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复习.ppt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259273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PPT 页数:189 大小:3.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原生物学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9页
病原生物学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9页
病原生物学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9页
病原生物学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9页
病原生物学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原生物学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原生物学复习.ppt(18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问答题,比较细菌的内、外毒素?细菌有哪些特殊结构,有何生物学意义?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简述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因素,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霍乱弧菌的致病机制?试述结核菌素试验原理、结果判定及意义?主要的动物源性细菌有哪些?各引起哪些人畜共患病?试述破伤风梭菌的感染条件、致病机制和防治原则?简述三种主要立克次体病病原体的主要传播媒介及所致疾病?简述HBV的基因结构血清学主要抗原抗体标志物,并列表说明其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试述HIV的结构基因及传播途径?,列表比较蛔虫、钩虫、鞭虫、蛲虫4种肠道线虫生活史的主要异同点?医学节肢动物对人有哪些危害?病例分析?,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非细胞型 微生

2、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 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古生菌,细菌,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机制,以及特异性诊断、防治措施的科学。,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球菌杆菌螺形菌,细菌,观察细菌,光学显微镜(油镜),度量单位,微米(m),第1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基本结构,特殊结构,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荚膜,鞭毛,菌毛,芽胞,肽聚糖:G+菌与G-菌细胞壁共有结构,G+菌:厚、多、坚韧、磷壁酸G-菌:薄、少、疏松+外膜 脂多糖(LPS)毒性部分脂质A 肽聚糖:无五肽交联桥,细菌细胞

3、壁缺陷型(细菌L 型),概念,细菌细胞壁结构受理化或生物因素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的细菌,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也称细菌L型。,临床症状明显,常规细菌培养阴性者,应考虑L型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宜作L型专门培养,或更换抗菌药。,质粒(plasmid),细菌染色体外DNA,为 闭合环状双股DNA。,携带遗传信息。,能自行复制。,能随细菌的分裂转移到子代细菌。,异染颗粒,RNA+多偏磷酸盐;嗜碱,用美蓝染色着色深,呈紫色诊断价值(多见于白喉棒状杆菌),荚膜(capsule),概念,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0.2m荚膜,0.2m 微荚膜,染色,不易着

4、色,墨汁负染,功能,抗吞噬作用(毒力因子)黏附作用 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鞭毛(flagellum),许多细菌在菌体上附有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菌的运动器官;有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根据鞭毛菌的动力和鞭毛的抗原性(H 抗原),可用以细菌鉴定和分类。,概念,分类,功能,菌毛(filus/fimbriae),许多G-菌和少数G+菌菌体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必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由菌毛蛋白组成,具有抗原性。,普通菌毛性菌毛,类型,是细菌的黏附结构,传递遗传物质,芽胞(spore),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浆脱水浓缩形成的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

5、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而不是细菌的繁殖体,1个细菌,与医学关系,1个芽胞,是重要的传染源灭菌应以杀灭芽胞作为可靠的灭菌指标鉴别细菌,功能 对热、干燥、紫外线和化学消毒剂等有强 大的抵抗力。,革兰阳性菌(紫色),革兰阴性菌(红色),细菌,革兰染色法,涂片,干燥,固定,结晶紫,碘液,95%乙醇脱色,复红,水,碳源,糖类,氮源,氨基酸、蛋白胨,无机盐,细菌生长繁殖和致病性转铁体,生长因子,维生素、某些氨基酸、嘌呤、嘧啶高铁血红素 辅酶/,第2章 细菌的生理,细菌的营养物质,充足的营养物质,合适的酸碱度,适宜的温度,必要的气体环境,大多的病原菌pH为7.27.6,37,细菌,专性需氧菌:结核杆菌微需氧

6、菌:幽门螺杆菌兼性厌氧菌:大多病原菌专性厌氧菌:破伤风梭菌,影响细菌的生长的环境因素,适宜的渗透压,缺乏高氧化还原电势的呼吸酶缺乏分解有毒氧基团的酶,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繁殖方式,二分裂,代时: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多数细菌为2030 min,结核分枝杆菌需1820h,细菌的生长曲线(growth curve),活菌数的对数,培养时间,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研究生物学性状,产毒素、抗生素、芽胞形成,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细菌的代谢产物与细菌的生化反应,1.糖发酵试验,HCOOH,CO2+H2,葡萄糖,2.VP(Voges-Proskauer)试验,细菌,二乙酰,红色化合物+,3.甲基红(

