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考点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考点15.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考点(2018年最新版)(二)1、单选题成人脑的耗氧量约占全身耗氧量的1/4,婴幼儿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A: 1/2B: 1/3C: 1/4D: 1/5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婴幼儿脑耗氧量几乎占全身耗氧量的l2o因此,学前儿童生活的环境应保证空气新鲜,新鲜空气含氧多,可以确保学前儿童发育对氧气的需求。2、单选题“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必须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的观点。布克赞屈夫海伯科相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o3、简答题简述小学教学的任务。参考答案:参考解析:小学教学的任务具体如下。(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2、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能力和实践精神。智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教学可以传授体育、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使学生保持正确的坐、立、行、阅读、书写的姿势,有规律又节奏地学习与生活,保持旺盛的精力,发展健康的体魄。(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道德观点
3、以及其他思想观点;还可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美学基础知识,逐步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小学生的个性发展。4、单选题把教育的最高目的限定为“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B:拉伯雷C:卢梭D:裴斯泰洛齐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o解析:柏拉图认为人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因此他将此定为教育的最高目的。5、单选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O: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B: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C: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D: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参考
4、答案: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o参考解析:6、填空题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的社会活动。参考答案:培养人本题解释:【答案】培养人7、单选题某小学为追求升学率.将低年级成绩最差的三名学生开除,该小学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OA:人格尊严B:隐私权C:受教育权D:身心健康权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故本题选C。8、填空题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阶段和阶段。
5、参考答案:采取决定执行决定本题解释:参考解析:采取决定;执行决定9、判断题学习是由经验引起个体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参考答案:错误本题解释:参考答案:错。参考解析: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0、单选题演奏钢琴属于oA:识记技能B:操作技能C:心智技能D:认知技能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o参考解析: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除技能的一般特点外,操作技能还具有以下特点: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
6、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演奏钢琴符合操作技能的这些特点。11、简答题前摄抑制参考答案:参考解析: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12、简答题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的校园暴力事件屡屡发生,学校内学生恃强凌弱、诈骗钱财、挟持他人、从事不法行为等事件更是屡见不鲜。所有这些,令人不寒而栗,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恐慌。请分析学校教育在规范学生行为方面存在的纸漏。参考答案:校园暴力是学生的一种极端的违法行为。日趋严重的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除青春期的学生本身具有暴力倾向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失误、不良大众传媒的毒害以及其他社会问题也是主要原因。其中,学校教育的失误集中表现在以下三点:(1
7、)学校指导思想的偏差。学校在升学至上思想的指导下,往往忽略学生的道德教育,将德育的任务交给社会,或把德育作为软任务,大大打了折扣或者完全放弃了应尽的义务。(2)个别教师素质差。教师缺乏教育技巧和沟通技巧,或其本身品行不良,给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3)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薄弱。学校缺乏心理辅导专业人员,很少注意到学生的心理障碍。缺少必要的法制教育,结果导致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不能正确解决学校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13、单选题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来进行划分的。:课程功能的角度B:教育阶段的作用C: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D:课程核心组织的角度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
8、:【答案】Co解析:课程的类型没有严格的意义。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14、单选题下列属于可控的、内部的、不稳定的归因因素是。力力修气努能工运 ABCD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以下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同时,维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最后,将三维度和六因素结合起来,就组成了归因模式。能力属于内部稳定
9、性的不可控制因素。努力程度属于内部不稳定的可控制因素,任务难易属于外部稳定性的不可控制因素,运气属于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制因素.身心状况属于内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制因素,外界环境属于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制因素。故此题选A。15、填空题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是.参考答案:同化与顺应本题解释:【答案】同化与顺应16、单选题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的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A:社会认知B:社会态度C:社会意识D:社会行为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o参考解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
