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28427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建筑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绿色建筑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绿色建筑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绿色建筑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绿色建筑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建筑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建筑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4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市绿色建筑发展“十四五”规划一、发展基础-1-(一)发展成效-2-(二)发展环境-5-(三)发展问题-10-二、指导思想和原则-13-(一)指导思想-13-(二)基本原则-14-发展目标-16-(一)整体目标-16-(二)具体目标-18-四、重点任务-21-(一)做好绿色建筑发展规划-21-(二)培育壮大绿色建筑产业-22-(三)应用绿色新型建造方式-24-(四)注重绿色建筑科学运营-26-(五)建设绿色生态宜居园区-28-(六)创新绿色建筑技术发展-29-(七)促进建筑资源循环利用-32-(八)完善绿色建筑政策激励-33-(九)放大试点示范带动作用-34-(十)强化绿色建筑监督管理-35-五

2、、保障措施-37-(一)健全政策法规-37-(二)加强责任落实-37-(三)完善奖惩机制-37-(四)强化全过程监管-38-(五)加强组织协调-39-(六)加强宣传-40-(七)扩大试点示范-41-市绿色建筑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送审稿)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省绿色建筑条例以及*省推广绿色建筑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面推动我市绿色建筑发展,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切实转变住房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提高城乡

3、生态宜居水平,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发展基础绿色建筑是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十三五”期间,我市绿色建筑发展成效显著,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圆满完成,在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5大方面着力提升我市绿色建筑水平。(一)发展成效“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围绕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建设领域发展方式转变与可持续发展两大主题,以提升群众生活福祉为目标,以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和垃圾处理、污水

4、处理、绿地建设、客运公交城乡一体化等为重点,实施了以节能环保为重点的生活方式和民生工程,各项建设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全力打造以绿色为主题的“百姓幸福空间”,居民生活品质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建筑节能工作为全省节能减排、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市建筑节能形成*万吨标准煤节能能力(其中新建建筑节能*万吨标准煤,既有建筑节能*万吨标准煤,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节能*万吨标准煤),承担了全市*的节能量。制度建设有新进步。在政策法规方面,本市一方面加快推动地方立法进度,以严谨务实之作风构建法治环境;另一方面针对各专项工作开展系列政策制度的完

5、善推进工作,出台了*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盘住建发(20188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建筑管理工作的通知(盘住建函发2019)42号)、关于开展绿色建筑施工现场信息公示的通知(盘住建发(2020)124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盘政办发2017)126号)、*市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通过系列政策法规建设工作,贯彻绿色建筑领域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规办事的法治精神。经过“十三五”期间的制度完善与能力建设,本市构建了完善的绿色建筑建设管理制度,一方面从设计源头保障绿色建筑标准的贯彻落实,即对建设工程设计文件实施绿色建筑专项审查;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绿色建筑

6、的现场监管、规范绿色建筑施工现场信息公示牌等管理细则,确保项目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新建建筑节能取得新成效。城镇新建建筑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全市继续执行居住建筑节能率65%设计标准,开展居住建筑节能率75%设计标准试点工作,2019年8月1日后执行居住建筑节能率75%设计标准,全面执行公共建筑节能率65%设计标准。“十三五”期间,全市节能监管制度日臻完善,每年开展专项检查,依法依标开展监管,在规划、设计、审图、施工、监理等全方位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已成为常态,城镇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在设计阶段保持100%,竣工验收阶段达到99%以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取得较大突破。在市政府的全部署下,各级部

7、门健全改造推进机制,加强改造项目实施管理,强化技术支撑,加大财政投入,健全资金筹集渠道,保障了改造工作顺利开展。截止“十三五”期末,全市共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539.5万平方米,惠及居民5.7万户,改造后室温平均提高3-52,单位面积采暖能耗下降25-30%左右。一一绿色建筑实现稳步持续推进。依据*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建立了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为抓手,单体建筑、居住小区依次推进的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模式。并且逐步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建立健全政策措施、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从“十三五”初期的鼓励引导、到“十三五”中期的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建绿色建筑面积400

