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生理生理学.ppt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229166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7.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生理生理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呼吸生理生理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呼吸生理生理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呼吸生理生理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呼吸生理生理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吸生理生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生理生理学.ppt(6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呼 吸 生 理,1.概念:机体与环境间气体交换2.意义:稳定O2和CO2,平衡酸碱3.两大系统,三个基本环节,血管网 粘液腺 湿、温、滤、洁 纤 毛 迷走NACh+M受体收缩气道阻力 平滑肌(哮喘病人夜间发作较多)交感NNE+2受体舒张气道阻力(拟交感药物治疗哮喘)注:体液因素(组胺、5-HT、缓激肽等)收缩 传入神经末梢-机械、化学感受器 肺泡:平均直径0.1mm 呼吸肌:肺通气动力 胸膜腔:负压,呼吸道,参与器官,第一节 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肺泡内压力 呼吸过程中肺内压变化 A:周期性;B:与呼吸频率、幅度及呼吸道是否通畅相关。,一、肺通气动力,1、直接动

2、力:肺内压与大气压的差,呼吸肌: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 呼气肌:肋间内肌、腹肌 辅助呼吸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 平静、用力呼吸 胸式、腹式、混合式 1218次/分;小儿快,老人慢。,2、原动力:呼吸运动,决定因素:1.密闭潜在腔隙:少量浆液-润滑,内聚力。2.胸廓自然容积远大于肺自然容积 3.肺、胸廓有弹性,3、胸膜腔内压:将原动力转化为直接动力,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弹性回缩力,生理意义:1.维持肺的扩张状态;2.在胸廓和肺之间起偶联作用;3.降低中心静脉压,有利于血液、淋巴液回流。,呼 气,肺内压大气压,缩 小,肺 脏,吸 气,肺内压大气压,胸 廓,吸气肌,缩 小,收 缩,舒 张,扩 张,

3、扩 张,胸 膜 腔,负压增大,负压减小,小结:肺通气过程,二、肺通气阻力,弹性力70,非弹性阻力30,肺通气阻力,胸廓,肺,气道阻力:与气体流动形式+气道半径有关,粘滞阻力,惯性阻力,常态下可忽略不计,充当动力还是阻力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吸气还是呼气,胸廓的位置等,弹性阻力: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时,有对抗变形和弹性回位的倾向。顺应性: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顺应性=1/弹性阻力=容积/压力,弹性阻力和顺应性(Compliance),1、肺弹性回缩力-吸气阻力,呼气动力 肺顺应性=肺容积/跨肺压比顺应性:顺应性/肺总容量,斜率大,顺应性大,弹性阻力小。斜率小则反之。如肺充血-吸气困难;肺

4、气肿-呼气困难,肺弹性阻力来源:肺组织弹力、胶原纤维:1/3 肺泡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2/3,表面活性物质:来源:肺泡型上皮细胞 成分:二棕榈酰卵磷脂 特性:排列于液-气界面,随肺泡张缩而改变密度 作用:降低表面张力 降低吸气阻力 减少肺组织液的生成 防肺泡破裂或萎缩 影响因素:肺炎、肺血栓、早产儿,2、胸廓弹性力自然位置:肺容量为肺总量67%时(即平静吸气末)。大于自然位置-弹性回缩 小于自然位置-弹性扩张 胸廓顺应性=胸腔容积变化/跨壁压变化 影响因素:肥胖、胸廓畸形、胸膜增厚等弹性阻力,气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80-90%)推动气体流动的压力/单位时间内气体流量

5、影响因素:气流速度、形式、气道口径,非弹性阻力,A:呼吸道内外的压力差B:肺实质对气道壁的外向放射状牵引C:自主神经系统对气道管壁平滑肌的调节:副交感N:收缩气管(M受体)交感N:舒张气管(2受体)D:化学因素:儿茶酚胺、前列腺素E2-舒张 前列腺素F2、组胺、白三烯、吸入CO2含量增加、内皮素-收缩,影响气道口径因素:,功能余气量:余气量+补呼气量 2000-2500ml,稳定肺泡内气体比例,缓冲作用。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受体位、身材、胸廓/肺弹性、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如男:3500ml;女:2500ml 意义:反映一次呼吸最大通气能力。严重降低提示限制性肺病。,三、肺通气

