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师培训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政教师培训材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思政教师培训材料微传播即指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为传播媒介,以短小精悍的碎片化文字、视频为传播载体,以高效传播性、便捷交互性和广泛渗透性为传播特征的去中心化、碎片化、网格化的裂变式多级信息传播模式。微传播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应深入把握大学生群体所呈现的群体性特点和网络化趋向,突破以往大而全、广而泛的传播模式,采取微“小鲜活、细致入微”的新型传播模式,牢牢占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在理想信念、理念思维、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方面增强话语的传播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属性与功能在虚拟网络社会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以非虚拟的对象化的形式存在,可
2、承载教育功能和价值整合功能。1 .坚守主流属性。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从话语属性来讲,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代表一定社会阶层,是反映其政治观念、价值取向和社会道德的集合体,具有政治教化和道德教育双重功能。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主流价值观应当占据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并对社会全体成员起到正向教育和引导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既是一个稳定的体系,又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的稳定体现在对主流核心价值观的坚守,它的开放体现在对世情、党情、国情、民情的动态把握,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话语创新。马克思指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当解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间、时代之问,应当囊括政治话语、教育话语、生活话语,并将主流话语置于引领和主导的地位。在纷繁复杂的网络场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弘扬主旋律,彰显主流价值观,强化话语转向与输出,奏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时代强音。2 .聚合人本”价值。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当回归到人本身。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忽视人的存在的倾向,教育者往往依据自我意识,机械化地将已有的社会思想道德要求和规范灌输给受教育者,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这就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教育对象生活世界相悖离,出现偏离人本身而走向虚无世界的境况。
4、同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如果忽视人,缺乏与人的耦合,再精妙的话语也会苍白无力。因此,集合人本性原则彰显人本价值诉求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应有之义。作为具有指向性的言语行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必须遵循受教育者的主体选择性规律。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生成、叙事和传播都应以人为本,围绕教育对象的特征,立足教育对象的言语方式和情感需求,实现话语风格及表述方式生动化、生活化转向,让思想政治教育回归到人本身,彰显人的主动性、能动性。3 .彰显建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开展信息传递、信息交往的载体。不同的话语主体与客体之间需要有共通的语言符号系统将他们之间的观念、情感、兴趣等进
5、行有效联结。这就需要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实现观念、情感、思想的有效传递与融合,在此基础上实现二者相互适应、彼此共融。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需要创新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将灌输式的单向话语转化为“建构式的双向话语,避免因过度追求大场面、大手笔、大制作而出现的宏大叙事,逐步实现传统政治话语向大学生生活话语的转变。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向面临的问题微传播时代的到来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挑战,在此背景下,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向势在必行,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深入分析话语转向面临的现实困境有助于明晰话语转向的重点和难点。L话语引领力不够。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面
6、临着生活化?口政治性二元割裂的困境,话语供给机械化、抽象化倾向严重,未能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导致话语引领力弱化。如,在宣传社会重大热点问题时,存在话题主题和切入点宏大、背离当代大学生群体需求等现象。大主题的话语宣传若未能从小处着眼、从吸引力着手,易引发大学生群体产生厌倦和审美疲劳。因此,教育者在创设话语叙事时,应着力提高话语引领力,让主流话语占据青年话语场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要向亲切感、亲和力、感染力的话语方向转化,在理论宣讲、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立志成才等方面增强话语的我们感。2 .话语交往性较弱。话语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工具。哈贝马斯指出:交往理性概念的内涵最终可以理解为论证话语在不受强
