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古代天文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古代天文知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题目: 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古代天文知识说文解字是我国汉语言文字学的经典著作。它不仅是一本关于文字训诂的字 典,更是一部囊括中华各门类优秀文化知识的百科全书。说文从字词释义的角度 将天文学文字的构成要素拆解剖析,在文义表述中透漏出丰富的古代天文知识,成为 研究古代天文学最直观的材料。本文将对说文中关于天文的汉字进行分类解读, 概括特点、分层剖析,从字义解释的只言片语提炼出有价值的天文学史料,进而对比 古今天文学认知中的差异,总结古人对自然天文的卓越见解,从而窥得前人智慧,深 刻理解古人对天文知识的了解水平。关键字:说文解字;古代天文知识;日部字;月部字;雨部字;风部字AbstractShuo We
2、n Jie Zi (说文解字)is the classical works of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It is not only a book about ancient words dictionary, it is a transmission of Chinese culture to the Encyclopedia of knowledge. Shuo Wen (说文)from the angle of explanation of words will be astronomical text elements of disassembly an
3、alysis, in literal expressions reveal a wealth of ancient astronomical knowledge, become the study of ancient astronomy the most intuitive materials. Based in spoken and written Chinese language basic concept, classification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about astronomy in Shuovven, general c
4、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layered, explained the meaning of words and phrases extract valuable historical astronomy, and contrast the ancient literature today cognitive differences and sum up the ancients of astronomical natural remarkable insights, so as to get a glimpse of predecessors wisdom, a
5、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ancients of astronomical knowledge level of understanding.Key words: Shuo Wen Jie Zi; Ancient astronomical; 44Rin-related words; YueFelated words; uYun-related words; tFeng,-related words绪论1一、日部字I(一)表示日将出1(二)表示日出2(三)表示日光2(四)表示日无光3(五)表示日落3(六)表示太阳运作3(六)与天气气候有关3二、月部字4(一)表示新月4
