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261339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快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加快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加快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加快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加快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加快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实施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加快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教育信息化2.O行动计划等精神,充分发挥人工智能领域全球著名学者情系家乡、关注教育特殊优势,推进我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宗旨,以“为未来、向未来、创未来”教育理念为引领,从娃娃抓起、从兴趣入手,紧紧围绕智能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不断提升学生人工智能专业素养,引领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着力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为全面提升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源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重要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育人为

2、本。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泛在化、智能化、个性化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满足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需求。(二)坚持政府主导。牢牢把握人工智能教育的基础性、公益性原则,正确处理学校教育与校外服务关系,坚持量力而为、尽力而行,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分步实施。(三)坚持协同创新。着力用好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人才学识渊博、联系广泛优势,加强同高校院所、人工智能企业协同合作,拓展人工智能教育技术、资源和服务空间,加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创新。(四)坚持科技赋能。聚焦学校、教师、学生的关键需求,聚焦基础教育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加快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推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变革,促进基础教育质

3、量全面提升。(五)坚持统筹推进。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特色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快提升人工智能教育普及速度,精准把握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力度,持续撬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确保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稳妥有序、取得实效。三、主要目标立足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先行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围绕培养创新人才这个“主程序”,点亮先行先试、典型引路两个“大端口”,突出均衡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三个“硬指标”,搭建课程体系、师资体系、设施体系、素养体系、应用体系和未来教育体系六个“子模块”,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现面的加速普及、质的稳步提升,为更大范围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提供愿景图、路线图和施工图

4、。四、重点任务(-)开展人工智能普及教育1.加强课程建设。紧扣人工智能与信息科技等课程的内在联系,组织制定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纲要,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具体要求。按照“基础普及、进阶拓展、综合提升”三维目标,开发或遴选适合不同学段特征、不同层次目标学生的人工智能系列课程,打造“纲要先行”“一纲多本”“教练结合”的课程体系。2,推动课程普及。将人工智能(简称Al)教育课程纳入各区(含葛店经开区、临空经济区,下同)教育发展规划与学校教学计划,列入中小学课程内容。按照“一区一Al课程、一区一Al团队、一区一创新项目、一区一智创空间、一区一品牌活动”要求,推动实现人工智能课

5、程开设制度化、教学实施规范化、活动开展常态化。3 .明确课程安排。加强人工智能与信息科技、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首字母缩写)、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整合,遵循感知、理解、应用、创新的认知规律,推动实施渐进式、有弹性、有差别的人工智能教学,指导有关学校开好人工智能课程,逐步实现一至二年级开设人工智能启蒙入门课程,侧重感知、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其他年级开设人工智能成长进阶课程,侧重理解、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鼓励学校遴选有兴趣爱好的学生,以课后延时服务、兴趣社团活动等形式开展进阶拓展、综合提升课程。(二)强化人工智能师资队伍培养4 .强化师资力量。将人工智能教育师资建设纳入市事业单位“人才池

6、计划”、纳入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重要内容,制订人工智能教育师资培养计划,通过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转岗培育等方式,建立专业化人工智能教师队伍,聘请高校院所、科研机构或相关企业专业人士作为人工智能教育兼职教师,拓展人工智能师资来源渠道。5,开展专项培训。建立市、区、校三级培训机制,设立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研修班、人工智能教学能力提升班,围绕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课程开发等能力标准,依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等方式,分层次、多途径开展人工智能培训,着力培养一支能上课、会上课的专业师资团队,建设一支善用AI技术和优质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教研活动的骨

7、干教师队伍。6 .加强双向赋能。落实关于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引导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引导教师深化教育教学和课程教材创新,将“动手操作、实践体验”理念融入学科教学,打造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特色精品课程,促进人工智能教育与学科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三)推进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7 .构建人工智能云平台。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对照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O行动计划要求,加强同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合作,采取系统规划、滚动实施的方式,推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建设,打造泛在化、智能化、个性化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管理及服

8、务云平台,为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支撑。8 .打造人工智能实验室。坚持共建共享原则,结合教联体建设布局,制定市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规划建设方案,采取竞争性资助等方式,统筹安排专项资金对中小学校硬件设施进行更新、升级,引入机器人、无人机、物联网、开源硬件等教学设施,打造集“课程教学、应用实践、互动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形成特色鲜明、层次分明、融合发展的实验室建设体系。依托市科技馆设立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将有关场馆打造成为融人工智能教、学、研、展、赛等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式“科技空间站”。9 .夯实人工智能资源库。依据省编信息科技教材人工智能模块内容,积极组织教研、电

9、教、教学一线教师及科协等部门专家,开发普及类课程辅助资源包和创新教具,促进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化、常态化开展。创新人工智能教育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加强与高校院所、人工智能企业协同创新,引导优质人工智能资源的定向开放,形成基础资源政府提供、免费使用,个性化资源社会提供、市场选择的开发应用新生态。(四)构建人工智能素养培育体系10 .建立素养评估体系。积极对标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围绕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核心素养,以及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支撑因素,探索建立人工智能素养评估指标模型,采取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中小学生人工智能素养评估,实现

