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ppt(5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七章 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本章主要内容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管理信息系统评价体系,第七章 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系统的实施就是把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所得到的逻辑物理模型转换成可实际运行的新系统的过程。系统实施的内容:,计算机软硬件的购买与调试,程序的编写与调试,数据的收集与准备,业务人员的培训,验收,维护评价,系统转换,编写操作手册,老文件转换,新建文件,新系统的总测试,系统实施框架,第一节 物理系统的实施,MIS物理系统的实施是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系统设备的订购、机房的准备和设备的安装调试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具体的说是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的安装、电缆线的铺设及网络性能的调试等工作。一、计算机系统的实施:
2、计算机品牌选择:国外品牌目前有:IBM、HP、Compaq、DEC、DELL、SUN。国内品牌目前有:联想、方正、新浪潮。计算机购置的基本原则:能够满足MIS的设计和运行的基本要求 计算机购置应考虑的问题:计算机系统是否具有合理的性能价格比;计算机系统是不是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能否得到来自供应商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等。,计算机的环境要求 机房要安装双层玻璃门窗,并且要求无尘。硬件通过电缆线连接至电源,电缆走线要安放在防止静电感应的耐压有脚的活动地板下面。另外,为了防止由于突然停电造成的事故发生,应安装备用电源设备,如功率足够的UPS二、网络系统的实施:(1)流行网络产品厂家 Cisco公司是世
3、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产品供应商;但投资较高。3Com 公司在中国有广泛的市场份额和多个成功案例,产品性能稳定可靠,售后服务好,投资也较少,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武汉和香港等均设有办事处。网络产品选型:路由器的选择:是Cisco公司的主打产品,可采用Cisco公司的产品;3Com公司及交换机闻名国内外,可采用3Com 公司的产品。,第二节 程序设计,一、程序设计的目标:可维护性:对程序进行补充或修改。由于信息系统需求的不确定性,系统需求可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就必须对系统功能进行完善和调整,为此,就要对程序进行补充或修改。此外,由于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换代也需要对程序进行相应的升
4、级。可靠性:可分解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程序或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如数据存取的安全可靠性,通讯的安全可靠性,操作权限的安全可靠性。另一个方面是程序运行的可靠性,这一点只能靠程序调试时严格把关来保证编程工作质量。程序应具有较好的容错能力。正常情况下能正确工作。意外情况下应便于处理,不至产生意外的操作,从而造成严重损失。(3)可理解性:,即程序的清晰,没有太多繁杂的技巧,能够使他人容易读懂。它对于大规模过程化开发软件非常重要。(四)效率二、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软件生存期各阶段间需保持的正确性,第四节 程序与系统的调试,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周期的各个阶段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差错。要尽可能早的发现并纠正错
5、误,否则等到系统投入运行后再回头来改正错误将在人力、物力上造成很大的浪费,有时甚至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然而,经验表明,单凭审查并不能发现全部差错,加之在程序设计阶段也不可避免还会产生新的错误,所以,对系统进行调试是不可缺少的。调试的目的在于发现其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所以在调试时应想方设法使程序的各个部分都投入运行,力图找出所有错误。错误多少与程序质量有关。即使这样,调试通过也不能证明系统绝对无误,只不过说明各模块、各子系统的功能和运行情况正常,相互之间连接无误,系统交付用户使用以后,在系统的维护阶段仍有可能发现少量错误并进行纠正,这也是正常的。,软件测试的目标: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
