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的调研报告(仅供学习)为贯彻落实县委十八届三次全会关于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推动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根据年初工作计划安排,县政协组成调研组于7月中旬对全县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调研组对XX乡X村、X镇X村、X镇X村进行了实地调查。设计和组织了问卷调查,抽取7个乡镇的25个村发放了调查表并进行了汇总分析。召开了政府相关部门和部分县政协委员参加的专题调研座谈会,听取了情况通报并进行了讨论交流。通过调研,初步了解了全县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情况年初以来,全县紧紧围绕乡
2、村振兴战略主题,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和阶段性成效。(一)完善顶层设计,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调研中,委员们一致认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系统研究部署,全力以赴推进。一是结合实际,确立发展总体框架。年初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14次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工作。组织农业、畜牧、林业、住建等部门深入乡村实地调研,查实情、找短板、定计划,广泛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明确了以林肇路和旅游路为廊带,以四个建制镇为节点,辐射各乡场村,构建“两带四心多点”的
3、发展框架。二是统揽全局,形成推进合力。成立了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抓好顶层设计、统筹调度、进度安排、资金整合、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制定了全县农村建设资金整合使用实施意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原则,集中投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乡镇,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最大效应。建立了县乡村三级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责任制,对重点部门、重点村屯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挂图督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二)注重点面结合,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调研发现,各乡(镇)村农业产业现状和经济基础状况不尽相同,发展优势、重点和发展模式也各不相同。一是突出重点,两个乡镇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按照全
4、县每年重点推进2-3个乡镇的总体布局,x年全县确定XX乡和X镇为乡村振兴重点乡镇。XX乡作为全县城郊农业和设施农业的重点乡,有效整合省、市、县项目资金4147万元,共规划实施重点工程项目13项,其中产业项目4项。XX村黑猪养殖基地已购进仔猪300头,XX村850平方米蔬菜储藏窖已建设完成,XX村智能育秧温室项目完成规划设计。XX村9000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项目正在进行打井、上电等工作。X镇作为全县区域中心镇和民族聚居重点镇,利用国家、省市县资金477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1400万元,共规划实施重点工程项目19项,其中产业项目2项。XX房子投资1244万元的“千亿斤粮食项目”旱改水工程已启动施工
5、。二是兼顾一般,各乡村分类推进。除了两个重点乡镇外,其他乡镇也立足自身实际,充分挖掘潜力,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主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如调研XX乡X村发现,该村是资源大村,畜牧业基础较好,通过齐日迈肉制品加工项目和万只肉羊养殖基地项目,以产业带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所注册的齐日迈商标于X年6月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预计年可获纯利润25万元;万只肉羊养殖基地已投资500万元,首批肉羊795只预计在12月份可出栏300只,可实现收益16.5万元;再如,调研X镇X村发现,该村处于扎龙湿地实验区,生态保护任务较重。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处处体现绿色、生态、环保理念,加大
6、环境整治力度,狠抓村屯绿化美化,着力打造休闲旅游特色示范村,走的是以生态带动发展的道路。其他,如XX村依托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促进入社社员和帮带的贫困户增收致富;他拉哈镇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为依托,搭建“智农他拉哈”网络平台,开展公益性宣传、咨询、培训、技术指导等服务,通过组织40多家农业合作社、加工销售企业成立产业发展协会,指导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打造区域绿色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江湾乡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区,建立700亩高标准试验示范田,带动建设500亩“三减”示范田一处,建设700亩生物菌肥与常规施肥对比示范基地一处,建设
7、200亩富硒大米生产示范基地一处;XX镇依托环湖高粱种植合作社,采取订单方式流转农民土地9960亩,带动18户贫困户户均增收4135元;克尔台乡六合湖水产养殖场开展名特优鱼种繁育,繁育蹶鱼夏花30万尾,鲍鱼夏花20万尾,填补了全县空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X镇X村大盐湖水产养殖场发展大水面精养,鲜鱼年产量达到每亩200斤以上。(三)坚持统筹协调,各项重点战略有效实施。全县坚持走乡村全面振兴发展道路,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战略,有序推进。一是生态宜居方面。坚持“林草水并举、风沙碱兼治”,大力支持生态文明重点领域建设。以“科尔沁沙地百万亩治沙造林工程项目”为重点,完成人工造林2.75万亩。坚持“
