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发展问题分析及转型升级建议 工业园区转型发展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28964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园区发展问题分析及转型升级建议 工业园区转型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产业园区发展问题分析及转型升级建议 工业园区转型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产业园区发展问题分析及转型升级建议 工业园区转型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产业园区发展问题分析及转型升级建议 工业园区转型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产业园区发展问题分析及转型升级建议 工业园区转型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园区发展问题分析及转型升级建议 工业园区转型发展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园区发展问题分析及转型升级建议 工业园区转型发展调研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产业园区发展问题分析及转型升级建议工业园区转型发展调研报告2007年,工业园区顺应发展形势,破土动工,以工业强县的发展路径作为“对 标赶超的破局之计,并在各项政策支持下茁壮成长,创造出令人瞩目的业绩, 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轴上率先崛起。走过孕育、起步、成长的路程,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倒大”。乘 着撤县立区的东风,工业园区逐渐成为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 承载地。自2007年11月组建以来,工业园区已形成“一园六基地”的发展格局, 截至目前,园区规划面积达33.6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6平方公里,入驻企 业570户;今年18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8.35亿元,已成

2、为以磷化 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新型建材及其配套产业为辅的综 合性工业园区。近十年,工业园区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提升服务能力和 水平,园区按下发展“快进键二十年风雨兼程,变化日新月异,唯一不变的是对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的信心和决心。正如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汤金所说,园区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工作不动摇,谋划项目、推进项目、服务项目的主线不变,努力提 升站位、找准坐标、把握方向的要求不变,未来十年将继续凝聚一切有利于园区 发展的资源和力量,壮大经济总量,全力创先争优,不断提升综合实力,推动园 区高质量发展。以丰富的磷矿资源著称,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有磷都之美誉。工

3、业 园区二街基地地处昆阳磷矿带内,已探明的8亿吨磷矿储量为该基地打造精细磷 化工产业链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先天条件。今年6月,二街基地获批磷化工省级外 贸转型升级基地,此举将为产业链相关企业带来更多业务增量,相关企业也将借 此机会步入发展快车道。打开卫星地图搜索二街基地,可以清晰地看到,以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 简称“云磷集团)磷化工事业部835项目为主,与磷化工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在其 周围一圈一圈排列开来,产业链得到直观呈现。835项目是80万吨/年硫酸、30 万吨/年磷酸、50万吨/饲料磷酸钙盐的简称,于2007年落地二街基地,占地总 面积136.43公顷,实际投资20.6亿元。自2017年,云

4、磷集团磷化工事业部对835项目进行大规模技改,先后投入 1亿元用于设备和工艺改造,目前磷矿利用率提升至92%,可生产高品质饲料级 磷酸氢钙,已成为二街基地精细磷化工产业链的链主企业。2021年,云磷集团 磷化工事业部累计营业收入16.71亿元,实现盈利3.49亿元,今年18月实现 盈利4.5亿元。此外,8%的副产品低浓度磷酸吸引了大批产业链相关企业聚集二街基地。 兴昆化工有限公司、昆明文丰化肥制造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采购副产品后,可再 加工制成化肥。2018年,工业园区管委会帮助云磷集团磷化工事业部引进镀渝 科技有限公司、钳锐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将副产品制成磷石膏产品,进一步提升 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5、,磷石膏产品利润率近30%。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工业园区磷化工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8户, 全年累计完成产值61.22亿元。精细磷化工产业链依托云磷集团磷化工事业部、 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浩坤集团、中正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梯度融合发展, 打造涵盖肥料级、工业级、食品级、电子级等磷系化学品和磷矿伴生物综合利用 绿色循环产业链。力争到2025年,二街基地升级成为全省精细磷化工产品生产 基地,园区磷化工产业基本实现精细化、链条化发展。量质并重抓招商目前,二街、晋城、宝峰、青山、上蒜、乌龙6个工业基地,已入驻中国中 车、云天化、城投、益海嘉里、广州立白、腾晋物流、新钢等企业。近五年来, 大乔

6、机械、筑城等9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全国供销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 落户宝峰基地;培育规上企业48户,百威啤酒等8户企业税收超千万元;高新 技术企业保有量36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0户;现代物流业发展实现新 突破,腾俊国际陆港成为国家首批示范物流园区,社会物流总收入达226亿元, 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6亿美元。2021年,工业园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32.17亿元,较2012年增长214.52%; 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实现81.84亿元,较2012年增长862.8%;完成地方财政 一般预算收入2.2998亿元,较2012年增长115.62%。2012年至今,园区实际签 订招商引资协议478个