6、过程;好的测试方案是极有可能发现迄今尚未发现的尽可能多的错误的测试方案;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迄今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不能证明程序正确。一般来说,单元测试可由程序员自己完成,而综合测试通常由测试小组来完成。,(1)预防错误:几乎不可实现(2)发现错误:软件测试目的,据美国一家公司统计,查出的软件错误中,属于需求分析和软件设计的错误约占 64%,属于程序编写的错误仅占 36%。程序编写的许多错误是“先天的”。,系统测试的方法 人工测试:个人复查:指源程序编完以后,直接由程序员自己进行检查。走查:测试在预先阅读过该软件资料和源程序的前提下,由测试人员扮演计算机的角色,用人工方法将
7、测试数据输入被测程序,并在纸上跟踪监视程序的执行情况,让人代替机器沿着程序的逻辑走一遍,发现程序中的错误。会审:测试成员在会审前仔细阅读软件有关资料,根据错误类型清单(从以往经验看一般容易发生的错误),填写检测表,列出根据错误类型要提问的问题。会审时,由程序作者逐个阅读和讲解程序,测试人员逐个审查、提问、讨论可能产生的错误。,机器测试:黑盒测试:将软件看作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和特性的情况下,研究软件的外部特性。根据软件的需求规格说明书设计测试用例,从程序的输入和输出特性上测试是否满足设定的功能。白盒测试:将软件看作一个透明的白盒子,按照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逻辑来选定测试用例,对软
8、件的逻辑路径及过程进行测试,检查与设计是否相符。,正确性证明:,系统测试的基本原则:测试工作应避免由原开发软件的个人或小组来承担。设计测试用例不仅要包括合理、有效的输入数据,还要包括无效的或不合理的输入数据。不仅要检验程序做了该做的事,还要检查程序是否同时做了不该做的事。保留测试用例,将会给重新测试和追加测试带来方便。,调试的方法有:正确性证明:利用数学方法证明程序无错,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实验法:采用测试数据,尽量使程序中所有的分支路径都执行,找出程序中的错误。先看一个例子。,例:图724所示的是一个小程序的控制流程图,该程序由一个循环语句组成,循环次数可达20次,循环体中是一组嵌套的IF语
9、句,其可能的路径有五条,所以从程序的入口A到出口B的路径数高达5201014。如果编写一个调试例子,并用它来调试这个程序的一条路径要花一分钟,则调试每一条路径就需要二亿年。,程序调试的先后顺序是:程序调试:模块调试:调试模块内部功能实现情况;程序调用和返回情况子系统调试(分调):子系统内部模块之间调用情况;子系统之间模块调用情况;数据传递情况;共享数据冲突情况。系统调试(总调):子系统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合理、数据共享及冲突等;系统功能是否达到目标要求;系统遭破坏后的恢复能力。,白盒测试时,测试者对被测试程序的内部结构是清楚的。他从程序的逻辑结构人手,按照一定的原则来设计测试用例,设定测试数据。
10、由于被测程序的结构对测试者是透明的,因此有些书本又称这类测试为玻璃盒测试或结构测试。黑盒测试的情况正好相反。此时,测试者把被测程序看成一个黑盒,完全用不着关心程序的内部结构。设计测试用例时,仅以程序的外部功能为根据。一方面检查程序能否完成一切应做的事情,另一方面要考察它能否拒绝一切不应该做的事情。由于黑盒测试着重于检查程序的功能,所以也称为功能测试。测试步骤:程序测试、分调、总调一、程序调试(程序员做的工作)(一)代码测试:利用精心挑选的测试数据,使程序和模块中的每一条语句都能得到执行,即能够测试程序中的任一逻辑通路。常用的测试数据有以下几种:,用正常数据调试。用异常数据调试。(3)用错误数据
11、调试(4)测试用例长期保存(二)、程序功能测试二、分调分调也称子系统调试,就是把经过调试的模块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子系统来调试。主要是调试各模块之间的协调和通信,即重点调试子系统内各模块的接口。例如,数据穿过接口时可能丢失;一个模块对另一个模块可能存在因疏忽而造成的有害影响;把若干子功能结合起来可能不产生预期的主功能等等。如何将若干个模块连接成一个可运行的子系统,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先分别调试每个模块,再把所有模块按设计要求连成一起进行调试,这种方法称为“非渐增式”调试。另一种方法是把下一个要调试的模块同已经调试好的那些模块结合起来进行调试,调试完成后再把下一个应该调试的模块结合进来调试,这
