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235297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一、目的明确抢救资源配置及紧急调配流程,建立生命绿色通道机制,完善急危重患者病历书写及医嘱下达等程序,保障急危重患者抢救所需的人员设备设施,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及时、规范、高效的救治服务。二、定义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指为控制病情、挽救生命,对急危重患者进行抢救并规范抢救流程的制度。三、急危重患者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出现以下情形的患者:1 .患者急性起病,诊断未明,根据其症状的诊疗流程,必须立即处置,否则可能导致重要脏器功能损害或危及生命。2 .患者急性起病,诊断明确,根据诊疗规范,必须立即处置,否则可能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或危及生命,如有明确治疗时间窗的疾病。3 .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

2、化倾向的患者。4 .出现检验或检查结果危急值,必须紧急处置的患者。5 .患者出现其他预计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必须紧急处置的病情等。四、绿色通道运行机制(一)绿色通道是为急危重患者提供的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保障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规范、高效的医疗服务。(二)以患者为中心,对急、危重症患者按照“优先处置转运”及“先及时救治,后补交费用”的原则救治,确保急诊救治有效。(三)进入绿色通道病种或人群:可疑传染病、重点病种(包括但不限于,严重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栓塞、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症孕产妇、重症新生儿、消化道大出血、重症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急性中毒、电

3、击伤等的紧急救治。(四)进入绿色通道的病种或人群在院前、分诊、就诊、会诊、手术、药物治疗、检验、影像学检查、收治入院、转运等环节优先处理。(五)对进入绿色通道的病种或人群执行先抢救后付费制度。(六)落实绿色通道标识,患者就诊医学检查单或治疗单盖有“绿色通道”专用章或患者佩戴“绿色通道”标牌者优先处理。五、抢救要求(一)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畅通绿色通道,确保抢救工作及时、快速、准确、无误,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二)抢救主持1 .院领导负责主持全院性重大抢救指挥工作。2 .病区内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应由科主任/医疗组主任/应急医疗团队负责人或现场最高资质的医师负责组织

4、和指挥。危重病人就诊实行首诊负责制,当患者病情危重需抢救时,值班医师及护士应立即进行抢救,并通知上级医师参与抢救,必要时通知科主任、医疗组主任或启动应急医疗团队参与。3 .涉及多发伤或多脏器病变的患者,应及时请专科医师会诊,并由现场主持抢救最高资质的医师主持多学科会诊。根据会诊意见,由可能威胁患者生命最主要的疾病所属专业科室接收患者,并负责组织抢救,如落实救治科室存在争议,应立即通知医务科予以协调解决。4 .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和无名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及时向行政总值班报告,由其向有关部门报告。5 .院前急救在120急救中心调度指挥下,现场抢救由出诊医师主持。(三)抢救人员资质1 .所有

5、医务人员均应接受抢救技能的培训,掌握抢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抢救操作技能(包括但不限于心肺复苏等)及专科抢救技能(如心电复律、气道开放技术、呼吸机使用等),具备独立抢救能力。2 .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参与或主持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不受其执业范围限制。(四)科室抢救药械管理L各科要保持各种抢救药品、物品及设施的完好,满足本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需要。3 .抢救车放置在护士站或指定的位置,按急诊急救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标准配置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物品,放在车内指定的位置,无过期药品、物品。4 .抢救车内的抢救药品、物品仅供抢救时使用,任何人不得私自取用,抢救结束后,责任护士应及时在本班内补齐。5 .

6、抢救车实行专人管理,每班核对一次车内物品,班班交接,帐物相符。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有效期的应当重新灭菌。6 .每班要测试抢救设备,并将测试结果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修,确保设备完好。7 .每周抢救车使用低于一次者,实行封存管理,封存时双人共同检查核对,在交接登记本上登记并双签名。每月至少开启全面检查一次,确保完好。8 .医务人员知晓抢救用药使用流程、补药流程和应急预案。(五)院前急救1 .准确判断伤情。不但应迅速明确损伤部位,还应确定其损伤是否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2 .迅速而安全的使伤员离开现场。搬运过程中,要保持呼吸道畅通和适当的体位。3 .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积极施救。心搏