7、,计划总投资483.42亿元,其中供地项目118个,计划 总投资367.31亿元;自有用地及盘活企业用地项目36个,计划总投资63.63亿 元;企业闲置资源二次开发利用引入项目157个,计划总投资23.85亿元。找准功能定位,明确主攻方向。2021年,工业园区以精细磷化工、光学仪 器、装备制造、新材料4条重点工业链为抓手,通过内培外引,支持鼓励现有兼 并、重组、合股等多种方式,整合原料、土地、技术、市场等资源,提升优化园 区营商环境,吸引各地企业考察投资。生物乳业有限公司。工业园区主动出击,加大一把手招商力度,由园区主 要领导带队前往先进地区积累招商资源。今年先后组成招商考察组赴南京、杭州、

8、厦门等地拜访产业契合度较高的企业,其中围绕光学仪器产业链精准招商,前往 湖北襄阳,参观全球第四大光学玻璃生产企业湖北新华光信息材料有限公司 生产车间、流水线等,与企业座谈并开展招商推介。工业园区招引工作取得阶段 性成效,目前在谈1个总投资6亿元新材料产业项目;计划于近期集中签约7 个项目,总投资额近30亿元,将为园区发展注入新动能。持续注资强基础2007年,工业园区管委会组建和二街基地建设筹备规划工作同步开展,集 中力量加快二街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重中之重。除了平整起起伏伏、大大小小 的山头,还要做周围村民的动员工作,缩短征地拆迁时间。经过3年的努力,二 街基地主干道布设了双向四车道沥青路,硬

9、化路修到了企业、工厂门口和村民家 门口,水电气等要素配置齐全,公交车也开进了二街基地。“企业变化大,园区变化更大。”不知不觉,昆明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落地晋城基地已有十年,工作人员文雯每次说起企业门口的配套公路,都会脱口 而出一句话:“路修得又快又好。”大学毕业后,文雯入职湖南总部的中车株洲电 力机车有限公司,随着昆明中车的组建,她和丈夫来到昆明工作并安家。在她到 昆明工作的第二年,企业周边的主干公路就建成了。2012年至2022年,工业园区累计投入资金约30亿元,健全要素保障,园 区路网与县城道路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目前,工业园区正在推进青山 基地电力供给配套项目、青山基地35

1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和晋城基地生产生活供 水管网提升改造工程,均计划今年内完工投运。工业园区高度重视项目用地工作,紧密结合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大局,主动 靠前服务,精准用好政策,打破土地要素制约。2012年以来,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土地收储报批16215.93亩,其中已供应出 让11570.25亩,剩余未供4645.68亩,供地率为71.35%,已供应出让的土地均 有企业建设使用;及时将未经批准即将建设的项目遏制在萌芽状态,告知用地单 位按程序申请办理报批手续;对项目违法用地及时整改到位,确保项目合法用地; 盘活存量用地,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截至目前,工业园区共有4宗闲置土地,已 招引昆明日昌升新材料有限

11、公司、昆明天德印刷包装有限公司、农家乐农业有限 公司、省物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入驻,地块供地方案已批复并具备挂牌条件,将 尽快督促企业完成土地交易。发展无止境。未来十年,工业园区将抓好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集聚, 提高亩产效益,促进投资升级,激发内需活力。在具体工作中:依托已梳理完成的招商地图,利用多种手段盘活现有闲置土地、多年低效用 地等,根据园区布局和产业定位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动态完善”在建、新开、投 产、储备”4个项目清单,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引导40余户光学配套企业向乌 龙基地集中;全面推行亩均产出行动计划,建立健全综合评价制度,制定完善资 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政策,确保工业企业地均税收

12、、产出增长5%以上;加快清理和化解入园企业办理不动产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维护企业合法权 益;改善园区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深化企业经理服务制,加强帮办代办“一 企一策”助企远航。工业园区将切实发挥出工业经济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 撑和促进作用,为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园区制作的办理审批手续所需资料指南清晰实用;作为企业包保联系小组 成员,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局等的主要负责人直接对接我们的问题和需求,帮 办代办,让我们能够心无旁鹫搞发展、搞创新。”谈到工业园区的服务,云磷集 团总经理助理、磷化工事业部总经理竖起了大拇指。最近,企业包保联系小组又帮云磷集团磷化工事业部解决了一件急事。去

