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沥一纵路工程--桥梁工程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横沥一纵路工程--桥梁工程设计说明.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三、施工图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1 .建议减少一涌桥桩基长度,宜采用摩擦桩;桥墩高度较低,建议采用桩基直接接盖梁的形式.执行情况:经复核,桥墩桩基按摩擦桩设计;桩基直接接盖梁。2 .二涌两端桥台形式宜统一为桩柱式,并协调好与正在施工的水槽的关系。执行情况:两端桥台统一为桩柱式,并与南沙水务局进行正式书面意见沟通,确认水槽的变更方案,确保桥梁及水槽的安全。3 .搭板面积太大,宜分块;完善锥坡设计。执行情况:搭板分为7.5X4.Om共4块:补充各座桥锥坡高度、斜交角度等参数。四、设计依据(1)横沥一纵路工程勘察设计中标通知书:(2)开发区发改局关于横沥一纵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复函穰南发改项目20
2、15157号广州南沙开发区发展与改革局;(3)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横沥一纵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4)横沥一纵路工程勘察设计合同;(5)关于提供横沥大道(一涌至五涌)工程规划设计条件的复函秘规南函20151179号广州市规划局南沙开发局分局;(6)关于横沥一纵路工程初步设计评审的会议纪要秘南开建科办会纪201628号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7)关于横沥一纵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评审的会议纪要穗南基建办会纪2016298号广州市南沙区基本建设办公室;(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标准、规范、规定等,以及广东省和广州市南沙区地方颁发的标准、地方规范等。桥梁工程设计
3、说明一、工程概述横沥纵路位于中部组团的横沥镇横沥工业园区内,该区域现状道路缺乏系统性,道路等级低,多为村道,缺乏必要的公交及停车设施,不能满足远期发展要求。横沥一纵路北起一涌的永红路(规划),南至毅马三纵路,道路长约2.54公里,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红线宽20米,设计速度30公里/小时,双向四车道。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改善项目沿线工厂及当地村镇居民的出行条件,加快南沙区横沥镇横沥工业园的快速发展。本工程共设桥梁3座,分别跨越一、二、三涌。二、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1 .补充水务局关于跨河涌桥梁的相关批文。执行情况:已与水务局进行正式会议沟通,桥位及跨径组合按会议精神修改。另外,根据航道部门
4、要求,通航孔按IX级航道双向通航考虑,通航净空为20X3m.2 .与水务局协调并核实堤顶防汛通道净空要求。执行情况:经与水务局协调商定,防汛通道不采用下穿道路的方式,而在台后设置路口与防汛通道连接。3 .优化二涌桥0号桥台的设计,处理好与水闸挡堵的关系。执行情况:。号桥台改为桩柱式桥台,桩径1.5m。4 .结合道路优化涵洞设计。执行情况:经与水务局沟通协调,取消K0+986.6处涵洞。2.6设计洪水频率:1/100:2.7地震烈度: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按8度抗震设防措施设计。2. 8桥梁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一级。2.9桥梁结构设计基准期:100年。2.10航道等级
5、:航道一涌、二涌、三涌等级内河IX级双向通航孔净宽X净高20m3m六、工程地质1、地形地貌拟建道路位于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辖区,沿线总体地势低平开阔,属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单元。自然地面标高一般介于4.006.00m,河堤或道路填土区一般地面标高介于6.509.00m沿线内分布较多用于灌溉的小河涌,土地肥沃,农田广布,现多以农田、蕉林为主,局部辟为沙场,主要跨越河涌为一涌、二涌,三涌,沿线穿越的村庄为起点处附近的冯马村,穿越的现状道路为冯马路。沿线交通较便利,地下管线分布较少,主要分布于冯马村辖区、冯马路附近,施工应予以注意。2、气象水文拟建线路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