6、(二)表示残月4(三)表示明暗4三、风部字5(一)按强弱5(二)按疾徐5(三)按来向5(四)按形态错误!未定义书签。四、雨部字5(一)表示雨6(二)表不雷电9(三)表示冰雹9(四)表示雪9(五)表示霜露10(六)表示雾、霾10(七)表示虹霓10(八)表示云霞10(九)表示云11五、表示四时的字IO结语12注释13参考文献14致谢15绪论说文解字是由东汉许慎所编著,用于辨识声读、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中国 第一部字典。它除了具有基本的查阅功能之外,还拥有着我国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知 识,可以说是一本解读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从说文对字形字义的说解中我们可 以直观的研究古人对天文知识的了解程度,从而对我
7、们学习古代文化起着十分重要的 作用。本文先将说文中与气象天文学密切相关的汉字统计出,分别有日部字、月 部字、风部字、雨部字和表示四时的字;其次列出说文对各个字的解释并进行简 单说明,其中因为雨部字最为繁杂所以作出重点阐释;最后通过结语部分对古人的解 释进行评价。一、日部字自人类开始自发地观察记录天文以来,太阳作为地球的光热源始终占据着古天文 学的重要地位,吸引着远古民众的浓厚兴趣。表现在文学,是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 太阳神话的广为流传;表现在风俗,是古人于日出日食时的隆重祭祀;表现在科学, 是先民们利用太阳东升西落规律发明日孱计时;表现在说文,则是大量与太阳有关的 文字以日部形式进行体现,其中
8、蕴含的丰富天文知识更是古人在不经意间留下的珍贵 研究史料。说文对日的解释为“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从口一,象形。凡日之属皆 从日。”释名中解释:“日,实也。光明盛实也。”其实,从许慎的解释中我们 能够发现矛盾,解释为“从口一”应为会意字,而他后面又说是象形。这是因为许慎 没有注意的“日”字的形体变化,而错误的分析成“从口一”。商代的金文中“日” 字形为象太阳的形状,后来为了区别方圆的而加上中间的一横,逐渐 为“日”字,所以许慎解释的并不准确。说文中所统计出的日部字共47个,其中“晦”字将在“月部字”里进行阐 释,“旻”在“表示四时的字”部分阐释。剩余45字本文将以太阳说表现出的不同 天文样态
9、加以归类阐释:(-)表示日将出表示日将出的字共有7个,分别有“昕、吻、昧、睹、曙、瞳、咙,以上字皆 表示日将出未出之时,天欲明未明之貌。“听,旦明,日将出也,从日斤声。”表示东边开始泛白,太阳快要出来的时候, 这个字现在多用于人名,表明亮光明的意思。“吻,尚冥也,从日勿声。”表示天快亮还没全亮的时候。汉书叙传上: “吻昕寤而仰思兮,心蒙蒙犹未察。” “吻昕”即清晨。如今这个字几乎不用。“昧,爽,旦明也,从日未声。”段注“昧者,未明也;爽者,明也。合为将旦 之称。”指天空将晓尚且昏暗的时候。“睹,旦明也,从日者声。”古同“曙”,指天亮。“曙,晓也,从日署声。”“瞳,瞳咙,日欲明也,从日童声。”指
10、太阳初升,天空渐明的样子。“咙,瞳咙也,从日龙声。”同上。(二)表示日出表示日出的字共有14个,分别是“喝、睨、皓、旭、峋、胱、旷、胪、昉、唆、 晟、旦、昇、晤、的”,以上字皆表明日出的景象。“喝,日出也,从日杨声。”虞书曰:“喝谷。”喝谷,也作汤谷,是古代 地名,普遍认为是早晨太阳出来的地方,有“日出场谷天下明”的说法。“睨,日见也,从日从见,见亦声。”会意兼形声字,诗小雅角弓:“雨 雪渡漉,见睨日消。”见睨,指天天气爽朗气候温暖。“皓,日出儿,从日告声。”“旭,日旦出儿,从日九声。”形容太阳光芒万丈的样子。“佝,日出温也,从日句声。”同“煦”字。“胱,明也,从日光声。”同“晃”为异体字,表
11、明亮。“旷,明也,从日广声。”“归,明也。从日户声。” “昉,明也。从日方声。” “唆,明也。从日叁声。”“旦,明也,从日见一上。一,地也。凡旦之属皆从旦。”“旦”字甲骨文作“ , 金文作“g”,起初下面的部分是表示海水的水气,整字说明太阳出现时被海气所 吞没。后来春秋战国时期,下面的部分逐渐简化为“一”,从而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许慎解释把“一”为地,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这也符合当代天文学的解释。“昇,日上也,从日升声。”同“升”字,指太阳升起。“晤,明也,从日吾声。”段注:“晤者,启之明也。”今字多用于会晤之义。“日勺,明也,从日勺声。”为“的”的古体字。易说卦解释:“日勺,今作 的。”