13、年 4月,省应急管理厅发布省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四区分离技术指导意见, 要求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行政办公区、后勤保障区、集中控制区与生产作 业区有效分离、分区设置,明确相关企业需在今年底前完成四区分离整改。云磷 集团磷化工事业部着手开展相关工作,由于集中控制室涉及多个部门的规划许可 审批,企业包保联系小组立即与区住建局等职能部门对接,同时到企业收集相关 材料帮办代办,协调审批工作。“审批流程缩短了一半,按目前的工期,四区分 离工作将在10月初完成,比我们的预期提前了 3个月。”说,如果未按时完成, 企业将面临关停整改,生产经营将受到较大影响。上月,周琼波到深圳考察学习。走在深圳街头,连片

14、的企业和厂房生机勃勃, 让他恍惚感觉回到了,就像走在昆阳的街道上一样。“在哪里发展都需要好的政 策和服务,我们扎根,有了,娘家人的帮助,将全身心投入生产研发,为经济发 展贡献力量。”会上提到: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将园区打造成具有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的 “生态产业新城”和“全市科创、研发基地二经济开发区如何转型升级,为更好融入科学城和新区的发展规划,彻底改变 经开区科技工业园“低矮散乱”的现状,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 集群发展”的产业组织理念,以创建“生态产业新城”和“产城融合示范区”为 目标,高标准规划定位园区的产业布局、空间形态和建筑风貌,大幅提高园区土 地集约利用效率,力争用3

15、至5年的时间,将园区打造成具有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的“生态产业新城”和“全市科创、研发基地二园区如何促转型升级?(一)坚持以规划引领促转型升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主动融入新 区建设大局,在空间布局、产业形态和建筑风貌等方面增强与科学城、大学城的 契合度、耦合度和兼容性,以城市综合体+标准厂房形态为主,对现有不符合园 区产业定位的企业和项目逐步转移和出清。(二)坚持以产业结构优化促转型升级。重点围绕“2+4”现代产业:数字 经济、总部经济+高端服务业、高端轻制造业、人工智能、医药康养布局发展。 同时,通过鼓励园区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打造一批经济实力强、 品牌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

16、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和示范带动作用的 龙头企业,推动园区产业加速转型升级。(三)坚持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转型升级。坚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建 项目和改造项目容积率原则上不低于2.0,鼓励向天空要空间、向地下扩容量, 提高土地利用率。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快速推进双创产业园和其他产业园的 建设,积极引导园区现有企业“上楼”发展,提高产业聚集度。(四)坚持以“疏堵结合”促转型升级。严格控制筛选新入园区项目,对新 建、扩建项目在行业发展前景、资金实力、科技含量、能耗、安全、环保以及建 (构)筑物外观风貌、投资强度、亩均效益、社会效益、建设周期等进行严格审 查和约束,签订产业监管协议;对于确定

17、保留升级的企业积极引导升级发展,重 新签订补充监管协议,督促企业加大投入和建设;对不符合园区发展规划的企业, 鼓励转移至经开区所属产业园或者其他园区,给予政策支持;对国家产业政策明 令禁止类、淘汰类,坚决予以出清。(五)坚持以安全、节能促转型升级。发挥环保、安全、消防等方面的负面 清单杠杆作用,实行一票否决制,全面提高环保、安全、消防等准入门槛,利用 环保、安全、消防等手段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转移和出清。(六)坚持以市场化运作促转型升级。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加大政府 宏观调控和部门联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

18、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哪些企业淘汰出清?(一)对存量企业科学分类。由经开区管委会牵头,发改、工信、应急、自 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单位密切配合,以2019、2020、2021年相关数据为基准, 广泛搜集资料,深入综合分析,共同拟定保留升级、转移和出清的企业名单。2022年2月10日前在广泛征求意见、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确定实施方案; 2022年2月底确定保留升级、转移和出清企业名单。(二)督促保留企业转型升级。对于拟定保留升级的企业,2022年4月1 日前与其重新签订入园补充监管协议,明确需要达到的投入产出标准,督促企业 按照新规划建设和发展。在约定时限达不到要求的,按照监管协议,予以转移或 者出清