7、methyl red)试验,4.枸橼酸盐利用(citrate utilization)试验,5.吲哚(indol)试验,6.硫化氢试验,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医学意义,毒素与侵袭性酶,热原质,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色素,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LPS(脂多糖),耐高温。250干烤2h破坏。,概念,化学本质及特点,对近缘细菌有杀伤作用,培养基(culture medium),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营养基质。,培养基类型,基础培养基(basic medium):肉汤培养基 增菌培养基(enrichment medium):血琼脂平板 选择培养基

8、(selective medium):SS培养基鉴别培养基(differential medium):糖发酵管厌氧培养基(anaerobic medium):庖肉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增菌,纯化、增菌,观察细菌动力、保存菌种,沉淀生长,混浊生长,菌膜生长,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菌落,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一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粗糙型(R型),光滑型(S型),粘液型(M型),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

9、物。,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无菌(asepsis),不存在活菌。为了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称无菌操作。,防腐(antisepsis),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清洁(cleaning),通过除去尘埃和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热力灭菌法,干热灭菌湿热灭菌,同一温度下,湿热比干热效果好。为什么?,干热消毒灭菌法,湿热消毒灭菌法,焚烧:动物尸体,烧灼:接种环、试管口,干烤:玻璃器皿、瓷器,巴氏消毒法:6230 或72 1530牛奶,间歇蒸汽灭菌法,煮沸法:100,5 min,食具、刀剪,高压蒸气灭菌法:103.4kpa,121

10、.3,15 20min;培养基、手术器械、敷料,辐射杀菌法,紫外线,265266nm最强。为什么?,杀菌波长,杀菌原理,一条链上的DNA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干扰DNA复制和转录,用途,物体表面和空气的消毒。,缺陷,穿透力差,损伤人皮肤、眼睛。,滤过除菌法,不耐热血清、酶、抗生素等空气,化学消毒灭菌法,常用消毒剂(外用)的杀菌机制,使菌体蛋白变性或凝固,干扰微生物酶系统和影响其代谢,损伤细胞膜,消毒剂的种类,第四章 噬菌体,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宿主菌的噬菌体。,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溶原性噬菌

11、体(lysogenic phage),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前噬菌体,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中的噬菌体基因组,溶原性细菌,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溶原性,温和噬菌体裂解宿主菌的潜在能力。,溶原性转换,前噬菌体导致宿主菌遗传性状发生改变的现象,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转座因子,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分子上的一段特异性核苷酸序列片段,它能在DNA分子中移动,不断改变它们在基因组的位置,能从一个基因组转移到另一个基因组中。,转化,供菌裂解后游离的DNA片段被受菌直接摄取,使受菌获得新的性状。,接合,细菌通过性菌

12、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菌转移给受菌。,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温和噬菌体基因组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中使其获得新的性状。,第7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一、正常菌群(normal flora),正常人的体表和同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些对人还有利。,生物屏障与拮抗(受体竞争、产生有毒代谢产物、营养竞争)营养 免疫 抗衰老(产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正常菌群生理学意义,二、机会致病菌(o

13、pportunitistic pathogen)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概念,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的细菌。,致病条件,寄居部位的改变 免疫功能低下 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机制,细菌的毒力 细菌侵入的数量 细菌侵入的途径(门户),一、细菌的毒力,侵袭力,细菌的毒力,毒素,荚膜(微荚膜:M蛋白、Vi抗原),黏附素,侵袭性物质:,细菌生物被膜,菌毛黏附素:CFA-,非菌毛黏附素 外膜蛋白 LTA、LTA-M、F蛋白、P1蛋白,外毒素,内毒素,侵袭素侵袭性酶,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性状比较,

14、呼吸道(飞沫)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等)消化道(粪-口)感染(沙门菌、志贺菌等)皮肤创伤(金葡菌、链球菌、破伤风芽胞梭菌等)性传播(淋病奈瑟菌、苍白密螺旋体等)节肢动物媒介(鼠蚤传播的鼠疫耶氏菌等)多途径(结核分枝杆菌、炭疽芽胞杆菌等),二、传播方式与途径,毒血症(toxemia),致病菌侵入宿主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入血,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经血液扩散并侵犯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例如白喉、破伤风等。,内毒素血症(endo toxemia),G-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也可由病灶内大量G-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引起的全身相应症状。,菌血

