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田水利建设(议政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农田水利建设(议政性报告).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兰坪乡村振兴李会水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性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公共性社会资源。近年来,我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水利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加大资金投入,规范项目管理,落实工作责任,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为抓手,以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为支撑,以实施水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为改善农村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我县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建设和谐幸福新兰坪提供水利保障。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十四五期间,农田水利建设依然是最艰巨的任务。随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不断推进,为完善保障机制,提升脱贫成效,有效接续乡村振兴,加快
2、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一、兰坪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水资源年内和时空分布不均,开发利用难度大。兰坪县降雨量、水资源的年内分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全年的降水量约有3/4集中在汛期,全年的天然径流量约有4/5集中在汛期,特别是7、8月份,甚至是集中在一、两次特大暴雨洪水之中,年内水资源变化剧烈,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旱期无水可用,汛期水大不能用、不敢用。时空分布上东部水多,西部水少,水资源配置上大江大河水资源丰富,但河谷深切、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澜沧江干热河谷主要经济区和农业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二)水利质量不高。部分水沟建设年代久远,且多次受到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
3、等影响而全线损毁,三面光防渗加固工程占全县沟渠长度的15.17%。如农业大镇营盘179条水利中三面光水利仅有3条,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1.07万亩,水利化程度达到40.5%。(三)部分村组还存在工程性缺水、季节性缺水风险。由于我县地处高寒山区、高山峡谷林立,农村供水水源多为山泉水,受季节、冰冻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存在因冰冻、水源枯竭以及山洪灾害损坏等导致的短期缺水风险。(四)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取得实效。一是长期以来,兰坪县的水价政策一直没有体现水的商品属性,水的价值与价格严重背离,特别是水利工程供水长期习惯于无偿用水,没有根据市场供求和成本变化对水价及时进行调整,公益性水利没有建立起
4、必要的补偿机制,管理体制不全,以及现有的水费定价普遍偏低,收取的水费无法保障水利管理员工资及工程维护经费,缺乏正常的更新改造资金渠道和稳定的维修经费来源,导致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节约用水很难落到实处。二是水利投融资渠道一直没有充分放开,还比较单一,由于农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除少量的群众性投工投劳折资外,绝大部分投入还是依靠各级财政,通过市场机制向社会筹集水利建设资金的工作力度不大,建设的资金需求远远大于投入。(五)设计和建设不切实际,造成闲置和浪费部分项目前期勘察设计不够科学,不切合实际。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点多面广,内容宽泛,涉及千家万户、千渠万田,实际情况繁杂,需求也各自不同,勘察设计往往很难面
5、面俱到,设计不够精准,从而在建设时,与实际情况脱节,容易形成半拉子工程,导致闲置浪费。二、建议和对策(一)创新农田水利组织发动和建设机制一是高位推动兰坪农田水利建设,健全部门分工协作制度,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落实乡镇在规划方面的责任,充分发挥各级部门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二是强化组织动员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重构农村组织动员机制和合作管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行“以奖代补”;采用“以工代赈”等补贴方式,鼓励农民修建、维护微型设施;组建产业发展合作社、企业、农民用水协会,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协调水利设施管护;建立专人直管机制,按照“谁分包、谁建设、谁管护”的原则,签
6、订管护协议,明确管护责任;建立监管机制,纳入乡镇街道水利站监管范围,制定管护办法。(-)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在积极争取上级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要安排部分资金,设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补助群众投资投劳等形式,发挥好政府扶持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此外,要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可通过部分产权制度改革引入商业模式,吸引社会投资和民间资本,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农田水利建设。(三)统筹建设资金,建立统筹协调机制一是制订好农村水利发展规划,统一协调标准农田、土地整理、农田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实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优势互
7、补、形成合力、各记其功”的基本要求,依托农田水利建设总体规划,以重大项目为核心,归并性质和受益区域相近的项目,对资金进行有效统筹,集中建设,成片推进。(四)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保障机制,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着力发展喷灌、滴灌、渠道防渗防冻胀、土壤蓄水补灌等技术,实施有关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建立完善的现代化节水、高效的生态农业发展体系,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保障机制。(五)深化改革,高水平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深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完善多种管理模式,保障管护经费投入。同时,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排涝抗旱应急处理能力。另外,进一步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注重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素质培训。(六)提高计划和设计科学性,使项目建设更切合实一是科学制定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与其他发展规划有效衔接,避免损失浪费。二是进一步提高项目初步设计的科学性,更加符合当地实情。同时,要加强对项目变更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