19、。(三)妥善安置转移企业。2022年3月1日开始分批次启动转移和出清工 作,根据工作计划表有序推进;积极引导转移的园区企业(除明令禁止类)搬迁 到经开区所属产业园或者其他园区,原有土地可以通过合作共建、资产置换、联 合开发、政府收储等多种方式进行建设改造。对于投资额度大、产品科技含量高、 社会效益显著的项目,优先争取列入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四)加快出清企业的拆除。对国家产业政策明令禁止类、淘汰类企业项目, 严格按照程序,依法依规,坚决予以出清。对出清企业的资产进行合理补偿,补 偿标准参照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办法执行。推进步骤共分三期推进。一期重点建设北京路与三赢路中心区域和北京路两侧

20、区域,力争在2023年 建设完成。以上重点区域占地约1022亩,预计投资80亿元。二期重点突破北京路与纳奇路中心区域,同时启动曹营村和西吕村搬迁,力 争2022年适时启动,2024年底建设完成。以上重点区域占地约1872亩,预计 投资100亿元。三期重点建设世纪路两侧地块、张柳路两侧地块,力争在2023年全面启动 至2027年建设完成。以上重点区域占地约1400亩。预计投资130亿元。政策措施(一)确立工作专班推进机制。一是成立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专班工作组,依据企业土地、债务、职工队伍 等情况,一企一策,逐一制定实施细则;二是及时准确监测、预警、处置企业债务风险,切实维护良好的金融生态和 园区

21、发展环境;三是积极稳妥做好职工技能培训、转岗、再就业等工作,切实维护职工合法 权益,确保不因转型升级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二)制定出台激励扶持政策。一是对于拆迁的建筑物,按照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办法进 行补偿,由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牵头制定低效用地认定和处置办法并报区政 府批准,为转型升级提供政策保障。二是对于积极搬迁转移前往经开区“一区多园”的企业给与政策支持和奖励。 三是对于保留升级企业,在约定期限内达到容积率、亩均税收等要求的,给与政 策扶持和奖励。导读:中国产业园区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经呈现出涉及不同产业层次、覆盖经 济领域广泛、多种类型互为补充的发展态势。园区产业结构和空间

22、布局不断优化, 在追求合理化和高端化目标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分析1、园区主导产业趋同,同质化特征明显。我国产业园区建设已基本完成了 要素集聚、规模和数量扩张的任务,逐步进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全 面提升效率与发展质量阶段。目前,产业园区特色化发展是提升园区发展质量面 临的首要问题。受其他地区成功经验的影响,国内产业园区带有一定程度的跟风 性质,没有与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和资源禀赋相结合,导致园区规划不完善、定位 不明确,大部分园区没有形成自身的发展特色。部分地区在推进产业园区开发建 设过程中,过分追求产业园区短期产生经济效益指标,对主导产业重点培育产业 定位

23、不清晰。企业在选择产业投资项目时也表现出盲目性,以当地政策支持力度、 税收减免力度来进行选择,产业项目与功能同质化倾向日趋严重。2、开发过程“重量轻质”,难以形成合理分工布局。目前,各个地方盲目冒 进新建各类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建设“重数量,轻质量”特征明显,然而许多入 驻企业因没有形成专业分工,仍处于“低效率区二部分地区产业园区内表现出 “重企业、轻产业”的不良现象,企业各自为战,未能形成上下游合作的整体力 量。产业园区不是集中化、专业化的特色产业区,导致的产业园区产业结构、技 术积累、要素集聚和所处制造业价值链位置不足以支撑产业园区经济发展质量的 提升。甚至在部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或者高新

24、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企业盲目 跟风,大量从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工程机械等行业,缺乏基于地区实际的特 色产业和适应新工业革命和全球制造业格局变化的技术与人才积累,园区内产业 链的分工协作发展也没有形成。3、园区政策依赖性强,要素利用率较低。产业园区为入驻企业提供大量的 政策优惠,吸引一些具有示范效应的大项目和大企业入园,增加了企业的依赖性, 影响产业园区市场化运营机制的建立。同时,各个地区产业园区运营各自为政, 不顾园区经营效益,无底线提高政策优惠额度,而不是产业园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政策建议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实质是我国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改革开 放,探索政策试点,为推广示范积累成功经验的