10、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17、单选题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O:关键B:源泉C:内容D:途径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o参考解析: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源泉和基础。18、单选题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o:妈妈教孩子洗衣服B:初生婴儿吸奶C:成人学开车D:木匠教徒弟手艺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o参考解析: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初生儿吸奶属于吸吮反射,是不需要学习就会的本能动作。其他三项均属于教育现象。19、单选题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果用简单粗暴、讽刺挖苦的做法来处理问题
11、就违反了原则。A:知行统一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C:正面教育,积极疏导D: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疏导原则就是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拒绝用简单粗暴的做法来处理问题的原则。20、多选题课程设计的方法大致有o:主观法B:活动分析法C:实验法D:经验法参考答案:ABD本题解释:【答案】ABDo解析:课程设计的一般方法:主观法、经验法、客观法、活动分析法。21、单选题从记忆方式的发展来看,高中生擅长于采用的记忆方式是。A:理解记忆B:机械记忆C:内隐记忆D:无意记忆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o参考解析:记忆按照记忆时材料是
12、否理解,可以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机械记忆即所谓的死记硬背,记忆时对材料的意义、逻辑关系并不理解,只是用逐字逐句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记忆。意义记忆则是理解的记忆,是根据对材料的内容、逻辑关系的理解而进行的。高中生一般擅长采用意义记忆,也即理解记忆。故选A。22、单选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的规律。A:智育过程B:德育过程C:心理咨询D:教育学生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0参考解析:此题体现了对德育过程规律的考查。德育过程包括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相对应的“知情意行”四过程。23、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影响幼儿创造性的因素?A:力性格境智个性
13、 环B:c:D: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o参考解析:影响幼儿创造性的因素包括:(1)环境。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2)智力。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两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3)个性。一般而言,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24、简答题简述家庭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参考答案:参考解析:【答案要点】(1)家庭生育决定幼儿的生理基础。(2)家庭环境影响幼儿的发展。家庭的物质环境决定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家庭的精神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3)家庭教育是幼儿健康发展的基础。相比较于其他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具有不可代替的优越性
14、,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强烈的感染性;特殊的渗透性;鲜明的针对性;天然的连续性;特殊的继承性。25、单选题以下哪些不属于拓展型课程?A:小学自然常识教育B:环境保护教育C:学生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教育D:中学生物教育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o参考解析:根据课程任务,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内容随学段不一样,也有所不同,是不断发展的,如小学,语文、数学、外语是基础型课程,自然常识归属拓展型课程,但到了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又是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重点在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视野,发展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例如,
15、注重加强学生文学、艺术鉴赏方面的教育与拓展学生文化素质的文化素养课程和艺术团队活动,注重加强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环境保护等课程,都属于拓展型课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26、单选题“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对人发展的影响。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教”使“生而同声”的人“长而异俗”,这里的“教”即为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教育。27、判断题过度重视教育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参考答案:错误本题解释:参考答案:错。28、单选题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者被蒙上眼睛后练
16、习画4英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对该实验的结果最适当的解释是O:被试者缺乏学习动机B:被试者练习过多导致疲劳C:被试者不知道自己练习的结果D:未对被试者进行学习评价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o参考解析:桑代克提出的三个定律,即准各律、练习律、效果律。题中只涉及到3000次的练习律,被试者被蒙上眼睛无法得知自己的学习结果,没有形成联结,致使效果不好。故选Co29、单选题艾宾浩斯认为遗忘的进程是A:在学习后立即开始,最初快,逐渐减慢B:在学习后立即开始,最初慢,逐渐加快C:在学习后很久开始,最初快,逐渐减慢D:在学习后很久开始,最初慢,逐渐加快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参考
17、答案:Ao参考解析:暂无解析,请参考用户分享笔记30、简答题性格参考答案:本题解释:【答案】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31、简答题简述因材施教原则。参考答案:参考解析:(1)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2)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因材施教。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32、单选题个别家庭困难的学生,
18、不顾家庭的实际,在同学面前好面子,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讲气派,讲排场,这是一种:虚荣自卑心理B:讲排场心理C:逞能心理D:吹嘘心理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0参考解析:题干中强调的是个别家庭困难的学生不顾实际而铺张浪费、讲排场,突出了虚荣自卑的心理。33、多选题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有A:分散复习B:及时复习C: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记忆D:对材料进行精加工E:增加学习动机,明确记忆目的参考答案:ABCDE本题解释:【答案】ABCDE。解析: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有: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运
