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城市治理交流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建引领城市治理交流材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党建引领城市治理交流材料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城市治理新模式,推行城市小区党员、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五单五到户”工作机制,推动城市资源融合、服务融通,构建“统筹共建、融合共治、全面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格局,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四个一”。一、坚持统筹联动“一盘棋”。坚持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各项工作。一是高位推动。成立城市小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区关于在城市小区建立党员联系群众“五单五到户”工作机制的八条措施,明确宣传、政法、城建等10个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完善工作例会、协调推进、调查研究、督查考核4项机制,定期研究部署、解决实际问题,实现
2、区、街道、社区、小区四级党组织有效贯通。二是示范带动。建立区级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办点机制,科学制定“五个一”措施,按照“五好”(支部班子好、阵地建设好、机制运行好、作用发挥好、群众反响好)标准,建立党建示范小区25个,整顿软弱涣散小区6个,评选文明户560个。三是考核促动。把城市社区党建列入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内容,采取观摩评比、擂台比武、媒体推介、评选典型案例等方式,比进度、晒成效、找差距。二、坚持治理联抓“一张网”。将城市小区党建、综治、公安、市场监管等各类网格整合为“一张网”,加强各领域各层级互联互动,实行“多网合一、一网治理”。一是组织嵌入网格。按照“一区一策”,制定实施分类组建、头雁领
3、建等“八建措施”,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户”四级组织架构,实现党建网、治理网“两网合一”。目前,全区共建小区党支部62个,红色物业党支部13个,楼栋党小组870个,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二是治理融入网格。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建设现代化试点为抓手,完善街道“大工委”制,引导驻区单位、两新组织参与组建区域性党建联盟,形成共驻共建合力。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每月由社区党组织牵头,驻区单位、共建单位、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参与,共商共议重大事项。目前,成立小区矛盾纠纷调解小分队48支,化解小区历史遗留问题等1200余件。三是平台建在网格。搭建“智慧永州”“12345”服务热线、区公
4、安分局110接线台“三台合一”联动处置平台,建立发现上报、受理派遣、处置反馈、任务核查、事件归档、考核评价“六步闭环”运行机制,实现矛盾纠纷“一条龙”调处。建立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组长、热心老人“五老”调解机制,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三、坚持服务联做“一张单”。落实小区“居民点单、小区派单、党员(居民代表)接单、民主评单、公开晒单,办好民生微实事、实现居民微心愿。一是居民“随手点”。通过结对走访、小区恳谈日、“连心桥”微信群等方式,及时摸清小区问题,收集群众意见。二是小区“随时派”。充分利用小区联席会议、职能部门“1+N”组团式服务、微信群等平台,结合党员、居民代表联系群众情况和个人特点特长
5、进行派单。三是党员(居民代表)“随身接”。根据联栋包户责任和小区指派,党员和居民代表主动接单服务,志愿认领岗位。四是成效“随机评”。依托每月召开的“小区党务事务民主协商监督月例会”平台,随机确定业主代表,参与评议党员和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建议。五是结果“随处晒”。通过微信群、公开栏、电子显示屏、政务网等平台,每季度公示公开评议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去年以来,4580名党员联系帮扶群众L4万余户,帮助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5230件,调处矛盾纠纷652起。四、坚持资源联合“一股绳”。坚持统筹保障,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力能力。一是力量聚合。