6、温暖,夏季湿热,有台风,冬季干燥,有寒流。年平均气温在21.8X?,其中以78两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8,极端高温可达3538.7C,1、2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在13C,极端低温亦在OC以上。五、设计技术标准和设计技术指标1、设计技术标准(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Il-2011;(2)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I66-2011;(3)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39-2010;(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6)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7)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B02
7、-2013;(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9)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11)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D60-01-2004;(1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13)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GTB07-01-2006;(14)公路用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15)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142、主要设计技术指标2.1 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2. 2设计荷载:城市-A级;2.3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第10
8、.0.5条取用,20m跨取3.9kPa,25m跨取3.8kPa;2.4管线荷载:供水管及电力分别布置在桥两侧人行道,因此单侧人行道管线垂量按供水管考虑。管材按内径600壁厚9mm钢管计算得1.32kNm,管内水重0.32X9.8=2.77kNm,总重为1.32+2.77=4.09kNm.2.5桥梁宽度:2.5m(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15m(车行道)+2.5m(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20.Omo广东新构造运动具有维承性和新生性特点,拟建场区所在的珠江三角洲断陷区,为新构造运动的产物,断陷区的成因是复杂的外营力、内营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基底岩石断裂构造大多隐伏。近场区影响较大的区域地质作用以断裂活
9、动为主,按照断裂带的平面展布和活动特征主要有狮子洋断裂、白泥-沙湾断裂、三角断裂。1、狮子洋断裂带(F4)狮子洋断裂带是珠江三角洲断陷盆地东缘一条重要的北西向断裂,主要由两条断裂组成,分别沿珠江口和狮子洋东西向两岸发育。断裂带的西支为化龙断裂,北起黄埔吉山附近,往东南经茅岗一蟹山一带可见硅化构造岩,在珠江西岸的马腰岗东侧,宸旦系强烈硅化,在化龙一带,断裂倾向北东,倾角6070。,由构造破碎带、硅化石英岩及透镜状的石英脉组成,化龙断裂发育在震旦系与上白垩统三水组康乐段紫红色砂砾岩间,是狮子洋北段西侧的控制构造。断裂带的东支是文冲断裂,西北起自文冲一带,在珠江东岸的黄埔石化厂医院内,见燕山期花岗岩