15、症(bacteremia),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如伤寒早期。,败血症(septicemia),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铜绿假单胞菌、炭疽芽胞杆菌等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pyemia),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内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常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肤脓肿和肾脓肿。,医院感染概念,医院内各类人群所获得的感染,主要指病人在住院期间又发生的其他感染,通称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

16、 infection)或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机会菌占主导地位抵抗力强耐药菌株发生种类变迁,微生物特点,第8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细菌学诊断,血清学诊断,标本采集与送检,早、无、位、快、标,取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当后者的抗体效价比前者升高大于等于4倍时方有意义。,人工主动免疫,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防治,疫苗类毒素,预防,人工被动免疫,免疫血清细胞因子,治疗/紧急预防,病 原 性 球 菌,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奈瑟菌属,G+菌,G-菌,化脓性球菌(pyogenic coccus):引起机体化脓性炎症的球菌。,第9

17、章 球菌,葡萄球菌,A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凝固酶、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TSST-1,侵袭性疾病、毒素性疾病,胞壁成分:粘附素、M蛋白外毒素:致热外毒素、SLS/SLO侵袭性酶:,侵袭性疾病、毒素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荚膜,大叶性肺炎,脂寡糖(内毒素),流行性脑膜炎(流脑),淋病奈瑟菌,菌毛、外膜蛋白等,淋病,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龋齿,金葡菌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多糖抗原荚膜抗原,肺炎链球菌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区别胆汁溶菌试验(“脐型菌落”)+Optochin敏感试验+荚膜肿胀试验+动物毒力试验+,脑

18、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专性需氧,5%CO2生长更好,巧克力(色)培养基保暖、保湿、立即送检,G杆菌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 少数为致病菌,第10章 肠杆菌科,无鞭毛:志贺菌,中等大小,G 杆菌,无芽胞,多数有鞭毛,有动力,肠道致病菌,肠道非致病菌,发酵乳糖,共同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一致性,培养条件一般性,生化反应差异性,抗原构造特异性,鞭毛抗原(H)、菌体抗原(O)表面抗原(Vi抗原、K抗原),变异现象普遍性,传播途径一致性,致病物质一致性,菌毛,表面抗原;内毒素、外毒素引起发热、腹泻。,普通琼脂培养基,耐药性变异,粪口途径,肠杆菌科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摩根菌属枸橼酸菌属

19、肠杆菌属沙雷菌属等,I M Vi C 试验,克氏双糖铁培养基(KIA),记录:葡萄糖乳糖H2S,致病物质,黏附素、外毒素,肠道外感染,肠道内感染 胃肠炎,化脓性感染:泌尿道感染:,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肠集聚性大肠杆菌(EAEC),大肠埃希菌,卫生细菌学检查 大肠菌群数:37,24h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 肠道杆菌数。1000mL饮水3个 100mL果汁、瓶装汽水 5个,志贺菌属(shigella),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菌,通称痢疾杆菌(dysentery bacteria)。,致病物质,侵袭素

20、:内毒素志贺毒素,SS培养基,分离培养,沙门菌属(Salmonella),菌群菌型甚多,仅少数对人致病伤寒/副伤寒,其中许多为人畜共患病败血症、食物中毒,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猪霍乱、鼠伤寒、肠炎沙门菌,Vi抗原,测定Vi抗体有助于检出带菌者,肥达试验,血清学诊断,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H抗原,以及副伤寒沙门菌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试验。效价:伤寒沙门菌O1:80,H 1:160 副伤寒沙门菌H 1:80用途:辅助诊断伤寒,副伤寒,概念,肥达试验的结果判断,考虑正常人群抗体水平动态观察:恢复期效价增加4倍O IgM,出现早,维持时间短,特异性

21、差H IgG,出现迟,维持时间长,特异性强O H 肠热症可能性大O H 排除O H 早期或有交叉反应的其它沙门菌感染O H 预防接种或曾患过伤寒,变形杆菌属,G-杆菌,有周鞭毛,运动活泼。在普通平板上呈扩散生长,出现迁徙生长现象。,普通变形杆菌X19、X2、XK菌株O抗原,可与斑疹伤寒和恙虫病立克次体的部分抗原发生交叉反应,故用以代替立克次体作为抗原与患者血清作凝集试验,此称外斐试验,以辅助诊断相关的立克次体病。,本菌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可引起中耳炎、腹膜炎、败血症、脑膜炎和食物中毒等。,第11章 弧菌属(Vibrio),G-弧菌。与人类感染有关:,G,弧型或逗点状,单鞭

