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五水共治”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261372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新时代“五水共治”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新时代“五水共治”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新时代“五水共治”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新时代“五水共治”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新时代“五水共治”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新时代“五水共治”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时代“五水共治”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新时代“五水共治”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1年度监督计划,今年8至10月,市人大城环委和农村委对我市“五水共治”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2020年8月9日,市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会通过关于落实“五长”责任制推进“五水共治”的决定后,市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建立了相关河长制联席会议制度,签订了“五水共治”目标责任书,制定了工作考核办法,不断加大水环境监管和治理工作力度,全市“五水共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一)强力推进污水治理。市政府把污水治理作为“五水共治”工作的突破口,坚持标本兼治,进一步加大水污染防治工作,全市水环境治理工作呈现

2、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一是稳步推进三大工程建设。针对我市内湖水质恶化、污染严重的问题,市政府实施了环磁湖截污、内湖清淤和生态修复三大工程建设。磁湖区域污水管网建设、下陆团城山片污水管网工程、磁岸和东岸二三级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磁湖南岸二三级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等正在实施之中;内湖清淤工程量约86万方,目前已完成19.2万方;人工湿地、水下生态系统及岸线整治等生态修复工程,按四个施工段正在进行中。二是逐步完善污水治理设施。在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面,全市8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已有6个建成了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或者建设对接管网,依托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工业园区、市区城镇、乡镇三个层级污水处理厂,二

3、三级管网等正加快建设,力求形成较为完备的污水处理系统,实现市政府作出的在今年12月28日前,全面杜绝污水直排江湖情况的承诺。三是加快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市政府在全力推进污水治理工作中,把环保部、省环保督查组列出的突出环境整改问题作为重点,大力开展了大冶湖、网湖、保安湖等省控湖泊非法投肥等掠夺式养殖行为整改工作,磁湖、青山湖、青港湖等内湖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以及长江干流饮用水源保护区违法违规设施拆除迁移工作。经过治理,磁湖水质由2015年的V类提升为目前的W类,III类水质达标率接近90%;大冶湖水质也由过去的V类提升为目前的W类;保安湖水质保持在W类,出现一定改善;网湖水质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

4、;青山湖2016年底已全面消除黑臭,青港湖水质也呈现好转。(二)大力完善防洪体系。市政府一方面加大防洪工程建设力度,提升防洪硬实力,另一方面采取完善机制等非工程措施,提升防洪软实力,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防洪体系。在防洪工程措施建设方面,市政府实施了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市城区长江干堤已达到国家一级堤防标准。近年来,全市累计投资1.14亿元,完成了大冶湖、保安湖等重点湖泊水毁修复工程、堤防加固工程,完成了240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占辖区总水库数量的83.3%。投入资金4.07亿元,加大对长江重要支流、干流的整治力度,完成了富水流域堤防加固工程68.69公里。投资1.2亿元实施大冶湖等湖泊泵站更新改造项目

5、,新建了明港等一批小型泵站。在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方面,建立了气象、水文、水利、安监等多部门会商制度,全面落实24小时防汛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做到及时传递上级指示精神,及时转发暴雨洪涝预报、预测、预警,发布极端气候情况和水雨工情情况,为防汛领导及时会商研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还建立了长江干堤、富池大闸、磁湖闸远程监控系统和全市水库水雨情监测系统等一系列信息化工程,实现了远程水文信息采集、多中心监测、趋势分析和远程空时等功能,进一步提高了水利现代化水平。(三)着力健全排渍系统。市政府以解决市区道路口积水问题为重点,积极推进市区排涝项目、管网清淤和雨污分流管网工程建设。新建改造排水管渠7.87公里,疏

6、浚维护排水管渠277公里,完成了城区7处渍水点改造,今年计划新实施排渍项目37个。目前,主城区排渍泵站已建成7座,城区共有雨水与合流制排水管网900余公里,排渍能力达到943秒,城市排渍防涝应急能力初步具备。近两年强降雨期间,主城区基本未见长时间、大面积渍水,有效保障了居民生产生活稳定。(四)全力保障供水安全。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取得明显进展,我市已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2016年度饮用水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任务,基本拆除了长江饮用水水源地范围内码头、驾校、厂房、工业企业。通过检测,今年1-8月份,长江饮用水水源地In类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实现稳定达标。供水设备设施不断更新,改造了一批供水管网

