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党员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院党员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五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学院党员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第一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阵厉奋发加快“双一流”建设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今天将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阵厉奋发加快双一流建设”为题进行交流发言,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化作行动指南,指引“双一流”建设的稳步推进。一、回顾往昔:党的二十大学习党的二十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
2、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发展的同时,必须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尽快实现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二、立足当下:“双一流”建设现状自2022年大学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以来,先后入选教育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以及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其中,生物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生物学、生态学、化学、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语言文学)、中国史入选自治区“双一流”建设学科。当前,化学、材料科
3、学学科主要围绕能源和煤、天然气、稀土、非金属矿藏、蒙药、乳制品等特色资源,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已进入ESI全球前1%,2022年获批国家级“稀土无机能源催化化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多年来,化学化工学院聚力高层次人才引育创新,不断强化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目前引进及培育“国家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2人,培育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培育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引进“骏马计划”高层次人才20余人。科研成果产出与转化再上新台阶,2022年发表高水平学术期刊论文89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实现稀土超细纳米粉体的绿色产业化规模制备,完成年产5吨稀土超细纳米氧化钾粉体新材料中
4、试示范。新增国家及自治区重大、重点各类科研项目共计40项,经费总额84万元。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上下联动”,培养一流人才。制定严格的遴选、培训、考核机制,推进导师队伍制度化建设;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提升研究生导师工作水平。加强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全面落实“合作共享”,切实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三、展望明朝:未来发展方向坚持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人才引育并举,夯实本科教育,强化科研产出,加快化学一流学科建设。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引进并用好学术领军人才,造就具备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高水平创新研究团队。推进“科技兴蒙”行动中“
5、4+8+N工作机制”的良好运转。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构建“一个根本、两条主线、三位一体、四阶引导、五元支撑”的“三全育人”新模式;深化课程改革与建设,培育自治区级及以上的教学成果奖。统筹学科优势,攻克稀土与过渡金属材料化学、煤与非金属矿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氢能与二氧化碳转化、精细有机合成、化学生物学5个学科方向建设瓶颈,并形成2-3个学科“高峰”。建立科教融合、产学研新模式;建成国际合作交流多元化平台;建设基于稀土、能源材料或碳中和研究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能源材料化学与乳制品领域2-3个国际联合实验室。服务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成为我国向
6、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全力攻关大规模储能、石墨烯、稀土、氢能、碳捕集封存五大领域关键技术。学院党员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笛一笆yJ1,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举世瞩目。党的二十大报告为高校做好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一、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由15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均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密切相关。党的二十大报
7、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要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要义,在实际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奋力实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高质量发展,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为国家战略实施提供强大的思想力量和智力支持。在校党委领导下,社会科学处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制定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活动方案,组织全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8、力量,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广泛交流。L社会科学处第一时间收看学习了党的二十大直播盛况。2 .组织文科科研平台开展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活动。3 .组织文科学术社团开展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活动。4 .开展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学术成果征集活动。5 .组织文科学院申报国家和自治区“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6 .组织文科教师积极参与自治区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活动。7 .积极推动与自治区社科联共同主办“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二、全面总结“十三五”哲学社会科学主要工作“十三五”时期,我校哲学社科工作在科研平台、重大项目、高水平成果、智库建设等方