22、毛。穿梭样动力,鱼群状排列。耐碱不耐酸。,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根据O抗原不同,现已有155个血清群其中O1群、O139群引起霍乱O1群:古典生物型、El Tor生物型,嗜盐,食物中毒,1鞭毛、菌毛,鞭毛运动,普通菌毛,有助于细菌穿过肠粘膜表面粘液层而接近肠壁上皮细胞,使细菌定居于小肠上皮细胞,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致病物质,2.霍乱肠毒素(cholera toxin,CT),GM1(B亚单位受体),ATP,cAMP,Na+Cl-H2O K+HCO3-,肠腔大量积液,腹泻,霍乱肠毒素(cholera toxin)的作用机理,霍乱肠毒素,+,+,所致疾病,霍 乱:烈性肠道传染病,为我国的甲

23、类法定传染病,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粪口途径,临床表现,上吐下泻:剧烈腹泻和呕吐(米泔水样腹泻物),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丧失,低容量性休克和肾衰竭(死亡率高达60%)。,传染源,传播途径,感染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体液免疫为主,SIgA起主要作用,第12章 螺杆菌属,幽 门 螺 杆 菌(Helicobacter pylori,Hp),G-,单极、多鞭毛菌,螺旋弯曲形。微需氧,尿素酶丰富。,*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腺癌和胃黏膜相关B细胞淋巴瘤(MALT)的 发生关系密切。*基础药+两种抗生素 基础药:枸橼酸铋钾 抗生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呋喃唑酮,厌氧性细菌,厌氧芽胞梭菌,无芽胞厌氧菌,

24、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艰难梭菌,第13章 厌氧性细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艰难梭菌,致病物质,所致疾病,破伤风痉挛毒素,破伤风,毒素,气性坏疽、食物中毒,肉毒毒素,食物中毒、婴儿肉毒症,肠毒素、细胞毒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伪膜性结肠炎,厌氧芽胞梭菌属,厌氧芽胞梭菌,特性:G+粗大杆菌 芽胞 周鞭毛,无荚膜(产气荚膜梭菌除外)厌氧 抵抗力强致病物质:外毒素,破伤风梭菌(Ctetani),致病条件,伤口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如刺伤);局部组织缺血,供氧不足;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主要致病物质,牙关紧闭,角弓反张,苦

25、笑面容,破伤风病人的典型临床表现,致病机制,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主要致病物质,阻止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免疫性,毒素与中枢神经组织结合非常牢固,一旦结合即非抗毒素所能中和。,抗毒素(中和作用),早期、足量,病后免疫力不牢固。获得有效抗毒素的途径是人工免疫。,防治原则,防止创口厌氧微环境的形成,清创、扩创,特异性预防,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早期足量(1020万u)使用抗毒素,抗生素,紧急预防,特异性治疗,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TAT)10003000u。肌注前做皮试。,无鞭毛。血培养基形成双层溶血环。Nagler反应(蛋黄培养基)牛乳培养基“汹

26、涌发酵现象”是本菌的特征之一。致病物质:毒素(卵磷脂酶)增加血管通透性,溶血、坏死所致疾病:气性坏疽、食物中毒防治:清创扩创、早期感染使用抗毒素、高压氧舱法。,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肉毒梭菌(Cbutolilum),致病物质:肉毒毒素剧毒(对人致死量为0.1g)作用于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抑制外周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弛缓性麻痹。所致疾病:食物中毒,艰难梭菌(C.difficile),人肠道正常菌群之一。菌群失调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肠毒素、细胞毒素)假膜性结肠炎(菌群失调症),G-杆菌,脆弱类杆菌(Bfragilis)临床上最常见的无芽胞厌氧菌分离株,韦荣菌属咽喉部主要厌

27、氧菌,G-球菌,G+球菌,消化链球菌属,主要寄居于阴道。,G+杆菌,丙酸杆菌属:痤疮丙酸杆菌,无芽胞厌氧菌,正常菌群,数量大,如肠道菌群中,占99.9%,条件致病菌内源性感染,局部厌氧微环境,寄居部位的改变,机体免疫力低下,菌群失调,1.脓液和分泌物粘稠有恶臭;2.直接镜检可查见细菌,但常规培养为阴性;3.感染部位遍及全身,呈慢性经过;4.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无效。,致病条件,主要感染特征,所致疾病,本菌感染无特定临床表现,可致败血症和全身各器官、组织炎症。,致病性,第14章 分枝杆菌属,脂质含量多,抗酸染色阳性(红色),抗酸杆菌。,无芽胞,无鞭毛不产生内、外毒素,结核分枝杆菌,专性需氧,罗

