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医学免疫学课件8免疫细胞.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大学医学免疫学课件8免疫细胞.ppt(7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 八 讲,免 疫 细 胞(Immunocyte)淋巴细胞(Lymphocyte)其它细胞(自学),第一节 T淋巴细胞第二节 B淋巴细胞,主要内容,免疫细胞: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体,包括造血干细胞、APC、淋巴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和红细胞等。,淋巴细胞(lymphocyte):是一群具有异质性的构成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占外周白细胞总数的20%-45%,淋 巴 细 胞,第一节 T淋巴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 T细胞的表面分子T细胞亚群和功能,一.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来源于骨髓 随血液到达胸腺(thymus)在胸腺内发育成熟移行至外周淋
2、巴组织形成识别各种抗原的T细胞库执行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参与对TD抗原的体液免疫应答,(一)早期阶段 双阴细胞(二)阳性选择(三)阴性选择,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胸腺皮质区 不表达CD4和CD8分子,双阴细胞(double negative cells,DN)TCR 链的基因发生重排并表达TCR 链 TCR 链与前T细胞的pre-T链及CD3分子共同组成pre-TCR 表型为TCR+、CD2+、CD3+、CD4-、CD8-的未成熟T细胞,(一)早 期 阶 段,表型为TCR+、CD2+、CD3+、CD4+或TCR+、CD2+、CD3+、CD8+的单阳性细胞,(二)阳性选择阶段,发生于深皮质区,DN
3、发育成DP,与胸腺上皮细胞相遇,其表面的CD4和CD8与胸腺上皮细胞表面的MHC I类或MHC II类分子有效结合,就被选择,继续发育成单阳性细胞(SP),与MHC I类分子结合的分化成CD8+T细胞,与MHC II类分子结合分化成CD4+T细胞。否则就发生凋亡而被清除。通过阳性选择,获得了受自身MHC限制的特征。,MHC-I DP细胞表面CD8分子结合,导致CD4分子表达关闭,CD4-CD8+细胞,MHC-II DP细胞表面CD4分子结合,导致CD8分子表达关闭,CD4+CD8-细胞,(三)阴性选择阶段,阴性选择是去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实现自身免疫耐受的关键步骤之一,经阳性选择的T细胞与髓质
4、DC和巨噬细胞提呈的自身肽/MHC复合物高亲和力结合,则发生凋亡。,发生在皮质与髓质交界处,SP细胞通过TCR识别、高亲和力结合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表面的MHC-自身肽复合物,发生自身耐受而停止发育;只有那些不能与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表面的MHC-自身肽复合物结合的SP才能继续发育为具有识别非己抗原能力的T细胞。通过阴性选择,清除或抑制了对自身抗原有反应性的T细胞克隆,即形成了自身耐受。,阳性和阴性选择的意义,通过阳性和阴性选择,T细胞获得自身MHC限制性和自身免疫耐受,成为具有免疫功能的成熟T细胞,迁出胸腺,进入外周免疫器官,定居于淋巴结的副皮质区、脾白髓淋巴鞘和外周血中。,TCRab,gd
5、 CD3与TCR-CD3复合物 CD4/CD8 CD28和CTLA-4分子CD2CD11CD40L有丝分裂原受体,二、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一)T-cell receptors(TCR),TCR可分为TCR和TCR两种类型;TCR/占T细胞总数的绝大部分;TCR/所占比例少.,两条肽链构成:、每条肽链分为可变区和恒定区(V,C;V,C)两条肽链的可变区(V+V)构成了T细胞的抗原结合部位.TCR/的结构与TCR/非常相似,1.TCRab的结构,TCR特异性识别抗原决定基T细胞表位.TCR识别抗原决定基后,能产生抗原识别信号.TCR由于胞内区很短,不能传递抗原识别信号,需要别的分子的辅助.,2.
