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226655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于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于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加快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任务目标,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管理规程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212035年),特制订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遵循“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进以新思想新理念为指导的“实践”,打响“风展红旗如画”和“中国绿都最氧”品牌。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

2、质量发展为主题,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新发展格局,为革命老区坚守生态价值、引领绿色崛起作示范。(二)基本原则L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和金山银山的价值,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的强劲新动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 .系统治理,精准施策。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分流域、分区域、分行业、分企业、分管控时段、分污染源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覆盖全市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强化污染治理的科技

3、支撑,全力推动生态环境高效能治理。3 .协同管控,社会共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防范化解环境风险,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明晰政府、企业、公众等各类主体权责,形成导向清晰、执行有力、多元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4 .以人为本,民生为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打造美丽、宜居、幸福家园,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三)主要目标依托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和人文优势,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

4、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围绕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奋斗目标,守好生态底线,厚植绿色发展根基,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有效防控环境风险。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上展示更大的担当作为,深化“实践”,谱写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新篇章,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本”。到2030年,生态文明建设巩固发展,“美丽”初步建成;到2035年,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提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远景目标,生态环境质量、资源能源集约利用、绿色经济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四)实施框架根据市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

5、现状及发展趋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实施框架可归结为“一三四六”。L突出一个战略定位。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建设美丽中国作示范,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2 .融合“三生”空间。通过科学合理规划,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持生活空间宜居适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障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筑牢区域生态系统安全屏障。3 .做实四篇文章。以“红色”“工业”“绿色”和“文明”四篇文章为具体抓手,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比较优势,巩固拓展提升“实践”,持续打响“风展红旗如画”品牌。4 .完成六项任务。一是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二是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6、三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四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五是提升城乡建设品质,六是培育生态特色文化。(五)推进步骤按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扎实推进”的原则,分阶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工作。主要分成四个阶段。1 .申报创建阶段(2021年下半年)。发布实施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212035年)。提交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技术评估申请,通过省生态环境厅预审和生态环境部组织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技术评估验收。2 .重点实施阶段(2022年一2024年上半年)。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按照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212035年)的总体部署,全面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

7、范市创建各项工作。3 .评估复核阶段(2024年下半年)。总结提炼示范市工作成果,通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省级审核和部级复核。4 .巩固提升阶段(2025年一2035年)。巩固提升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成果,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从“创建”到“示范”的转变。二、主要任务(一)着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L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推动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打造杂交水稻制种、毛竹、花卉苗木、茶叶、水果、蛋奶和乡村旅游等产业;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深入推进科技兴农,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探索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做大做强河龙贡米、建莲、美人茶等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以“全域康养”为主线,大力

8、培育休闲旅居、生态观光、山地运动、自然观鸟、培训研学等文旅康养产业。加强明台两岸乡建乡创、农业、森林康养等领域合作,办好全域全时林博会,打造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示范样板。5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持续淘汰落后产能,坚持全产业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健全高质量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面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发挥三钢、海西重汽等龙头作用,推动基础再造、技改升级、产业链延伸,打造全国高端绿色钢铁生产基地和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提升壮大氟新材料、石墨和石墨烯、稀土新能源产业,推动产业集群集约发展,加快形成先进的规模化生产能力。6 .促进行业清洁生产与园区循环化绿色改造。重点推进钢铁、建材、

9、印染、PU革、化工、造纸行业企业清洁生产示范,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加快现有园区的标准化、绿色化、特色化建设,推动省级以上重点工业园区循环化绿色改造,实现土地集约利用、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二)着力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L完善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核算体系。加快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全面摸清自然资源资产家底,推动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和授权委托工作。开展生态产品开发适宜性评价,争取设立国家生态综合补偿研究评估中心和区域性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力争到2025年我市生态产品交易量占比居全省前列。7 .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市自然资源资产

10、核算体系,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自然资源动态监测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资源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建设。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8 .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把生态产业化创新发展作为突破口,做好“绿色+”文章,着力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探索开发森林碳汇、水资源产业化、文旅康养等系列生态产品。盘活绿色资产,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9 .推动资源环境交易服务平台建设。依托海峡资源环境交易服务中心,增加生态产品确权、价值评估、经营开发等咨询和服务事项,推动资源环境交易平台建设,争取打造统一的资源环境交易服务平台,助推绿色发展。10

11、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考核机制。探索将生态产品供给程度、生态产品数量质量变化情况、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程度等方面指标纳入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考核,对成效明显的县(市、区)实行正向激励。(三)着力推动碳达峰、碳中和L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建设布局,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围绕落实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统筹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保护修复相关工作,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协同控制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重点推动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开展节能减碳升级改造,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11 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优化能源

12、结构,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要求,推进能源清洁化、低碳化,推进与中核集团合作共建示范快堆核电,争取抽水蓄能项目纳入国家规划,提升陆地风电、光伏发电、耦合发电规模,培育新能源产业,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超过30%o推广新能源汽车,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新场景,到2025年城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不低于92%。加快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引导企业节能降耗低碳发展,加快企业绿色技改提升。推进市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等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12 大力发展“绿色碳汇”经济。实施固碳工程,积极策划一批林业碳汇项目,每个县(市、区)至少营造一片碳中和林。进一步完善