7、制的前提下达成共识这样一种核心经验。高校传统教育环境所形成的单一性、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互动形式与当前网络时代的新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话语交往的力度和深度不强。传统教育模式下,教育者独享话语权,受教育者被视为教化对象,主客体之间话语交往偏向于单向灌输说者与听者”之间平等交流受阻。微传播语境下,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模式及行为习惯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交互性、交往性缺失,难以深入到大学生的话语世界和生活领域。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需要摒弃传统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进入到人人都是话语制造者和传播者的平等交往场域。3 .话语创新力不足。微传播模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话语稳定性
8、、权威性、定向化的传播特点,话语传播更加快捷、高效。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动态、海量、实时的信息源源不断地涌现、更迭,网络俨然成为话语集散地和信息场。然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未能有效适应新形势和新变化,大量话语依旧沉闷严肃、时代感不强,充满说教式的话语叙述无法吸引人、引领人。如果直接照搬照抄宣传材料,不对材料进行加工和创新,其宣传效果会大打折扣。话语生产和传播要依据时代特征、对象特征变化而适时进行原创性输出,这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向的办法传统的单向度的话语传播已无法适应微传播时代大学生的需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模式亟待转换和变革,从话语出
9、场、叙事、表达和输出等方面进行优化和创新,打造一个全新的话语育人模式,以便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1 .话语出场从定向阐发转向动态交互。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微传播模式对大学生群体话语生成和表达的影响,拓宽话语渠道,强化话语出场力度和效度,力求实现“线上线下互通互享,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育人格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制作和宣发要快人一步,在思想引领、正面宣传、价值观塑造、热点事件解读等方面牢牢把握话语主导权、话题讨论设置权。在话语出场过程中,要注重话语的交往性与互动性,以可视、可听、可读、可享的言说方式与大学生展开话题互动交流。在新媒体矩阵方面
10、,高校需要整合协同网络育人元素,以鲜活的网络话语载体与表现形式,聚焦大学生、吸引大学生,形成注意力叠加的成效。2 .话语叙事从宏大笼统转向微小精练。微传播模式的出现让大学生习惯于碎片化、读图式的话语接受方式,传统的宏大叙事难以吸引大学生。因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注重从小处着眼、微处着手,将微”发挥到极致。在理论宣传时,要整合融媒体资源,借助图像、卡通形象、短视频等,制作融合视听为T本的系列原创话语作品,满足大学生的信息接受偏好,直达大学生内心情感深处。要将大理论大道理转化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小作品,以小见大阐发党的创新理论、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青年成长成才。3 .话语表达从大
11、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微传播模式既为话语传播创造了广阔的舞台,又给特定社交群体提供了相对聚集和封闭的温床。大学生围绕共同的兴趣、爱好形成了固定的网络社交群体,显现出鲜明的分众化、流动化、网络化的社交群像。教育者要积极探寻向青年话语破壁出圈的话语表达方式,促进两种话语形态融合共生、互动转化;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精神等为话语核心议题,加快话语体系转换,将宏大叙事话语转化为青春话语,以短文、短视频、三维仿真、动漫、动图等形式展现给大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单向度的灌输式话语表达模式,采用精准滴灌和私人定制式的传播方式利用好新媒体平台,注重运用案例、故事等接地气
12、、贴近大学生的形式分层分类完成话语传播。如在微信、微博设置议题和文本设计中,版面编排、色彩搭配等方面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别受众的审美偏好与价值引领双重元素,内容表达方面要充分考虑受众的生活化、日常化的言语习惯。4 .话语输出从刻板印象转向柔性鲜活。为消解思想引领、理论学习、价值塑造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大学生心目中刻板严肃”的印象,教育者需要深入创作立体生动、成风化人的话语作品。同时,注重转变话语输出方式,从政治说教、灌输转向柔和、润物细无声式的输出方式从而增强话语传播的感染力。一方面,要立足大学生日常用语和语言组织逻辑,以青年化表达风格,说喜听之言、讲易懂之理,在话语中传递生活气息、青春气息和时代气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话语叙事要有底线思维和意识形态思维,要以主流价值观为导向,以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为准绳,坚决推弃议题和表达上低俗、庸俗、媚俗的低级趣味。另一方面,在话语的感官设计上,要充分迎合大学生多元化的审美喜好,巧妙运用符号化、艺术化、图表化、影视化等呈现方式,如微视顷、H5、长图、直播、动图、动画、手绘等。在话语的语言风格上,要做到简洁明快、时尚鲜活,将“大道理”变成微故事,大理念变成微图符,着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育人、化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