起伏;伪足样

41、延伸:定向位移一最能反映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4)细胞外基质(ECM)酶解:ECM主要包括胶原蛋白、非胶原性糖蛋白,蛋白多糖和糖胺多糖等成分,ECM成分的酶解有利于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而每种ECM成分的降解都需要特定的水解酶。16 .简述肿瘤内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列举影响肿瘤新生血管的主要因子。何谓血管生成拟态?血管生成的基本步骤是:血管生成因子的产生过多使之与抑制因子失衡,导致内皮细胞激活,产生血管生成表型;血管部位细胞外基质改变、基底膜降解,内皮细胞芽生、增殖和迁移;新生内皮细胞索形成管状毛细血管禊及管腔;新生血管管腔的贯通。影响肿瘤新生血管的主要因子:血管生长因子VEGF.EGF、TN

42、F-、IL-1等和血管生长抑制因子PF4、鱼精蛋白和Y干扰素等。血管生成拟态:肿瘤细胞通过自身变形并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模仿血管壁结构形成可输送血液的管道系统,从而重建肿瘤的微循环,并在某个环节与宿主血管相连使肿瘤获得血液供应,将这个过程命名为血管生成拟态。17 .肿瘤干细胞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可能通过哪些环节影响肿瘤转移进程?肿瘤干细胞:存在于肿瘤组织中的具有无限自我更新能力并能产生不同分化程度的肿瘤细胞的细胞。肿瘤的转移是肿瘤发展的重要过程,肿瘤干细胞是肿瘤发生的元凶,但并不是每一个肿瘤干细胞都具有转移的能力,肿瘤干细胞亦具有异质性。(1)位于肿瘤宿主边缘、具有干细胞特性且通过EMT获得迁

43、移能力的肿瘤细胞定义为转移肿瘤干细胞(MCSC)MCSC由静止肿瘤干细胞(SCSC)衍生而来,SCSC负责维持原发瘤的生长,不具有迁移能力。(2)肿瘤干细胞具有促进血管生成作用。CSCS在缺氧状态下高表达血管生成因子,提示CSCS在肿瘤发生和演进阶段有间接促血管生成作用。CSCS还可以转化为肿瘤血管干/前体细胞直接参与血管生成;18 .何谓上皮间质转化(EMT)?谈谈你对EMT与肿瘤转移的理解。上皮间质转化:指具有极性的上皮细胞在特定的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向间质细胞转化的现象。(1)正常上皮细胞具有极性,通过细胞间连接相互紧密相连,防止其运动,而间质细胞不能建立稳定的细胞连接,具有移动能力。在EM

44、T过程中,上皮失去其细胞间连接,从其周围细胞游离,获得间质细胞样特性,可迁离原发组织。(2)在原发的上皮性肿瘤中,肿瘤转移的第1步是欲转移的肿瘤细胞与其他肿瘤细胞分离并穿过细胞间质向脉管系统迁移,而EMT在介导这一过程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3)另外研究中发现,无论是原发瘤还是转移灶,在肿瘤的侵袭边缘发生EMT的肿瘤细胞大多具有干细胞的特性,EMT不仅使癌细胞从原发肿瘤播散出去,也赋予了它们类似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这些肿瘤干细胞核内都高表达即连环素。已有研究证实,这种细胞核内B-连环素高表达与肿瘤高转移率和肿瘤患者低生存率相关。19 .*简述肺癌的分型(1)解剖学:中央型:段以上支气管,占3

45、/4;管内型、管壁浸润型和管外型;周围型:段及其以下支气管,占140(2)组织学:非小细胞肺癌:腺癌:发病年龄相对较小,女性多见。周边型多见,早期一般无症状,多为X线发现(球型病变),生长较缓,血行转移早,淋巴转移晚。放疗、化疗敏感性低。鳞癌:老年人多见,男性居多,与吸烟关系密切。中央型常见,痰检易阳性,生长速度较缓慢,病程较长,对放疗化疗较敏感,手术切除率高,血行转移晚,5年生存率高大细胞癌:少见,半数起源于大支气管。细胞大,胞浆丰富,胞核形态多样,细胞排列不规则,分化程度低,预后差常发生脑转移后才被发现。小细胞肺癌:年龄较轻,40左右,男性多,与吸烟有关。多为中央型,恶性程度高,生长快。淋

46、巴和血行转移早、广泛。放疗、化疗较敏感。预后最差。20 .*简述肺癌的转移方式(1)直接扩散:癌肿一沿支气管壁一向支气管腔内生长一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癌肿一向外侵及临近肺组织一穿越叶间裂一侵及其它肺叶;癌肿不断生长一侵及胸内其它组织和器官。(2)淋巴转移:癌细胞淋巴道一段、叶支气管周围淋巴结一肺门、隆突下淋巴结一纵隔支气管旁一锁骨上前斜角肌和颈部淋巴结。多发生在同侧一也可在对侧(交叉转移)癌肿一侵及胸壁、膈肌。a:腋下淋巴结;b:腹主动脉旁淋巴结(3)血行转移:肺癌的晚期表现,预后差。腺癌,小细胞癌较鳞癌更常见。癌细胞一肺V-左心大循环一全身(肝、骨骼、脑、肾上腺多见)。21 .*简述肺癌的临

47、床表现(1)原发肿瘤症状体征:咳嗽:常出现刺激性咳嗽,大多阵发性干咳,少量白色泡沫样痰。肿瘤增大一阻塞支气管一肺部感染一可有脓痰、痰量多。咯血:癌组织血管丰富,常为痰中带血,血丝痰或少量咳血。胸痛:多为轻度钝痛。癌肿侵犯胸膜时可出现尖锐胸痛。侵及肋骨一固定压痛。胸闷气急:支气管狭窄、阻塞所致。弥漫性肺泡细胞癌导致呼吸面积减少,肺癌合并胸水时也可引起气急发热:癌肿坏死一癌性发热,不受抗菌素治疗影响,肿瘤阻塞支气管一阻塞性肺炎一发热等中毒症状喘鸣:部分病人可出现喘鸣音。特别在吸气阶段,咳嗽后消失。大气道阻塞恶病质:感染、疼痛、肿瘤毒素引起消耗体质-晚期。食欲、摄食(2)肺外胸内扩展引起的症状体征:

48、压迫侵犯膈神经同侧膈肌麻痹;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声带麻痹声嘶;压迫上腔静脉:面、颈、上肢和上胸部V怒张,皮下组织水肿;侵犯胸膜-胸腔积液:血性、无中毒性美、生长迅速;侵犯纵隔、压迫食管-吞咽困难;肺上沟癌(PaneoaSt癌):a:压迫交感神经:同侧瞳孔缩小,上睑下垂,眼球内陷,额部少汗-homessyndrome。b:压迫臂丛神经:同侧肩关节,上肢内侧剧痛和感觉异常。(3)胸外表现(副癌综合征):杵状指趾和肥大性骨关节;内分泌紊乱(多见于燕麦细胞癌)如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样激素、分泌促性腺激素、分泌抗利尿激素导致满月脸、水牛肩、多尿、高血钙、低血磷、水肿等症状。;神经肌肉综合症(多见于燕麦细胞癌)。22 .*肺癌的可疑征象(1)刺激性咳嗽2-3周抗炎无效;(2)咳嗽性质发生改变,痰中带血;(3)同一部位反复发生肺炎;(4)原因不明的肺脓肿,尤其是非好发部位;(5)原因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