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县“十百千”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情况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柱县“十百千”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情况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天柱县“十百千”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情况报告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今年以来,我县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州、县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高位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四位一体”发展思路,通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强化创建示范带动,使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稳步推进。2019年,我县渡马镇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渡马镇共和村和蓝田镇坪寨村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现将我县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做法以及成效(一)强力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我县坚持
2、把产业兴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蔬菜、油茶、土鸡等十大产业为重点发展目标,形成特色鲜明的村级主导产业,如渡马镇湾场蔬菜示范园、共和村凤柚基地,江东镇旧团土鸡示范基地、凤城街道栖凤油茶园等一大批产业基地。一是做大做强土鸡产业。以县农投公司、贵州联合润农公司为主建成土鸡繁育、养殖、加工、冷链物流一体化的“一县一业”土鸡全产业链项目,目前出栏土鸡500万羽,存栏230万羽,已建成土鸡养殖小区3个(江东镇旧团土鸡养殖示范小区建成省级标准化小区,年出栏达54万羽)、标准化土鸡养殖基地102个、种禽繁育场1个、年屠宰1800万羽标准化家禽屠宰场1座以及正在有序推进建设的有
3、机肥厂和饲料加工厂;二是发挥油茶优势资源。充分利用30万亩油茶林资源,以贵州恒生源为代表的油茶育苗、种植、销售为一体的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全县2家规模化山茶油加工企业正常投产,加工产能2500吨,先后注册了熙民、贵州红、高原星、三星岩商标,“天柱茶油”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三是充分做好坝区经济。天柱县坝区资源丰富,有500亩以上坝区16个,总面积50716亩,坝区面积全州位列第一,其中万亩以上大坝2个,5000亩以上大坝4个,为我县发展大坝经济提供了用地保障。建成了渡马大坝、白市汶溪大坝、蓝田大坝、凤城飞机大坝等蔬菜园区和“菜+菜”“菜+稻+鱼”等示范基地,建成样板坝区1个、达标坝区7个,坝
4、区带动农户种植及务工2万余户,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二)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我县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一是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因地制宜开展厕所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完成了2019年105个村级公厕建设任务,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今年正在对第一批44个公厕进行选址并编制工作方案。当前,全县252个行政村(小村)公共厕所(村医务室厕所)普及率达80%,传统村落和主要景区全部建有村级公厕,充分利用粪污还田还地,提高粪污利用率,同时,每个公厕都安排有村级卫生员日常管护,确保公厕的正常运行。二是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目
5、前,我县农村垃圾设备配套已达100%,各村都配齐了保洁员,农村收运处置工作覆盖率达到90%以上。已建成垃圾中转站1座,正在建设12座,全县117个行政村1470个垃圾收集点建设已全面完成,垃圾收运覆盖率达88%以上。建设6座偏远村寨(坪地镇、邦洞街道、兰田镇、白市镇、竹林镇、石洞镇)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全县垃圾无害处理全覆盖。三是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上半年共计争取到上级资金1387万元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和饮用水源保护,目前,全面完成招投标建设工作,预计9月底全面完成工程建设,年内可以治理完成16个村寨的生活污水。同时,申报农村污水治理项目2个,清水江流域
6、治理项目1个,土壤污染防治项目2个,监测能力建设项目1个,应对气候变化单株碳汇项目1个,农村黑臭水体项目1个,低碳示范建设项目5个,共申报13个项目涉及资金6000余万元。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进一步改善提升人居环境。(三)强力推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完善文化活动阵地,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七个一”实现全覆盖,完成3个乡镇、52个村级农民体育工程。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县妇幼保健院、县医院等项目快速推进,建成联山新区医院,新建或改扩建170个村级卫生室,村级卫生室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达98.56%o社会保障更加到位,强化易地搬迁、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