6、TCR的功能,T 细胞识别抗原:双识别第一识别:TCR的CDR3识别抗原决定基。第二识别:TCR的CDR1、CDR2识别MHC分子抗原结合槽的两端。,CD3与T细胞受体组成TCR-CD3复合物,分布于T细胞和部分胸腺细胞表面,在TCR信号转导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二)CD3 与TCR-CD3复合物,CD3分子由、(zeta)和(eta)五种链组成,CD3和链均属IgSF,跨膜区通过带负电的氨基酸与TCR和TCR链跨膜区带正电氨基酸形成盐桥,形成稳定TCR-CD3复合物。CD3的胞浆区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的结构,可介导活化信号。,(三)CD4 和 CD8,CD4 为单链跨膜糖
7、蛋白,胞膜外结构为IgSF成员,共有4个结构域,CD4分子的第1、2个结构域可与MHC-II类分子的非多态区结合。CD4是T细胞TCR-CD3识别抗原的辅助受体,通过胞外区与APC细胞表达的MHC-II类分子结合,其胞浆区与p56lck激酶的结合,参与信号转导。CD4+T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Th),CD8 是由链借二硫键连接的异源二聚体,胞外区结构均属IgSF。链V样区与MHC I类分子非多态的3区域结合,胞浆区可与p56lck激酶的结合,参与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信号转导。CD8也是T细胞的辅助受体,可以增强相应抗原肽-MHC分子结合后的信号刺激。CD8+T细胞是细胞毒性T细胞(CTL)。,(四
8、)CD28和CTLA-4分子,T细胞的活化需要双信号;共刺激分子受体与共刺激分子结合为T细胞的活化提供第二信号,共刺激分子受体 Costimulatory molecule receptors(CMR),CD28 是由二硫键相连的同源二聚体,CD28分子的胞浆区可与多种信号分子相连。CD28分布:90%CD4+T细胞、50%CD8+T细胞。CD28的配体是B7-1和B7-2。B7主要分布于B细胞和APC细胞表面。两者结合产生协同刺激信号,参与T细胞活化。CTLA-4(CD152)与CD28有高度同源性,活化的T细胞表达,高亲和力结合B7,产生抑制信号。,Inhibition of T cell
9、 activation by CTLA-4,(五)CD2 又称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2(LFA-2),CD2分子的配体主要是CD58(LFA-3)。胞浆区可与多种蛋白酪氨酸激酶相连。CD2与CD58结合,促进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功能,主要通过增强T细胞与APC或靶细胞之间的黏附,以及CD2分子介导的信号转导。,(六)CD11(LFA-1)结合APC表面的ICAM,产生协同刺激信号,参与T细胞活化。(七)CD40配体(CD40 L)表达于活化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结合B细胞表面的CD40分子,辅助B细胞活化。,重要的共刺激分子,(八)有丝分裂原受体,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
10、tinin,PHA)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美洲商陆(pokeweed mitogen,PWM)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nave T cell-effector T cel-memory T cell,三、T细胞亚群与功能,-TcRab+T cells:-TcRgd+T cells:,-CD4+T cells-CD8+T cells:,NK T细胞,(一)CD4+T细胞和CD8+T细胞,CD4+T细胞(表型为CD3+CD4+CD8-),CD8+T细胞(表型为CD3+CD4-CD8+),受自身MHC-II类分子的限制,受自身MH
11、C-类分子的限制,T cell,细胞毒性T细胞Tc,辅助性T细胞Th,Th1 Th2,Th17,Treg,Th1 和 Th2 细胞,Enhance,Inhibit,Cytokine produced,Th0,Th1,Th2,Cell-mediatedimmunity,Humoralimmunity,IFNgIL-2,IL-4Il-10,IL-4IL-10,IL-12IFNg,IL-12IFNg,IL-4IL-10,Th1:IL-2,IFN-g,IL-12,TNFTh2:IL-4,IL-5,IL-6,IL-10,IL-13,Th1/Th2 type cytokines,(二)TCRT细胞和TCR