8、万平方米以上,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42.5%,2019年、2020年上半年新开工绿色建筑面积分别为206.9万平方米、185.4万平方米,占新开工建筑面积比例分别为68.5%、79.3%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保障性住房、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房地产项目中,绿色建筑比例达到46.8%,并逐年增加。“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的绿色建筑34.9万平方米。取得绿色建筑标识项目4项,其中取得居住建筑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2项、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运行评价标识各1项。新型建筑产业加快发展。科学指导绿色建筑产业发展,全市已投产各类装配式建筑生产企业6家。东跃

9、绿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项目正在施工建设,项目生产线8条,生产能力10万平方米/月,今年下半年将正式投产,建成达产后拟申请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全市投产的装配式建筑企业产品已覆盖轻钢、木、混凝土和钢结构混合等结构构件,达到目标产能后,基本能够满足全市建设需求。目前,全市共有装配式建筑项目16项、26.08万平米,占比为15.2%。,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试点项目,采用装配式钢结构楼梯、装配化蒸压加气混凝土条板、装配式金属板等装配式技术建造,整体设计装配率达到70%,装配率达到90%一一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全面深化。“十三五”期间,全市因地制宜地推广浅层地能、空气能、太阳能光热、

10、太阳能光伏等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获得国家专项资金5700万元,全面完成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和范市县任务。截止2020年,全市累计完成地源热泵技术建筑应用面积193.8万平方米,其中“十三五”完成1151万平方米;累计完成太阳能技术建筑应用面积4601万平方米,其中“十三五” 完成332.7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不断加强“十三五”期间,初步建成了全市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完成了1栋示范建筑的电耗、水耗、热耗数据采集系统建设。初步建立了市级公共能耗监测系统,完成各类民用建筑统计1栋。加强对大学校园、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的建立。(二)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是我国“

11、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绿色建筑宏观背景和工程市场环境也在发展巨变(表1)从全球看,世界格局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内看,经济进入“双循环”,内循环成为主要支撑点,更加关注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面临大有可为的机遇期,潜力巨大,同时困难和挑战也比较突出。“十四五”时期,我市将持续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经济、适用、美观、绿色”为建筑方针,实施更加严格的总量与强度双控制度,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生态环境质量的总体改善。建筑节能作为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三大重点领

12、域之一,机遇与挑战并存,任务依然艰巨繁重。表1绿色建筑宏观背景和行业变化维度宏观背景工程市场变化整体国家的经济、技术、人才、制度、文化等整体上由粗放型向高效高品质发展 各行业竞争逐渐成熟、产能充足 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新技术应用 模式升级需要企业兼并,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快速响应市场和客户需求建筑工业化、数字化工程、智慧工程工程总承包、“BIM+”下的蓝海市场经济发展工业化后期,转型升级为主线城镇化后半程、固定资产投资需求降低工业转型升级,高新技术、高端制造、品质制造类工业工程建设成为重点工程建设越过最高峰,开始下行,存量工程庞大,维保市场崛起不同城市不同建设需求,城建工程性能要求更高社会政策人民

13、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实现,绿色环境要求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建设模式优化生态环保,更人性化的建筑/工程工程总承包、PPP,建筑工业化、全装修科技发展BIM,建筑工程数字化5G、大数据、物联网工程数字化、数字化工程智慧城市、智慧工程发展要求。十九大以来,我国大力推动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十四五”建筑节能需要面对能源资源消耗总量持续增长、占全社会的比重不断增加的双重压力。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加快、房屋建筑需求增加,建筑能耗已成为与工业、交通能耗并列的三大能耗之一,其中建筑的能耗约占三成,更是碳排放大户。同时,绿色建筑中的“绿色”并非简单的建筑绿化程度,而是强调建筑的经

14、济效益性和环境友好性,不仅要提高利用自然资源的水平、节能水平以及建筑环境效益,还要兼顾建筑的社会效益,为我市产出更多“健康”“适用”“高效”的绿色建筑。“十四五”时期,我市会以更加积极的努力、更加有力的措施,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进一步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在能源总量控制目标的约束下,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追赶超越增加能源空间。发展机遇。自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五位一体”的战略位置,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九大以来

15、,我市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强化城镇化过程中的节能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便捷的交通体系,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提高全市范围内城镇供排水、防涝、雨水收集利用、供热、供气、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同时进一步完善有关我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的经济政策,健全市场化机制。发展动力。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对室内外环境质量的关注不断增强,对健康生活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节能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对建筑居住品质及舒适度、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及绿色消费等密切关注,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十九大以来,建设舒适度更高、健康宜居的人居环境,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建筑供水供电供气