6、选优配强社区工作者队伍,采取换届选任一批、公开招聘一批、上级下派一批、转业安置一批的方式,补充社区“两委”成员及其他工作人员近700名。聚合城市基层新群体、在职党员进社区、“1+X”组团式人员,增强社区、住宅小区工作力量。二是阵地融合。整合小区架空层、物业用房等资源,高标准建设小区党群服务站26个。发挥拓展老年活动中心、医务室、体育活动室等功能区作用,为各社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亲子早教、医疗保健等20余个服务项目。三是资金整合。采取区财政补一点、党费拨一点、部门帮一点、街道挤一点、物业调一点等措施,多方筹集小区党建工作经费。创新奖补机制,按照不同等级进行经费发放。目前已整合各类资金200余万。
7、党建引领乡镇综合行政执法经验交流材料去年以来,为有效破解基层执法多头多层、审批监管边界不清、执法方式粗放低效等困扰基层治理难题,我县坚持党建引领,冲破观念束缚、破解机制弊端,整合执法资源,实现治理效能与人民群众满意“双提升”。主要做法是:一、党建强基,扛牢行政执法改革重任。一是重建制度模式。县委成立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14个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实现党建引领改革“一盘棋”。制定出台了*县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对机构设置、队伍建设、实施步骤、组织保障等作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乡镇党委、政府、执法大队职责,配套制
8、定内部管理、执法程序性、协调联动、监督考核等制度,切实打造了“1个总体方案”“N种配套制度的”的“1+N”模式。二是重构权责体系。全面梳理基层属地责任事项清单,厘清乡镇与县直职能部门权责归属,将省赋予乡镇(街道)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指导目录中规定的52项中的37项赋予乡镇,指导各乡镇结合县级下放的权力清单和本地实际情况综合制定综合行政执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对已委托下放的事项,由乡镇党委、政府统筹,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负责执法,派驻机构全力配合,确保“权责统一”。三是重塑执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根本方向,针对群众反应较为强烈的工程渣土、工资拖欠等堵点痛点问题,出台裁量基
9、准和制度规范,做到“执法一次、警醒百家”。回归执法“服务”性质,对行政审批、行政处罚及时总结归纳,动态调整清单,逐步推出违法事项一键查询、一窗办理等服务,全力把执法事项一次性办好、办妥、办到位。二、党建聚能,激发行政执法强大合力。一是横向整合执法资源。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发挥组织部门优势,牵头负责、整体推进,以提高行政执法快速响应速度为重点,加强县直职能部门与乡镇之间的交流沟通衔接,实施综合执法与日常管理一体化。建立线索报送制度,并联推进行政处罚案件的指导、监督及案后规范,实现公、检、法、司等部门的常态化信息共享。提高平行沟通成效,打破职能壁垒、加强业务协同,健全“综合执法大队+县直职能部门+乡
10、镇”等联合执法制度。二是纵向下沉执法力量。针对乡镇执法队伍力量薄弱的问题,统筹全县乡镇综合行政执法编制,重新核定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人员编制共204名,保障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岗位人员不少于10人。采取“培养式选配+专业化派驻”办法,统一标准配强配专乡镇综合执法队伍,定期开展执法队员集中培训,切实提升队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明确林业、水利、农业、住建、民政等执法队伍和市场监管、自然资源、司法、公安等部门派驻乡镇站所人员全部入队,实现由“分散而治”变“攥指成拳”。三、党建增效,提升行政执法治理效能。一是一网监管。高效互联林业、水利、自然资源、交通、学校、医院等部门视频监控网络,高标准建设乡镇综合行
11、政执法智慧指挥中心,构建“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智能监管体系,指挥中心监控室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对重点区域、重点路口、重要时段进行重点监控,分类妥善处置,彻底改变原来巡查执法费时费力的工作模式,大幅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二是一屏调度。配备具有实时定位、语音对讲、远程数据传输等多功能执法记录仪,将执法无人机航拍画面同步传送到指挥中心,日常巡查执法由指挥中心现场调度、“就近派单”,做到执法队员实时定位、行动轨迹实时跟踪、执法指令实时传达、执法现场实时记录、执法信息实时传递,构建15分钟综合执法圈,破解了过去乡镇执法中“看不见、打不准、取证难”等问题。三是多元共治。以乡村党建为载体,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嵌入“五到五促”民情网格体系,整合起村(社区)干部、优秀党员、离退休干部、乡贤乡友资源,完善信息采集、服务管理、民情反馈三张清单,打造“党建+微网格+综合执法”体系,充分发掘“孝廉文化”“尚书文化”等地方文化价值,结合“和顺堂”“农家夜话”“罗水亲音”等特色自治党建品牌,增强感知发现、快速处置问题的能力,推动由末端执法向源头管控的转变,有效强化基层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