28、氏培养基生长缓慢。抵抗力强:耐酸碱、干燥易变异:卡介苗(BCG),BCG:减毒的保留免疫原性的牛型结核杆菌的变异菌株。,致病物质:与菌体成分有关所致疾病:肺部感染(肺结核)分原发、继发感染。肺外感染细胞免疫与迟发型超敏反应并存,有菌免疫或称传染免疫结核菌素试验(概念、原理、方法、结果分析、应用)防治:防:接种BCG,治:DOTS,麻风分枝杆菌麻风,嗜血杆菌属,第15章,一类G-小杆菌,常呈多形态性,无鞭毛、无芽胞。,流感嗜血杆菌(H.influenzae),需氧,生长需要X因子和V因子,巧克力平板;“卫星生长现象”。致病物质:荚膜、菌毛、内毒素所致疾病:原发感染(急性化脓性感染,小儿)继发感染

29、(内源性感染,成人)免疫性:体液免疫,第16章 动物源性细菌,布鲁菌属 耶尔森菌属芽胞杆菌属柯克斯体属巴通体属,人类感染的病原菌来自于动物宿主,通过直接接触动物或其污染物,或经媒介动物叮咬等途径而传播。,布鲁菌属(Brucella),羊布鲁菌,G-小杆菌,无鞭毛、无芽胞。,致病物质:主要为内毒素所致疾病:人波浪热 母畜流产免疫性:细胞免疫,耶尔森菌(Yersinia),G-短杆菌,无鞭毛、无芽胞。液体培养基:沉淀、菌膜呈“钟乳石”状下沉,鼠疫耶尔森菌,致病物质:F1抗原、V、W毒力抗原、鼠毒素、内毒素所致疾病:鼠疫,传播媒介:鼠蚤免疫性:免疫力牢固,芽胞杆菌(Bacillus),需氧,有芽胞,

30、革兰阳性大杆菌炭疽芽胞杆菌炭疽病(炭疽毒素)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病畜处理:焚烧、深埋严禁在室外解剖炭疽动物尸体,贝纳柯克斯体,亦称Q热柯克斯体,,柯克斯体属(Coxiella),大多为球杆状,杆状G-,但着色不明显,Giemsa染成紫色。胞内寄生菌,所致疾病:Q热,传播媒介:蜱免疫性:细胞免疫,巴通体属(Bartonella),汉塞巴通体为猫抓病(帕利诺眼淋巴腺综合征)(cat scratch disease,CSD)的主要病原体。五日热巴通体为五日热(战壕热)的主要病原体。传媒:虱,第17章 其他细菌,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G菌,异染颗粒,无荚膜、无鞭毛、不产生芽胞

31、只有白喉棒状杆菌是致病菌,需氧,吕氏培养基,亚碲酸钾血琼脂平板-棒状杆菌噬菌体溶原性转换,产生白喉毒素。致病物质:白喉毒素(AB),A亚单位灭活EF-2。所致疾病:白喉(毒血症)。飞沫传播免疫性:体液免疫预防:人工主动免疫:注射DPT混合疫苗D:白喉类毒素,鲍特菌属(Bordetella),百日咳鲍特菌(B.pertussis)是一类G小球杆菌。,初次分离时常用鲍-金培养基。,所致疾病:百日咳,飞沫传播,儿童易感预防:接种DPT,P:百日咳死疫苗,嗜肺军团菌,G-杆菌,不易着色,Giemsa染色,有鞭毛,兼性胞内寄生。军团菌病,传播途径:飞沫(夏秋季)中央空调冷却塔用水污染军团菌而导致感染。细