10、与震旦系呈断层接触,形成宽约1020m的硅化构造岩、夹砾岩与石英斑岩,往东南进入珠江水道,断裂隐伏在第四系下,1984年广州市规划局在大蛀沙东侧进行的水下钻探结果发现,断裂破碎带宽度大120m。在石化厂医院采集的狮子洋断裂带的断层物质样品热解光年为距今17.451.45万年,相当于中更新世晚期。据南海海洋地质调查局水上地震勘探资料显示,该断裂切割了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早期的沉积层。由此可见,狮子洋断裂带曾有过强烈活动时代应在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早期。近期在南岗一带记录到小震微震活动,证明断裂现今仍具一定的活动性。2、白堀-沙湾断裂位于场区北侧。该断裂又称炭步一大沥断裂,控制三水盆地的北东边界,呈N33
11、0oW延伸,约在场区东侧约5公里。该断裂北起花县白堤,往南经南海松岗、番禺沙湾,然后沿蕉门水道出伶仃洋,直到大濠岛。区内白泥一沙湾断裂大部分隐伏在第四系之下,地表露头很少。断裂总体走向北3040西,在沙湾附近的台地,发育三条平行的硅化带,硅化带宽20m,同时断裂使下古生界浅变质岩遭受强烈挤压,产生片理化和劈理化,走向北3040西,倾向南西,倾角50。白泥一沙湾断裂在南海松岗以北,作为白垩系一老第三系的三水盆地东缘分界线,在沙湾以南,断裂隐伏于第四系之下。在沙湾至鱼窝头线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区内雨量充沛,潮湿系数大于I,年降雨量在1600mm,最大可达250Omnb其中每年以4-9月份是雨季
12、,特大暴雨日降量720mm,冬季少雨,11月份到翌年2月份,降雨量仅占全年10%,日降雨量V50mm,是有利的施工旱季。本区以季风为主,冬季多北风和西北风,风力2-4级,最大6-7级,阵风8级。熨季为东南风,风力1-2级。每年5月至11月时有台风发生,且多集中在7至9月份,风力6-9级,最大可达12线,风速最大可达34ms,按公路自然区划标准,本区属华南沿海台风区(IV7)。台风、强热带风暴带来的灾害性暴雨最具破坏性,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灾害。南沙新区地处珠江出海口,在长期的河流冲积和海潮进退作用下,沉积了深厚的海陆交互相软土。水流冲刷沉积层后继续交汇,形成典型的网络状水系格局。常见的树枝状、平行
13、状水系对陆地完整性影响较小,而网络化的水系将陆地划分成一个个独立的岛状地质斑块,水文地貌十分复杂,区内地下水位变化般不大,主要受降水及河潮水补给,由于本项目处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下游地段,地势低平,沿线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场地地下水按性质及赋存方式不同可分为两个含水层:(1)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2)基岩风化裂隙水含水层。3、地质构造及地质岩性3. I地质构造场区位于珠江三角洲断陷区,它具有以沉降为主,周边山地以抬升为主的差异性地壳活动特点。珠江三角洲为一湾头式复合三角洲,没有一般三角洲结构中所发育的底积层和沉积层,或者说是这两层不甚发育。它也不显示沉积层由陆向海逐渐加厚的规律,原因是三角洲的沉
14、积基底起伏很大,呈四周较高、中心低平的盆地式堆积,而盆地中心内又被分割成若干次一级的沉积盆地,每个盆地就是一个沉积中心,例如沙涪、小揽一杏坛、北涪、万顷沙等数个沉积中心,总的来看,珠江三角洲是一个具有盆地式沉积格局的三角洲。它的沉积厚度为2030m,最厚可达6070m0珠江三角洲沉积呈明显的三分性。下部的第套沉积是由河流底砾层逐渐相变为海相粉砂质淤泥或淤泥的海进式旋回,发生在晚更新世后期,距今30000a左右;上部为一套由海相淤泥或粘土层过渡为三角洲相粉细砂、细砂层的海退式旋回,形成于冰后期的全新世。两套沉积之间夹一层杂色粘土,显示次沉积间断。珠江三角洲沉积区,大部分为第四系覆盖。3)粉质3(
15、层号2-3):分布较广泛,除CLKO3-CLK05、CQK4、CQK6共5个钻孔外,其余钻孔均有揭露,顶面埋深U.5025.10m,厚度2.60、5.40m,平均厚度3.63m。红褐色、浅灰、灰白色,可塑,土质较黏,局部含中细砂。4)中粗砂(层号2-4):广泛分布,全部钻孔均有揭露,顶面埋深15.5(33.50m,厚度1.5029.30m,平均厚度8.04m。灰色,褐黄色,饱和,中密,含较多黏粒,-般分选性较差。5)粉质黏土(层号2-5):分布不广泛,仅CLKo1、CLKO5、CLK07CQK6共4个钻孔有揭露,顶面埋深23.0039.00m,厚度1.10、6.00m,平均厚度2.32m。红褐
16、色、浅灰、灰白色,可塑,土质较黏,局部含砂粒。3、基岩:勘察沿线揭露的基岩为燕山期(丫53)花岗岩,本次勘探深度范围内揭露其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岩四个岩带:1)全风化花岗岩(层号3T):分布不广泛,仅CLKO3、CLKO5、CQK5共3个钻孔有揭露,顶面埋深33.003760m,钻及厚度2.00、5.2OnU褐黄色、灰色,岩石风化剧烈,矿物成分基本风化成黏土矿物,遇水易软化崩解,岩芯呈坚硬土柱状,岩块用手可捏碎,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2)强风化花岗岩(层号3-2):分布局限,仅于CQKlYQK6共6个钻孔有揭露,顶面埋深31.0(55.70m,钻及厚度0.5013.80m
