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党课讲稿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党课讲稿2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党课讲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党课讲稿: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党课讲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明确把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战略任务来抓,推动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重申“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进行了新的重大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一、准确把握建设
2、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内涵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准确把握其本质要求、鲜明特征和基本前提,从而全面理解其科学内涵。(一)坚持一元主导与多样并存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本质要求意识形态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意识形态是指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广义的意识形态是指特定的社会集团(或共同体)对自身社会地位和利益要求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表达。一般来讲,政党的意识形态是政党利益表达的系统化、理论化,是政党成员对周围世界以及政党本身的认知体系,政党的指导思想是政党意识形态的集
3、中表现形式。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既与一般政党有共通之处,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共通之处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本身所固有的基本特性。独特之处则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从来没有自身特殊的利益,这在理论上决定了党的意识形态具有最大限度的真实性和包容性。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执政党的特殊地位使党的意识形态与国家意识形态具有高度的重叠性,并为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奠定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评价基础,这也决定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是党的意
4、识形态。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现实选择的意识形态,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是历史的必然、实践的必然。在人类历史上,任何国家和社会,不管社会形态多么不同、社会思想多么复杂,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支配地位的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或者说指导思想都是一元的。因此,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当然,我
5、们也必须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除了共同的文化需求之外,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也随之增加。多样化文化的出现和发展,既是社会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客观体现,也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文化发展进步的历史必然性。因此,处理好一元主导与多样并存的关系,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本质要求。(二)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鲜明特征理想性和现实性是任何意识形态中都必不可少、互相依存的组成部分,真正有生命力的意识形态应当是理想的理论概括与现实的理论因素的有机统一。不反映社会理想,意识形态就不会有吸引力;不反映社会现实,意识形态也将失去存在的根据。一方面,中国共
6、产党坚信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理想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把共产主义理想作为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和精神支柱;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还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在中国共产党人看来,光有远大美好的理想是远远不够的,倘若不能解决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现实问题,那么想要取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也是不容易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期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因此我们才能够团结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叫做万众一心。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既确定了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又始终没有放弃长远的奋斗目标。习
7、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既不能离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民族复兴的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就讳言甚至丢掉远大理想J实践表明,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因此,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与各个阶段的共同理想,既反映了党在最高纲领上的一贯性”以及在最低纲领上的“阶段性”,也反映了党的意识形态必须坚持理想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这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鲜明特征。(三)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
8、的基本前提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意识形态是由特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在不同的财产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整个阶级在其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这一切。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社会主义社会,只有坚持公有制在所有制中的主导地位,坚持按劳分配在分配制度中的主导地位,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才能让人民群众提高参与文化建设的本领、平等享有文化发展权利;只有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9、的政治制度,才能保证人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享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平等权利,保障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必须通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以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必须建立体现社会主义原则的经济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持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使发展起来的文化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提供意识形态支撑。对于社会主义的原则,邓小平明确指出,“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但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四个字,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