32、胞免疫。,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绿脓杆菌,G-杆菌,单端13根鞭毛。产生带荧光的绿色水溶性色素。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也是院内感染常见菌。致病性:主要为内毒素致病。多见于皮肤黏膜受损部位与机体免疫力下降病人,表现为局部化脓性炎症。,空肠弯曲菌空肠亚种(C.jejuni subsp.jejuni),G-,形态细长,呈弧形、螺旋形、S形或海鸥状,一端或两端有单鞭毛,运动活泼微需氧,在含5%氧和10%CO2的环境中生长最好,生长在42 比37 好引起人类急性肠炎和食物中毒。粪口途径传播。,第18章 放线菌属(Actinomyces),一类丝状、呈分枝生长的单细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33、,正常菌群内源性感染,抗生素主要产生菌,衣氏放线菌,G+,培养困难,厌氧或微需氧,初次分离需5%CO2,血琼脂平板,不溶血。病灶组织和瘘管的脓汁中,肉眼可见硫磺样颗粒(组织中菌落),压片或组织切片,显微镜下可见颗粒呈菊花状。,软组织的慢性无痛性化脓性炎症,慢性肉芽肿并常伴有多发性瘘管形成。与龋齿和牙周炎有关。手术清创、切除坏死组织。,诺卡菌属(Nocardias),严格需氧,不属于人体正常菌群,第19章 支原体(Mycoplasma),支原体概念:无细胞壁,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能在无生命培养基生长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肺炎支原体,支原体肺炎,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溶脲脲原体穿透支原体,泌尿

34、生殖道感染,是艾滋病的辅助致病因素,营养要求高。初次分离培养加10%20%血清(提供胆固醇与长链脂肪酸);固体培养典型的菌落呈荷包蛋样。,L型细菌 支原体 可回复 在遗传上与细菌无关 无胆固醇 胆固醇,种类 储存宿主 传播媒介 主要临床表现 普氏立克次体 人 人体虱 发热、头痛、皮疹(流行性斑疹伤寒)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损伤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鼠等 鼠蚤 发热、头痛、皮疹(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立克次体 鼠等 恙螨 局部黑色焦痂(恙虫热)发热、头痛、皮疹,概念: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严格 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外斐反应:基于与变形杆菌有共同抗原。,治疗:氯霉素,四环素 勿用磺胺类药物!

35、,第20章 立克次体(Rickettsia),概念:一类严格真核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原体、始体),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沙眼(眼眼、眼手眼)包涵体结膜炎(婴儿:产道。成人:接触)泌尿生殖道感染(性接触)婴幼儿肺炎(呼吸道),沙眼衣原体,沙眼生物型,LGV,性病淋巴肉芽肿(性接触),肺炎嗜衣原体,呼吸道感染,第21章 衣原体(Chlamydia),螺旋体属小结,密螺旋体属(Treponema)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 梅毒 性传播疏螺旋体属(Borrelia)伯氏疏螺旋体 莱姆病 硬蜱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问号状钩端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病 接触疫水,属和代表菌 引起

36、人类疾病 传播方式或媒介,螺旋体概念:是一类细长、柔软、螺旋状、运动活泼的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第22章 螺旋体(Spirochete),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致密而规则的小螺旋,一端或两端呈钩状,运动活泼(暗视野显微镜观察),Fontana镀银染色染成棕褐色。常用Korthof培养基培养。,传染源:鼠和猪是重要的储存宿主和传染源。,传染途径:经粘膜或破损皮肤进入(接触疫水);经胎盘垂直传播。,体液免疫为主;疾病后可获得抗同型钩体的持久免疫力。,发病1周内取血液;2周后取尿液;有脑膜刺激者取脑脊液。,第二篇 病毒学,个体微小,可通过除菌滤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构简单:无完整的细

37、胞结构,仅含一种核酸严格胞内寄生;以复制方式增殖;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病毒(virus),病毒引起疾病的特点,传播性强,流行广、病死率高、持续感染、引起肿瘤,第23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病毒体(virion):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测量单位为纳米(nm,1/1000m),电镜观察,裸露病毒(核心+衣壳),包膜病毒(核衣壳+包膜),核心:核酸 基因组genome 感染、增殖、遗传、变异,衣壳:壳粒capsomere 抗原性、保护、感染性,包膜:包膜子粒peplomere(刺突spike)维护病毒 结构完整性、感染性、抗原性、致病性,病毒的增殖方式:,病毒的增殖,复制,复制周期:,

38、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装配、成熟和释放,病毒的异常增殖,顿挫感染(流产性感染):宿主细胞(非容纳细胞)条件不合适,不能复制出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的现象。缺陷病毒/缺损干扰病毒:基因组不完整的病毒体。缺陷病毒在宿主细胞内不能单独复制出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辅助病毒:可以辅助缺陷病毒完成正常增殖的病毒,病毒的干扰现象,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干扰现象。发挥干扰作用的缺陷病毒称为缺陷干扰颗粒(defective interfering particle,DIP)。活病毒活病毒 活病毒死病毒 活病毒缺陷病毒,基因突变 条件致死性突变株:温度敏感突变株(