17、。褐黄色、灰色,岩石风化较强烈,矿物成分除长石、石英外已大部分风化成黏上矿物,易吸水变软,岩芯呈半土半岩状或碎块状,岩块用手可捏碎或易击碎,属极软岩-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3)中风化花岗岩(层号3-3):仅于CQK1-CQK6共6个钻孔有揭露,顶面埋深35.8069.50m,钻及厚度1.502L80m1,灰黄色、灰褐色、青灰色,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碎块状,少量短柱状,RQD基本介于020该岩屈较软-较硬岩,岩石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W类。4)微风化花岗岩(层号3-4):仅于CQK1-CQK4共4个钻孔钻及该层,顶面埋深38.0073.00m,钻及厚度2.60、8.20m。青灰色,节
18、理裂隙不发育,岩石完整,岩芯多呈柱状,岩石新鲜,属较硬岩-坚硬岩,RQD多介于9095%,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HnI类。断裂隐伏地段,大于25米及40米的第四系等厚线呈北西走向。据地震记载公元288年至今地震活动频繁,有感地震400多次,震级34级,破坏性地笈少。3、三角断裂带(F6)三角断裂带由多条断裂组成,主要隐伏在珠江三角洲下,在三角洲平原上的多个残丘可见该断裂的形迹。断裂自西向东出露在牛岗、三角、独岗一线,在东西长约20km的地段内地表断续出露。在独岗所见的硅化岩带规模较为宏伟,虽然出露的硅化岩带宽约100m,但在岩石中未见再次破裂的形迹。在三角西侧的震旦系变质砂岩中发育一走向东西向,宽
19、57m的硅化挤压带。位于三角以西的牛岗一带,震旦系与燕山期花岗岩呈断层接触。3. 2地质岩性场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环境与地质条件基本一致,故将路基与构筑物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作综合叙述。根据钻探揭露,场区从上往下覆盖层主要为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2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r)、3燕山期(Yn花岗岩。场区地基土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以素填土为主,偶有杂填土(层号1):广泛分布,除河涌钻孔CQK4外,其余钻孔均有揭露,厚度0.805.00m,平均厚度3.03m,层底标高0.28859r灰杂色、灰黄色,以黏性土、细砂为主,稍湿,松散-稍密
20、,在村庄、道路表层偶有少量碎石、砖块等。2、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L):该层广泛分布,厚度巨大,该路段揭露最大厚度达54.9Om(CQKD,最小厚度29.0Om(CQK6),土性分主要为淤泥质土、淤泥质粉砂、粉质黏土、中粗砂,各亚层分布不广泛,厚度不均匀:1)淤泥质土(层号:分布广泛,全部钻孔均有揭露,顶面埋深0.0027.80m,厚度2.0020.40m,平均厚度8.13m。灰黑色、深灰色,流塑,以粉黏粒为主,常含粉砂,含有机质,具腥臭味,灵敏度中等,易触变,土芯质软易变形。2)淤泥质粉砂(层号2-2);分布较广泛,除CLKO6、CLKo8共2个钻孔外,其余钻孔均有揭露,顶面埋深
21、L7031.10m,厚度1.40,13.30m,平均厚度6.47m。深灰色,饱和,松散-稍密,含较多黏粒及少量有机质,略具黏性,分选性较差。主要赋存于强、中风化岩中的风化裂隙之中、含水层无明确界限,埋深和厚度很不稔定,其透水性主要取决于裂隙发育程度、岩石风化程度和含泥量。风化程度越高、裂隙充填程度越大,渗透性则越低。基岩风化裂隙水为承压水。在天然状态下,基岩风化裂隙水含水层主耍以第四系含水层的渗入补给为主。由于本项目处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沿线地下水位埋藏浅,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稳定水位埋深为O.502.70m(标高为1.945.Ilm)。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较小,约为l2m.5.