12、本义为“光明”,后引申为“籽” “子” “点”等义。同时“的”字也是中华 民族古姓氏之一。(H)表示日光表示日光的字共有9个,分别是“晔、晖、昭、哲、晟、普、咳、唇、景”。“晔,光也,从日从华。”偏旁“日”表示的是日光,“华”表示的是“泛光”。 两部分组合在一起说明“日光开始泛光”。“晖,光也,从日军声。”同“辉”字。“昭,日明也,从日召声。”“哲,昭晰,明也,从日折声。”也写作“晰”。“晟,明也,从日成声。”上部分的“日”指日光的强烈程度,下部分的“成” 是完全的意思,两部分组合起来表明日光达到最强烈的程度。本义为正午十二点时的 日光,后引申为“程度最深”的意思。“普,日无色也,从日从加。”
13、本义为阳光普照。“咳,兼咳也。从日亥声。”本以指日光兼覆,后来引申为赅备、兼备、包容的 意思。日景也。从日咎声。”指太阳照射形成的光影,后来指观测日影的仪器。“景,光也。从日京声。”古同“影”字。(四)表示日无光表示日无光的字共有3个,分别是“曹、暗、唾”。“鲁,埃鲁,日无光也,从日能声。”“暗,日无光也。从日音声。”“腌,不明也。从日奄声。”(五)表示日落表示日落的字共有7个,分别是“昏、誉、映、艮、晚、肝、嘛、嗥”。“昏,日冥也,从日氐省。氐者,下也。”指太阳西落,天空开始昏暗。“簪,日旦昏时。从日口声。”“映,日戾也。从日失声。” “戾”甲骨文字形为“臼8”,像太阳往西斜的样 子,所以“
14、跌”字意为太阳过了午时开始向西偏斜。“戾,日在西方时,侧也。从日仄声。”解释如上。“晚,莫也。从日免声。”“莫”字甲骨文为“算”,字形像是日坠于丛草之 中,说明太阳已经西落,傍晚天渐渐昏暗。“阡,晚也。从日干声。”春秋传日:“日阡君劳。”意思为天色渐晚国君 仍在操劳。(六)表示太阳的运作表示太阳运作的字共有2个,分别是“嘛、嗥 o“嘛,日行腕嘛也,从日施声,乐浪有东噬县。”表明太阳缓慢移动向西边降落 的样子。“嗥,皓肝也。从日皋声。”“皓”表示日出,“阡”表示日落,“嗥”则表明 表明太阳在一天内东升西落的运动规律。(七)与天气气候有关与气候有关的字共有5个,分别是“启、旱、晏、替、噎”。“启,
15、雨而昼胜也。从日,普省声。”表示突然降雨而且雨势较大。“旱,不雨也。从日干声。”“晏,天清也。从日安声。”表示天朗气清。“替,星无云也。从日燕声。”“噎,阴而风也。从日一声。”诗曰:“终风且噎。”表示天气阴沉昏暗而 且有风伴随。二、月部字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远古先民早已注意到的现象,说文对月的解释为“月, 阙也。大阴之精,象形。凡月之属皆属月。”解释为“阙”这是声训I,意为月亮时而 圆时而缺,说明月亮盈亏圆缺的特点。许慎类比对日的解释来解释月,是因为先民把 日认定为“阳”,月认定为“阴”,所以有“太阳之精不亏”和“大阴之精”的解释。 月亮盈亏圆缺的变化在古代被称之为“月象”,而且把月象变化分为五个
16、阶段“新月、 上弦、满月、下弦和残月。”(太阳与月亮运行的位置成九十度时称为弦。)说文中月部字共有8个,分别归类如下:(-)表示新月每逢农历初一,在月亮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月亮以其黑暗的一面朝向 地球,且与太阳同升同没,以致人们无法看到月亮。此时的月相被称作“新月”又或 “朔月”。表示新月的字共有4个,分别是“朔、胭、月出、霸”。“朔,月一日始苏也。从月逆声。”用“苏”来解释“朔”这是声训I,每月的初 一,月亮运转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所以在地球上看不见月光,这种月象称之为“朔”, 表示一个朔望月的起始日,即阴历每月的第一天。“脑,朔而月见东方谓之缩脑,从月内声。”意思为农历每月初月亮在东