10、“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用”。IL挖掘人工智能英才。加大对具有科技创新兴趣潜力的学生培养力度。创新人工智能课程考试机制,推动人工智能与信息科技考试融合创新,建立“初升高”人工智能特长学生考查录取机制。支持组建高中学段通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实验班,择优遴选人工智能英才,鼓励学校聘请信息学奥赛金牌讲师培养指导。积极构建以赛促学、促教、促研,打造创新多元竞赛体系,着力发现和培养人工智能优秀创新人才。支持参与各级各类人工智能竞赛活动,为国家级、省级竞赛输送种子选手。探索将人工智能竞赛结果纳入市“强基计戈。12 .组建人才培养联盟。充分发挥人工智能领域全球著名学者的引领作用,围绕培育“通识、通智、通用

11、”的人工智能英才目标,加强基础教育与高校院所、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协同合作,共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联盟,通过整合资源、力量、技术,打造多赛道、多类型、多出口的人工智能实践创新平台,为培养人工智能人才创造良好环境。(五)拓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13 .推进教学应用。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三个课堂推广应用,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开发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诊断、资源推送和学习辅导等应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助教、智能学伴等教学应用,实现“人机共教、人机共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4 .创新评价应用。创新信息化评价工具,全面记录学生学习实践经历,客观分析学生能力,支撑各

12、学段全过程纵向评价和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推动学生数字档案在评价中的应用,构建基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形成学生综合画像,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学生评价模式。15 .加快研训应用。建设全市中小学智能研训一体化平台,构建“教研+应用+数据+画像”智能研训环境,建立教师教学、教研、继续教育数据分析、评价与管理系统,实施伴随式数据采集与过程性评价,为教师提供智能诊断、智能研伴、智能导学、智能推送等智能研修服务,着力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16 .深化管理应用。推动教育治理数字化,围绕学校布局规划、招生入学预警、学区地图展现、校园安全管理等核心业务,构建多领域、全周期、场景化的

13、协同应用,整体提升教育决策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水平。建设市教育“数字大脑”,实现全市教育治理“一图全面感知,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六)运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17 .探索未来课堂变革。秉持“为未来,向未来,创未来”的教育理念,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作为课堂变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着力破除传统课堂单一化、模式化、静态化的弊端,探索形成智能化、情境化、交互化、体验化的未来课堂新形态,为学生打造一个开放、高效、动态、快乐的深度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全面提高学习效率,加快提升核心素养能力。18 .推进未来学校建设。围绕环境智能化、资源泛在化、教学个性化、虚实一体化、治理现代化发展方

14、向,制定“未来学校”建设标准,打造一批以未来教育思想为引领、未来课程为核心、未来课堂为载体、未来教师为基础、未来环境和技术为支撑的“未来教育”窗口校。19 .打造未来学习中心。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原则,打破学校、班级、年龄边界,协调民政、科技、经信等部门,建成全开放、复合式、智慧型的未来学习中心。探索“学习中心+科技馆”“学习中心+优质企业”“学习中心+家庭”等多种协作形态,引入大量校外优质教育资源。实行积分银行制度,推动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人员、场馆讲解员、企业科技人员、职能部门干部、家长志愿者等发挥特长,为学习中心提供公益性服务,推动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学习型城市。五、实施步骤

15、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的原则,分三个阶段开展,逐步深入推进实施。第一阶段:试点探路(2023-2024年)启动“人工智能进百校”行动计划,支持葛店经开区争创“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制定试点工作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积极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探索,加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创新应用,建立城乡一体、上下联动的试点体系。第二阶段:巩固提升(2025-2026年)着力抓好师资培训、设施升级、场景融合、教育探索等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工作,组织开展试点评估。推动更多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打造更丰富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指导各地建成2所未来学校。第三阶段:加速发展(2027-2028年)聚

16、焦“为未来、向未来、创未来”,努力推动人工智能课程全学段开设、师资全方位提升、设施全链条配套、通道全流程打通、应用全领域拓展、教育全要素创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夯实面向未来的教育基础,塑造未来竞争优势。六、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研究解决人工智能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进重点工作任务顺利实施。市教育局成立工作专班,负责落实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有关工作。(二)加强规划引导。按照全市统筹、区域协同、条块联动要求,加快制定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规划建设方案,明确试点探路、巩固提升、加速发展等不同阶段人工智能教育实施范围、教学要求、实施标准和

17、配套资源,为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提供具体路径指引。(三)加强经费保障。市财政局和各区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财政教育经费可用于购买信息化资源和服务的政策,设立人工智能教育专项预算,保障人工智能教育所需经费。对课程制定、平台建设等共性部分,由市财政给予资金保障;对实验室建设、教具配备等个性部分,由各区财政统筹协调解决。(四)加强政策激励。出台人工智能专任教师招录、职称评定、评优选先等鼓励政策,对在课程建设、课堂比武、活动比赛等项目中表现优秀的教师,在评先评优和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制定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建设管理办法,建立课程开发、应用、评价与推广制度,鼓励学校和教师在人工智能教育教学中出经验、出成果。(五)加强监测评价。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人工智能教育列入教育教学常规考核和质量评估范围,对有关中小学校人工智能教育情况开展质量监测评价,指导学校上好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指导学校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人工智能教育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