9、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重大重点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我校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数量增加到14个。新增国家四部委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二)科研创新人才团队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培养了国家级人才计划人选5人,获批自治区级创新团队3个。(三)承担重大项目和产出重要成果能力显著提升获准科研项目581项,获准经费1.05亿元。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项,比“十二五”增加7项,在“双一流”建设全国高校重大项目立项排名中居于32位,在部省合建高校中位列第三。出版学术著作359部,发表论文2815篇;获得教育部奖3项、全国优秀博士后学术成果奖1项,自
10、治区优秀成果政府奖14项。(四)服务国家战略和自治区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蒙古学研究中心”和“蒙古国研究中心”入选国家CTn智库索引。与自治区党委合作成立了党内法规研究教育中心;与自治区纪委、教育厅共建了内蒙古廉政研究中心。(五)学术交流与合作活跃,学术影响力明显增强加强与蒙俄高校科研机构交流,拓宽与世界知名高校的合作交流,与英国剑桥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稳步推进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高校的合作。三、认真谋划“十四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工作“十四五”时期,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十四五”规划,加强
11、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为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一)大力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和平台体系L实施“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面向国家战略和科学前沿,鼓励领军人才组建创新团队,以“长周期、任务制”方式推动学术骨干成长,提高学术创新能力。2,优化重点研究基地体系,按照基础研究型、智库功能型、交叉创新型三类模式进行分类管理,打造服务国家和自治区重大需求的主力军。3 .大力培育人文社科实验室,结合学校实际,科学谋划,整合资源,设立实验室建设试点,探索科研范式的创新变革。(二)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建设L加强基地的实体化建设,整合资源,壮大队伍,将基地建成服务国家民
12、族工作的高端智库、学术研究重地、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示范中心。4 .建立基地开放课题机制,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面向全国设立和实施开放课题,提升集中科研攻关能力。5 .完成自治区重大委托项目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内蒙古卷编纂工作。(S)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创新发展1 .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培育为抓手,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2 .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开展深入研究,产出高水平创新成果,支撑马克思主义学科博士学位点建设。3.坚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形成具有自身特质的话语体系,扩大国际影响力。(四)大力加强古籍文献搜集整
13、理与挖掘研究L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时的指示:“加强蒙古文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保护,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激励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实施“蒙古文古籍数字化工程”,与内蒙古社科院、内蒙古图书馆合作,建立蒙古文古籍文献全文数据库,搭建智能分析与管理平台。3,围绕蒙汉历史文化交流,发挥学科优势,加强协同攻关,挖掘北方民族历史文化遗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五)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提升智库建设L建设“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发挥区位、人文等优势,提升对中蒙关系重大问题的研究能力和水平。2 .建设东北亚语言资源中心,集中攻关以
1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核心的东北亚6国7种语言文字资源开发利用关键课题,完成“东北亚语言资源数字化平台”建设任务。3 .建设蒙古文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加强信息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持续引领和推动蒙古文信息处理研究与应用技术发展。(六)积极对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L根据国家战略需求,深化考古、历史文化研究,全方位对接自治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4 .加大与地方政府共建文化旅游研究平台力度。3,统筹学科优势,打造文旅融合学科培育与产业服务团队,深度参与文化旅游产业规划,打造成果典型,助力北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5、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对我校的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提升学术原创能力,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不断发挥北疆哲学社会科学主力军作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6、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学院党员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第三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独立章节来论述,充分体现了党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也进一步理顺了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内在有机联系。作为一名教育和科技工作者,认真学习完习近平总书记作的报告,既备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如何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
17、将内蒙古大学的生物学打造成世界一流高峰学科,是这段时间一直萦绕在我心头的“灵魂之问”。接下来,我想试着从三个方面作出回答,与各位领导和同事交流共勉。一、推进学科内涵建设,增强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凝练科学研究方向和特色,精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首轮“双一流”建设基础上,生物学科聚焦种业发展、生态安全、生物安全等国家和自治区发展战略需求,围绕制约草畜种质安全、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和北方草原带生物安全屏障的前沿科学问题,重点前瞻布局了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学、北方草原带生物多样性和北方草原带人畜共患病原生物学等4个学科领域。接下来,我们将在上述4个学科方向内进一步细化和凝练具体的重
