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休克患者的护理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休克患者的护理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x教学设计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课题第四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Ol)课型理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一、掌握休克的定义;二、掌握休克的护理评估;过程与方法:三、熟悉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四、掌握休克的临床表现;五、掌握休克的护理措施及急救原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六、能够对休克病人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和护理措施,缓解或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重点一、休克的概念;二、休克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急救原则;难点休克的病理生理改变、不同休克时期患者身体状况评估好人护理措施;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工具传统板书、多媒体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复习旧课或提问教师提问:补液量的计算公式;(贯穿第二、三章的重点
2、内容)学生回答激活学生思维2.新课预习题教师提问:一、同学们知道自己的血型吗?二、血液的作用?什么是血液循环?三、有贫血的同学说一下贫血的时候都有哪些不舒服的表现?四、同学们,我们前面的哪些内容涉及过“休克”这一概念?(中、重度缺水)学生讨论激活学生思维3.导入新课图片病例导入学生讨论对休克有初步的了解4.学习新知第一节概述一、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的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组织灌注不足引起的微循环障碍、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特点的病理生理综合征。(重点)二、有效循环血容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运行循环的血量,不包括贮存于肝、脾等血窦或停滞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有效循环血量
3、依赖于:充足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搏出量和良好的周围血管张力。(重点)三、分类:根据病因可将休克分为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常见)、心源性、神经性和过敏性休克五类,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在外科休克中最常见。四、微循环的变化(一)微循环收缩期: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一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一儿茶酚胺释放一心跳加快、心排出量增加,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动静脉短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二)微循环扩张期: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开放后括约肌收缩,微循环“只进不出(三)微循环衰竭期:血液淤滞一血液粘滞度升高一微血栓形成一DlC,消耗大量凝血因子一出血倾向。五、代谢变化(一)代谢性酸中毒(二)能量代谢障碍
4、ATPl钠泵功能障碍一细胞水肿、高钾血症六、护理评估:(一)健康史:了解引起休克的各种原因,如有无大量失血、失液、严重烧伤、损伤等;(二)身体症状(三)辅助检查七、处理原则(一)一般紧急措施:止血: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大出血;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异物或分泌物;体位:取去枕平卧位或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注意保暖。(二)补充血容量:先快速输入晶体液,后输入胶体液(三)纠正酸碱平衡失调:休克严重、酸中毒明显、扩容治疗效果不佳时,需用碱性药物纠正,常用的碱性药物:5%碳酸氢钠溶液。(四)治疗DIC改善微循环:应用肝素抗凝治疗;DIC晚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亢进,可使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5、。八、护理措施(一)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1 .体位:取去枕平卧位或将病人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oo2 .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12条静脉输液通道。3 .抗体克裤的使用:休克纠正后,由腹部开始缓慢放气,每15分钟测血压一次。4 .合理补液:休克病人一般先快速输入晶体液,后输胶体液。(二)改善组织灌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从低浓度、慢速度开始,每510分钟测1次血压。若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应立即更换注射部位,患处用0.25%普鲁卡因封闭。(三)呼吸道管理1 .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或置入通气管,以免舌后坠,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严重呼吸困难者,协助医师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6、,并尽早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2 .吸氧:经鼻导管给氧,氧浓度为40%50%,氧流量为68Lmin0(四)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遵医嘱应用有效抗生素;保持床单清洁、干燥。(五)维持正常体温L保暖:用加盖棉被、毛毯和调节病室内温度等措施,进行保暖。一般室内温度以20七左右为宜。但切忌用热水袋、电热毯等进行体表加温。2 .降温:高热病人予以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用药物降温。3 .库存血的复温:将库存血置于常温下复温后再输。5.巩固新知或小结或答疑作业:一、什么是休克?分为几期?二、简述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三、(预习作业)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休克作为临床表现的疾病有哪些?学生作业巩固知识点6.教学反思7.教案评价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