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螺旋压灌水泥土静压桩植入桩施工记录表、设备选型表、施工记录表、静载试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螺旋压灌水泥土静压桩植入桩施工记录表、设备选型表、施工记录表、静载试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附录A植入桩施工记录表附录A植入桩施工记录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建设单位:总包单位:施工日期:桩号:桩型及规格设计承载力特征值(kN)配桩钻孔深度实际钻孔深度自然地面标高粘孔直径扩孔部分直径扩孔部分高度桩顶设计标桩顶实际标高0.000钻孔过程记录序号接杆米数开始钻孔时间钻孔完成时间备注I23修孔、扩孔及拔杆过程记录项目开始时间完成时间修孔过程扩孔过程拔杆过程植桩过程记录序号桩型植入桩机型号开始接桩时间接桩完成时间开始沉桩时间沉桩完成时间123总桩长桩校正完成时间注备水泥浆情况桩端用水量(kg)桩周用水(kg)用水量合计(kg)C:C:水泥量合计(kg)灰桩水比周灰桩水比专业监理工程师:年月日专
2、业质量检杳员:年月日记录:年月日附录B设备选型表B.0.1静压桩机技术参数应按表B.0.1取值表BOl静压桩机技术参数表压装机型号位)项目160-180210-280300360400460500-600800IO(X)1200-I4(X)最大压桩力(kN)I6-180024OO2800300036004046005000-60008000-I(XX)OI2OOO14000行程(m)纵向L次)3333333横向(一次)0.50.50.50.50.50.550.55最大回转角(0)18181818182020B.0.2静压桩机适用范围参数应按表B.0.2取值表B.0.2静压桩机适用范围参数表好装
3、机型号项目160-180210-280300360400-46050060080010001200-1400适用管径最小桩径(mm)300300400400500500600最大桩径(mm)400500500550600800800单桩承载力特征值(kN)500-I(MX)800-1500Iooo19001500-25001800-280028-36004000-4800附录C静压桩施工记录表表COl静压桩施工记录表工程名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页第管桩型号:桩尖型式:桩机型号:管桩生产商:页共日期起止时间桩号第一节桩第二节桩第三节桩第四节桩送桩入土深度(m)机顶设计标高(m)桩顶实
4、际标高(m)备注时:分节长油压值(MPa)节长油压值(MPa)节长油压值(MPa)节长油压值(MPa)(m)油压值(MPa)对应压桩力(kN)监理工程师: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记录员:年月日表C.0.2水泥土复合管桩施工记录表工程名称:设计桩径mm水泥土桩:设计桩长/m水泥土桩:设计桩顶标高An水泥土机:设计桩底标高n水泥土桩:管桩:管桩:管桩:管桩:水泥品种:水灰比:搅拌翅外径/mm:喷(浆、气、水)嘴直径Zmm:序号施工日期tt号施工工序水泥土桩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枇I备注时间.卜沉提升起始高度AnMRi气压水压MR45min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桩顶沉降量2试桩沉
5、降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得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的第30min开始,按1.5h连续三次每30min的沉降观测值计算);3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4卸载时,每级荷载应维持Ih,分别按第15min、30min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不得少于3h,测读时间分别为第15min、30min,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桩顶残余沉降量。D.2.6工程桩验收检测宜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当有成熟的地区经验时,也可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快速维持荷载法的每级荷载维持时间不应少于Ih,且当本
6、级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速率收敛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D.2.7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1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量的5倍,且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2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本规范第D.25条第2款相对稳定标准3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值且桩顶沉降达到相对稳定标准4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上拔量己达到允许值;5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mm80mm;当桩端阻力尚未充分发挥时,可加载至桩顶累计沉降量超过80mm。D.3检漏数据分析与判定D.3.1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应绘制竖向