16、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住房城乡建设模式和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成为我市绿色建筑向前发展的动力和目标。绿色建筑发展是市场的潜在需求,追求技术投入的性价比,关注单项技术及项目整体的运行实效已成为市场的价值导向。因地制宜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共识,全国各地气候、资源条件不同,不同地区适用技术差异性明显,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技术措施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前提。应根据项目场地状况、功能需求不同,追求技术的匹配性和系统性。未来,我市要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普及应用,推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升级和深化发展。一一发展挑战。我市城镇化进程仍处于窗口期,建筑总量仍将持续增长,但以往城乡建设工作重速度、

17、轻质量,重规模、轻效益,重眼前、轻长远,形成“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建设方式,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能源,而且也导致资源供给难以为继,对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造成了巨大压力和挑战。尽管绿色建筑理念和市场活动能够有效缓解上述现象,但因我市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期,主要依托建筑提供服务场所的第三产业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对居住舒适度及环境健康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我市做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但目前我市仍然面临着包括消费者的需求较小、初期投入大、经济效益不明显以及缺少相关技术规范等挑战。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

18、,需要从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等方面来考虑,我市在面对这些挑战的同时,要抓住机遇,迎接困难和挑战,推进*市绿色建筑取得更大发展。(三)发展问题“十三五”期间,我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和城乡居民对建筑品质日益提升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整体上,我市绿色建筑发展现已进入规模化发展初期,面对未来阶段绿色建筑项目可能出现的井喷势态,如何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有效监管绿色建筑质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健全完善。尽管我市已经出台了绿色建筑的行动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但整体上绿色建筑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等政策法规体系亟待建立,绿色建筑

19、协同管理、奖励激励政策和建筑能耗管理等制度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绿色建筑理念认识尚不到位。由于对绿色建筑理念认识的不到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也给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太阳热水系统的设计、非传统水源利用与屋顶绿化设计等都存在一定的误区。绿色建筑管理有待完善。除了技术方面的问题外,我市绿色建筑在管理方面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如设计单位经验不足、咨询单位良莠不齐、施工环节缺少监管、物业单位缺乏激励等,都可能导致绿色建筑建设品质不高、运营效益的不佳,造成绿色建筑行业呈现出重设计轻运营的现象。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市一些地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产业培育不够、政策扶持较少、工程监管约束不力、

20、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水平有待提高,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等发展较慢,集中表现在城郊和农村地区绿色建筑发展推进步伐缓慢。市场化发展进程较慢。绿色建筑发展主要依靠行政力量约束及财政资金投入推动,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尚不完善。由于市场机制体系不够健全,各方责任主体的积极性不足,导致高品质绿色建筑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比例偏低、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较小,从而影响建筑绿色建筑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绿色建筑成本高见效慢。有些项目为了片面追求绿色建筑星级目标,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生搬硬套、技术堆砌,忽略建筑艺术与技术适用性,不仅造成建造成本高、运行维护难、绿色建筑实效无法显现,更严重的是易让市场产生“绿色建筑=高科技

21、、高成本与高星级”的误解,给绿色建筑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标准执行质量参差不齐。与发达地区相比建筑节能标准执行质量有待提高,城镇既有建筑中仍有许多不节能建筑,能源利用率低,居住舒适度差,绿色建筑总量规模偏小,发展不平衡,部分绿色建筑项目实际运行效果达不到预期。二、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及全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适用、经济、绿色

22、、美观”的建筑方针为指针,以转变住房城乡建设模式和发展方式为主题,坚持绿色优先、节约资源,坚持标准推动与效能提升协同推进,构建完善的市场机制,着力推动技术进步,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建筑舒适性、健康性与安全性,加快促进城乡建设向绿色发展的根本转变。在发展理念方面,要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实现以人为本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在政策目标方面,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将“十四五”规划绿色发展目标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互衔接;在重点领域方面,坚持以人为本,以绿色技术创新为驱动轮,以可持续生产和消费为两翼,以城市绿色发展为载体,推动形成绿色