10、义的根本原则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J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保证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平等的物质基础,这也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前提条件。二、充分认识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11、“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安全的主要内容J马克思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J面对国际上意识形态领域风云激荡的严峻考验,确保国家、政党和民族的文化安全,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把意识形态斗争作为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方面,切实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全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认识
12、和实践认知都达到新高度。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从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大意义。(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事关党的前途命运重视意识形态建设是一切政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它决定着一个国家、以一个政党的性质,决定着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要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及时掌握意识形态形势和动态,对各种政治性、原则性、导向性问题要敢抓敢管,对各种错误思想必须敢于亮剑,帮助人们明
13、辨是非,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J我们只有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能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
14、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要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进而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取得全胜。从国际上看,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信息网络化迅猛发展的新的时代环境中,不同民族文化间交流、对话的机会日益
15、增多,全球范围内各地区、各民族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正在进行不可逆转的激烈碰撞。同时,世界文化格局中西强我弱的状况没有改变,西方国家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和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没有改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大肆宣扬“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错误思潮,并将其作为攻击我国的“思想武器”,甚至推动针对我国的“颜色革命”,以文化产品等更隐蔽的方式对我国进行的意识形态渗透愈演愈烈,直接威胁到我国政治安全。从国内来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
16、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如何抵制唯利是图、封建迷信等腐朽思想,发挥先进文化在凝聚人、鼓舞人、指引人、发展人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党内外群众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不竭的精神动力与科学的价值导向,从而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是国家发展中需要一直重视的问题。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只有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意识形态建设,保持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不动摇,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中央的新思想新理论,全面占领网上网下意识形态阵地,切实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努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和谐、保持稳定。(三)建
17、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人民群众文化权益和全社会文明素质较之以往都有了极大提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推动新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不仅经受住了来自意识形态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而且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新时代新征程,只有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风尚,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能有效整合社会意识、引领社会思潮,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
19、神力量,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新时代新征程,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重大部署,把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I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战略任务,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增强坚定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能力,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一)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的工作体系理
20、论上的坚定,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也是推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沿着正确方向砥砺前行的前提。只有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教育人民、指导实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才能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才能沿着党确立的奋斗目标共同前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J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教育引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教育引导全体人民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
21、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升华境界、指导实践,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特别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作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精辟概括,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领悟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领会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同时,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22、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坚持“两个结合”、牢记“六个必须坚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不断回答中国之间、世界之间、人民之间、时代之问,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当代中国主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先进文化,集中体现了党的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内涵以及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
23、流思想舆论,必须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研究意识形态和宣传文化工作新情况新特点,及时研究文化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党引领新时代主流思想舆论建设的能力。同时,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24、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营造良好的党风政风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的建设、法治建设、社会发展、日常生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见行见效;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对任何否定、背离、歪曲、丑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以及与人民群众要求格格不入、水火不容的落后文化、腐朽文化、低俗文化、媚俗文化,都必须加以坚决抵制和反对,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