7、荷载-沉降(Q-S)曲线、沉降-时间对数(S-Igf)曲线;也可绘制其他辅助分析曲线。D.3.2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应按下列方法分析确定:1根据沉降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对于徒降型Q-S曲线,应取其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2根据沉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应取s-lg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3符合本规范第437条第2款情况时,宜取前一级荷载值4对于缓变型Q-S曲线,宜根据桩顶总沉降量,取,等于40mm对应的荷载值;对。(。为桩端直径)大于等于80Omm的桩,可取S等于0.05。对应的荷载值;当桩长大于40m时,宜考虑桩身弹性压缩;5不满足本条第14款情况时,桩的竖向抗
8、压极限承载力宜取最大加载值。D.3.3为设计提供依据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统计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参加算术平均的试验桩检测结果,当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可取其算术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当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应分析原因,结合桩型、施工工艺、地基条件、基础形式等工程具体情况综合确定极限承载力;不能明确极差过大的原因时,宜增加试桩数量;2试验桩数量小于3根或桩基承台下的桩数不大于3根时,应取低值。D.3.4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应按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50%取值。附录E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E.0.1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应加载至桩侧岩土阻力达到极限状态或桩身材
9、料达到设计强度;工程桩验收检测时,施加的上拔荷载不得小于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的2.0倍或使桩顶产生的上拔量达到设计要求的限值。当抗拔承载力受抗裂条件控制时,可按设计要求确定最大加载值。E.0.2检测时的抗拔桩受力状态,应与设计规定的受力状态一致。E.0.3预估的最大试验荷载不得大于钢筋的设计强度。Ej设备仪器及其安装E.1.1试验加载设备宜采用液压千斤顶,加载方式应符合本规范第D.1.1条的规定。E.1.2试验反力系统宜采用反力桩提供支座反力,反力桩可采用工程桩;也可根据现场情况,采用地基提供支座反力。反力架的承载力应具有1.2倍的安全系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反力桩提供支座反力时,桩
10、顶面应平整并具有足够的强度;2采用地基提供反力时,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超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反力梁的支点重心应与支座中心重合。E.1.3荷载测量及其仪器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D.I.3条的规定。E.1.4上拔量测量及其仪器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D.1.4条的规定。E.1.5上拔量测量点宜设置在桩顶以下不小于1倍桩径的桩身上,不得设置在受拉钢筋上;对于大直径灌注桩,可设置在钢筋笼内侧的桩顶面混凝土上。E.2现场检测E.2.1对混凝土灌注桩、有接头的预制桩,宜在拔桩试验前采用低应变法检测受检桩的桩身完整性。为设计提供依据的抗拔灌注桩,施工时应进行成孔质量检测,桩身中、下部位出现明显
11、扩径的桩,不宜作为抗拔试验桩;对有接头的预制桩,应复核接头强度。E.2.2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设计有要求时,可采用多循环加、卸载方法或恒载法。E.2.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1在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上拔量大于前一级上拔荷载作用下的上拔量5倍;2按桩顶上拔量控制,累计桩顶上拔量超过100mm:3按钢筋抗拉强度控制,钢筋应力达到钢筋强度设计值,或某根钢筋拉断;4对于工程桩验收检测,达到设计或抗裂要求的最大上拔量或上拔荷载值。E.3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E.3.1数据处理应绘制上拔荷载-桩顶上拔量(S3)关系曲线和桩顶上拔量-时间对数(3-Ig/)关系曲线。E.3.2单
12、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应按下列方法确定:1根据上拔量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对陡变型U-曲线,应取陡升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2根据上拔量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应取本联曲线斜率明显变陡或曲线尾部明显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3当在某级荷载下抗拔钢筋断裂时,应取前一级荷载值。E.3.3为设计提供依据的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可按本规范第D.3.3条的统计方法确定。E.3.4当验收检测的受检桩在最大上拔荷载作用下,未出现本规范第E.3.2条第13款情况时,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应按下列情况对应的荷载值取值:1设计要求最大上拔量控制值对应的荷载;2施加的最大荷载;3钢筋应力达到设计强度值时对应的荷载。E.3.5单