39、ts)缺陷型干扰突变株(依赖野毒株,又干扰野毒株的增殖)宿主范围突变株 耐药突变株 基因重组与重配 重组:两种病毒感染同一宿主细胞而发生基因交换的现象。重配:分节段的RNA病毒间交换RNA节段而发生的基因重组。,病毒的遗传与变异,基因整合 噬菌体、逆转录病毒细胞转化病毒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 互补作用与加强作用:两种病毒感染同一宿主细胞,一种病 毒的基因产物促使另一种病毒的增殖。表型混合与核壳转移,病毒的遗传与变异,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物理因素 温度:耐冷不耐热 辐射:X线、紫外线可灭活病毒 pH:59化学因素 脂溶剂:有胞膜病毒对脂溶剂敏感 消毒剂:氧化剂、酚类、醇类敏感 大多数病毒对甘油的抵

40、抗力比细菌强,故用50%甘油的盐水保存和运送病毒标本。,-196,第24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一、病毒的传播方式与感染途径,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或受染动物与人群个体间的传播。,垂直传播,通过胎盘或产道,病毒由母亲传给胎儿的方式。,常见: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CM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肝病毒(HBV),人类病毒的感染途径,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二、病毒的致病机制,病毒的免疫逃逸,杀细胞效应:,稳定状态感染:,多见于有包膜病毒,细胞融合多核巨细胞 新抗原免疫应答,病毒包涵体:病毒感染细胞内出现光镜下可见的嗜酸性/嗜碱性团块结构。,细胞凋亡,

41、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的病理损伤,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促炎性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免疫抑制作用,隐性病毒感染:,显性病毒感染:,三、病毒的感染类型,获得免疫力/带毒者(传染源),病毒感染,如VZV、HIV、麻疹病毒感染,急性病毒感染,持续性病毒感染,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短d/W,病程长,月/年症状、无症状原因:机体免疫力弱、病毒受保护、V抗原性弱、DIP、V基因整合,潜伏感染,慢性感染,慢发病毒感染,慢发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慢性感染:,病毒持续存在于血液/组织中,向外排毒。病程长,可检出病毒,如HBV。,潜伏感染:,经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组织细胞中,可反复激活,急性发作

42、;病毒只有在急性发作时才被检出;如 HSV、VZV。,慢发病毒感染:,潜伏期长,发病后为亚急性进行性加加重,直至死亡。如HIV、朊粒、狂犬病病毒,急性感染后1年或数年,发生致死性并发症。如麻疹病毒感染导致SSPE。,持续性病毒感染,急性感染的迟发并发症:,密切相关,但尚未获肯定;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原发性肝癌EB病毒鼻咽癌,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一种是肯定的,即肿瘤由病毒感染所致,如人乳头瘤病毒人疣(良性肿瘤),人类嗜T细胞病毒人T细胞白血病(恶性肿瘤),四、病毒与肿瘤,抗病毒免疫,一、非特异免疫,体温,NK细胞,二、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干扰素,细胞因子,单核吞噬细胞,干扰素(I

43、nterferon)IFN,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机体细胞所产生的一种具有抗病毒等作用的糖蛋白。,抗病毒机理,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蛋白激酶、2-5A合成酶,抗病毒特点,相对种的特异性、间接性、广谱性,按种类:IgG、IgM、IgA,CTLTh1,中和抗体:,与病毒结合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的抗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按功能:,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抗体、,血凝抑制抗体,抗病毒免疫的主要成分,二、特异性免疫,第25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用于分离培养的标本:,采取急性期,,立即送检、低温保存,血清学诊断的标本:,双份血清,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动物接种,鸡胚

44、接种,细胞培养,细胞病变: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红细胞吸附病毒干扰作用细胞代谢的改变,灭活疫苗,乙脑疫苗,狂犬疫苗,减毒活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HAV疫苗,其他疫苗,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 亚单位疫苗等,一、人工主动免疫,二、人工被动免疫,免疫球蛋白,细胞免疫制剂,金刚烷胺-抑制病毒脱壳-预防感冒,核苷类药物,-阿昔洛韦,AZT、3TC,抗病毒药物,特异性抗体治疗性疫苗,免疫制剂,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evirapine,蛋白酶的抑制物-indinavir、ritonavir,干扰素及干扰素诱生剂(p