25、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三)提高意识形态斗争本领,增强坚定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能力意识形态工作政治性、敏感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力大,最需要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强本领。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坚持“立“破”并举,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提高防范化解风险能力,提高意识形态斗争本领,既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着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做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又要做好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着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坚决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新时代新征程,一方面,我们必须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指
26、导地位贯穿意识形态工作各领域各环节,落实到网上网下、内宣外宣等各方面全过程,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推进意识形态工作思路理念、方法和手段创新,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国内和国际舆论传播能力,增强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时刻绷紧意识形态斗争这根弦不放松,把准意识形态斗争的“指南针”、握紧“方向盘、守好主阵地”、筑牢“防火墙”,遵循意识形态斗争规律,精准做好风险研判和舆情预警,讲究斗争艺术和斗争方法,勇于直面各种挑衅挑战,在大是大非问题旗帜鲜明、寸步不让,义正辞严地反对和抵制错误思潮,
27、理直气壮地同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言论和不当行为作斗争,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党课讲稿: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向党的二十大所作工作报告,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这为主流媒体坚持正确方向、勇担职责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新闻战线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为全面建
28、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磅礴精神力量。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要认真思考、深入研究、通盘谋划,紧扣“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工作目标,在五个方面树更强信念、下更大功夫。一、始终把“政治家办报”作为“第一要求”坚持“政治家办报”,是主流媒体意识形态特性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J主流媒体要将“政治家办报”“政治家办媒体”作为首要原则、第一要求,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坚决有力提高政治站
29、位。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通过加强政治学习,让全体新闻工作者深刻认识到,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思想旗帜、理论武装和锐利武器。切实增强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党性原则这个指南针紧紧抓在手中、时刻放在心上,自觉接受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做到爱党、护党、为党,忠实履行新闻舆论工作使命。坚持不懈锤
30、炼政治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J这一论断既适用于媒体领导干部,也适用于普通编辑记者。要正确看待新闻舆论工作政治能力与业务能力的关系,始终将政治能力放在第一位。政治能力强不强,关键看实效。坚决克服理论学习与媒体业务“两张皮”倾向,把“政治家办报”落实到新闻舆论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各环节,落实到每一个版面页面、每一篇文章、每一张图片、每一件音视频之中。以政治敏锐引领新闻敏感,以政治考量驾驭媒体流量,在“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媒体实践中着力培养政治头脑、政治眼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站稳政治立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31、国家新征程上,新闻舆论工作处于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意识形态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严峻性,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诱惑干扰面前,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始终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决不能发表同党中央不一致的声音,决不能为错误思想言论提供传播渠道。以思想的力量站稳政治立场,认清西方所谓“新闻自由”的本质,自觉抵制错误新闻观的影响,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入脑入心、有用有效,成为新闻工作的“主心骨”“定盘星”。以制度的力量站稳政治立场,完善运行机制,规范工作流程,把好采访关、组稿关、审核关、发稿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二、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第一职责”
32、“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首要职责,是贯彻党的主张、凝聚社会共识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J主流媒体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有多大,关键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有多强。要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在大局中思考、在大局中定位、在大局中行动,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新闻宣传。以议程设置彰显中心工作。当前,全社会信息总量急剧膨胀,争夺注意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主流媒体内容产量有限,必须处理好一般题材与重大
33、主题的关系、丰富多彩与重点突出的关系。要在众声喧哗的信息环境中有效传递党的声音、贯彻党的主张、发挥“显政”功能,就必须调整媒体资源、优化内容结构,强化议程设置理念,聚焦党的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党的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要决策、重大部署展开新闻报道。无论报纸版面安排、新媒体页面设置,还是采编人力投入,都要以党的工作重心为重心,做到聚精会神不走神、服务到位不错位。报道呈现注重系列化、标识化、品牌化,力争在媒体竞争的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有效吸引读者用户,尽力扩大传播影响,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以柔性传播创新重大主题报道。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搞好重大主题报道浓墨重彩”“重磅重锤”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
34、条件。实施有效传播,必须将“创新”二字深植脑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全媒体多样化的传播手段为创新提供了锐利武器。主流媒体要突破思维惯性、强化用户观念,勤于创新、善于创新,以内容生产传播的创新力提升重大主题宣传的实效性。特别是要注重柔性传播,以柔和、友善、平等的态度,通过文图、动漫、音视频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将党的方针政策、施政成效融入平民化、生活化、个性化、故事化的丰富内容,注重用户参与、双向互动,取得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充分发挥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作用。以系统思维强化大局意识。我国现代化建设体现出越来越强的综合性、系统性特征。同样,
35、在“全球一张网”和互联网媒体平台化、聚合化趋势下,信息传播的生态性、系统性更加突出。只有深刻理解两个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深刻理解两个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以系统论的观点方法进行新闻报道,才能正确衡量一条新闻该不该报、该如何报、怎样才能报好,才能切实体现时度效的要求,自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正面宣传为主,服务好时代发展大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对大局的系统性理解来自持续深入的学习思考,要敞开胸怀、登高望远,全面了解国内国际形势,动态掌握党的方针政策,用心感受党和人民重大关切,不断拓展认知边界、提升思想高度。三、始终把媒体融合发展作为“第一工程”现代化国家需要现代化媒体,融合发展是建设现代新型