12、种方式称为“渐增式”,这种方式实际上同时完成了模块调试和子系统调试。,子系统调试示例,(1)非增式非渐增式是先分别调试六个模块A、B、C、D、E、F,然后将它们连接到一起再进行调试。若采用这种方式则在调试某个模块X时,需要临时为它设计一个驱动模块和若干个桩模块,如图728所示。驱动模块的作用是模拟X的调用模块,桩模块的作用则是模拟X的下层模块。例如,调试图中的模块B时,要为它设计一个驱动模块,其作用是将调试数据传送给模块B并接收和显示B产生的结果,同时,因B要调用模块E,所以还需设计一个桩模块,用来接受B的控制并模拟E的功能。这儿的临时模块(驱动模块和桩模块)可以设计的非常简单,只要满足调试要
13、求即可。,渐增式对渐增式来说,又可分为“由顶向下”、“由底向上”等多种方式进行调试。若对图采用“由底向上”的渐增式方式,则是先顺序地或并行地(例如由三人完成)调试模块E、C、F,此时只需为每个模块临时准备驱动模块,但不需要桩模块,然后为模块B准备一个驱动模块,将模块B与模块E连接起来调试,再为模块D准备一个驱动模块将D与F连接起来调试,最后把模块A与其它各模块连接并调试。,驱动模块和桩模,主控程序和调度程序调试 将所有控制程序与各功能模块的接口“短路”,即用直接送出预先安排计算结果的联系程序替代原功能模块。目的不是处理结果的正确性,而是验证控制接口和参数传递的正确性,以及发现并解决资源调试中的
14、问题。系统程序总调 将主控程序和调度程序与各功能模块联结起来进行总体调试。对系统各种可能的使用形态及其组合在软件中的流通情况进行能行性测试。四、特殊测试:除了上述常规测试之外,还有一些必要的性能测试,这些测试往往不是针对程序在正常情况下运行的正确与否,而是根据系统需求选择进行的,主要有:峰值负载测试、容量测试、响应时间测试、恢复能力测试等。,第五节 系统的切换、运行与维护,一、系统的切换 由旧的、手工处理系统向新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过渡。信息系统的切换一般有三种方法:直接切换法 直接切换就是在原有系统停止运行的某一时刻,新系统立即投入运行,中间没有过渡阶段。用这种方式时,人力和费用最省,使用与新系
15、统不太复杂或原有系统完全不能使用的场合,但新系统在切换之前必须经过详细调试并经严格测试。同时,切换时应做好准备,万一新系统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时,须采取相应措施。直接切换的示意2平行切换 平行切换就是新系统和原系统平行工作一段时间,经过这段时间的试运行后,再用新系统正式替换下原有系统。在平行工作期间,手工处理和计算机处理系统并存,一旦新系统有问题就可以暂时停止而不会影响原有系统的正常工作。切换过程如图()所示意。,平行切换通常可分两步走。首先以原有系统的作业为正式作业,比较新旧系统的结果,平行运行的时间一般可在个月到年之间。采用平行切换的风险较小,在切换期间还可同时比较新旧两个系统的性能,并让系统
16、操作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得到全面培训。因此,对于一些较大的管理信息系统,平行切换是一种最常用的切换方式。由于在平行运行期间,要两套班子或两种处理方式同时并存,因而人力和费用消耗较大 试点过渡法 这种切换方式是上述两种方式的结合,采取分期分批逐步切换。一般比较大的系统采用这种方式较为适宜,它能保证平稳运行,费用也不太大。要求新旧系统相差不能太大,新旧系统有接口。二、系统运行管理及维护,1.系统运行管理 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录入及处理结果的整理与分发。此外,还包括简单的硬件管理和设施管理。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除了记录正常情况(如处理效率、文件存取率、更新率)外,还要记录意外
17、情况发生的时间、原因与处理结果。2.系统维护内容:系统则建成时所编制的程序和数据很少能一字不改的沿用下去。系统人员应根据MIS运行的外部环境的变更和业务量的改变,及时对系统进行维护。维护的内容包括:程序的维护:程序维护指根据需求变化或硬件环境的变化对程序进行部分或全部的修改。修改时应充分利用原程序,修改后要填写程序修改登记表。,并在程序变更通知书上写明新老程序的不同之处。数据文件的维护:数据文件的维护(主文件的定期更新不算在内)有许多不定期的,必须在现场要求的时间内维护好。维护时一般使用开发商提供的文件维护程序,也可自行编制专用的文件维护程序。代码的维护:随着用户环境的变化,原由的代码已经不能
18、继续适应新的要求,这时就必须对代码进行变更。代码的变更(即维护)包括订正、新设计、添加和删除等内容。3.维护的类型:正确性维护 适应性维护 完善性维护 预防性维护,四、信息系统的评价体系系统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系统的目标、功能及各项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检查系统的质量;检查系统使用效果;根据评审和分析的结果,找出系统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第九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及信息系统的评价等三个方面分别叙述信息系统管理的基本知识。第一节 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一、开发方式选择1、专门开发全部应用软件由自己组织开发。是早期就一直被采用的方式,由于当时信息系