17、方出现;“月出,月未盛之明,从月出,周书曰:丙午月出。”表示月亮刚出来但不 是十分明亮的景象。*!“霸,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单声。”周书曰: “哉生霸。”表示农历每月初始的月亮,阴历大月第二日,小月第三日。(二)表示残月残月,是指月亮逐渐移回地球太阳之间的区域,月中旬的满月形态转换成只有东 半边亮的残缺形象,多出现于黎明及后半夜的天空东面。残月如钩,正是其月相的典 型写照。表示残月的字共有2个,其中一个为月部字,一个为日部字,分别是“跳、 晦”。“跳,晦而月见西方谓之跳,从月兆声。”表示农历每月月底月亮在西方出现, 与“胭”相对。“晦,月尽也,从日每声。”即表示残月,这
18、时不仅月亮不明显月光也昏暗朦胧。 尔雅释天:“晦,灰也,火死为灰,月光尽似之也。”也是指阴历每月的最后 一天。(H)表示明暗表明暗的月部字共3个,分别是“朗、朦、胧”。“朗,明也,从月良声。”“朦,月朦胧也,从月蒙声。”“胧,朦胧也,从月龙声。”三、风部字“风”字甲骨文假借“凤”字,写作“耕”。左边部分“篇”是甲骨文的“凤” 字,像高飞的鹏鸟,右上角的是“口”的变形,表示无边的天空,两部分组 合起来代表来自于天空让鸟类能够飞翔的气流。在远古时代,人们并不知道风是冷 暖气流对流形成的,而是认为风来自高空。后篆文简化为“氯”,去掉鸟的形状, 将表示天空的变成“=:”,并加上“工” “麦”,强调云和
19、气。许慎对风的解释是这样的:“风,八风也。东方日明庶风。东南日清明风。南方 日景风。西南日凉风。西方日风。西北日不周风。北方日广莫风。东北日融风。 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从虫凡声,凡风之属皆从风。”从许慎对“风”字的释义 中可以看出,先民对于风的观察分析同对雨一样细致繁杂,虽然在深度上无法与现代 科研成果等量齐观,但在表层研究的广度上却已不遑多让。这足够反应出古人在生活 实践中所积累的丰富自然知识,体现出古人对于“风调”的渴望与重视,甚至将风神 化加以崇拜。说文中风部字共有16个,分别归类如下:(-)按强弱按风的大小强弱分共有3个字,分别是“麻、即、飓”。“麻,小风也,从风Jlt声。”“飕,
20、大风也。从风胃声。”“胆,大风也,从风日声。”(二)按疾徐按风的疾徐分共有4个字,分别是“嬲、雕I、巡、飙”。“赐,疾风也,从风从忽,忽亦声。”“飓,风雨暴疾也。从风利声。”“网烈风也,从风刿声。”“黑 扶搐风也。从风奇声。”指暴风。“飙”出现的时候风向会突然改变,风 速剧烈增加,气温下降而且可能会伴随降雨。()按来向按风的来向分共有3个字,分别是“飙、飘、飕”。u,北风需之,从风,源省声。”“飘,回风也,从风提声。”“飕,高风也。从风寥声。”(四)其他剩余无法归类的风部字共有5个,分别是“飒、肥、腾、睡、鹿”。嗨,翔风也。从风立声。”“飓,风所来揭也。从风易声。”同“扬”字,表飞扬。“腾,飕
21、飕也。从风姿声。“同“嗖”,代表风吹的声音。uW,风吹浪勤也。从风占声。”表示风吹摇曳的样子。“腿,凉风也。从风思声。”表示凉风,如“秋风肃肃晨风度,东方须臾高知之” (乐府歌辞有所思);也表示疾风,如“一举必千里,乘飕举帆幢”(曹植盘 石篇)。四、雨部字中国自古便是农业大国,在科技水平程度偏低的古代农业中,降雨量成为影响农 作物收成的直接因素,因此民间常有“祈雨”之说;而且古时候交通不便,降雨对于 人们出行更有着显著性的影响。所以在古代,关于雨水的预测与记载比比皆是。在说 文中,单是“雨”部字就有52个,其中蕴含着人们对于降雨气象的细致观察。在说文表示雨相关概念的字繁多,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22、一)表示雨说文表示雨的字共有32个,许慎对雨的解释为“雨,水从云下也,一象天, 门象云,水需其间也。凡雨之属皆从雨。”由此可知,许慎把雨字上面一横看作天, 把下面的外框象作云,从他对雨的认知是从天而降,由云所致。王充论衡说日篇 说:“夫云则雨,雨则云矣。”也认为云雨是互相生成。这是古代对雨成因的一种普 遍说法:地面上的水气上升逐渐形成云,天上的水气下降而形成雨水。这一种说法有 一定的道理,但是因为古代还没有产生“水汽”这一概念,人们认为是“气”经过一 系列变化形成雨水这是不正确的。西汉董仲舒认为“攒聚相合,其体稍重,故雨乘虚 而坠。风多则合速,故雨大而疏。风少则合迟,故雨细而密。”他从另一个角