6、功能评价,时间(用力)肺活量:正常值:1s:83%;2s:96%;3s:99%。可反映呼气阻力,降低时提示阻塞性肺病。,肺总量,肺容纳气体的最大量 与性别(男-5000ml;女-3500ml)、年龄、身材、锻炼情况和体位改变有关限制性通气不足时降低,肺通气量,概念:每分钟进/出肺的气体量计算: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正常值:6-8L/min最大随意通气量:最大深度、最快速度呼吸时的每分通气量,70-120L/min。通气贮量百分比=(最大通气量-平静通气量)/最大通气量100%,正常不小于93,反映通气功能贮备。,无效腔 解剖无效腔:鼻或口至终末细支气管无气体交换功能的呼吸道腔隙,约150m

7、l。肺泡无效腔:因血流分布不均匀而未能发生气体交换的肺泡容量。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肺泡通气量=(潮气量-解剖无效腔)呼吸频率意义:浅快呼吸对气体交换不利,肺泡通气量,1、呼吸过程中,呼吸肌克服弹性及非弹性阻力而实现肺通气所作的功。2、计算:单位时间内的压力变化X容积变化3、呼吸耗能占全身总耗能的35%,呼吸功,1、原理:单纯扩散2、动力:气体分压差3、扩散速率 气体分压差温度扩散面积溶解度 D 距离 分子量,第二节 肺、组织换气,扩散系数:溶解度与分子量平方根之比 CO2扩散系数约为O2 20倍;A,V血O2分压差是CO2 10倍;扩散速率CO2是O2 2倍。,气体在肺的交换,平

8、静呼吸时,用时0.3s,相当于血液流经肺毛细血管全长约1/3。,1、呼吸膜厚度(70m2,安静时约40m2 减少因素:肺不张、肺实变、肺气肿或肺毛细管关闭或阻塞,影响肺换气因素,3、通气/血流比值(VA/Q),每分肺泡通气量和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值:4.2/5=0.84,VA/Q肺通气或肺血流生理无效腔换气效率(如心衰、肺动脉栓塞)VA/Q肺通气功能性A-V短路换气效率(如支哮、肺气肿、支气管栓塞),小结,肺扩散容量,概念:单位分压差作用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量 DL=V/(PA-PC)V是每分钟通过呼吸膜的气体容积(ml/min)PA是肺泡气平均压(mmHg)PC是肺毛细血管血液

9、内平均压(mmHg)意义:反映肺换气能力;运动时增加,疾病时降低,组织换气,1、气体交换原理、影响因素与肺换气相似;2、不同:发生于液相之间;3、扩散两侧的O2和CO2的分压差随细胞内氧化代谢的强度和组织血流量而异。,存在形式:,物理溶解:量小,与分压、溶解度成正比,与温度成反比。化学结合:量大,物理溶解,化学结合,物理溶解,肺,组织,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运输,O2运输,氧合,氧离,血红蛋白(hemoglobin,Hb),1、1分子Hb可结合4分子O2-1gHb可结合1.34-1.39ml O2。氧容量:最大结合量。氧含量:实际结合量。氧饱和度:Hb的氧含量与氧容量比值。2、反应快、可逆、不需

10、酶催化、受PO2影响。3、与O2结合后,Hb中仍是Fe2+,所以是氧合(oxygenation),不是氧化(oxidation)。,Hb与O2结合特征,4、氧合血红蛋白-鲜红色,脱氧血红蛋白-紫蓝色。紫绀:当动脉血中脱氧血红蛋白含量超过5%时,粘膜或甲床呈现兰色。,氧离曲线(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呈S形,与Hb的变构效应有关:去氧Hb为紧密型(T型),氧合Hb为疏松型(R型);一个亚单位与O2结合后,其它亚单位更易与O2结合。,上段:PO2:60-100mmHg 特点:较平坦,氧饱合度90%以上。意义:只要大气PO2不低于60mmHg,血液可携带相对充足O2。,氧离曲线各段特点及生理意义,中

11、段:PO2:40-60mmHg;特点:较陡,血氧饱和度75-90%。意义:(1)流经组织,HbO2释放O2;(2)O2利用系数:血液流经组织时释放出的O2容积所占动脉血O2含量的百分数。安静时约25%。,下段:PO2:15-40mmHg 特点:曲线最陡,血氧饱和度22-75%。意义:(1)运动时,HbO2解离O2的部分;(2)代表O2的贮备。,氧离曲线位置偏移,表示Hb对氧的亲和力改变。亲和力常用P50表示,即Hb氧饱和度达50%时的PO2。曲线右移:P50,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 曲线左移:P50,Hb对O2的亲和力升高,1、pH和PCO2 pH降低或PCO2升高,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P