13、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应按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的50%取值。当工程桩不允许带裂缝工作时,应取桩身开裂的前一级荷载作为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并与按极限荷载50%取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相比,取低值。附录F单桩水平静载试验F.0.1本方法适用于在桩顶自由的试验条件下,检测单桩的水平承载力,推定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F.0.2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宜加载至桩顶出现较大水平位移或桩身结构破坏:对工程桩抽样检测,可按设计要求的水平位移允许值控制加载。F.1设备仪器及其安装F.1.1水平推力加载设备宜采用卧式千斤顶,其加载能力不得小于最大试验加载量的1.2倍。F.1.2水平推力的反力可由相邻
14、桩提供;当专门设置反力结构时,其承载能力和刚度应大于试验桩的1.2倍。F.1.3荷载测量及其仪器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D.1.3条的规定;水平力作用点宜与实际工程的桩基承台底面标高一致;千斤顶和试验桩接触处应安置球形较支座,千斤顶作用力应水平通过桩身轴线;当千斤顶与试桩接触面的混凝土不密实或不平整时,应对其进行补强或补平处理。F.1.4桩的水平位移测量及其仪器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DL4条的有关规定。在水平力作用平面的受检桩两侧应对称安装两个位移计;当测量桩顶转角时,尚应在水平力作用平面以上50cm的受检桩两侧对称安装两个位移计。F.1.5位移测量的基准点设置不应受试验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基
15、准点应设置在与作用力方向垂直且与位移方向相反的试桩侧面,基准点与试桩净距不应小于1倍桩径。F.1.6测量桩身应变时,各测试断面的测量传感器应沿受力方向对称布置在远离中性轴的受拉和受压主筋上;埋设传感器的纵剖面与受力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得大于10。地面下10倍桩径或桩宽的深度范围内,桩身的主要受力部分应加密测试断面,断面间距不宜超过1倍桩径;超过10倍桩径或桩宽的深度,测试断面间距可以加大。F.2现场检测F.2.1加载方法宜根据工程桩实际受力特性,选用单向多循环加载法或慢速维持荷载法。当对试桩桩身横截面弯曲应变进行测量时,宜采用维持荷载法。F.2.2试验加、卸载方式和水平位移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16、单向多循环加载法的分级荷载,不应大于预估水平极限承载力或最大试验荷载的1/10;每级荷载施加后,恒载4min后,可测读水平位移,然后卸载至零,停2min测读残余水平位移,至此完成一个加卸载循环;如此循环5次,完成一级荷载的位移观测;试验不得中间停顿;2慢速维持荷载法的加、卸载分级以及水平位移的测读方式,应分别符合本规范第D.2.3条和第D.2.5条的规定。F.2.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1桩身折断;2水平位移超过30mm40mm;软土中的桩或大直径桩时可取高值;3水平位移达到设计要求的水平位移允许值。F.3检漏数据分析与判定F.3.1检测数据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单向多循环加
17、载法时,应分别绘制水平力-时间-作用点位移(”,%)关系曲线和水平力-位移梯度(HYYqIH)关系曲线2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时,应分别绘制水平力-力作用点位移(H-Y)关系曲线、水平力-位移梯度(HYyO/4关系曲线、力作用点位移-时间对数(-3)关系曲线和水平力-力作用点位移双对数(IgH-IgNo)关系曲线;3绘制水平力、水平力作用点水平位移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的关系曲线(H-1、Fb-W)oF.3.2对进行桩身横截面弯曲应变测定的试验,应绘制下列曲线,且应列表给出相应的数据:1各级水平力作用下的桩身弯矩分布图;2水平力-最大弯矩截面钢筋拉应力(-6)曲线。F.3.3单桩的水平临界荷
18、载可按下列方法综合确定:1取单向多循环加载法时的H-t-Y.曲线或慢速维持荷载法时的H-YO曲线出现拐点的前一级水平荷载值;2取H-H曲线或IgH-IgyO曲线上第一拐点对应的水平荷载值;3取”-G曲线第一拐点对应的水平荷载值。F.3.4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可按下列方法确定:1取单向多循环加载法时的曲线产生明显陡降的前一级,或慢速维持荷载法时的H-Yq曲线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应的水平荷载值;2取慢速维持荷载法时的bg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弯曲的前一级水平荷载值;3取H-H曲线或IgH-Igr0曲线上第二拐点对应的水平荷载值;4取桩身折断或受拉钢筋屈服时的前一级水平荷载值。F.3.5为设计提供依据的水平极限承载力和水平临界荷载,可按本规范第D33条的统计方法确定。F.3.6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桩身不允许开裂或灌注桩的桩身配筋率小于0.65%时,可取水平临界荷载的0.75倍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2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桩和桩身配筋率不小于0.65%的灌注桩,可取设计桩顶标高处水平位移所对应荷载的0.75倍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水平位移可按下列规定取值:1)对水平位移敏感的建筑物取6mm;2)对水平位移不敏感的建筑物取IOmmo3取设计要求的水平允许位移对应的荷载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且应满足桩身抗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