12、T细胞,TCRT细胞:数量很少;TCRT细胞:外周血中的T细胞绝大部分 为TCRT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三)初始T细胞、活化T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初始T细胞(Nave T cell):未受抗原刺激的成熟T细胞 表达CD45RA,高水平L-选择素效应T细胞(effector T cell):初始T细胞在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而成 记忆T细胞(memory T cell):初始T细胞在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而成 表达CD45RO,(四)NK T细胞,是一类表达NK细胞表面分子NK1.1和TCR-CD3复合物的T细胞亚群,细胞毒作用:通过识别由CD1分子提呈的脂类抗原激活,而发挥
13、杀伤效应。通过分泌穿孔素使靶细胞溶解或通过 Fas与FasL的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其作用不受MHC限 制,为非特异杀伤效应。2.免疫调节作用:分泌大量IL-4,诱导活化的Th0细胞 分化为Th2细胞,(五)根据细胞功能效应分类,1、Th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为Th1细胞、Th2细胞和Th17细胞。2、调节性T细胞(effector T cel):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CD4+T细胞。分为天然调节性T细胞和诱导调节性T细胞。3、CTL:CD8+T细胞。,第二节 B淋巴细胞,一、B淋巴细胞的发生与分化二、B细胞的表面标志三、B细胞的亚群和功能,一、B淋巴细胞的发生与分化,B细胞在胎肝和骨髓发育成熟进入
14、外周淋巴组织遇到抗原在生发中心增殖、突变、选择抗体亲和力成熟,Ig类型转换,产生记忆B和浆细胞 分泌抗体,介导体液免疫,B细胞的分化发育,B细胞的分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抗原非依赖期和抗原依赖期第一阶段发生在骨髓 骨髓中的pro-B细胞丢失CD43,即转化为pre-B细胞,进而发育为+的不成熟B细胞;进一步发育为+的成熟B细胞。第二阶段发生在外周免疫器官 接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可发生类型转换,最终分化为浆细胞,存在于骨髓和胎肝等造血组织;胞浆中可检测到IgM的重链链,无轻链,也无膜表面Ig的表达,因此缺乏对抗原的反应能力;,(一)前B细胞(pre-B cell),表达:CD10、CD19,M
15、HC-II类分子,CD20。,(二)未成熟B细胞(immature B cell),开始表达mIgM,如与抗原结合,产生负应答,不能继续分化成熟CD19、CD20和MHC-II类抗原表达量增加,开始表达CD21。在骨髓中停留13天,逐渐发育为成熟B细胞。,(三)成熟B细胞(mature B cell),最主要标志是膜表面出现IgD同时表达mIgM和mIgD成熟B细胞表达与B细胞功能相关的众多分子:补体受体(CR1和CR2)、CD73、CD23、LFA-1、ICAM-1、CD22、丝裂原受体、多种细胞因子受体,归巢受体、MHC-II类分子、CD40。,在B细胞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针对自身抗原的B
16、细胞克隆。机体通过阴性选择过程清除具有自身反应性的B细胞克隆,实现自身耐受。,B细胞发育过程中的阴性选择,二、B细胞的表面标志,(一)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二)B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三)Fc受体(四)补体受体(五)有丝分裂原受体,1 主要结构-BCR即B细胞膜上的免疫球蛋白-成熟B 细胞表达两种BCR Ig:IgM、IgD.两种-BCR的胞内区非常短,仅有三个氨基酸残基,(一)B cell receptors(BCR),B细胞直接识别并结合抗原分子上的B细胞决定基,通过BCR辅助受体,形成BCR复合物的铰链BCR识别与TCR识别的区别 TCR BCR识别方式 识别经过APC提 直接识别抗原
17、 呈的抗原肽 分子上的决定基MHC限制 受MHC限制 不受MHC限制双识别 识别抗原肽同时 只识别抗原 识别MHC分子,2B细胞不同于T细胞的抗原识别特点,结构-由两条低分子量的肽链构成,含很长的胞浆区功能-参与BCR的组装,稳定BCR结构-传递BCR识别抗原的第一信号到B细胞中-BCR-Ig/Ig复合体:与第一信号的产生与传递有关。,3.Ig/Ig(CD79/),BCR-Ig/Igcomplex,(二)B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B细胞的特异表面标志CD10 只出现在B前体细胞,CD19 表达于原始至成熟B细胞,CD22 只在成熟B细胞表达,浆细胞不表达,CD20 表达严格限定于B细胞各前体