36、主流媒体的“第一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J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在“主流”上创特色,在“新型”上求突破,不断增强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强化供给改革,培育内容新生态。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础上,以精品生产为抓手,全力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改革。拓展深度厚度,在评论理论、深度报道、专题报道、数据新闻、智库服务等方面形成优势品种、彰显理性力量;丰富产品形态,做大做强新媒体特色产品、创意产品,实现媒体内容可视化、智能化、互动化、社交化;丰富内容来源
37、,让用户生产成为主流媒体反映现实生活、健全网络生态的源头活水。只有强力推进内容结构调整,才能有效应对互联网时代舆论生态之变,始终保持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强化移动优先,构建媒体新矩阵。从传统媒体矩阵到全媒体矩阵的解构与重构,是融合发展攻坚战的重中之重。要注重体系化建设,以媒体类型的多样化实现应用场景的全覆盖、媒体用户的广触达;实施移动化战略,加快主力军挺进主战场,占领移动传播制高点;加快平台化发展,以“开门办报”形成聚合优势,打造服务社会的数字化基础平台。只有构筑定位准、属性优、功能强的渠道平台,才能强化用户连接、提升传播效能,将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真正落到实处。强化融合质变,建立运行新机
38、制。有效整合传统媒体资源与现代生产要素,催生化学反应,放大一体效能,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体量较大的传媒集团可在三个层面下功夫:推进集团整体融合,抓好战略级新媒体产品、重点融合项目和重大主题融合报道,发挥集团整体优势;引导媒体自主融合,形成集团旗下各具特色的融合发展小系统;鼓励团队自由融合,允许人才和资源跨单位、跨部门组合。坚持有统有分、统分适度,因地制宜、应势而变,既形成整体合力、产生规模效应,又提升运行效率、激发创新潜能。强化技术赋能,打造传播新引擎。着力弥补技术短板,以新技术赋能流程再造,完善中央信息厨房、全媒体指挥中心和数据系统平台,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合而为一”、高效运转提供坚实
39、支撑;赋能新媒体建设,形成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到数据分析、用户推广、升级迭代的完整工作闭环;赋能业务创新,加快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的创新应用。要将技术工作从“保障”演变为“引领”,从“配角”升级为“主角”,使新技术成为驱动融合发展的强大引擎。四、始终把改革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建设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J“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J推进媒体融合这场自我革命,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
40、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创新发展模式,拓宽发展路径,与时俱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打通内部与外部,实现跨界共生。在互联网时代媒体泛化趋势下,媒体与社会之间的“楚河汉界”日益模糊。主流媒体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由内部融合走向内外兼融,由媒体“小循环”走向社会“大循环”,以更广视野、更大格局,在更高层次推进融合发展、转型发展。要发挥媒体品牌优势,强化跨界共生理念,提升“合纵连横”能力,积极发展“媒体+企业”“媒体+投资”“媒体+文旅”“媒体+智库”等领域广泛、形式多样的“媒体+”产业,在资源要素的重组和“聚变”中激活发展潜能、开辟发展空间。整合线上与线下,放大共振效应。近年来,无论主流媒
41、体依托线下活动的融媒产品屡获大奖,还是互联网“新零售”理念对线下体验高度重视,都印证了线上线下相互赋能的潜力。人际交流、现场互动是线下活动的特性,覆盖面广、组织力强是线上传播的优势,二者叠加可产生显著的共振效应。面对社会各界对整合传播的巨大需求,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紧密合作,担当起各类相关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传播者,成为联结各方资源、服务社会公众的强枢纽、大平台。兼顾大众与分众,强化垂直深耕。互联网环境下的媒体竞争,服务分工越细,用户黏性越强。主流媒体要处理好大众传播与分众传播的关系,在垂直细分领域做更多文章,向媒体服务的“小而精”“小而美”要更多效益
42、。这方面,财经、教育、健康、文旅、新消费等各个条口都有很大潜力。在垂直领域精耕细作,不能局限于现有版面、频道和栏目的内容优化,而是以改革发展为导向、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从人员配备到制度设计,从平台建设到内容拓展,进行全方位谋划和推进,充分释放创新创造潜能。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行稳致远。融合发展、转型发展中的主流传媒集团,其内部运行的系统性、复杂性和外部联系的紧密度、敏感度远超以往任何时候。这对安全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树牢底线思维,常怀忧患意识,落实岗位职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好导向安全、内容安全、网络安全、经营安全、生产安全。坚持发展与安全的辩证统一,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推动
43、主流媒体稳进相宜、行稳致远。五、始终把“不负历史、勇立潮头”作为“第一追求”人才是第一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J“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J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把“不负历史、勇立潮头作为鲜明的精神标识,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人才队伍,为记录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注入强大动能、构筑坚实支撑。健全学习培训机制,提升履职能力。建立常态化机制,打造学习型媒体,坚持不懈推进思想业务作风建设。将学习党的理论、贯彻党的主张作为基础课
44、程,创新培训方法,加强学习考核;将增强政治敏感、规避舆情风险作为关键课程,提高鉴别能力,炼就火眼金睛;将推进“四力”建设、锤炼作风本领作为重点课程,强化职业精神,提升业务水准。通过专家报告、技能讲座、业务竞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提升学习培训的生动性、实效性,全面增强人才队伍履职尽责的能力水平。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壮大中坚力量。克服和防止人才断层现象,让更多既熟悉传统媒体又了解新媒体的中青年骨干走上重要岗位、关键岗位,为年轻人提供更多锻炼机会、成长空间。大力培养学有所长的专家型人才、一专多能的全媒型人才,高度重视既懂技术又懂内容的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媒体运营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引入机制,以更大力度、更
45、优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以对党的新闻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断壮大媒体深融发展的中坚力量、后备力量。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创优争先。严格选人用人标准,坚持选拔任用和教育培养并重、严管和厚爱并举,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立人才队伍数据库及“画像系统”,精准发现和使用人才,促进干部员工交流轮岗、各展所长。以发展眼光珍视人才,以干事实绩评判人才,以公正公心选拔人才,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有舞台、有成就、有发展,努力让每个人实现“人生出彩”,营造创优争先的良好氛围。塑造媒体特色文化,释放内生动能。着力建设勤廉文化、崇德敬业文化、创新创业文化、和谐共享文化,形成具有鲜明主流媒
46、体特色的文化环境,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坚持员工的未来就是集团的未来,员工的满意就是最大的认可,想员工所需、谋员工所愿、解员工所难,不断提升全体员工的事业心、归属感、忠诚度。传承党报红色基因,发扬拼搏奋斗精神,大力倡导“美好愿景都是干出来的“,激发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的持久动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闻战线的首要任务、重大使命。我们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集中优势资源,加强组织谋划,满怀热情、全力以赴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传,使之深入人心、落地生效。与此同时,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推进媒体自身发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贯彻到建设现代新型主流媒体的实践中,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道路上矢志不渝、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