7、人员就业帮扶,城镇新增就业1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96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3.51%和5.26%o持续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重暴力性犯罪和“两抢”案件实现“零发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整治,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分别达到98.82%和98.73%,实现双提升目标,瓮洞镇光明社区荣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四)强力推进建设高素质农村人才队伍。我县坚持把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努力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时代“三农”工作队伍。一是积极实施“致富带头人工程,把致富能手向党员方向培养,把党员向致富能手方向培养,把
8、党员致富能手向村干部方向培养。创力、“理论课堂”“田间课堂”“民情课堂”三个课堂”,激发党建扶贫活力。培养出25多名留得住、用得上、讲得出的“土专家”,长期教授贫困群众农业生产技术1.2万多人次。二是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实用技术、就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力度,积极组织农民参与春风行动、夏秋攻势,开展“送岗下乡”活动共举办就业创业技能班12期3420人次。三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依托扶贫夜校、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平台,开展技能培训和致富本领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五)强力推进优秀乡村文化。我县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大胆探索实践,围绕农村滥办酒席引起的奢侈浪费、环境污染、群众返贫等突出问题,
9、渡马镇共和村首创并推广了农村“合约食堂,管理模式,约定村(寨)内的红白喜事都要到“合约食堂”集中办理,有效刹住了农村滥办酒席、借办酒收礼的歪风邪气。扩展“合约食堂+”模式,有效解决了群众“学习培训无阵地、议事决策无场所、娱乐健身无空间的“三无”问题,把“合约食堂”建成了基层党组织的“宣教阵地”和村寨治理的“先锋阵地:现在,“合约食堂”已名副其实的成了农村的“干群纽带”和群众的“精神家园率先在渡马镇“合约食堂模式在助推脱贫攻坚方面的良好成效,先后被中央和省、州电视台、各类报纸、网站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得到省、州、县领导的高度认可,入选全省改革创新先进案例,并被州委下文在全州范围进行推广。目前,我
10、县“合约食堂”已超过IOO个。现在的“合约食堂”已是全县破除陈规陋习、开展“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的有效载体。二、存在的问题一是乡村振兴整村谋划未全盘统筹,没有根据全县各村的具体情况和具体资源进行因地制宜的整村规划,乡村振兴目标未实现系统化、具体化;推进过程存在一定的盲点和模糊。二是资金项目投入不够。农业产业基础设施薄弱,水、电、路等现代农业产业配套设施滞后,上级投入资金项目有限,县级财政困难,有时难以打开局面。三是农业产业发展不均衡。存在特色产业规模较小、品牌少、销售面窄。个别村缺少产业项目支撑,村级集体经济依旧薄弱。另一方面,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也制约了我镇农业产业走向集约化、规模化、
11、专业化,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四是技术人才资源匮乏。在当前的“三农”工作中,镇、村两级干部普遍面临着工作任务重,从事农业专业人员少等问题,特别是农业技术专业队伍建设严重不足,农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匮乏。五是农村人居环境有待改善。由于农村垃圾服务设施仍不完善,农村环保经费投入不足,村庄环境仍不同程度的存在“脏、乱、差”现象。此外,村民环保意识薄弱,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难度较大,合力不足。三、下一步工作建议以脱贫攻坚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加强谋划、加快统筹、狠抓落实,提升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快速发展。(一)县级主管部门和乡镇集合资源。对两个乡村振兴示范村进行整村规划,对产业发展、基础设
12、施、环境美化、旅游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县级层面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按照规划既定目标,一个一个突破,一个一个攻克。(二)培育壮大农村特色产业。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做大做强土鸡产业、油茶产业等十大产业集聚发展,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三)继续做好示范村产业观光带的建设。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扎实落实好“百千万”产业发展工程,将蓝田镇东风村的产业基地变成产业培训基地,将渡马镇共和村的功夫产业基地变成旅游产业胜地。(四)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积极落实人才扶持各项政策,激励和支持农村人才返乡创业,加大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议:县级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一线培训指导。(五)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下大力整治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建立人居环境整治制度,发挥群众自治作用,强化相互约束、相互监督。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力度,示范带动,共同参与家园建设,打造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