23、生产和生活方式;在实现机制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有效衔接短期和中长期目标,推动体制机制协调一致。从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产业支撑、科技推广、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和社会参与等方面扎实稳妥地推进和深化绿色建筑各项工作,为推动我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工作贡献力量。(二)基本原则以人为本,绿色发展。把绿色建筑定位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舒适、高性能绿色建筑产品,提高居民的实际体验感和获得感。把保障和构建健康宜居的人居环境作为重要要求,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城乡建设的各个方面,建立涵盖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建筑监管体系,加快推动绿色建筑从规划、设计向建造、运行管理的扩展

24、,从单体建筑向区域发展的提升,从规划区向城镇的延伸,不断提高全市绿色发展水平。品质提升,高质量发展。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建标2020)65号)和省、市关于提升建筑质量有关文件的要求,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加强绿色建筑全过程质量管理,全面提升绿色建筑发展质量。绿色建筑充分汲取健康建筑、生态建筑、低碳建筑发展的新理念,加快开展绿色生态城区、绿色校园等建设示范,将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等绿色建造方式、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等纳入绿色建筑,提升建筑全过程绿色化水平。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建立完善绿色建筑约束和推进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

25、用,综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营造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市场环境。结合我市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建筑特点,合理制定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技术路线,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加大政策法规、标准标识制度的贯彻实施力度,促使绿色建筑发展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注重培育绿色建筑服务市场,发展壮大绿色建筑咨询服务机构,激活绿色建筑实际需求,调动各方主动参与实施绿色建筑,促进绿色建筑工作长期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突出重点。既考虑单体建筑,又考虑城市或区域的统筹规划和总体布局。按照被动式技术优先,主动式技术优化的原则,稳步推广适用、经济、绿色的建筑新技术、新材

26、料、新产品。把装配式建筑技术与绿色建筑产业作为突破发展的重要载体,突出“四节一环保”效果,提高绿色建筑质量。树立建筑全寿命周期理念,综合考虑投入产出效益,选择合理的规划、建设方案和技术措施,切实避免盲目的高投入和资源消耗,使当下的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成为未来绿色建筑发展的阶梯,不断推动绿色建筑稳步发展。三、发展目标(一)整体目标绿色建筑在我市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价值。现阶段,我市绿色建筑的发展仍处于起步期,高成本和低认识率仍是阻碍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阻力。为此,一方面,需要大力宣传,积极提升民众对于绿色建筑的了解程度、接受程度;另一方面,如何激发绿色建筑市场活力还需要进一步制定

27、和完善相关激励政策。“十四五”期间,我市绿色建筑工作的关键是激发绿色建筑市场的活力,通过大众化和普及化,让民众更多地了解到是绿色建筑的概念,以及绿色建筑会带来什么好处等。随着民众认可度的提升,绿色建筑市场的积极性也会随之增强,从而实现激发绿色建筑市场活力的目标。到“十四五”期末,我市绿色建筑监管体系与制度建立健全,发展方式有较大改变,发展水平有进一步提升,城乡绿色发展态势基本建立。逐步建立起绿色建筑政策法规体系、行政监管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市场服务体系等四大体系,形成具有*特色的绿色建筑技术路线和工作推进机制,确俣全市绿色建筑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提升绿色建筑全链条的科技含量。从设计、施工、运营和

28、管理的全链条,全方位提升绿色建筑管理的科技含量。优化绿色建筑技术应用,鼓励绿色建筑采用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等技术要求进行建设,鼓励采用新型墙体保温技术、再生能源技术、立体绿化技术、雨水利用技术等。创建智慧化绿色建筑监管平台,开发利用“住建云”系统,下设绿色建筑子系统,对绿色建筑项目开展按图施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及时组织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检测、运营等单位开展绿色建筑工程质量技术宣传贯彻和培训,切实提升实施绿色建筑的能力水平;结合智慧化城市建设,探索实施绿色建筑能源环境智慧化监管平台。推动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以更换节能门窗、增设外遮阳、改善通风条件、改造用能系统等技术

29、措施,组织实施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强化绿色建筑运营管理,对民用建筑能耗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和评价分析,建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实行能耗限额管理制度。提升绿色建筑的民众感知度和市场活跃度。通过多媒体途径宣传推广,让人民群众能够认知、熟悉、监测、评价绿色建筑,不仅普及绿色建筑知识,而且也可借此来激发住宅需求者和拥有者的节能行为。要把宣传推广的着重点放在绿色建筑给人民群众会带来的实际利益方面上,比如节能减排的经济性,更重要的是,绿色建筑会给居住者带来善待环境、健康舒适等心理生理价值认可,并与我市打造高品质居住社区的理念相匹配。通过政策奖励、激励措施来营造良性、活跃的绿