19、统开发方法与技术不成熟,缺乏开发经验,几乎没有现成的商品软件供选购,逐个地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开发信息系统是必然的。专门开发的工作量非常庞大,应用系统软件的重复设计与编制耗去了大量的人力与时间。,2.全面购置商品软件随着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的深人和普及,一些通用的解决企业管理中部分问题的商品软件陆续产生,其中典型的有MRP、财务管理、人事管理软件等。购置商品软件可加快信息系统的开发进度,也可提高开发的成功率。开发过程大体如图9.1所示。,3.自己开发与购买集成,管理过程较稳定,模式较统一的功能模块,购买商品软件;稳定性差或者决策难度较大的功能模块专门开发。,二、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任务,进度、成本、
20、质量、风险是项目管理的控制要素。,三、项目工作计划,1、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工作计划的编制编制项目工作计划首先要确定:开发阶段、子项目与工作步骤的划分 例如:结构化方法的开发阶段有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实施等三个阶段;原型法有初步分析、原型设计制作、原型评价与改进、系统成型等阶段;购置商品软件与专门开发并举策略则除了上述阶段外,还有购前工作与购后工作等阶段。例如:应用系统中的各子系统、系统平台、培训等。子项目的划分不是时序的,有些子项目会延续多个开发阶段。子项目之间的依赖关系与系统的开发顺序各开发阶段、子项目与工作步骤的工作量,网络计划图例,(1)第一步:利用网络计划对项目进度进行控制。要计算每
21、个事件的最早时间与最迟时间。(2)第二步:确定关键路线:如果两个事件的最早时间与最迟时间相等,则称其为关键事件,由关键事件联结的各个活动所组成的路线称为关键路线。上图中的关键路线为1一2一3一5一6。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工作计划一般应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按开发阶段安排,以作总体进度的控制。该层次宜采用甘特图;第二层次:按各开发阶段或子项目的工作步骤安排,以便能在细节上安排人力,:对项目进度进行控制,该层次宜采用网络计划法。,2、信息系统开发项目进度的控制不能按时完工原因:对工作量估量不足,开发过程未估计到的工作,由于需求变化对成果修改。对策:,开发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可事先在工作计划中留有一定的
22、宽裕度,例如工作步骤的工作量取上限,预设机动时间等。开发过程中经常性地与用户交换意见,随时掌握企业的发展动向,及时地明确遗留的不确定问题,以减少返工现象。当关键路线上的活动延误时,要调配现有开发人员,或加班加点,或集中人力予以重点解决。“增加开发人员,充实薄弱环节,但如前所述,开发人员并不能与时间成正比对换,即开发人员的增加对延误问题的解决能力是很有限的。在上述措施难以有效解决延误问题时,对原定计划作调整,四、人员的培训,培训对象:各级管理人员及管理与维护信息系统的专业人员。,五、信息系统的评价,一、信息系统评价的方法目前一般都采用多指标评价体系的方法,这种方法先提出信息系统的若干评价指标,然
23、后对各指标评出表示系统优劣程度的值,最后用加权等方法将各指标组合成一个综合指标。二、信息系统的评价内容1、技术上的评价内容主要是系统性能,具体内容为:系统的可使用性:人机交互的灵活性与方便性等。系统的可靠性:数据处理和信息输出的正确性与精确度,单位时间内的故障次数与故障时间在工作时间中的比例等。系统的可扩展性:系统结构与功能调、改进及增删、与其他系统交互或集成的难易程度等。系统可维护性。指系统故障诊断、排除、恢复的难易程序等。系统的安全与保密性。安全保密措施完满、规范与有效性系统文档的完备性。,2、在经济上的评价内容主要是系统的效果和效益,包括直接的与间接的两个方面。直接的评价内容有:系统的投