7、和呼吸骤停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4 .经现场处置后,应迅速护送患者至医院接受进一步救治。5 .在转运过程中,要告知急诊医学科或医疗急救组行接诊救治准备。6 、完成院前急救病历书写。(六)院内急诊抢救1 .急诊医学科预检分诊后送患者入抢救室,落实“先救治,后付费”,建立急诊一入院一手术“绿色通道”,并保持畅通,急诊会诊迅速到位,确保急危重症患者优先救治。需请院内其他科室协助抢救时,可用电话邀请急会诊;有关医技科室、手术室等,应积极主动进行配合,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拖延;邀请上级医院医师来院指导抢救时,需报医务科审批。2 .急诊医学科设立留院观察病床、急诊住院病房患者由急诊医师和护士负责诊治护理,

8、认真写好病历、开好医嘱。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地采取诊疗措施,留院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3 .门诊发现需抢救患者,由接诊医师负责现场抢救,立即行病情评估和必要的应急处理,组织专科医师进行会诊,如诊断明确,可由专科医师接诊,决定进一步治疗,如不能快速明确诊断,由接诊医师送专科病区。(七)住院抢救各临床科室抢救室专为抢救患者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内设的一切抢救用药品、器械不得任意挪用或外借。抢救室内配有危重症抢救流程图。各业务科室每周须对抢救室内环境彻底清扫、消毒1次,室内禁止吸烟。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八)医院内非业务区的急救1 .目击人员立

9、即拔打电话XXXXXXX(或各环境区设立的急救点电话),报告具体位置及病情。2 .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同时呼救。3 .提醒区域内有关医务人员赶往急救现场,立即行病情评估和必要的应急处理,协助或指导急救。4 .监控室人员立即广播通知,告知抢救患者地点,相关急救组听到广播后立即赶往抢救地点实施进一步复苏抢救。5 .现场负责救治的医务人员护送患者转入专科病区接受进一步治疗。(九)突发事件救治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遇突发事件重大抢救,需立即报告科主任和医院总值班,科主任或医院总值班亲临现场应急指挥。首诊当班人员在第一时间内保证抢救工作实施,非当班医护人员在接到呼叫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赶到现场参与抢救,应急

10、办或医务科领导到现场后主持现场抢救,做好急救人员的协调或调配工作,并上报分管院长和院长。(十)抢救医嘱1 .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主持抢救者的医嘱,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2 .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诵一遍,并与医师核对药品后执行,防止发生差错事故。3 .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甑、输液空瓶等应暂行保留,以便统计与查对,避免医疗差错。(H一)转诊转运:非本院诊疗范围内的急危重患者需转诊时,转运前应完成患者评估,履行告知义务,根据评估结果决定转运方式。转运途中配备可及的生命支持设备,建立完善的病情与资料交接,保障患者得到连贯抢救。主管医师根据病情决

11、定护送人员的医疗等级。(十二)特殊人群抢救:凡抢救患者为领导干部、知名人士、外宾及重大事故所致伤员等,落实规范急救程序,并应及时报告医务科及总值班,医务科及总值班人员要亲临现场,必要时向院领导报告。(十三)抢救记录1 .抢救记录内容包括病情变化情况、抢救时间及措施、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姓名和职称等,要做到及时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时分。主持抢救的人员应当审核并签字。2 .因抢救急危重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3 .危重症患者应及时向患方告病危,记录与患方沟通的说明。4 .各科建立“危重患者抢救台帐”,如实记录抢救经过和结果。若患者死亡,按

12、“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执行。六、保障与监督(一)各科各级医务人员在对急危重患者进行诊疗过程中,一定要有高度的注意义务,严格按照相关的诊疗操作规范进行,做好各项记录。(二)医学检验科、放射影像科、超声影像科等科室对进入绿色通道的患者优先,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医学检查报告结果报告,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拒绝或推迟。药剂科保障急救药品的供给,药房在接到处方后优先配药发药。医学装备科负责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的应急调配及维修工作,每年至少执行一次预防性维护和质量控制,并做好记录。总务后勤科室应保证水、电、气等供应。(三)患者的病情、各种检查和治疗方案等根据医院规定完成知情同意,如患者没有家属和委托人,可由行政总值班或值班院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尽快通知家属或单位。(四)医务科(护理部)负责组织全院性重大抢救协调工作,定期对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的执行情况开展督查、反馈,并跟踪落实问题的整改。建立抢救资源的调配机制,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保证人员、药品、设备等抢救资源能迅速调用。(五)急诊急救管理委员会负责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抢救流程、质量标准的修订,并监督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