30、色建筑市场氛围,鼓励企业应用绿色建筑技术、采用绿色建材、进行绿色施工及管理,全方位加速建筑项目向“绿色”转型。此外,绿色建筑的物业管理将成为一个新兴的庞大产业,与传统管家型物业相比,绿色建筑物业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机会,要完成对绿色建筑物业市场的规划与管理措施完善的工作。一一建造具有示范效应的地标性绿色建筑。生态友好的绿色建筑具有人性化和更加环保的特点,不仅后期经济成本优势突出,而且还有利于塑造我市良好的建筑风貌,一些标志性的绿色建筑将成为打造我市城市形象、吸引高端人才、进一步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十四五”期末,我市要打造1-2个具有地标特征的绿色建筑,利用我市滨水资源较多的特点实现建筑和滨水景

31、观和地方植物的完美融合,建造更加生态友好、以人为本的绿色建筑。在住宅类、商贸类等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上开展试点示范,转变由零散、单体的星级绿色建筑为星级绿色建筑集群,建设集中连片的绿色生态宜居园区(厂区),以示范工程项目带动我市绿色建筑的全面铺开。(二)具体目标提升绿色建筑能效。到2025年末,城镇新建居住建筑全面执行节能率75%设计标准和公共建筑普遍执行节能率65%设计标准。鼓励采用装配式、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等技术建设,建设超低能耗建筑试点并推广。提升公共建筑能效,引导一批学校、医院等开展节能改造。推进清洁能源建筑应用,因地制宜推广热泵系统,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推进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

32、、复合应用,推广可再生能源清洁供暖工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比例达到15%以上。推进绿色建筑项目。到2025年末,实现低星级绿色建筑普及化,高星级绿色建筑示范化,预期绿色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比例达到90%,全市新增绿色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取得绿色建筑标识项目达到15项,争创国家级绿色生态城区;力争创建1个省级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至少1个绿色农房省级示范村;开展绿色施工示范,到2025年末基本普及绿色施工。推广装配式建筑。2020年起,全市新建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及以上新建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100%实施装配式建筑;2022年起,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及以上新建公共建筑、厂房、研发用房100%实施装配

33、式建筑;2025年起,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及以上新建公共建筑、厂房、研发用房100%实施装配式建筑。实现全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一一培育绿色建筑产业。推广绿色建筑技术、产品和绿色建材,促进节能门窗、节能墙体材料、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器、LED照明等绿色产业协同发展,大力发展装配式低能耗绿色建筑。到2025年末,新型墙体材料和高效节能门窗等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30%四、重点任务“十四五”时期我市绿色建筑发展的重点任务可体现为4个方面,即规划先行、注重运营、绿色宜居、智能制造。具体而言即是要从绿色建筑的自然成长到注重绿色建筑的科学规划,从注重绿色建筑设计转变为注重绿色建筑的

34、运营,从注重绿色单体建筑扩展为注重绿色生态宜居区的建设,从注重新建建筑领域延伸到注重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并通过“绿色化+信息化+工业化”三化融合实现绿色智造。(一)做好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科学做好绿色建筑规划和实施方案。“十四五”期间,着手研究制订我市到2035年的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及行动计划,各(新)区住房建设局要制定各区绿色建筑发展工作规划,进一步明确绿色建筑近期和中长期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在新建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筑运行节能监管、节约型城乡建设等领域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注重跨多部门绿色建筑规划协作。充分考虑绿色建筑发展有关要求,加强与我市绿色建筑发展工作

35、规划的衔接,将绿色建筑有关要求纳入供地方案及土地使用条件中。依据国家和省绿色建筑有关要求,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气候特点,将绿色建筑比例、空间利用率、绿化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材料和废弃物回用比例、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等指标体系纳入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二)培育壮大绿色建筑产业一一培育绿色建筑产业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一批拥有高新技术、自主创新技术的绿色建筑龙头企业。使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材料、施工、验收、运营全过程多环节均有龙头企业作为技术支撑。支持龙头企业开展计算机模拟优化技术、装配式绿色建筑技术、新型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36、节水和雨水收集利用等技术研究,加快具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鼓励企业编制工法、图集等促进产业升级。支持诚实守信的企业扩大规模、扩展产业领域、提高市场份额比例,逐步迈向EPC总承包企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夯实壮大产业基础。整合叠加各部门、各层级的优惠政策,以产业基地、产业为抓手,统筹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全链条和集群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县区积极开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建设;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整合资源,全力打造一批集设计、制造、施工、运营管理能力为一体的工程总承包龙头骨干企业,推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逐步推进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筑的有机结合,促进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筑产业基地融合建设,稳步提高装