25、重要先行区。随着“中国制造2025”实施推进,迫切要求中国产业园区进行与之相适应 的转型升级。新形势下推进我国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将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推动产业园区集约化转型升级。产业园 区转型的重要一环就是园区内产业转型升级,这就要求积极有效地引导战略性新 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在园区内落地,及时配套现代服务业集聚、融合发展,这 不仅是支撑和引领园区转型升级的新增长极,也是产业园区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 重要抓手和主要着力点。未来一段时期,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打造产业聚 集推动型、经营主体带动型、科技创新驱动型、生态循环促进型、三产融合引领 型、服务支持拉动型等具有

26、鲜明特色的现代化绿色产业园区。推进各优势产业的 融合和集聚,进一步促进产业园区专业化市场的形成,转变园区经济的发展方式, 以数字融合、智能融合、产融结合、产城融合等模式,持续推动园区产业跨越式 融合协调发展。同时,加快各级各类产业园区主导产业与上下游相关产业和配套 产业的融合与集聚发展步伐,引进、整合和强力发展名优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 的发展。2、新工业革命技术与智能制造应用,推动产业园区智慧化转型升级。而对 新技术革命的重大变革,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更为紧迫。新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变 革可以带动园区人才、信息、资金、数据等各类要素的链接,将大数据、互联网、 人工智能等技术资源整合到产业园区里面,对

27、产业园区内企业进行更优质的服 务,让产业园区自身产生裂变实现升级。同时,新技术与智能制造的应用,可以 将传统产业园区打造成新式智能、智慧园区,解决产业园区面临的恶性竞争和产 业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将资源招商型产业园区向品牌经营型产业园区转变,将企 业集中型产业园区向产业集聚型产业园区转变,从而实现传统园区向智能、绿色、 智慈化园区的成功转变。一方面,基于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 通过新技术和模式重新构建产业组织与生态,实现产业价值链的进一步分解和重 新组合,推进产业园区转型;另一方面,通过推进产业园区打造智能化、柔性化、 开放化OEM制造业平台,实现对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逐步形成基

28、于新技术的 产业园区内部与产业园区间的分工协作,进而推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3、体制机制创新与融资改革,推动产业园区高效化、平台化转型升级。一 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提升产业园区运营与资源配置效率。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主 导、政府监督为引导的产业资源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 作用,配置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人才等资源,全力聚集一批投资规模大、 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创新能力强的产业项目落地园区。二是通过投融资改 革盘活产业园区原有资源存量。在强调保障政府调控能力有效有力的前提下,强 化企业融资方式多元化和投资主体地位。积极构建产业园区投融资平台,探索运 用资产证券化方式融资,将

29、土地和实物等优质资产进行证券化融资,盘活园区存 量资源,增加现金流,推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未来,国家对产业园区开发的重 心将向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功能完善、绿色发展方向转变,同时对开发数量进 行适度控制,鼓励不同地区产业园区探索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模式,推进产业园区 形成各具特色的先进智能体系。2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乡镇工业园区。正因为位于城市之中, 又较其他园区经历了 “要不要搞”“让不让搞”“能不能搞”的诸多争论和质疑。20年来,这里担负着市区党委政府坚持以产兴城、工业强市的使命担当, 聚焦发展,聚集资源,聚合要素,聚力创新,探索走出了一条城市园区转型发展 之路。破茧化蝶,已逐步成长

30、为一个现代都市型产业园区、科创智创型活力新区、 宜居宜业型城市片区,以新的形象崛起于城市之东。这里,就是工业园区。党的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开发园区是实体 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近期我们对工业园区进行调研剖析,并提出工作建议,以 期对全市园区转型发展有所启发。上篇:突围之路杀出重围,是每个园区面临的一道必答题。工业园区的突围,不仅有工业园 区面临的共性问题,而且作为城市园区,面临着更多个性问题,是绕不开的关口、 等不得的瓶颈、推不掉的难题。他们咬定发展不放松,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能够彰 显特色和优势的突围之路,逐步成长为具有现代产业特征的都市型工业园区、产 城深度