22、3场地水、上腐蚀性场区环境类型为II类。本次勘察钻孔内所取3组地下水试样,取3组地表河水试样,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附录K的规定和要求综合判定:场地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长期浸水的地质环境中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的地质环境中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6、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1不良地质经沿线工程地质调绘并结合钻探资料分析,勘察路段沿线无大型断裂、岩溶、滑坡、地下洞穴、泥石流等不良地质。2特殊性岩土本区段揭露的特殊性岩土为:1)人工填土:主要由黏性土组成,未经压实,较松软,性质不均匀,受压固结后会产生较大沉降。2)软土:场区软土包括淤泥、
23、淤泥质粉砂、淤泥质土,广泛分布于场区,具含水量高、孔隙比高、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承载力低、渗透性差、固结时间长等特点,其灵敏度中等灵敏(淤泥质土)-灵敏(淤泥),具触变性、蠕变性,受压易固结产生较大沉降,作为路基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或过大沉降。4、地震根据广东省地震局区域构造及地段资料,沿线路段地震活动不频繁,震级小,自1045年至今,广州地区有历史记载共发生25次地震,震级均小于5级,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拟建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根据本次勘察结果,该场地内部分地段
24、有可液化的砂土地层,淤泥质土2-2和3-4属对震陷敏感的软弱层,在7度地强区有震陷可能,拟建场地属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5、水文地质5.1地表水场区地势低平,地处珠江水系中,区内河网密布,主要河涌有一涌、二涌、三涌,其水位因季节和潮差的影响略有变化,一般水深l“3m,水塘水深约1.52.0m按径流和潮流的相对强度,河涌受潮汐影响大,受海潮顶托,比降、流速小,水流较为平稳,水质为半咸水,咸度随潮汐变化而变化,属淡水或微咸水。潮水每天涨落两次,潮差约2m。区内地下水位变化一般不大,主要受降水及河潮水补给。5.2地下水本线段位于珠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场地地基土中,素填土为弱-中等透水层,淤泥质土、粉
25、质黏土为微透水层,淤泥质粉砂为弱透水层,中粗砂为强透水层,残积土为弱透水层,强、中风化岩为弱中等透水层。场地地下水按性质及赋存方式不同可分为两个含水层: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冲积中粗砂层、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淤泥质砂中,水量较丰富。在填筑土底部填砂之中亦有少量第四系孔隙水。本类型地下水含水层的上部常有隔水层或相对隔水层(淤泥质土层、粉质黏土)覆盖,因此,第四系孔隙水具有一定的承压性(特别是底部中粗砂层),其补给源为大气降水渗入补给为主,次为侧向动力补给,局部邻近河涌、水沟的地段,可能会出现与地表水体互为补给排泄关系。基岩风化裂隙水含水层八、主要材料1、混凝土C20:承台垫层C30:人行
26、道系、桩基础、承台、桥头搭板C35:桥墩、盖梁、台帽、耳墙C50:预应力睑小箱梁、伸缩缝、现浇整体化层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2、钢材预应力钢绞线:符合预应力混凝上用钢绞线(GB/T5224-2014)性能指标的低松池钢绞线,标准强度fpk=1860MPa,公称直径s=15.2mm,公称截面积Ay=139mm:,弹性模量为L95105MPao钢筋: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二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及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一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的规定,所有受力钢筋采用HRB400钢筋,其它钢筋采用HPB300钢筋。钢板:采用Q235钢板,其标准应符合碳