45、oly I:C)中草药-板蓝根、大青叶、黄芪,抗病毒基因治疗-反义核酸、siRNA、核酶,病毒感染的治疗,抗病毒化学制剂,第26章 呼吸道病毒,传播快,传染性强,可反复感染。,核酸类型 所致疾病流感病毒 单负链分节段RNA 流感副流感病毒 单负链RNA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 单负链RNA 呼吸道感染麻疹病毒 单负链RNA 麻疹、睾丸/卵巢炎、脑炎腮腺炎病毒 单负链RNA 腮腺炎冠状病毒 单正链RNA 普通感冒、消化道感染风疹病毒 单正链RNA 风疹、风疹综合征腺病毒 双链DNA 呼吸道感染、肠炎鼻病毒 单正链RNA 普通感冒呼肠病毒 双链RNA 呼吸道/肠道感染,流感病毒的结构,包膜,核衣

46、壳,基质蛋白(M1蛋白):型特异性抗原,脂质双层 镶嵌蛋白:血凝素(HA,H1H16)神经氨酸酶(NA,N1N9)基质蛋白M2:型特异性抗原,核酸:分节段(甲、乙型8段,丙型7段)单负链RNA,核蛋白(NP):具有型特异性,RNA多聚酶:PB2、PB1、PA,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柱状,为三聚体,它基本上以相同的间距覆盖了病毒的全部表面。,介导病毒吸附和穿入 宿主细胞;凝集红细胞;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具有亚型和株特异性。H1H16,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四个亚单位组成的四聚体,并不平均分布在病毒表面,而是聚合成群。,参与病毒的释

47、放与扩散;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无中和作用),抑制水解,阻止病毒扩散;具有亚型和株特异性。N1N9。,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因HA或NA的点突变造成,变异幅度小,属量变,引起局部中、小型流行。抗原转变(antigenic shift)因HA或NA的大幅度变异造成,属质变,导致新亚型的出现,引起世界性的暴发流行。,变异,HA、NA抗原,分型,A/HongKong/1/68(H3N2),分型,NP和M蛋白抗原性,甲型乙型丙型,甲型,HA和NA抗原性,H1H16、N1N9 亚型 H5N1、H7N7 H1N1,命名,型别/宿主/分离地点/病毒株序号/分离年代(HA与NA亚型号),

48、流感病毒,麻疹的并发症,呼吸道并发症:最为常见的肺炎(4%)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1/1000 000),接种MMR三联减毒活疫苗,免疫保护率达95%。M:measles virus(麻疹病毒)M:mumpe virus(腮腺炎病毒)R:rubella virus(风疹病毒),人类肠道病毒 所致疾病脊髓灰质炎病毒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柯萨奇病毒 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手足口病(A16)埃可病毒 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 新肠道病毒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手足口病(71型),球形,无包膜的ss+RNA小病毒,衣壳二十面体,衣壳由60个壳粒组成,每个壳粒又由VP1、VP2、VP3和VP4

49、组成,第27章 肠道病毒(enterovirus),粪-口途径传播,第28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核酸类型 所致疾病轮状病毒 双链分节段(11个)RNA 急性胃肠炎杯状病毒 单正链RNA 急性胃肠炎肠道腺病毒 双链DNA 急性胃肠炎星状病毒 单正链RNA 急性胃肠炎,无包膜,轮状病毒,婴幼儿急性腹泻和引起婴幼儿腹泻死亡 的主要病原体。,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消化道急性肝炎,血液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第29章 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es),五种肝炎病毒比较,甲型肝炎的临床经过与免疫反应,感

50、染病毒后周数,甲型肝炎病毒,免疫性,抗-HAV的IgM在急性期和恢复早期出现 阳性可作为甲肝的确诊依据,抗-HAV的IgG在恢复后期出现 有保护作用,维持终身,抗-HAV IgM+,近期感染抗-HAV IgG,既往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可见3种颗粒,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小球形颗粒,管形颗粒,是完整的HBV颗粒,含DNA和DNA聚合酶,有传染性。,大球形颗粒,电镜下,球形,双层结构,42nm。,外层:包膜,Dane颗粒,完整的有感染性的HBV颗粒,脂质双层+,包膜蛋白:HBV表面抗原(HBsAg)前S1抗原(PreS1)、前S2抗原(PreS2),核衣壳,为二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