31、融合的城市新片区、多元要素集聚迸发的创新活力区。从全省开发区的激 烈竞争中成功突围,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为承载中心城区产业发展和完善城市功能,年月,园区在原泰东镇应运而生; 年月,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年月,文化创意产业园挂牌成立。目前总面积约40 平方公里。他们坚持把重心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发展的第一动 力和用创新的方法驱动发展,坚持活化存量,优化增量,注重质量,突破总量, 坚持接二连三,优二强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互动并进,从当年微不足道的 乡镇园区逆袭成为举足轻重的现代园区。在全省91家省级以上开发园区排名中, 由年的60位跃升到年的27位,4年内上升33位,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32、年,园 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亿元、工业开票销售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分别 同比增长14.5%、19.6%、22.5%,实现了逆势上扬。从低端低效的传统产业中成功突围,城市经济显示度不断提高。园区发展初期,以机电配套、机床加工、建筑材料等传统产业为主打,高耗 能、高污染、低收益,资源消耗型发展方式明显。他们壮士断腕,腾笼换鸟,双 招双引,培大育强,一方面聚焦发展智慧家电、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四 大主导产业,一方面重点打造文创园、科创城、信息城等新型产业载体,大力引 进博士科技、江苏亿蜂信息科技、泰科检测、华设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企业,加快 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努力打造一个承载和

33、体现城市经济、城市产业 的现代都市型工业园区。文创园加强招引数字经济、广告文化、影视制作、总部 经济等项目,强化税源经济培育,从业人员由原来400多人跃升为1000多人, 盈利水平明显提升。科创城以科创社区、科技人才广场等载体为抓手,打造创业 苗圃一孵化器一加速器一产业化的全链式孵化平台,放大创新溢出效应。信息城 重点建设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招引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打造信息产 业新高地。2021年,园区已拥有多家企业,其中规上企业家,高新技术企业38 家,招引高科技高层次人才项目个,引进高层次人才人,主要指标在全市重点产 业园区名列前茅。从参差不齐的城市环境中成功突围,产城互动融合度持

34、续优化。园区从当年乡镇基础上建设起来,周边环境可谓脏乱差。他们立足于整个城 市发展的大格局中加快产城深度融合,手抓园区内部综合环境的建设改造,一 手承担园区外部城市环境的优化提升,致力于产城共建、城园共融、资源共享、 功能共优。突破困难阻力,实施阳光搬迁,治理整顿公共环境,完善交通、医院、 学校、商业等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提升人居生活舒适度,吸引留住外来人口约 8万人,城市变新变大变美,园区变优变高变强,加快发展要素配置由“产-城- 人”向“人-城-产”的转型。据对云涌电子等企业的调研,80%的员工选择5公 里内买房居住,实现员工职住平衡,体现出城市空间与产业空间的深度融合度和 内在匹配度。随

35、着园区所在东部新城地位和辐射力的逐步提升,以城引人,以人 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将进一步助推中心城区首位度整体提升,成为不可 或缺的城市发展热土和产业发展高地。从矛盾重重的基层治理中成功突围,资源要素集聚度日益彰显。园区内拥有温泰市场、苏北商业广场等大市场,门店多家、市场主体近个, 占地总面积达42.8万肝,商业业态丰富,日均人流量万人,年零售额近亿元。 同时,还下辖个社区,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一段时期,矛盾不断,隐 患不少,形象堪忧。他们在抓产业环境治理的基础上,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强化 公共服务职能,优化温情民生功能,转化基层治理效能,激发共建共享动能,实 现从粗犷式管理向现代化

36、治理转型。通过为8万多新市民提供就业创业、教育医 疗等方面一揽子服务,形成宜居宜业宜商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一批优质项目、 高端资源、高层次人才落户。2021年,园区招引市级以上人才数100余人,5 亿元以上项目7个,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与3年前相比均大幅增长。特别是10 万人在此创业就业,追逐梦想,将是一个活力涌现、潜力无限的发展磁场。中篇:突微之招“致广大而尽精微”。园区突围远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非一蹴而就之能,既 要锚定方向,增强定力,从最大处着眼发力,更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痛点堵点 难点关键点爆发点,从细微处入手,向精微处努力,啃下一个个拦路虎,积小胜 而成大胜,方能华丽转身,浴火重生。工业

37、园区为此实施关键之招,激发发展动 能。同时,工业园区面临的一些发展难题,也值得其他园区重视和克服。 坚持,改”字当头,在管理机制上致力出新。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是园区高效运转的根本保证。创新园区机制改革,2020 年8月,园区坚持刀刃向内的自我改革,在全市率先启动“两集中三剥离”体制 机制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推行园区党工委(管委会)统一领导的“京泰路街 道+集团公司”管理模式。园区管委会主要强化经济工作统筹作用;京泰路街道 主要承接民生社会事务;东城集团聚焦招商引资、开发建设、资产运营管理及投 融资等工作,实行公司化运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通过厘 清园区、街道及集团的职责边界