37、配式建筑与绿色建筑的互融比例。按现代化大工业生产方式改造建筑业,因地制宜推广使用先进高效工程技术和装备,降低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紧密结合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和钢结构体系的发展,使楼梯、叠合楼板、阳台板、空调板、整体厨卫等预制部品,实现部品部件的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和绿色化发展。加强质量管控。在推广机制、产业发展、工程应用等方面综合发力,加强设计、生产、施工、监理、验收等环节的质量监管,确保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加快发展绿色建材产业。整合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建立绿色建材产品研发、生产的产业化基地。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技术改造,发展节能利废新型墙体材料、保温绝热材料、新型建筑防水

38、材料、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和建筑钢结构等绿色建材产业。加强绿色建材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管和稽查,杜绝性能不达标的建材进入市场。推行绿色建材认证制度,编制绿色建材产品目录,加大推广应用力度。鼓励建设项目优先使用获得评价标识的绿色建材,提升建筑结构中健康型、环保型、安全型建筑材料比例,引导市场消费行为。积极推行新建住宅全装修。倡导设计先行的理念,引导住宅装饰装修设计提前参与建筑设计,减少二次拆改造成的污染和浪费。提升装饰装修产业化水平,实现部品标准化、生产工厂化、现场装配化、管理信息化,开展装饰装修工厂化生产示范试点、菜单式装修住宅小区试点,并给予一定政策扶持。建立家装企业诚信体系,为全装修住

39、房质量提供市场保障,鼓励智能化全装修住宅。10万平米以上的新建住宅小区要积极推行全装修住房,全装修住房比例逐年提高。一一培育发展绿色建筑服务产业。建立完善评价和监督管理机制,鼓励技术力量强的设计、生产企业和大专院校等科研机构开展绿色建筑咨询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培育发展一批节能量评估、绿色建筑后评估、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效能评估的专业化机构。筛选确定一批绿色建材评价机构,发展第三方评价认定。给予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更大的支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三)应用绿色新型建造方式全面提升绿色建筑品质。形成绿色建筑工程规划设计、绿色建材、绿色施工、绿色运维的全过程管控体系。规划设计阶段要

40、充分利用原始地形、自然水系和植被,结合场地周边已有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并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优化通风、日照、采光、声环境等设计。采用外墙自保温复合外保温技术、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筋,推广使用加气混凝土等绿色建筑材料,鼓励应用雨水回收、太阳能热水及太阳能光伏系统。施工阶段推行绿色施工,鼓励应用节能环保的装配式施工工艺,提升绿色施工技术水平,推广新建住宅精装修。运维阶段,完善绿色运营标准,建立绿色物业管理体系,开展绿色物业管理示范。一一推进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强化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推广应用绿色建筑“四新”技术,发布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推广使用、限制使用、禁止使用目录。拓展绿色建筑的内涵和技术

41、要求,提升绿色建筑品质,引导绿色技术落地实施,全面推动绿色建筑向深层次发展。在绿色建筑中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利用、非传统水源等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建设适合农村特点的绿色农房。将先进适用的绿色建筑新技术与产品纳入建设工程材料和设备的推广使用目录,将绿色建筑关键技术列入科技规划,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绿色建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研发机构建设一一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继续执行居住建筑节能率75%设计标准,全面执行公共建筑节能率65%的设计标准,做好设计标准的宣贯工作,推动标准实施进程;加强参建各方履职监管,强化建筑节能设计专项审查、实施过程监督和竣工验收工