18、点研究领域,把牛羊与牧草等重要农牧业种质创新作为重中之重,集中力量在牛羊、苜蓿和马铃薯的生物育种上率先取得“从O到1”的原创性突破,更好服务国家种业振兴和自治区打造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战略任务。建好大型系列研究设施,充分发挥学科重器功能。重新谋划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人才团队;全力做好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繁育与生殖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的各项工作,争取使其进入全国重点实验室序列;加快推进和林格尔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建设,早日建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汇聚更多高端资源推动生物医学研究院建设提速见效,培育新的交叉学科增长点,为自治区生物医药新产业集群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
19、究提供坚实支撑;下大力气提高生物学公共平台的管理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和赋能科研创新。创新组织模式和评价体系,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好的科研模式是高水平创新的组织保障。我们将努力改变目前小作坊式的单打独斗的科研组织模式,以创新团队等形式开展有组织科研,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围绕种业领域开展联合科研攻关,解决制约相关产业行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问题。目前,生物学科已经在肉牛、肉羊、奶牛、绒山羊、马铃薯、特色作物等领域启动组建科研创新团队,同时联合计算机、生态和化学专业申报了OneHealth交叉学科团队,通过优化整合现有人员、发挥团队作战的集成效应以及提供持续稳定的支持来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
20、量。此外,我们还尝试探索建立一套差异化的评价体系,鼓励不同的科研类型和产出,最大限度激发教师的创新创造潜能。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建设一流课程专业,切实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一是整合优势教学资源,促进科教融合,深化国际合作,全力推进教育部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建设,培养一批国家急需的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人才。二是在2.0基地的带动下优化本科专业布局,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积极构建面向实践、突出应用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三是立足新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不断完善课程结构,加强课程内涵建设,探索形成有效整合理论学习、实验教
21、学、野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的课程体系,切实提升学院本科生培养质量。探索多元培养模式,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一是推进科教融合,强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依托已有科研平台和团队,促进研究生培养与重大科研项目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大项目、大团队、大平台”为支撑的学术型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二是加强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提高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的难度,完善研究生课程体系;加强研究生培养关键环节管理,严把招生入口关、中期考核关、毕业出口关。三是充分发挥四方联动机制,深化与对口合作高校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联合培养更多生物学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四是进一步扩大与国(境
22、)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规模,继续做好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研究生项目、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框架下中外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以及学校研究生国际交流项目的申报服务工作,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水平。三、强化人才引育工作,打造高水平师资人才队伍灵活引育高端人才,加快形成学科发展的战略支点。聚焦生物学科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启动“生物学高端人才引育计划”,制定并实施生物学战略科学家柔性引进计划。进一步加强与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对口合作高校的沟通合作,以更灵活的形式邀请更多的高端人才加盟,共同推进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水平实现新的跃升。强化青年教师成长支持,激活战略人才力量的源
23、头活水。青年教师是学院的未来,培养青年教师是学院的责任。我们将按照全面指导、重点培育、稳定支持的理念,把培育学科战略人才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人才上,实施生物学青年研究员和师资博士后计划、生物学师资培养计划、青年科技英才培育专项;进一步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伯乐”、选好“赛道”,强化对青年教师的全过程指导,让更多的“千里马”尽展其才;从人财物等方面对有潜力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的优秀青年人才给予专项支持,让他们安身、安心、安业,避免把精力过多投入到职称评审、项目申报、帽子”竞争上。推行分类考核评价,充分释放人才效能和红利。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沸点,因此也就有与众不同
24、的价值。根据学科建设的实际需要,我们在全院设立教学、科研、技术、管理等四类岗位,并且按照“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原则确定了每位教师的岗位性质和身份;制定了以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同时落实校外考核评聘制度,优化资源配置、绩效分配、阶段性评估与分流机制,引导老师们在各自擅长的本职岗位上追求差异化卓越,在公平包容的工作环境中实现最大化成长。学院党员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第四篇10月16日至22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报告总揽全局、气势恢宏、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思想深邃。中共二十大报告立足百年奋斗,总结伟大成就
25、;立足伟大实践,深化思想引领;立足时代大局,擘画强国蓝图;立足初心使命,推进伟大工程,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充分反映了全党意志、人民心声,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学习中共二十大报告,我内心深感振奋、倍受鼓舞,主要有如下两点心得体会:一、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共二十大报告精神内容十分丰富,既有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和理论上的深邃思考,也有目标上的科学设定和工作上的战略部署,这些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中共中央周围,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唯有矢志