38、,确保权责明晰、权责对等,各司其职、联动协 作,以改革为园区发展添活力增动力聚合力。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成立为民服务 中心,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设立项目审批服务专区,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政 务服务效率,实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投产即上规二针对流动人口 较多、异地参保就医需求大的痛点,设立医保经办专用窗口,实现异地就医业务、 城乡居民参保等13项医保服务均可办理,2021年被确定为省级“15分钟医保服 务圈”示范点。坚持“蓝”字为要,在创新生态上致力出彩。重点培育产业链。受疫情及中美贸易战等因素影响,产业链区域化、本地化 倾向明显。园区围绕“链主”企业,引培“链核”企业,延伸和拓展产业链

39、,打 造特色主导产业链,推动产业经济向产业链经济的转变。如,以乐金为链主,招 引压缩机部品、注塑件、电子线束、智慧家电配件等“链核”企业,建设集研发、 生产、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华汇智谷O智慧家电产业园,拓展家电产业范围, 避免依赖冰箱产业一支独大导致一损俱损的风险。加快打造创新链。推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以科技创新“智高点” 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倒逼招商引资向招才引智转型。园区整合优化科技资 源配置,建设科创社区、科技人才广场、上海虹桥时代广场离岸孵化基地等载体, 打造从“创业苗圃一孵化器一加速器一产业化”的科企孵化链条,已成功孵化云 涌科技、科化新材料、济远医疗等10多家科创型企业

40、,成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 主导支撑。2021年园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亿元,占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的78.3%,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做新做特基金链。为了招引优质项目,东城集团与信达风投、赛泽集团等多 家基金公司合作,组建各类基金13只、基金总规模47亿元,采用“基金+产业” 的对赌招商模式,依托头部基金机构的专业水平,发现或跟投优质孵化项目,把 控项目风险,提高国有资产经营能力和盈利水平,更重要的是培育新兴产业。近 两年,累计通过基金招引落户科技型项目近20个,涵盖医疗器械、新材料、半 导体等新兴行业,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加速集聚。坚持“特”字为重,在产业形态上致力出众。为了做精做深特色产业,

41、营造园区品牌效益,先后建成运营文创大厦、科创 社区、新材料产业园、鑫宝智能制造产业园、鼎鑫人工智能科创园(S-PARK产 业园)等一批专业园、小微园,形成“一区五园”的发展格局,致力实现“一楼 一主题”、“一园一特色”,提高产业集中度,取得+ 的成效。文创大厦 于2015年建成,致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2021年入住企业45家,入住 率达80%,纳税万元,其中以“慧钢网”、江苏福宇园林、东升新能源等骨干企 业为代表,2022年预计新增纳税万元。科创社区原是中节能环保产业园区,主 要用于科创企业孵化。目前已招引公安部三所、济远医疗等10多家科创型企业, 2022年预计实现开票销售10亿元,新

42、增纳税2000万元。鼎鑫人工智能科创园 (S-PARK产业园)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目前入住企业近50家,如江苏 亿蜂信息科技和泰科检测、华设设计等,入住率达90%。坚持“盘”字为魂,在集约发展上致力出效。在当前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园区积极主动盘活低效闲置用地。2020 年9月,园区以全市开展“三比一提升”行动为契机,率先启动“亩均论英雄” 改革,综合运用嫁接、升级、置换、倒逼、收购、招引等多种盘活方式,实行差 别化的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实现“腾笼换凤”,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 益。园区盘活的不仅是闲置低效土地和厂房,最为关键的是,盘活自身的观念和 思维,用真情、真心去招引高科技产

43、业与高层次人才,敢于自我解剖问题,更是 一种责任与担当。2020年以来,已盘活低效利用土地3(X)0亩以上、厂房100万 平方米以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同比增长30%, 2021年新认定的7个5亿元以 上项目用地用房来自于此,落户高层次人才产业化项目20多个,盘活后开展的 22个民生实事项目,每年为社区集体经济增收近万元。坚持“考”字引领,在营商环境上致力出色。通过厘清园区、街道及集团的职责边界,建立不同的考核评价体系,确保权 责明晰、权责对等。对园区管委会,出台考核细则规定,建立人员能进能出、岗 位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落实刚性淘汰;对街道社区,制定京泰路街道机关工 作人员绩效管理考评办法,落实