23、度描 述了雨水形成的过程,认为小云滴受风的影响而降落雨水,而且大风促使云雨聚集迅 速,因此雨滴大而稀疏,小风促使云雨聚集缓慢,因此雨滴细小而密集,这种解释与 当今暖云致雨的理论比较相符。L表雨停止表示雨停止的字共有3个,分别是“霁、霎、霸”。“霁,雨止也,从雨齐声。” “今南阳人呼雨止为霁。”(尔雅释天)本 义为雨止,后衍变出引申义为雨后或雪后转晴的意思,如“霜雪不霁”(淮南子本 经);“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夜雪初霁。”(姜夔扬 州慢)“霎,霁谓之霎,从雨妻声。”同“霁”字,表示雨后天晴。“霸,雨止云罢貌,从雨郭声。”广韵:“云消貌。”,韵会:“愿廓, 开朗貌。”通作“寥
24、廓”。淮南天文期II: “道始生于虚霸,虚辗生宇宙。”今字写作 “廓”。2.表示雨一直在下表示雨一直在下的字共有4个,分别是“来、雳、雷、霖”。“累,久雨也,从雨兼声。”或作“震”,义同。“雳,久雨也,从雨沈声。”礼记月令:“季春行秋令,则天多沈阴,淫雨 早降。” “沈”即“霭”的假借字。“雷,久雨也,从雨函声。”也可以写作“雷”。“霖,雨两三日已往,从雨林声。”就是说雨下三天以上称为霖,“春王三月癸 酉,大雨霖以震,书始也,庚辰,大雨雪,亦如之,书时失也,凡雨自三日以往为霖, 平地尺为大雪。自三日以往,谓雨三日又不止,不定其日数也。雨三日止,不得谓霖 矣。”韦注国语:“雨三日以上为霖。”宋人
25、注尚书:“三日雨为霖”。 3.表示雨量小表示雨量小的字共有9个,分别是“霹、雾、露、霖、霰、嘤、*、轰、 霎”。“霹,小雨才落也,从雨群声。”“雾,雨零也,从雨各声。”“落”的本字,后通行“落”字。“霹,小雨也,从雨服声。”诗小雅信南山:“雨雪零零,益之以盛霹。” 尔雅释天:“小雨谓之露霖。”“雳,小雨也,从雨沐声。”同上。“醺,小雨也,从雨酸声。”“屡,微雨也,从雨发声。”古人雅称小雨为廉纤,表细小、细微的意思,多 用以形容微雨。唐韩愈晚雨诗:“廉纤晚雨不能晴,池岸草间蚯蚓鸣。”宋黄 庭坚次韵赏梅:“微风拂掠生春丝,小雨廉纤洗暗妆。”借指细雨。“毁:小雨也。从雨众声。”“霎:小雨也。从雨妾声
26、。”后引申为很短时间,瞬间义。4 .表示下雨方式表示下雨方式的字共有3个,分别是“真、需、零”。雨也。从雨具声。古通“陨”,降、落下;古通“殒”,死亡。“雷,雨零也 从皿象零形。”诗曰:“雷雨其濠。”古同“零”,(雨 等)降落。古同“灵”,灵验:“神得一以灵”。“零,余雨也。从雨令声。”引申之义为零星,凋零。5 .表示下雨声音表示下雨声音的字共有2个,分别是“翡、雷”,这两个字都是表明雨的声音, 但现今这两个字已经废除不用。“翳,声音也。从雨羽声。”“直,水雨也。从雨真声。”6 .表示下雨所造成的影响表示下雨所造成的影响的字共有6个,分别是“霏、案、露、扇、幸、需”。“雷,雨染也。从雨沾声。”
27、意为雨水浸湿。广雅释诂二:“雷,渍也。” 国语齐语:“霭体涂足。”注:“雷,濡也。”楚辞离骚:“霭余襟之浪浪。” 诗小雅信南山:“既霭既足,生我百谷。”同“沾”。“秦,濡也。从雨染声。”今字作染,与霏连用,霭染。“雷,屋水流也。从雨留声。”“隔,屋穿水下也。从雨在尸下。”今字作漏。“漏者,以铜受水刻节也。”“尸 也,屋也。”“尸部屋下云:尸象屋形。”“室,雨濡革也。从雨从革。”雨湿皮革而凸起。“需,须也。遇雨不进止须也。从雨而声。”需本义为等待,是形容人在路上突 遇大雨,因为没有雨具只能在某个地方等待雨停的状态。如“需,须也。”(易需); 后引申为需要义,如“聂许闻之需役。”(庄子大宗师);又
28、引申为索取义, “需,索也。”(古今韵会举要);又有迟疑、观望义,如“率故多尤,需为事贼。” (文心雕龙)7 .方言称法方言称法的字共有2个,分别是“蜜、索”。“蜜,雨儿,方语也,从雨禹声。”这是北方的称雨的方言。“累,霖雨也,南阳谓霖,从雨软声。”8 .表示求雨祭祀“雪,夏祭乐于赤帝以祈甘雨也。”也写作“事”,于有求的意思。古代因为 科技落后没有天气预报,为了缓解旱灾,只能把希望寄托于上天,所以向上天祈祷求 雨而举行的祭祀活动就叫作雪祭,而向人民征收祈雨祭礼所需的费用叫作“零敛”, 求雨的祭坛叫作“雪坛”。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个“雪”字现今已经淘汰不用。() 表示雷电大自然中的雷电现象早就引
