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268315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3年工作要点和主任会议的安排,9-10月份,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淑玲同志带领下,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和财经工作室对我市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环保局等相关部门有关情况的汇报,并实地察看了有关工业园区和部分企业。同时,财经工作室与各区市人大常委会财经部门上下联动对我市工业转型升级全面情况进行了调研。委员会对我市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一、基本情况“十二五”以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坚持以科

2、学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的工作主线,大力推进实施市工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全市工业转型升级呈现加快发展的好势头。一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产业链日趋完善。工业经济在大企业、大项目的带动下快速增长,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大企业和核心项目带动下产业链扩展延伸,家电、石化等十条千亿产业链加快完善,成为全市工业发展主导力量。二是产业结构加快调整,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传统产业加快升级,一些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企业及产品逐步淘汰和退出,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继续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三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绿色制造观念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持

3、续增长,品牌建设在国内保持领先。通过对传统产业实施生态化、信息化改造,工业企业正在向节能减排、绿色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方向发展,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提高了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使用效能。四是产业集聚效益明显,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通过实施老企业搬迁改造,促进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县域工业积聚度稳步提高,集群效应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还很艰巨。一是我市新兴产业产值规模较小,缺少航空、航天、军工、新材料等高端、新兴的领军企业。二是我市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纺织、轻工、家电、机械、化工、钢铁等行业企业需要改造升级,主要出口企业受人民币升值等国

4、际贸易环境变化影响较大,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的核心技术或核心部件大部分被国外公司控制。三是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任务繁重,行业集中度不高,老城区企业搬迁任务依然较重,转型升级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快。四是为制造业升级作支撑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快。技术研发、培训、物流、销售、品牌宣传等盈利水平较高、竞争力较强的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发展仍较缓慢,制约了工业的快速发展。(二)资源环境约束压力突出,节能减排压力加大。2006年-2020年,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8万亩,到去年已安排近30万亩。“十二五”后期,国家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GDP能耗双重控制,理论上将没有空间新上能耗大项目。我市工业经济在快速

5、发展的同时,质量、效益为先仍不够突出,工业发展对环境造成较大压力。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相比,各项环保指标还有不小的差距。随着我市重化工业的迅速发展,资源环境的压力将进一步显现。(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我市大多数企业还处在OEM(一般加工制造)阶段,离ODM(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能力扩张)阶段、OBM(独有品牌、独有技术的产品制造)阶段仍有一定差距,产学研合作没有很好地解决,我市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还不完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够,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不高;高端人才相对缺乏,核心技术、自有技术短缺,产品发展的关键技术受制于人,限制了产业层次的

6、提高和竞争能力的增强。品牌培育和品牌经营模式缺乏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偏少,出口产品中贴牌现象普遍,传统品牌优势减弱,阻碍了产品价值的提升。(四)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步伐需进一步加快。我市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总量仍然偏小,“两化”深度融合水平有待提高。根据国务院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目标要求,到2015年,重点骨干企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到70%,大中型企业资源计划(ERP)普及率达到80%以上,我市离上述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五)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问题突出。目前,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普遍不足,大部分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市场准入上仍然存在大量政策性歧视。中

7、小企业融资渠道相对单一,融资方式过于僵硬,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尚不完善,融资能力较低,发展环境还不够优化,这些方面都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六)管理和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态势不相适应。为了加快我市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市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许多方面还需进一步落实。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工业集聚区建设、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和深化“两化”融合等方面,还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以优化政策环境,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三、意见建议转型升级既是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永恒主题,也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攻坚课题,更是各级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8、方式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为此,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建议:(-)加大对工业的投入,加快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一是加大对工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链条是我市工业发展的骨干和支撑。要以大项目引进为核心,加大工业增量储备,积极引导和扶持我市制造业突出创新能力、拓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实施园区化布局、链式聚集、集约集群化发展,扶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同时,要努力培育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产业链配套企业,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协调发展。二是以“两业融合”为依托提升工业转型升级。要大力推动为装备制造业服务

9、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强对研发、信息、金融、物流等服务业的扶持力度。三是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招商引资中,要大力推进新兴产业和蓝色经济项目的落户、投产工作,坚持定向招商、高端引领的招商思路,不断提升新兴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进一步优化我市的产业结构。(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发展内在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针对企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和扶持企业推进技术、产品、品牌、管理和营销手段创新,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在推进关键领域技术创新、加快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和推进产品、市场、管

10、理创新等方面加强引导和辅导,创建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管理自动化、智能化和现代化水平。(三)以节能减排为导向,加快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是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指向、当务之急。一是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要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环保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审查和高耗能、高污染工艺、设备及生产能力等限期淘汰制度,防止产能过剩行业生产能力扩张和重复建设,严禁限期淘汰的落后装备擅自扩容改造和异地转移。抓好节能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建设和工程治理,严格落实污染物达标排放。二是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坚持推

11、进资源消耗减量化、资源利用循环化、企业生产清洁化和区域工业生态化。积极推行清洁工艺和清洁生产,以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为重点,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对超标排污、使用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依法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要着力推广节能环保技术装备,落实节能环保税收优惠等鼓励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强化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三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充分利用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研究确定一批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低碳产业,建立低碳产业体系。以产业结构低碳化为切入点,建设低碳经济示范区,加大低碳技术和标准推广应用扶持的力度,培育壮大低碳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四)进一步推进老城区企业

12、搬迁工作,优化区域工业布局。一是加快老城区企业搬迁工作。要积极做好老企业搬迁的推进工作,加强政策引导,强化搬迁工作机制建设,认真研究搬迁企业的困难、问题和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我市的工业布局规划,加大对未启动搬迁重化污染企业的搬迁指导和协调力度,推进老城区企业改造升级的步伐。二是加强园区建设。要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按照园区规划发展目标和方向,提高园区的专业化程度。培育具有较强支撑作用的龙头企业,在引进项目落户时,要坚持“高新”和环保原则,尽量把相同和关联度较高的企业统筹考虑,形成产业集聚优势,拉长产业链条,实现优势资源的集约利用。要进一步加强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项目建设和企业

13、运行的相关支撑条件,提升服务水平。(五)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打破垄断,鼓励竞争,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对中小企业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平等竞争。加强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鼓励中小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活动,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要积极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以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建议设立政府出资为主导的信用担保基金,为企业提供低成本担保支持,撬动和引导商业银行资金向中小企业信贷倾斜。(六)进一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要认真落实好国家有关“两化”融合的政策措施,对“两化”融合企业做好技术、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同时要进一

14、步完善我市扶持和鼓励“两化”融合的政策措施,设立“两化”融合专项扶持资金。加强信息化工作力量,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拓宽信息服务渠道,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两化”深度融合。(七)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围绕我市发展蓝色经济和高端、新兴产业的需求,吸引聚集一批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社会和单位奖励为主体的有利于激励自主创新的人才评价和奖励制度。加大对产业实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利用我市职业教育资源,鼓励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挂钩,面向企业培养各类高技能人才。(八)进一步营造工业转型升级的最佳政策环境。一是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坚持把国家、省、市既定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并根据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二是切实提高行政服务效能。改进和简化项目审批手续,强化协商会办机制,为重大产业项目推进提供零障碍、低成本、全过程、高效率服务。三是进一步完善市级部门和区(市)级政府工业发展的职责和事权,最大限度取消和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宽进严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与产业融合发展相适应的跨行业监管机制,确保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四是进一步搭建和优化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各项服务措施,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