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现象”的分析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现象”的分析与对策.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初二现象”的分析与对策最近一段时间,我经常听到家长的抱怨:孩子原本很听话,但读初二以后,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父母跟他说什么话,他都要顶撞回来,有时干脆不搭理。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而是青春期孩子的普遍现象。此时的孩子,身心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面对着数不尽的学业、成长、家庭上的压力,极度的脆弱和敏感。而这其中,尤其以初二学生最为明显,因此被称为“初二现象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甚至酿成悲剧。初二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但这个阶段的学生,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候。换句话来说就是,初二的学生很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跟着好人学
2、好事,跟着坏人做坏事。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不能忽略“重要他人”对初中生的影响。“初二现象”的焦点问题1、早恋“不许跟某某聊天,打招呼也不行,每天晚上必须说一遍喜欢我。”班上一个孩子妈妈帮儿子整理书桌,发现一张语言暧昧的纸条,一看便知是女生写的,而有如此语言,说明儿子与这个女孩的关系已经非同寻常。她本想好好教训一顿儿子,晚上便亲自接儿子放学,谁知在学校门口,她却看到好几对男生女生手拉手亲密地往前走。早恋现象主要集中于初二年级,同学之间肆无忌惮地开玩笑,部分男女生表现过分亲密。2、上网初中阶段,初二学生玩手机最多,尤其是男生,有的几乎每天晚上熬夜打游戏。这些同学往往很难管教,有时即使老师对其进行教
3、育或者惩罚,也往往收效甚微,没过几天,其中大部分同学重新回到“原点”。有老师在与学生谈心时发现,一部分学生也考虑进沉迷手机对自己的危害,甚至下决心不再玩手机,但往往管不住自己,抵御不住手机的诱惑。3、学习成绩下降在学习上,初二是一个分水岭,一部分同学在初二进步很快,由成绩中等上升为优秀,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将心思用在学习之外,成绩迅速下降,对学习失去兴趣,自暴自弃,从此一蹶不振。这样的同学到了初三往往很难有所突破,中考的失利难以避免。4、逆反心理严重初二学生的另一特点是不服管教,一些同学对老师、家长的批评不再虚心接受,开始反驳、顶撞,甚至嘲笑师长,越是父母、老师不让做的事,他们越起劲
4、,一定要和师长对着干。为什么会出现“初二现象”为什么到了初二,学生会有那么多的烦恼?1、生理因素初二学生年龄基本上在14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身体都发生了许多的变化,第二性征越来越明显,孩子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与初一相比,初二学生增加了生物课,青春期的学生对异性有着羞涩的好奇。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他们开始有喜欢的异性,渴望得到异性的好感,开始主动了解异性。这些问题他们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但由于家长和社会对性知识教育采取闭锁甚至耻于谈论的态度,致使同学们产生青春期烦恼。2、学习压力初二阶段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与初一知识
5、相比,初二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难度的加大,意味着孩子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于是很多学习方法不得当,时间管理差,学习效率低,基础薄弱的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了,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学习越来越吃力,由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时间一长甚至破罐破摔,放弃了学习。这也是初二学生学习方面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虽然中考不是迫在眉睫,但是很多初二学生从他们的学长那里已经领教了中考的严酷。加上很多家长对学业的过分重视,往往造成许多青少年忽视参加其他社会活动,甚至因为学习而牺牲自己的兴趣。当他们的生活里只有学习一个内容时,自然会感到生活的单调、枯燥,就特别向往和迷恋外面的世界。3、心理因素进入初二后,孩子心理开始发生较大
6、变化,他发现自己“长大”了,他们自认为什么都懂,甚至比师长都理性,于是渴望独立的空间,不习惯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对家长特别逆反。初二学生的另一心理特点是表面什么都不在乎,实际上从众心理很重,既想标新立异又担心脱离集体。于是有的学生出现了紧张、焦虑、自卑等不健康心理,由于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就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逃避、说谎、破坏、暴力等不良行为。如何应对孩子的“初二现象”1、改变教育心态,学会尊重孩子孩子和你说话时,手上的工作要赶紧停下来,认真听他们说,不要打断,听完之后小结一下确认一下是不是有误解。跟孩子聊天,一定要表达对对方情绪的理解、共情、而不是分析对错。人
7、人都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孩子只需要你跟他共情,给他力量。正面管教一书里说:“赢得十几岁孩子的最好方法,是以和善、坚定、尊重的态度,先和他们站在一边。让孩子在被理解的支撑中,得到自尊感和归属感。”尊重他的隐私,给他空间:进卧室前先敲门,不翻看他的日记或聊天记录,不过多干涉他与朋友的交往;尊重他的话语权,平等对待:把孩子真正当作家庭决策的一份子,遇到事情一起商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尊重他的选择,支持帮助:认可他的兴趣爱好,培养一致的话题,才能更好地交流。2、改变教育模式,多用鼓励教育幸福心理学家周梵说:“激将法完全不符合心理学的运作原理。因为自我改变是需要力量的,每一次改变都需要拿出力量破除原来旧
8、有的习性,而罪恶感是最快扼杀力量感的东西。越去评判或谴责他人,事实上就越剥夺了对方改变的力量J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要相信每个孩子的未来都会是光明的。尽量做到寻找孩子的闪光点,进步点,多表扬,多鼓励,多督促,用正面的话语激发孩子内心向上的力量。多说“我爱你”,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和支撑;多说“你能行”,让孩子看到父母的信任;多说“我为你骄傲”,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与爱护。3、改变关注重点,多看孩子的品行家长一定要明白,对孩子来说,分数固然重要,但性格教育亦不可或缺。让孩子参与家务、做内务整理,培养他的自律;和孩子一起运动,锻炼身体,培养他的坚韧;在孩子犯错时
9、正确引导,培养他的抗挫力;得到别人帮助时表达谢意,教会孩子感恩也要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搞好学习的第一因素是自己。看重结果,更注重过程。接送时要求孩子带回作业本并认真看一看,促进孩子养成习惯,平时学习要抓紧,不能大意。注意加强孩子假期中的管理,提醒孩子多接触健康向上的人和事,督促孩子每天都要有定量的学习时间,要利用假期多与孩子接触、沟通。承认差距,不求统一。不苛求孩子,关键看孩子是否尽了力。看孩子的成绩,更要看孩子的综合素质,看孩子的品行与修养。曾经读过一段非常感人的话:“我想过很多遍什么是最好的爱?如果前方有一条我曾经跌得面目全非的路,而你执意要去。我希望我爱你的方式,不是拼命拉住你说不要去不
10、能去,而是给你准备最耐穿的鞋子,备好雨伞,告诉你第二个路口地很滑,第五条街道上有小偷,告诉你,去吧,回来家里有饭。我想最好的爱,应该是:我爱你的,而你是自由的。”4、多与老师沟通交流,和学校打好配合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做到默契配合,无事不成。常和班主任或授课老师就孩子的教育进行电话或微信交流,互相沟通,共同设计。孩子出现问题,也不要责怪孩子,而是和孩子好好交流,一起战胜困难,鼓励孩子多和老师反映自己的想法,和老师相处好关系。在这个阶段,家长要配合好学校教育,做好孩子的后备力量。青春期不仅是对孩子的考验,更是对父母的一次大考,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答题方式,才能书写最满意的答卷。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是家长和孩子的双向理解。有时候,也许一个拥抱、一封信,就会让彼此感动,心走得更近。愿每一对父母都能找到和孩子正确沟通的方式,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父母发自真心的理解和尊重,愿每一个家庭都美满幸福,余生顺遂,万事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