29、起了我国先民们的观察和研究,远在公元前一千多年 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就出现了 “雷”字,“电”字最早发现西周青铜器的铭文中。 关于雷电的成因,人们普遍认为“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通俗点来说就是阴 阳二气相激荡而产生雷,当阴阳二气碰撞之后又分开而产生电。这种说法虽然是一种 感性的认识,但是却有一定的道理,西方物理学上认为雷雨云到来之时,两片云的正 负电荷相互吸引以致云层放电形成闪电,而“阴阳激荡”之说与这不谋而合。说文 中有关表示雷电的汉字共有5个,分别解释如下:“露,阴阳薄动露雨,生物者也,从雨,矗象回斡形。”可以看出,许慎的也认 为雷电是阴阳碰撞形成。而东汉王充则认为“雷者,太阳之激气
30、也。”每年的农历五 月日照最为强烈,而此时雷电也最为频发,这个现象支持了王充的这种观点。“重,阴阳激媲也。从雨从申。”霜是雷光,即闪电。谷梁传隐公九年: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震,雷也,电,霆也。”疏:“霆者,霹雳之别名,有霆必有电, 故传云:电,霆也。”由此可见,在最初霆、电是同一词,后来逐渐衍变成不同的 意思,只有雷声出现的称为“霆”,只有闪电出现的称为“电”。这个电字表示的是 人们在田野上空和下雨时所见到的强烈的闪光,虽然古时的“电”字专指闪电,但是 这也向我们说明了古人已经认识到了闪电与下雨有关。“霆,雷余声也铃铃。所以挺出万物。从雨廷声。”指只有打雷声而没有闪电。尔雅释天:“疾雷为霆
31、。”仓颉篇日:“霆,霹雳也。”“震,劈雁,振物者。从雨辰声。”“雪,WW,震甯:完,一日众言也。从雨,离省声。”(H)表示冰雹“雹,雨冰也。从雨包声。”许慎对雹成因的解释为雨在空中遇冷凝结成冰块或 冰粒。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阳之专气为雹。”注:“阳气在雨,温暖如汤,阴 气薄之不相入,转而为雹,盖犹沸汤在闭器而沈于泉,则为冰也。”董仲舒雨雹对: “雹霰之至也,阴气暴上,雨则凝结成雹焉。”(四)表示雪表示雪的雨部字共有4个,分别是“骞、霄、毒、霏。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印 象中,雪是吉祥的象征,通常称之为“瑞雪”。“骞,凝雨,说物者。从雨彗声。”段注日:”说,今指悦字,物无不喜雪者。” 释名.释天:“
32、雪,也,水下遇寒气而凝,然下也。”“霄,雨霓为霄。从雨肖声。”国语齐语:“雨霓为霄雪。”注:“冰雪 杂下者谓之霄。”和吴冲卿雪诗:“风助雪仍汹。”可见霄字本义为粒雪义,也 指成片状的薄云,如直入云霄;因为天空中只有飘散的薄云会显得天空十分空阔高远, 所以霄往往用来形容很高远的样子,如九霄云外。“酝,稷雪也。从雨散声。”也写作“霰”,“霰,暴雪也。曾子曰:“阳 之专气为霰。”诗笺云:“符大雨雪,始必微温,雪自上下,遇温气而团,谓之霰, 久之寒盛即大雪矣。”“其寒月则雨凝於上,体尚轻微,而因风相袭,故成雪焉,寒 有高下,上暖下寒,则上合为大雨,下凝为冰,霰雪是也。”以上的所有解释都很 正确的解释了
33、霰雪的成因。霏:“霏,雨云儿。从雨非声。”本义是指雨雪很盛,形容大片大片的雪花纷飞 飘落的样子,如诗邺风北风:“雨雪其霏。”后引伸出飘散、飞舞之义,进 一步引伸为弥散,如“霏雾”,不是指雾向下飘散,而是指雾气弥散。(五)表示霜露表示霜露的字共有3个,分别是“露、霜、霸”。“露,润泽也。从雨路声。”五经通义曰:“和气津凝为露。”“霜,丧也。成物者。从雨相声。”段注:“霜,露所凝也,士气津液从地而生, 薄以寒气则结为霜”;诗秦风兼葭:“白露为霜。”表示深秋或者冬天的时 候由于天气寒冷雾凝结成冰的样子。“霸,寒也。从雨声。”(六)表示雾、霾表示雾、霾的字共有3个,分别是“霸、露、霾”。“震,地气发,