7、,新建了一些片区加压站,主城区到居民户表水压达到国家规定。供水区域不断扩大,新增了黄金山工业园区、西塞山工业园、新港物流园区域供水管网约190公里,实现向大冶还地桥镇供水,解决了部分“城中村”以及城乡结合部居民饮水问题。建成供水加压泵站170余座,供水能力从之前39万吨/日提升到48万吨/日,服务113万余人口,并建立了水质实时在线监控系统,确保供水质量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五)竭力提高节水效率。我市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节水宣传周”等活动为契机,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引导居民、企业树立节约用水理念。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创建节水型单位85家。全面推行和完善“阶梯水

8、价”制度,城市节水器普及率、一户一表率、城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往年均有一定幅度的提升,农业节水技术正在逐步推广,供水管网漏损率逐渐下降。我市通过了2016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节水型城市建设氛围正逐步形成。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工作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尽管已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五水共治办”,并明确办公室由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指挥部负责,没有建立专门的“五水共治”日常工作机构;工作机制不够完善,联合执法机制、项目支撑机制等落实不到位,考核督查常态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治水氛围尚未形成,水环境治理的合力不足。(二)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虽然我市工业园区、市区城镇和部

9、分乡镇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不少的污水处理厂,但治水设施建设尚未做到全覆盖,有的污水处理厂建设仍旧停留在选址立项阶段,个别地方甚至至今还未开工,加之配套的二三级管网建设工程严重滞后,导致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雨污分流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大部分区域还未实现雨污分流;老城区自来水管网很多老旧破损,供水效率不高;一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老化现象严重,管理缺失,作用得不到发挥;对一些地方的大山塘、工业尾矿库除险加固工作重视不够。(三)治理投入还不够充足。我市“五水共治”工作任务重、项目多、难度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力度和治水技术的科技含量均有待加强。从目前来看,水环境治理工作资金投入不足,且治水工作

10、还未完全发挥群众作用,形成全民参与的氛围,单纯依靠市政府职能部门单打独斗,进展缓慢,缺乏工作长远规划。(四)宣传教育还不够到位。当前我市宣传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加强。社会对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随意乱扔垃圾、漏排偷排污水的现象屡禁不止。部分企业透支生态环境追求经济利益,社会责任感缺乏,市民群众保护环境的责任心还不强、自觉性还不高。部门监管和对破坏水环境的行为打击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三、几点建议(一)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要制定“五水共治”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治水重点工作任务,创新治水工作体制机制,坚持高位协调,加强“五水共治”机构建设。

11、要建立健全并落实好“五长”责任制、联合执法机制、项目支撑机制和监测预警机制等。要进一步加强对“五水共治”工作的综合协调、统筹管理和监督考核。要充分调动和发挥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能,加强与县市区之间的联系协调,建立信息互通和工作对接机制,形成“五水共治”工作的强大合力,着力构建“全市一盘棋”的“五水共治”格局。(二)加快工程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府要抓住“治污水”这个关键,协调推进“防洪水、排渍水、保供水、抓节水”,把污水处理厂配套设施二三级管网工程建设、防洪排渍水工程建设、备用水源地整治保护、节水惜水意识养成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治水设施建设要注重县市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协调,关注农

12、村水污染防治工作。要认真贯彻“五水共治”决定的要求,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如期完成治水任务。要坚持把好工程质量关,注重治水设施的后期管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在水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努力实现我市水环境持续好转。(三)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落实资金技术保障。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在财力物力人力上为我市“五水共治”工作提供坚强保障,积极向国家或省政府争取财政、投融资支持,拓宽治水资金来源,加大资金投入。结合本市实际,积极学习、借鉴、引进国内其他城市在治水领域的先进经验,引入治水人才和技术,全面提升治水的科技含量和治水效率。(四)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公开曝光、坚决取缔,做到“零容忍”,从严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要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水环境治理的重大意义,宣传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水污染防治正反典型的报道和曝光力度,努力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强化全民法律意识,积极营造推进全民治水的浓厚舆论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