8、面积不减、标准不降、填平补齐”原则,绿化村屯49个。结合国家、省“三化”草原治理项目和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项目,累计投入资金3196.88万元,治理“三化”草原42.24万亩,其中围栏封育24.68万亩、人工种草6.77万亩、松土补播10.79万亩。积极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实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加大全县14个县级集中水源地保护力度,市级大龙虎泡水源地完成环境问题整改22处,12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5%。认真落实全县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xX年),县城全部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1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全部按照新排放标准完成提标改造。全力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率先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淘
9、汰任务指标。强化秸秆禁烧督导,建立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管理责任制,组织县农业、环保、公安等部门组成4个督查组,强化重点区域和重要时段联合巡检,坚决避免集中焚烧造成严重环境污染。落实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开展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核查,发布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与5家重点土壤环境监管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制定全县黑土地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开展全县农用地污染状况详查布点核实、重点区域排查,建立污染源排查清单。成立全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逐级建立农业废弃物回收储存点,及时收集农资尤其是农药包装物。加大农业“三减”力度,X年落实“三减”面积30万亩,施用优质有机肥34万
10、吨,化肥、除草剂、农药使用量分别同比减少5%、5%和10%o扎实推进生态工业,珈伟10兆瓦光伏电站并网发电,300兆瓦拉弹泡风电场加紧建设,积极推进奥德燃气压缩母站及管道燃气入户、新能源生物质颗粒加工、国利源生物氧化制浆项目建设,启动建设园区污水集中处理项目。新建XX乡前进村秸秆压块燃料加工站1处,年加工秸秆压块燃料2500吨,可辐射带动全村350户农户使用生物质能。二是乡风文明方面。以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以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为重点,以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阵地建设为补充,提升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县现有乡镇省级标准化文化活动中心11个,村级文化体育广
11、场132处、27万平方米,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和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文化服务设施实现村级全覆盖。以全县11个乡镇文化站、4个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为依托,广泛开展“激情之夏”“民族文化节”等系列文化活动,得到农牧民广泛认可。以蒙古族民歌演唱会、马头琴、四胡演奏为主要活动内容的文化大院,成为各乡镇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二、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问题及挑战调研发现,我县乡村振兴既存在共性的的问题,又存在一些个性问题。共性问题主要有:(一)乡村发展的不平衡性依然存在,落后村与先进村的差距日趋拉大。从X年村集体经营收入情况看,整体水平虽有所提高,但绝大部分增幅还是来自于发展较快的先进
12、村。个别贫困村畏难情绪严重、等靠要的现象依然存在,很多村没有一个像样的致富门路和项目。抽样调查的25个村中,有4个村农业合作社空白,仅有一个村有专业化市场化组织,开展网上销售农产品的农户也只有28户。(二)农村经济转型困难。由于受历史、家族、观念、人文、制度、法律法规不健全、资源缺乏等各种因素影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集体资源经营管理、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社运行等关系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改革措施整体推进难度较大。(三)乡村面貌改善不明显。受资金投入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美丽乡村建设多数注重于表面,许多村集体没有足够资金深入持久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县城相比,乡村在居住、采暖
13、、交通、教育、医疗、物流、金融服务等生活紧密相关公共服务供给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抽样调查的25个村中,卫生厕所建设率33%,互联网普及率73.4%,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含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17个,农村物流代办点13个,与农民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四)乡村振兴规划还刚刚起步,有待进一步完善。从调研情况看,全县已经制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但是各乡村尚没有制定本地方的工作计划。从实践情况看,全县的行动计划还需要通过制定各项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来加以细化,达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施可行,增强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性。(五)乡村普遍缺乏创业创新人才。由于乡镇农技人员少、待遇低,对培训工作抓的
14、少,使得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缺乏整体规划,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还远远不适应发展需要。抽样调查25个村中,新型职业农民仅有948人。由于缺乏创业载体,农村和农业吸引人才的环境和条件较差,抽样调查的25个村中,仅有1名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农民工和复转军人也仅有52人。(六)农业综合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全县各类行业协会与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不平衡,整体规模小、服务形式单一,特别是信息、金融、经营决策和法律服务等方面更为缺乏。比如,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布局规划、项目可研、决策咨询及相关的农业担保、保险等系列服务,以及提供法律咨询、契约公证、合同仲裁等服务还较欠缺,有些还处于空白。(七)农村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有待进