18、细胞 以及成熟B细胞,浆细胞不表达,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CD19、CD21、CD81组成的复合物是B细胞活化的 辅助受体,CD40、CD80及CD86等提供B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信号,共刺激分子作用:共刺激分子与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的产生有关有关。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产生:B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分子-CD40与T细胞表面上的CD40L结合。传递:CD40传递第二信号到B细胞中。,(三)Fc受体,IgG的Fc II型受体(FcRII,或称 CD32)与免疫复合物中的IgG Fc段结合,有利于B细胞 对抗原的捕获和结合,以及B细胞的活化和抗体产生。Fc受体还可与抗体包被的红细胞结合,如EA花环,是鉴别
19、B细胞的传统方法之一。IgE Fc受体(FcR):活化B细胞表面,即CD23分子,是一种 B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可能在B细胞分化增殖中有重要作用。,(四)补 体 受 体(complement receptor,CR),主要是CR1和CR2(即CD35和CD21)CR1:可与补体C3b和C4b结合,促进B细胞的活化。CR2:配体是C3d,C3d与B细胞表面CR2结合,亦可调节B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也是EB病毒的受体,这与 EB病毒选择性感染B细胞有关。,(五)有丝分裂原受体,PWM:对T细胞和B细胞均有致有丝分裂作用。LPS:在小鼠,是常用的促有丝分裂原。SPA:可通过与SmIg结合刺激人B细胞的增
20、殖。,三、B细胞的亚群和分布,根据B细胞表型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二个亚群:B1细胞(CD5+)B2细胞(CD5-),B1和B2细胞的比较,B-1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主要识别TI抗原的多糖类物质,如荚膜多糖,聚合鞭毛素等;-参与对多种细菌(尤其体腔中)的抗感染免疫;-产生低亲和力IgM类的生理性自身抗体,参与对衰老、蜕变自身细胞的清除;-通过产生IgM类自身抗体参与某些自身免疫病的发生。,Mature B-2 B cell,B-2 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参与体液免疫应答:Bcell+Ag在Th辅助下 活化增殖 分化浆细胞 产生高亲和力抗体IgG类-抗原提呈:Bcell通过BCR摄取Ag 处理
21、肽+MHCII 提呈抗原给CD4+T细胞,提供协同刺激信号-免疫调节:活化Bcell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第三节 自然杀伤细胞,一、NK细胞的来源和特性二、NK细胞的识别功能三、NK细胞的活性及功能,一、NK细胞的来源和特性,来源:骨髓造血干细胞 2.形态:大颗粒淋巴细胞,颗粒内有穿孔素、颗粒酶(丝氨酸蛋白酶)3.表面分子:CD16(还见于Mf和粒细胞)CD56(NK细胞特有)4.表面受体:CD2(ER)IL-2受体、IL-12受体 IFN受体 FcR III(CD16)-参与ADCC作用,二、NK细胞的识别功能,NK细胞可以杀伤某些病毒感染细胞及肿瘤细胞,但对正常及未感染细胞无杀伤
22、作用,表明它们具有能够识别正常自身组织细胞和异常组织细胞的能力。,Nk细胞杀伤活化和杀伤抑制性受体,1.识别HLA I类分子的活化或抑制受体KIR(killer Ig-like R)KLR(killer lectin-like R)活化性KIR/KLR和抑制性KIR/KLRITAM ITIM2.识别非HLA I类分子的杀伤活化受体NKG2D、自然细胞毒性受体(NCR),表1 人和小鼠NK细胞的抑制性受体和激活性受体,NK细胞的识别,丢失自我 识别模式压力诱导 识别模式 induced-fit mechanism,效应机制:抗病毒、抗肿瘤(1)胞毒效应:ADCC,穿孔素和颗粒酶(2)分泌细胞因子:IFN-或、IFN-、TNF-、GM-CSF、M-CSF等多种细胞因子,靶细胞,NK细胞,ADCC,三、NK细胞的活性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