26、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我将3万多字的中共二十大报告逐字逐句研读完,对关键部分精读,结合相关评论解读,坚持原原本本学、原汁原味学,力争做到学深悟透、知行合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初心之诚、斗争之志、豪迈之笔”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了富民强国之路,向世界展现了一个高速发展、不断向上向前的自信中国。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守江山就是守民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用事实证明了党始终团结人民、尊重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人民”二字多达百余次,足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高度重视,生动感
27、受到了中国发展的强力脉搏和蓬勃生机,也更加充分地认识到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才能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二、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与立足本职工作相结合,积极发挥参政党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对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成长,增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深感振奋与鼓舞,将继续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严格自律、务实肯干,秉承“敢为人先,勇于进取”的精神,带领企业
28、更好地发展。同时我会结合自身工作积极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在所属支部和企业内部掀起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热潮,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我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嘱托期盼,坚决摒弃吃老本、松口气、歇歇脚等想法,锤炼“严、快、细、实”的工作作风,在吃苦奋斗中成长成才、成就自我,坚持始终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不断提升工作激情与工作能力,自信自强、守正创新,阵厉奋发、勇毅前行。中共二十大报告代表着党心、凝聚着民心,透露着自豪、传递了自信。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我将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深刻领会中共二十大报告蕴含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主动担
29、难、补台补位,瞄准目标,脚踏实地,阵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学院党员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第五篇党的二十大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在昂首阔步新征程中,我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突出高校纪委监督专责,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高校不断培养新时代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纪律保障。一、抓好学习贯彻,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见行见效。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学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监督推动学院党委制定学习宣传
30、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安排,并要求党委宣传部门严格按照计划逐一落实,确保实现全动员全覆盖。通过读原文、悟原理,引导广大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O多措并举掀起学习热潮。“领学+解读”带动深入学,督促学院班子成员深入二级学院宣讲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带动全院真学深学。“思政+课堂”实现全面学,组织思政教师集体备课,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教学。“线上+线下”形成立体学,通过高校宣传阵地线下促学,积极利用校园平台线上助学,实现宣讲立体全覆盖。二、聚焦立德树人,全力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作为高校党内监督专责机关,我们将做实政治监督,推动学院
31、紧扣省教育厅“双高计划”建设要求,以培养社会需求的高质量工匠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全力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共育时代工匠。改革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开设政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班,通过打造“比亚迪”汽车订单班、“资溪面包”、“黎川油画”定向班等,促进学生就业。坚持和强化铸魂育人,督促学院各级党组织把青年学生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在课程学习与岗位实践中融入爱党爱国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人民立场、厚植爱国情怀,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新人。三、坚持严的基调,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将以事事
32、紧抓不放的紧迫感,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决不允许“四风”问题死灰复燃。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监督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坚持纠树并举,对师德失范问题果断查处,对领导干部失职失责严肃追责问责。推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推动党委出台外聘教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扎密扎牢维护师德的制度篱笆。以个个责任在肩的使命感,带领全院纪委干部全力助推学院勤廉文化基地建设,打造一系列勤廉文化景观,实现对广大师生勤廉教育全覆盖。四、加强自身建设,打造新时代纪检监察铁军。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律人者必先律己”。纪检监察干部要带头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每周集体学习制度,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切实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到监督执纪问责各个环节。严格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市属国企、市管高校、市属医院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充分利用市纪委搭建的一体化培养平台,通过选派高校纪委干部参加学习研讨、一线锻炼、上挂下派等多渠道多方式的实战练兵,提高干部业务能力,推进学院纪检监察业务整体水平提升。抓好年轻干部培养选育,教育引导学院年轻纪检干部练好内功、提升修养,着力培养可堪大任的栋梁之才。强化自我监督,主动接受党内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严格工作程序,完善内控制度,严防“灯下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