15、一步转变。一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健康的精神追求,缺乏创业精神,特别是部分青年农民缺乏艰苦创业、勤劳致富、遵纪守法的思想与精神。有的地方陈规陋习根深蒂固,不良风气滋生蔓延,封建愚昧思想有抬头的倾向。赌博歪风普遍存在,造成好吃懒做等坏习气,容易引发家庭矛盾,影响社会安定,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乡风文明。个性问题主要是环保政策与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矛盾冲突在有些乡村表现比较尖锐,两者相互依存的关系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从地域上看,沿湿地、沿龙虎泡周边乡村,面临的生态保护压力越来越大,这也成为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要问题。如X镇多数村屯处于扎龙湿地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修路、建房、修堤坝、取土、搞规
16、模化养殖等都受制于环保压力,发展空间受到很大限制;XX乡、XX镇沿龙虎泡水源地周边村屯,发展养殖业和设施农业都受到一定制约。由于湿地等生态红线的划定,很多乡村发展规模养殖的设想都无法继续实施等。从产业上看,生猪、狐貉养殖由于异味扰民等问题一时无法解决,发展速度可能放缓。设施农业农膜、农药残留等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关注。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研究,有效应对,切实解决。三、对策建议调研中,委员们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策略和推进路径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一)更新农民思想观念,为实现全县乡村振兴战略打牢坚实思想基础。要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引导他们更多掌握科技文化知识,提高生产技能和素质修养,增强致富本
17、领,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各级组织也要转变思想观念,实现角色准确定位。逐步从注重安排农民的农业生产,转变为在宣传惠农政策上予以指导,为农民收集、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把农民引向市场,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二)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以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为基准,研究制定各项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乡村规划、实施方案、关键路线图等,明确具体任务,加快推进实施。同时,建议在各项规划中要突出强调加快调整县域三产结构比例,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发展新动能,提高工业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带动能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突破。(三)坚定实施强农战略。认真研究和
18、落实国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和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实现乡村振兴发展道路,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构建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加快三产融合,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规划实施农业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综合项目,打造县域乡村振兴新亮点。(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继续做好招商引资和涉农项目争取工作,依靠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实现农业产业聚集、农民就业和农业增收。同时,加大财政对农业投入力度,培育新兴产业,增强农业合作组织和涉农企业以工促农,以技术推动传统农业转型,以生态环保带动美丽乡村建设,把我县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五)实施人才兴农战略。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在推进乡村
19、振兴中,不仅需要强有力资金保障和物质支撑,更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来建设和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工程。要加快建立和不断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为人才提供有效的发展平台,使各类人才能够在广阔的乡村振兴舞台上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干出一片新天地,让更多愿意留在乡村的人留得安心和舒心,愿意建设乡村的人更有信心和决心。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努力营造农村创业环境,提高创业引导服务能力,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要提供优患政策,加大外部人才引进的力度。(六)实施文化惠民战略。长期以来,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于城镇居民,农民文明程度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必经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20、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文明乡村。还要结合我县的特点,积极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和产业,打造民族旅游精品,使文化发展与经济、民生事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而促进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均衡、快速发展。(七)实施乡村有效治理战略。要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落实落靠党建主体责任,坚持把党建工作作为总统领,从严从实推进党的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服务群众方面的堡垒作用。要建立管理民主的乡村治理体系,对村级小微权力腐败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集中重点整治,对影响农村发展稳定的黑恶势力要坚决打击,让广大农民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