34、天不应,从雨孜声。”同“雾”。释天:“地气发,天不应 日霸。”释名:“露,冒也。气蒙冒覆地之物也,开元占经引元命包阴阳乱为雾, 从雨,亦雨之类也,故从雨,地气发而天应之即J雨矣。”“雾,天气下,地不应,曰再”表示天色昏暗,今字作“蒙”。释天:“天 气下,地不应曰霜。”释名作蒙,释名:“蒙,日光不明蒙蒙然也”。“霾,风雨土也。从雨理声。”诗邺风终风:“终风且霾。”释天: “风而雨土为霾。”释名:“霾,晦也。” (七)表示虹霓“霓,屈虹青赤。或白色阴气也。从雨兄声。”段注:“释天曰:蝶竦, 虹也。霓为挈贰。郭云:双出色鲜盛者为雄,曰虹。IW者为雌,曰霓。朱骏声 说问通训定声:“雨与日相薄而成光,有
35、雌雄,鲜者为雄虹,暗者为雌霓。” (八)表示云霞表示云霞的字共有3个,分别是“霞、需、需”。“霞,赤云气也。从雨段声。”“露,云儿。从雨Sg声。”本义为云气,后指远处的薄雾。“霸,飓霸,云黑貌。从雨对声。”(九)表示云“云,山川气也。从雨,云象云回转形。凡云之属皆从云。”云字在雪字之前出 现,后加上雨字旁,写作“霎”,以表本义。许慎认为云来源于山川,是一种感性认 识。“雪,震覆日也。从云今声。”由此可见,在许慎看来,云分两类:引起降雨 的云和不造成降水只是飘在空中的浮云。从这可以看出古人不仅对雨细密繁复的分 类,还思考着成云致雨的原因,在今看来实无必要。五、表示四时的字古人根据天象的更替变化,
36、以“年、月、日、时”划分时令,并辅以天干地支法 来制定历法。他们把一年分四季,每季分三月,每月依先后顺序以“孟、仲、季“命 名,如春季分为孟春、仲春与季春。在此基础上先民又按物候变化创设了二十四节气, 用以安排农事流程和生活出行。由此产生了许多广为流传的农业谚语如“立春三日, 百草发芽”、“雨水节,接柑橘”、“秋分有雨来年丰”和“立冬白一白,晴到割大 麦”等等。古人根据四季循环以生生不息的季节变化规律,总结出天人合一、道法自 然的养生之道,“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 之者,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复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 此天道、人君之大纲
37、也。”简单来说,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四时也,从日寺声。”指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但在先秦时期一年只分 为春季和秋季,所以统称为“春秋”,后来随着历法的完善和人们认知的不断深化, 又从春秋中分出夏季和冬季。说文对四季的说明如下:“春,推也,从叫J屯,从日,夕小春时生也。”叫J部。以“推”释“春”字为声 训,反映出种子推开种种阻碍萌芽生长。“春”字甲骨文作“科”,分别有“XX” 表示树林,“CD”表示太阳,“9”为“屯”字,表示种子生根发芽。三个部分组合 起来表示经过寒冬的凋零,春日回暖,种子萌发,林木又青。这正是春天物候转换的 真是写照。“夏,中国之人也,从攵从页从臼。臼,雨手;攵,
38、雨足也。”文部。“夏” 字甲骨文作“兔”,像是一个人拿着锄头下田劳作,说明了夏季是农忙的时节。“秋,禾毂孰也,从禾煽省声。”禾部“旻,秋天也,从日文声。虞书曰:仁闵覆下,则称旻天。”日部 释天:“春为昊天,夏为苍天,秋为旻天,冬为上天。”“冬,四时尽也,从交从攵。”交部。“冬”是“终”的古字,表示一年的结束。结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我国观测天文气象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尧帝时代, 便有专门的官员进行“观象授时”,经过世代连续不断的努力,人们积累了越来越 多的天文学知识,并逐渐形成了从天象记录、编制历法、气象知识到制造仪器一系 列的内容系统且风格独特的天文学体系。我国古代天文学之所以处于世界领先