42、作,严把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和建筑节能竣工验收备案关,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在设计阶段保持100%,竣工验收阶段达到99%以上;新建建筑供热计量装置和室内温度调控装置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安装、同步验收;推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落实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制度,全面开展建筑节能工程现场检验;采用“双随机、公开”的方式,开展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项检查。一一积极推进绿色施工。推进绿色文明施工标准化建设。严格落实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的相关标准,健全完善并认真落实绿色施工相关标准规范,推动BIM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建设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和泥头车整治工作标准化水平,全面推广自动喷淋系统,强化

43、施工扬尘及噪声等污染治理,开展绿色文明安全工地评比活动。推广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加强对绿色施工组织设计及绿色施工方案的审查,加强对绿色施工全过程监管。(四)注重绿色建筑科学运营树立建筑全寿命周期理念。树立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BuildingLifecycleManagement,BLM)的理念,研究制定全寿命周期内绿色建筑的管理方案,全面审视建筑活动对生态环境和住区环境的影响。转变以往只注重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等前端环节,到注重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养护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减排、环保、循环。鼓励既有建筑实现绿色运行。鼓励推行绿色物业管理模式,通过采用先进技术、科

44、学管理和行为引导等措施,降低运行能耗,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推广政府引导、供热企业为主体、居民参与的改造模式,扎实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总结提炼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示范建设经验,进一步完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政策标准和技术体系,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鼓励有条件的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实施改造。一一落实用能合同能源管理。引导、发展建筑用能合同能源管理,提升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资建筑节能领域。以降低水、电、气、暖等能源消耗为目标,建立完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推广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推动能耗限额管理制度,提

45、升公共建筑能耗管理水平。推动老旧小区市场化改造。推行集中连片住宅小区规模化建筑节能改造,结合容积率奖励等措施探索老旧区宜居综合改造。我市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清查既有建筑总量,以围护结构、供热计量、管网热平衡改造为重点,推广热电联产、高效锅炉、工业废热利用、“吸收式热泵”和“吸收式换热”等技术,合理制定既有建筑改造规划和年度计划。重点推进高能耗建筑绿色化改造。组织开展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对高能耗、低能效公共建筑实施节能改造,优化运行管理。各区按照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分配的总任务和进度要求,积极推动辖区内既有公共建筑实施节能改造。建立健全公共建筑用能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基

46、于能耗限额的用能管理。进一步加强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用能监测,建立公共建筑用能信息公示制度,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形成倒逼节能的社会监管机制。(五)建设绿色生态宜居园区加快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和*省绿色建筑条例建立完善制度机制,单体建筑、居住小区、生态城区三个层级协同发展。以“规范强制”与“政策引导”的方式,扩大绿色建筑标准强制实施范围,不断提高绿色建筑比例,逐步实现规模化发展,放大绿色建筑的规模化效益。加快高星级绿色建筑集聚发展。“十四五初期”新建政府投资和国有资金投资的大型公共建筑、标志性建筑项目,全面按照国家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202

47、5年末,实现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建筑面积大于10万平米的居住小区,全面按照国家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在辽东湾新区商务中心等重要功能区和重点区域,开展高星级绿色建筑规模化示范,转变零散单体高星级绿色建筑成为高星级绿色建筑集聚区。推广绿色生态城区(园)建设。总结提炼国内外创建国家级绿色生态城区经验,结合我市实际进行经验移植。组织编制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导则,提出发展路径和相关措施,明确空间利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等控制指标,积极引导其他重要功能区和重点区域创建绿色生态城区。鼓励开展绿色生态小区、绿色、绿色医院的建设示范,推动全市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设。推进绿

48、色“美丽乡村”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把建设绿色农房作为重要内容,加强试点示范。探索适宜我市农村地区发展的绿色建筑技术路径、技术体系,落实好农村住宅绿色建设和改造推广图集、村镇绿色建筑技术指南,建设适合农村特点的绿色农房。切实推进生物质能利用,发展沼气和秸秆气化等集中供气。大力推广应用节能门窗、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太阳能光热利用、农业废弃物再利用及燃气壁挂炉采暖等农房节能技术。不断提高绿色建材的应用比例,重点推广钢结构和轻钢结构建材、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预制部品部件等绿色建材产品下乡,促进农房建造节能生态水平的提升。(六)创新绿色建筑技术发展推进绿色建筑技术创新发展。按照被动式技术优先、主动式技术优化的原则,推动绿色建筑技术进步、创新与推广,建立完善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评价和管理技术体系。整合绿色建筑技术领域资源,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引导,建立以科研院所为技术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