27、素结构钢(GB/T700-2006)的规定。3、其它锚具及管道成孔:符合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JGJ14370-2007)及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10)规定的锚具及其配套的设备,管道成孔采用塑料波纹管。所选锚具的锚垫板布置最小间距应达到设计图中的要求。桥梁支座:采用橡胶支座GYZ系列产品,材料和性能符合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规格系列(JT/T663-2006)的要求。桥梁伸缩缝:80型伸缩缝采用仿毛勒伸缩缝,其性能符合公路桥梁伸缩装置(JT/T327-2004)的规定。水泥、钢筋应按设计指标进行购买,并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28、有关要求进行严格检验和验收。3)风化岩匕沿线下伏花岗岩,其全、强风化岩多呈坚硬上状或半上半岩状,原始状态下,工程性能较好。但由于其具有亲水矿物,水稳性差,遇水易软化,甚至崩解,桥梁基础施工须予以注意。花岗岩中常因风化不均匀而形成风化孤石,在桩基础施工中易误判为稳定岩石,从而影响桩的承载力及结构物的安全使用。虽然本次勘察未有揭露,但应予以注意。七、桥涵介绍1、一涌桥跨径组合为3X25m,全桥长80.5m。桥宽20m,采用单幅整体式结构,桥面横向布置:2.5m(人行道)+7.5m(车行道)+7.5m(车行道)+2.5m(人行道)=20mo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校小箱梁,梁高1.4m,梁宽2.4m,横向
29、共设5块中板及2块边板。整体化层后Ioem,桥面铺装为IOCm沥青碎。下部结构桥台采用座板台,设双排桩基础,桩基直径L3m。桥墩为三柱式桥墩,桩基直接连接或梁,桩基直径L4m,相邻桩基间不设置系梁。2、二涌桥跨径组合为lX20m,全桥长25.5m。桥宽20m,采用单幅整体式结构,桥面横向布置:2.5m(人行道)+7.5m(车行道)+7.5m(车行道)+2.5m(人行道)=20m0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碎小箱梁,梁高L2m,宽2.4m,横向共设5块中板及2块边板。整体化层后IOCnh桥面铺装为IOCm沥青险。下部结构桥台采用了桩柱式桥台设计,台帽高1.3m,桩基直径1.5m。3、三涌桥跨径组合为2X
30、20+2X25m,全桥长95.5m.桥宽20m,采用单幅整体式结构,桥面横向布置:2.5m(人行道)+7.5m(车行道)+7.5m(车行道)+2.5m(人行道)=20mo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险小箱梁,20m跨梁高L2m,25m跨梁高1.4m,梁宽均为2.4m,横向共设5块中板及2块边板。整体化层后IOCnb桥面铺装为IOCm沥青险。下部结构桥台采用座板台,设双排桩基础,桩基直径1.3m。桥墩为三柱式桥墩,桩基直接连接盖梁,桩基直径1.4m,相邻桩基间不设置系梁。十一、施工要点桥梁施工工艺及其质量均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以及有关规定执行。1、预应力碎小箱梁详见小箱梁设计
31、说明(图号:S-QH-6)2、地基与基础1)桩基施工前均须复测纵、横间距以及跨度、坐标,确保桩位准确无误。注意严防钻孔时塌孔事故,预先制定补救措施,钢筋笼吊装不偏斜,睑浇注保证不断桩不缩颈,桩基施工全过程应跟踪严格检测。2)钻孔桩施工前,应在桩位处进行管线探测,探孔深度不小于5m,探测完后方可施工桩基。3)清孔要求:嵌岩桩嵌入中风化(或微风化)花岗岩不小于1.5D,孔底沉渣厚度要求小于5厘米:摩擦桩孔底沉渣厚度要求小于10厘米。清孔完成后立即吊放钢筋笼,浇灌桩身砂。4)桩位容许偏差3厘米,桩垂直容许偏差千分之五。5)截桩长度不小于80厘米,保证桩顶混凝土强度。6)应保证桩底全断面入岩深度不小于
32、设计图纸中给出的数据,并保证桩底以下大于3d范围的基岩岩性与设计一致或更好,并不得有孤石、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现象。7)桩基每道工序经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承台施工必须在桩质量合格后才能进行。8)施工时应根据桩基终孔原则仔细鉴别岩样。9)桩基础施工时可根据现场地面起伏情况适当调整桩顶标高,若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所采用地质钻孔资料有较大差别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研究解决。3、防撞栏、人行道、管线槽、泄水管1)上部梁体在浇筑时须注意预埋伸缩缝、桥面连续、防撞栏、人行道、管线槽、泄水管等钢筋或材料。九、设计要点1、全部预应力险梁按部分预应力A类构件设计,运营状态下主梁应力按预制梁、现浇层或整体