39、水平,最根本的目的在于了解和预测气候, 制定历法,从而能够合理安排农事生产、祭祀及其活动。说文对字形字义字音 的精准解读,成为我们研究上古到两汉时期天文知识的最原始材料。但因时代背景 的局限和受先民认知的限制,尽管古代科学家进行了客观的观察与测量,古代天文 学不免打上了封建迷信的烙印。一方面从社会方面上来看,古代科技落后,农民只 能靠天靠地吃饭,“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一直以来农民生产劳作的常态,农业生产 链十分脆弱,一遇到洪水或是干旱,就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于是人们便把希望 寄予上天,逐渐形成了各种形式繁多复杂的祭祀活动,比如上文提到的“零”字, 便是一种有关祈雨活动的汉字。“雪,夏祭乐于赤帝
40、以祈甘雨也”这反映了古人倾 诉干旱的苦难,祈祷上天哀怜以降甘露。另一方面从政治角度上看,许慎认为“盖 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他很明确的表示了作 此书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阶级的统治。所以,他对于书中的某些字的解读会融入 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但是,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古人的各种祭祀活动和说文中有失偏颇 的内容。“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 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古代不仅科技落后,而且先民们对天 文气象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只能依靠祭祀来寄托希望,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而许慎当时处于封建社会,为了迎合
41、封建阶级的统治,说文里加入的封建色彩也 不足为怪,而这恰恰也反映了先民们面对自然,面对上天最真实的一面。注释:1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雨雹对M.北京:中华书局,2012: 33.2西汉刘安.淮南子坠形训M.北京:中华书局,2012: 45.3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九年M.北京:中华书局,1964: 55.4春秋鬼谷子.鬼谷子本经持枢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74.5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M.北京:中华书局,1963: 12.6宋玮明.说文解字与许慎思想解析J.湘潭工学院学报,2001, 02:35.参考文献:1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12.2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3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M.武汉:武汉古籍书店影印临啸阁本,1983,06.4 .清桂馥.说文解字义证.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崇文书局本,1987,12.5 .王宁.说文解字与汉字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07.6 .王宁.谢栋元.刘方.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01.7 .王平.说文与中国古代科技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01.8 .江晓原.地位独尊的古代天学M.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 05.9 .朱习文.古天文词汇研究J.杭州:浙江大学,2005,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