44、机关干部、社区干部、非编人员“三大绩效考 核”举措,打破身份管理上的限制,突出对机关、社区、非编人员的实绩考核; 对东城集团,制定出台东城集团绩效管理考核办法,落实综合绩效管理改革, 以公平、公正的管理方式提升集团的管理效率。通过建立不同层次的考评体系, 激发活力和服务意识,营造良好营商环境。2021年区营商环境考核位于全市第 一名,与园区的参与密不可分。调查分析,工业园区的转型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 影响和制约着园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多方重视,合力攻坚。一是产业布局系统 性亟需增强。围绕“产城融合”和现代都市型园区发展定位,产业规划缺少系统 性、科学性的整体设计。受限于历

45、史原因,园区的工业区呈现南北分散,中间集 聚生活区,没有形成集中连片的聚合效应。二是新旧动能转换亟需加快。园区紧 扣区“1+2+3”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初步形 成智慧家电、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板块”,但园区产业的双 引擎结构明显,2021年隆基乐叶和乐金电子两大产业链开票占园区比重78%, 双引擎结构具备一定的抗风险性,但一旦其中一个引擎出现问题,对园区影响较 大。要围绕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加快招引第三家龙头企业,尽快形成三足鼎立之 势,进一步增加园区产业的抗风险性。此外,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成长不够快,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已刻不容缓。三是产业链建设亟需

46、赋能。“链主”企业扩链不 足,目前园区已有乐金电子和隆基乐叶两大“链主”企业,但在招大引强、培优 育强链上企业方面还有很多文章要做。在科技型企业“补链”方面,虽然也招引 了云涌电子等企业,但面上还需形成集群效应。四是亩均论英雄改革亟需深化。 从供地成本看,园区工业用地供地成本大约60万元/亩,个别地段还会更高,但 园区规上企业亩均税收水平有待提升。园区还需从开源节流上下功夫,一方面盘 活清退低效用地,扶优做强重点规模企业;一方面全面加快“智改数转”,鼓励 企业走好“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五是基础设施建设亟需支持。园区发展离不开 资金的支持,当前工业园区框架已经基本拉开,但还有部分道路、管网等基础

47、设 施需要投资建设,园区小马拉大车的压力太大;园区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不少 土地在开发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平台公司收入受限;园区土地资源紧张,已成为 严重制约园区招商引资的瓶颈。园区可用的工业用地不多,辖区范围内东环高架 以东绝大部分土地不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建设用地范围,极大 地制约园区的经济发展。下篇:突危之思工业园区的转型发展再次启发我们,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在面对 危机、克服危机、危中见机、危中抢机中爬坡过坎、转换赛道、转型出关的。顺 境时思危知危,逆境中见危化危,园区方能应对风险挑战,发展方能行稳致远。 当前,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

48、必须大力践行“三 个不相信”精神,继续过五关斩六将,抓产业兴园区,抓发展强实力,我们这个 创新型、追赶型城市也才能在扬子江城市群中杀出重围,闯出新天地。 强化“后铁时代”意识,保持质量发展定力。从区位环境来看,处于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以及苏锡常都市圈的外围方 位,被边缘化倾向依然存在,且日益明显。苏北地区拥有空间优势,发展势头强 劲,GDP增速较快,加上省委省政府由支持苏南苏中园区共建,转为支持苏南 苏北园区共建,东西合围、南北夹击态势亟需化解。开发园区当以强烈的危机感 和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拿出拼劲、闯劲,拧成一股劲,于危机中寻生机,在融入 中进位。从北沿江高铁效应来看,2027年北沿江高铁

49、将开通,点轴理论表明,区域 经济空间运行规律是沿交通轴线由点及轴发展的,最终形成由点带轴、由轴带面 的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应当高度重视和应对“后高铁时代”上海苏南等发达地区 对的虹吸效应。今后几年应当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坚决克服“躺平” 心态和“躺赢”错觉。各园区应当抓住当前高铁尚未开通的时机,发挥招商成本 相对较低优势,大力招引优质项目,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营商高地、项 目高地、产业高地,才能在高铁开通之际,进一步吸引和推动人才、资金、技术 等生产要素加速集聚。从中心城市布局来看,打造中心城区“一轴一核三极三城”新格局中,医药 高新区(高港区)、周山河街区发展成效明显,拉近了海高之间的时空距离,南 部城区发展得以成“强翼”,相对来说,而向东姜堰向西的海姜融合区域须成“新 翼”,进一步优化拓展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以工业园区、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