19、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34、判断题教师尽管对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很熟悉,但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时还应就某些方面作进一步的调查与了解。参考答案:正确本题解释:【答案】正确。35、填空题班级管理过程包括制定计划、组织实施、三个基本环节。参考答案:评价反思本题解释:参考解析:【答案】评价反思36、判断题人格中的性格是后天的,是社会文化模式的刻印,有可能改变,无好坏之分。参考答案:错误本题解释:参考答案:错。参考解析:人格中的性格是后天的,是社会文化模式的刻印,有可能改变,有好坏之分。37、单选题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oA:中心环节B:起始环节C:终止环节
20、D:一般环节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教师的教学工作包括四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其中,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8、简答题顺化参考答案:参考解析:顺化是人在适应外部环境过程中改变自身认知结构以实现对环境的适应,这就是所谓的“顺化于物”。顺化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主体通过与环境作用,主动改变自身的认知结构,使认知结构不断地向更高水平发展,由此实现主体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一致。39、填空题幼儿园教育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和的奠基阶段。参考答案:基础教育学校教育终身教育本题解释:参考解析:基础教育学校教育终身教育40、填空题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
21、内部反馈,二是反馈。参考答案:外部本题解释:【答案】外部41、单选题幼儿德育实施的重点应该是o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行为D:道德认知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o参考解析:我们注重从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开始抓起,把提高幼儿明辨是非的德育认知、激发幼儿初步的道德情感作为德育的重点。42、判断题中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参考答案:正确本题解释:参考答案:对。参考解析:中国第一个颁布的学制是壬寅学制,第一个颁布并实行的学制是癸卯学制。43、单选题人可以辨别物体的颜色形状,分辨各种声音、气味、味道以及空间远近和时间长短等,这是由于的作用。A:感觉和知觉B:听觉和运动觉C:感觉和推
22、理D:知觉和嗅觉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o参考解析:感觉除了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颜色、声音、味道、气味、温度等各种属性),也反映我们机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和状态。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如方位知觉、时间知觉、空间知觉等)。【命题立意】考查感觉与知觉的含义。【错因分析】对感觉与知觉不能准确区分。44、判断题教育目的是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的需要辩证统一关系的反映。参考答案:正确本题解释:【答案】正确。45、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一位学生在班里丢了10元钱,班主任气不打一处来,让全班32名学生投票选“贼”,结果有2名学生入选。当2名学生要求拿出证据来时,老师举起手
23、中的选票:“这就是证据!”(1)班主任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2)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怎样做?参考答案:参考解析:(1)班主任的做法不对。班主任既没有了解情况,又没有采取恰当的手段和方法来正确处理班级的失窃现象.而采取武断的不科学的方式来选“贼”,如果这两名同学真是拿了10元钱,这种选举方式既对他们没有说服力,又不能以理服人,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指认错误,有可能会害了被误解的学生的一生,同时还侵犯了这两名学生的人格尊严。(2)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可采取下列方法:第一:表明态度:我很生气;指出后果:用事例来说话,老师为你担忧;让他懂得:一个人不只值这一点钱。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言语要动情
24、,用情来打动学生的心;若知道是谁,则个别交流,为其保密,给他改正的机会;丢掉的钱,老师负责补上,以行动来打动学生;别在意查得出查不出,千万别自以为是。万一搞错,有可能会害了被误解的学生的一生,与其这样,还不如查不出来。当然,对学生说“不是老师查不出,而是老师不想查。你们都是有志气的孩子,万一查到那个同学,老师会很伤心的。老师不敢接受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会偷东西”。这样.偷了东西的孩子即使不还,心里总会产生内疚感,教育效果也就有了。千万别兴师动众的查,否则即使查出来,孩子也有可能破罐子破摔,形成消极影响;会有反复,别着急,多说几次就会好的。再说,小孩子偷东西不算偷.只是家里随便拿惯了而已。坏习惯要改
25、过来是很难的,需要反复的过程。第二:利用好主题班会.把“失窃事件”告诉全班同学,让每一个同学都来体会失窃者的焦虑和处境,同时也引导大家对行窃者的一时糊涂表示谅解,而后让每位同学按移情的方式写两篇文章:一篇题目是“假如我的财产失窃了”,内容要求涉及四个方面。失窃给我的生活带来的影响;给我的学习带来的影响;我目前的感受;假如别人归还了我的钱物,我能原谅他吗?说出理由。另一篇题目是“假如我是行窃者“,也要求写出四点。拿别人钱物的动机;拿别人钱物的过程;现在的感受,猜想别人会怎么看“我”;打算怎么办?老师在布置这些任务时,不能使用“小偷”这个字眼。同学们写完后,老师有针对性的和部分同学谈话,交流感受,
26、着重设计谈话过程。总之,研究孩子偷窃的原因,只有找出原因,因势利导,采取最恰当的方法和手段才能予以纠正,同时对孩子要进行适当的处罚。帮孩子解决问题,记住不要抓住问题不放。46、单选题后继学习对先行学习的影响叫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正迁移D:负迁移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o参考解析:后继学习对先行学习的影响是逆向迁移。47、判断题学生的学习是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过程。参考答案:正确本题解释:参考答案:对。48、填空题一旦发现妈妈离开了,畅畅又哭又闹,这种不愿意离开母亲的情绪情感是O参考答案:依恋本题解释:参考解析:依恋。解析: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这个人主要是母亲。49、填空题根据儿童权利公约,学生是权利的,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参考答案:主体本题解释:【答案】主体50、单选题学记提出“学不蹬等”“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揭示教学中应贯彻o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学不隐等”:学习不能超越学生已有发展顺序。“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教师杂乱地施教,学生不按顺序学习,会使学生头脑混乱不知所措。这两句话对教育的启示是教师应该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在教学中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