24、资额。系统运行费用。系统运行所带来的新增效益。投资回收期。间接的评价内容有:,第二节 系统的运行管理,运行管理的目的:运行管理的目的是使信息系统在一个预期的时间内能正常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产生其应有的效益。一、运行管理的任务运行管理的任务:日常运行管理;系统文档规范管理;系统的安全与保密。二、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一)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系统软、硬件及数据等的运行情况作记录。运行情况有正常、不正常与无法运行等,后两种情况应将所见的现象、发生的时间及可能的原因作尽量详细的记录。运行情况的记录对系统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三、系统的维护(一)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 数据的备份、整理、归档
25、在硬件方面,日常维护主要有各种设备的保养与安全管理、简易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易耗品的更换与安装等。硬件的维护应由专人负责。信息系统运行中的突发事件一般是由于操作不当、计算机病毒、突然停电等引起的。有时要原系统开发人员或软硬件供应商来解决。,(二)、系统的应急维护 系统的应急维护是对外部突发事件或内部隐患暴发而采取的预防措施和系统遭受损害后的紧急处理和恢复工作。外部突发指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 内部隐患指系统缺陷、误操作、有意破坏等。,(三)系统的适应性维护企业的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企业为适应环境,为求生存与发展,也必然要作相应的变革,作为支持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企业信息系统自然地也要作不断的改进与
26、提高;另一方面,一个信息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缺陷与错误,它们会在运行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为使系统能始终正常运行,所暴露出的问题必须及时地予以解决。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及克服本身存在的不足对系统作调整、修改与扩充即为系统的适应性维护。,三、系统文档管理,信息系统的文档:是描述系统从无到有整个发展与演变过程及各个状态的文字资料。系统文档不是事先一次性形成的,它是在系统开发、运行与维护过程中不断地按阶段依次推进编写、修改、完善与积累而形成的。可以说,如果没有系统文档或没有规范的系统文档,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与维护会处于一种混浊状态,这将严重影响系统的质量,甚至导致系统开发或运行的失败。当系统开发人员
27、发生变动时,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有些专家认为:系统文档是信息系统的生命线,没有文档就没有信息系统。系统文档的管理:文档管理是有序的、规范的开发与运行信息系统所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目前我国信息系统的文档内容与要求基本上已有了较统一的规定。根据不同的性质,可将文档分为技术文档、管理文档及记录文档等若干类,下表列出了这些文档的内容及产生阶段,四、系统安全保密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信息系统的安全是为防止有意或无意的破坏系统软硬件及信息资源行为的发生,避免企业遭受损失所采取的措施;信息系统的保密是为防止有意窃取信息资源行为的发生,使企业免受损失而采取的措施。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主要由
28、以下几方面原因所造成:自然现象或电源不正常引起的软硬件损坏与数据破坏;操作失误导致的数据破坏;病毒侵扰导致的软件与数据的破坏;人为对系统软硬件及数据所作的破坏。为了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保密性,应该重点地采取措施,做好以下工作:,依照国家法规及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严密的信息系统安全与保密制度,作深入的宣传与教育,提高每一位涉及信息系统的人员的安全与保密意识。制定信息系统损害恢复规程,明确在信息系统遇到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而遭受损害时应采取的各种恢复方案与具体步骤。配备齐全的安全设备,如稳压电源、电源保护装置、空调器等。设置切实可靠的系统访问控制机制,包括系统功能的选用与数据读写的权限、用户身份的确认等。完整地制作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备份,并结合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与系统维护,做好数据的备份及备份的保管工作。敏感数据尽可能以隔离方式存放,由专人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