12、50增大,曲线右移,反之左移(波尔效应)。机制:酸度增加,促使Hb分子构型变为T型。意义:肺部促进O2的结合,组织中促进O2的释放。,影响亲和力因素,2、温度 温度曲线右移O2释放 机制:温度H+活度 意义:低温手术时,要考虑影响。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有利于氧的利用。3、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来源:红细胞无氧糖酵解;影响:升高亲和力曲线右移;机制:促使Hb变成T型;提高H+;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组织利用氧。,4、Hb自身性质(1)Fe2+Fe3+后,失去结合氧的能力;(2)胎儿Hb对氧亲和力大;(3)异常Hb:运O2能力(地中海贫血)5、PCO曲线左移氧离难 CO与Hb亲和力

13、O2与Hb亲和力 250 倍;CO与Hb的结合位点与O2相同;CO与Hb的一个亚基结合后,将增加其余三个亚基对O2的亲和力。,CO2运输,物理溶解:5%化学结合:95%(HCO3-:88%,氨基甲酰血红蛋白:7%)化学反应主要在红细胞内完成。,1、碳酸氢盐(1)过程:细胞内 碳酸酐酶 CO2+H2O H2CO3 HCO3-+H+(2)Cl-HCO3-交换(转运体)、Cl-转移,2、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过程 组织 HbNH2O2+H+CO2 HHbNHCOOH+O2 肺 去氧Hb与CO2结合力强,且酸度弱,易结合H+占运输量的7%,却占释放量的17.5%,CO2解离曲线,血液中CO2含量与PCO2

14、关系的曲线。呈线性关系,没有饱和点。,何尔登(Haldane)效应:氧与Hb的结合促使CO2释放。原因:HbO2酸性较强,脊髓:联系上位脑和呼吸肌的中继站和整合某些呼吸反射的初级中枢。下位脑干 脑桥上部:呼吸调整中枢;延髓: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呼吸中枢,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节律形成机制,1.起源部位:前包钦格复合体2.学说:(1)起步细胞学说:(2)N元网络学说:如吸气活动发生器和吸气切断机制模型。,起源: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和下丘脑通路: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脊髓束特点:1、随意调节在脊髓背内侧索下行;自主控制在脊髓背外侧索下行;2、控制是有一定限度的。,呼吸运动随意调节,化学感受

15、性反射调节,呼吸运动反射性调节,外周化学感受器,组成:颈动脉体、主动脉体。主动脉体侧重调节循环系统,颈动脉体主要调节呼吸。血流丰富,A-V血PO2差几乎为0,有利于感受动脉血。,窦神经末梢:传入:单向突触、交互突触、缝隙连 接等 传出:调节血流和 化学感受器 I型细胞感受所处环境的PO2、PCO2、H+.PCO2、H+、PO2:兴奋.有相互增强的作用。,颈动脉体结构,中枢化学感受器部位: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左右对称,分头中尾三区,头、尾有化学感受器。适宜刺激: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的H+。但H+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因此主要感受血液中的CO2。作用:调节脑脊液的H+。,CO2影响,兴奋呼吸的生理性体

16、液因子;轻度增高,刺激呼吸;超过一定水平后,压抑和麻醉中枢神经活动。,作用途径中枢化学感受器:占80%;灵敏度2mmHg外周化学感受器:占20%;灵敏度10mmHg,H+的影响,通过外周与中枢两条途径发挥作用,但中枢敏感性为外周25倍。通过血脑屏障较难,由CO2产生。,低O2对呼吸的刺激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低O2影响,PO2低于80mmHg以下时,肺通气才有明显变化。外周化学感受器对低O2适应较慢。慢性病的给氧原则:低流量,持续给氧。,PCO2、H+、PO2在影响呼吸中的相互作用 CO2作用提高,H+作用下降,O2作用下降,肺牵张反射(又称黑-伯反射),牵张感受器:气管到细支气管的平滑肌中,阈值低,适应慢。传入神经:迷走N 中枢:延髓适宜刺激:呼吸道受牵拉作用:切断吸气,转入呼气。人潮气量1500ml以上时起作用。,防御性呼吸反射,咳嗽反射:大支气管以上部位的感受器对机械刺激敏感,二级支气管以下部位对化学刺激敏感。传入神经是迷走神经。喷嚏反射:鼻粘膜感受器,由三叉神经传入。肺萎陷反射:机制不明。C类纤维:化学敏感性感受器,导致窒息和浅快呼吸,可能与疾病状态时病理过程加速有关。,胸廓感受器反射,关节感受器:肋骨运动幅度和速度;肌腱感受器:呼吸肌收缩强度,抑制吸气;肌梭感受器:引起骨骼肌牵张反射。肌梭主要存在于肋间肌。使人感觉到呼吸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