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汇报.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239319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汇报.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汇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人民对教育高质量的追求又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借着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的东风,我校统筹谋划,积极推进,狠抓落实,全面提升全校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为青阳教育教学质量发展赋能增效。一、明确目标,瞄准定位,让工程实施有方向1 .明确目标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基本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即“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全方位

2、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达到新高度。2 .瞄准定位2.0工程目标的达成可以有效促进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进程,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可以促进2.0工程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2.0工程目标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实现我校的“办春天般温暖幸福学校,育诚朴明型明懿笃行人“育人目标。二、组建团队,具化职责,让工程推进有组织我校成立以党总支书记、校长总负责,分管校长、教务主任、教科主任、年级主任共同参与的工程管理团队,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具体参看组织架构图表。三、建立制度,强化评估,让工程推进有保障我校制定了某某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评价与激励制度,突出教学应用队伍、资源开发队伍、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的建设。

3、建立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各项评估范围。每学年结束,学校对信息化技术各方面工作进行总结评价,兑现奖励,为信息化技术提高工程顺利推进提供坚强保障。四、因人施策,合理选择,让校本考核有实效1 .学校整体能力点选择方案及选择理由。我校除了部分教师个性化选择之外,集中为所有教师选择了以下能力点:AI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A3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选择理由分别是:微能力名称LAl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选择理由:借助一些学科教育教学软件,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精准确定教学的适切目标、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

4、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为教学中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参考。微能力名称2:A3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选择理由:通过各学科学段的教学案例展示,探讨如何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计与制作演示文稿。通过分析演示文稿在课堂教学运用中的常见问题,确立演示文稿的课堂应用原则。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指引。让多媒体在各科教学中扬长避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微能力名称3: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选择理由:教师借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与优化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课堂讲授活动,从而有助于知识和技能的形象化与直观化、通过多种方式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有助于学生理解重点和关键问题,为学生参与知识理解和建

5、构提供丰富的学习支持、引发学生感知、记忆、想象、创造等思维活动。2 .全校教师所选择能力点分布情况。我校272名教师,选择Al能力点的有271人,选择A3能力点的有270人,选择A6能力点的有270人,选择AlO能力点的有2人,选择A4能力点的有1人,选择AIl能力点的有1人,选择C7能力点的有1人。3 .参训教师高质量完成线上、线下作业。我校全体教师100%完成网络研修,100%的教师都提交了作业,其中提交视频作业的教师占70%。4 .考核方案促进活动开展、结果运用有实效。我校制定了某某小学信息技术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依据平台管理考核评分细则,对教师的线上学习成绩实时督促,定期通报相关情

6、况。学校侧重对教师结果运用的考核,侧重于评估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等。五、形式多样,突出重点,让教师所学有提升L研修形式多样:(1)以需定学,精准研修:根据研修计划的具体需要,选择网络课程进行学习,补充相应学习材料,实现精准学习。(2)以教定题,精准实践: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制定研修专题和研修计划,确保校本研修源于教学实际。(3)以点带面,螺旋提升:学习以点带面,进行专题式学习,先解决重难点、能解决、易解决的问题,逐步扩大学习圈。(4)以研促教,教研相长:以研促教,教研相长,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学校信息化水平,从而提升学校的教育教

7、学质量。2 .重点活动开展:我校确立校本研修的主题为:聚焦高效课堂,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每学期各开展了不少于4次教研活动,其它学科每学期开展不少于一次活动。举行了XX小学教育集团骨干教师示范课,侧重PPT制作和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研修(即能力点A3和A6)。举行了青年教师仿课比赛,侧重PPT制作(即A3能力点)。举行了某某小学教育集团集体备课展示,侧重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即AI能力点)研修。开展了音体美学科教研活动,侧重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即能力点A6)研修。为了让信息技术推进切实有效,我们设计了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尤其是涉及技术支持部分有所侧重。比如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8、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信息技术2.0的综合运用,以及文字美观设计、图片匀称布局、画质鲜明搭配、音像协调播放等四方面培训提高评价重点。通过重点活动的开展,教师在信息化技术水平方面形成以点带面、逐步提高的螺旋式进步格局。3 .技术能力得到提升目前,我校全体教师都能熟练使用鸿合白板进行授课,都能熟练使用问卷星等软件进行学情分析,大部分青年教师能够熟练使用和制作演示文稿PPT,青年骨干教师均能熟练使用希沃助手等投屏软件实时反馈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校教师、教研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凭借扎实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在县教育局组织的历次学科基本功和优课评选中,我校

9、教师多次荣获一等奖。六、主动参与,突出个性,让活动实施有创新L发挥学校主体作用,注重研修方式融合创新。(1) 2.O提升工程与校本研修活动相融合为有效减少我校教师“工学矛盾”等问题,在制定整校推进方案时将校本研修活动与2.O工程相关的主题进行融合,将教研与培训融合一体,既减少教师的学习压力,又提升了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2)研修主题与与学校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提升需要结合学校信息化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实施。在研修过程中,我校紧密围绕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相关的微能力点主题开展研讨和群体研修,活动卓有成效,积累了一批优秀教育教学资源。我校与“学科网”合作,购买了io。个账号,与联通公

10、司合作,提供了30个“优教通”账号,为所属各学校教务处、教科室、年级部、教研组借鉴教研素材提供了方便。2,发挥名师效应,专家引领辐射集团校的研修活动。(1)依托我校第二批XX省某某网络名师工作室”平台开展活动。某某网络名师工作室于2021年9月成立,每学期都会根据计划举行教研沙龙、公开课展示、专题讲座等。活动期间,我校把校内、年级组内的教研活动和该活动高度融合,要求所有数学教师全程参与,凡是工作室涉及到公共培训方面的我校要求所有教师都参与其中。通过工作室线上线下共20次的教研活动。我校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2)带动某某小学教育集团成员校协同推进,注重示范引领,成果孵化。教育集团纵深

11、推动同步共进的信息技术教学管理模式,在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常规检查、教学质量评价、教研活动开展等方面力争做到协调一致、统一标准、统一要求,不断促进集团校信息技术教学”备、讲、评”三统一。同时,大胆改革创新信息技术使用策略,及时推广到成员校,帮助集团成员校教师准确把握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3.发挥教师个人能动作用,各类信息技术比赛硕果丰。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领航杯信息化能手大赛“信息化论文比赛”“微课大赛”“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大赛”等赛事,在鼓励教师积极参赛的同时,对晋级到县级以上参赛的教师,学校组织由学科组长、专家教师、后勤服务的赛事团队,对参赛老师进行专业打磨提升,帮助其获得更大

12、的提高。我校的学生信息化技术比赛,也参照教师组队方式,组建专业教师辅导团队,分工到人,专人负责,确保参赛学生能够获得更好成绩。近年来,在各级信息化技术比赛中,我校教师获奖10余人次,学生获奖6人次,获奖数量和质量在全县同类学校中遥遥领先。2021年和2022年我校在基础教育精品课比赛中共有5人获得市县级优课。2021年和2022年我校在信息化教学能手大赛有6人次荣获县一二等奖。2021年和2022年我校有6人参与省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多人信息类论文在市级获奖。2021年和2022年我校有多位学生在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荣获市县一二等奖。当前,我校基本实现了信息化技术2.0的“三提升一全面”总体发展目标,全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达到了新高度。展望未来,我校将继续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锐意进取,笃行不怠,全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我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