13、林业碳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林业碳票运营机制,深入探索碳票、碳金融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形式。开展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优化林地资源配置,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森林碳汇能力。13 发挥绿色金融的支撑作用。积极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探索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和绩效体系建设,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金进入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节能降耗、增加碳汇等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促进形成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完善绿色经济政策,强化绿色低碳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力度,精准支持绿色低碳企业与项目,形成自觉减污降碳的“内生动力”,助推实现“双碳”目标。14 推进低碳试点示范建设。实施净零碳城镇、净零碳园区、净零碳

14、社区、净零碳景区等一批净零碳排放示范项目,推动大型会议、活动等实现碳中和,探索“碳金融”,不断盘活环境资源权益资产,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建立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普惠性机制,调动全民践行绿色低碳行为的积极性,树立低碳消费观念和生活理念,助力净零碳排放城市建设。(四)着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L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健全流域治理及森林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改革,深化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强化土地利用的空间管理功能,盘活农村废弃、闲置、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建立覆盖全市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

15、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2 .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用水效率双控,强化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推进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与修复,持续开展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加快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开展泰宁金湖“美丽河湖”示范建设;推动水电站清理整治及水电站生态改造,加强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管,保障河流生态流量。3 .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传统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加快钢铁、水泥等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结合挥发性有机物全过程管理,从源头上控制臭氧形成的物质基础。贯彻落实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强化建筑和道路施工工地等扬尘管控,健全轻微污染天气部门联动管控应对机制。4 .

16、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加强农用地分类保护与安全利用,严格建设用地环境风险管控,实施污染地块名录管理制度,实行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减量置换”或“等量置换”,依托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系统,构建多部门联动监管、社会共治的管理体系,推进涉重金属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弃物治理和土壤污染治理项目建设。5 .强化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形成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系统。以“山水林田湖草”一体保护、水体修复、矿山修复为重点,推动尤溪、沙溪、金溪三大流域河湖生态治理与生态修复,探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生态产品开发权益挂钩机制,建设革命老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示范区。(五)着

17、力提升城乡建设品质L推进美丽城市建设。以满足各年龄段居民多层次需求为导向,重点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抓好风雨连廊、老年儿童微游乐园、植物园、加装电梯、停车场、无障碍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医疗、养老、托育、城乡基础设施等领域短板明显改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全力打造“全龄友好”的宜居之城,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2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山、水、城、人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居住、交通、水环境、风貌、管理品质提升行动,全面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注重提升城市的颜值、

18、气质。总结推广沙县区、泰宁县的经验做法,加快“小县大城关”建设。鼓励新阳中心片区区域联动联合发展。协调好城镇发展中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不断提高城镇的宜居性与发展的可持续性。3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落实“两统筹、两统管”“房长制”等农房规划建设管理机制,抓好村庄规划编制,推进示范村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抓好三元区小蕉村农村新型住宅小区等一批新时代农村社区建设样板,提升30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绿盈乡村样板。4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倡导公众养成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方式,反对奢

19、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从简操办婚丧、庆典等活动,引导公众选购节能环保低碳产品,抵制过度包装,倡导绿色出行和低碳旅游方式,推进全民健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六)着力培育生态特色文化L传承闽学生态文化。弘扬朱熹、杨时等闽学先贤“天地以生物为心”“天人合一”等优秀哲学思想,通过南溪书院、闽学文化长廊和闽学文化广场展示、宣传、传承闽学的人与自然共融共生、和谐共存的生态文化。弘扬客家生态文化,在城乡景观建设上融入客家人“敬畏山水、敬服山水”朴素的人文生态。大力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融入到生产生活的

20、各个环节,成为城市精神的重要内容。2 .构建生态文化建设有效载体。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新、改、扩建一批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场所,增加公益性生态文化事业投入。建立生态文化培育机制,强化生态文化培育的组织领导,加强生态文化培育体制机制能力建设。3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党政机关生态文明教育。依托绿色学校等载体,深入推进校园生态文明教育,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定期组织开展环境公益活动和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4 .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健全公众参与机制,规范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程序和方式。建立完善政府及企业环保信息公开公告制度、环境决策听证制度、专家协助公众参与制度、环境公益诉

21、讼制度。强化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规范和畅通信息公开渠道。严格执行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制度,完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生态环境社会监督举报机制,建立社会舆情引导监督机制,完善环境信访制度。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创建工作的统筹推进,研究部署各项创建任务,审议创建工作年度计划,协调解决创建重难点问题。抽调专人组建创建专项工作组,加强创建工作技术指导、宣传培训、跟踪调度和督查督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作,确保创建工作各项任务落实。(二)压实工作责任。加强对各县(市、区)、各部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工

22、作的跟踪检查和督查督办。督查结果纳入全市效能督查共享范畴。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要按照“定目标、定人员、定职责、定进度”的四定要求,细化落实好工作任务,确保压力传递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三)加大资金投入。各级财政要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经费。统筹资金支持大气环境改善、水污染防治、土壤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环保能力建设等重点工程,加快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的贯彻落实,积极“跑部跑省”,尽

23、可能多地争取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政策、资金、项目支持。(四)开展专题培训。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内容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计划,列入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班、党校主体班、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辅导班和部门业务培训班学习培训内容,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理论水平。聘请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专家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业务培训,深度解读创建工作要求及创建指标内容,提升创建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五)强化舆论引导。各地各部门要加大创建工作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媒介,分阶段、分重点、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宣传活动,引导、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创建工作,大力营造人人关心支持、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