33、化层(按8cm计入组合梁高)共同受力进行计算,底板下层钢筋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要求设置。2、桥墩、台桩柱采用刚度分配法进行配筋分析计算。3、桥梁横坡利用墩(台)帽梁横坡、垫石、及支座顶调平钢板调整。4、为抗震及防止上部构造在长期单向汽车冲击力及制动力作用下,产生不可回第的偏移,预制空心板梁在墩、台帽顶设置固定锚栓装置。5、本工程按Vn度地震基本烈度设防,采用设置横向防震挡块措施,防止地震时落梁。6、桥上人行道下因需要放置各专业管线,因此人行道高度相应加高,行车道边缘处人行道高度为50cm。十、结构耐久性设计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I:桥涵设计规范,结构设计严格执行规范,混凝土裂缝宽度20
34、.2m,结构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为0.5、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除垫层外)为C30、最大皴离子含量为0.15$、最大碱含量为3.0kgm等严格控制。序号构件类别保护层厚度(mm)1桩基础/桩基承台75/502墩台身403人行道构件、栏杆(受力主筋)254箍筋255缘石406收缩、防裂等表层箍筋206)施工时应仔细研究排水设计图纸,浇筑墩柱、上部梁体、附属结构时注意预埋排水预埋件,排水构件的安装应认真规划、充分准备,必要时进行预拼装以确保所有部件的正确安装,有问题时及时与设计单位协商。7、桩基检测1)依据:桩基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T93-95和桩基和地下连续墙钻芯检验技术部规程DBJ15-28
35、-2001(广东省标准)2)在满足钻芯抽检规定后,要求有30%桩基预埋钢管(50mrn)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剩余桩基均采用动力参数法检测。3)采用钻芯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得少于5根:当总桩数不大于50根时,钻芯检测数量不得少于3根。8、其它桥墩台桩位施工放线时,应做好复核工作,并根据各墩桩位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检查核对,如发现桩位坐标有误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且查避免错误。9、水利设施的保护施工时应注意尽量保护既有的水利设施。不得已被破坏的部分须按原貌回且。2)护栏材料规格、制造工艺、施工安装、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应符合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JD81-2006)o4、支座
36、预应力睑空心板采用GYZ板式橡胶支座,预制梁梁底设置中心厚5cm的混凝土契块,利用契块四角点厚度的不同,使梁体满足纵横坡的要求,同时保证粘贴钢板与支座水平接触。伸缩缝处位移较大,须设滑板支座,同时在梁底粘贴钢板上安装不锈钢板,并增设防尘设施。支座下设垫石调整标高。5、桥台及搭板1)座板式桥台施工顺序:分层压实填土高于承台顶05m,待填土稳定后,进行钻孔桩施工,反开挖施工承台、再施工台帽,待桥台施工完成后,先架上部结构后填砂性土,从台前锥坡至台后,逐层填筑夯实,严禁采用大型筑路机械一次性填筑。2)薄壁桥台施工顺序:分层压实填土高于承台顶1m,然后进行钻孔桩施工,反开挖施工承台、再施工台身、台帕、
37、梁部,然后分层压实填.土,严禁采用大型筑路机械一次性填筑。3)台背填土在长久的使用中会下沉形成凹陷,桥头路堤越高,地质条件越差(特别是软土和粘性土),下沉量越大。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桥头路堤填土质量和压实度,要求用砂,压实度大于96%o4)搭板整块浇注,必须严格控制其平整度。6、伸缩缝及桥面铺装、排水1)本项目80型伸缩缝均采用仿毛勒伸缩缝。2)按规格尺寸设置预留槽,并按厂方提供的尺寸及位置准确的设置预埋钢筋。安装时,可请厂方派人在现场指导安装。3)伸缩缝安装间隙应按实际温度调整。4)伸缩缝沿防撞栏、人行道支墩向上伸入墙体形成防水伸缩缝,伸缩缝长度已计伸入护栏高度。5)桥梁防水层采用BBC-251I型道桥防水涂料,按产品施工手册的要求涂布在小箱梁整体化层顶面,符合国标道桥用防水涂料JC/T975-2005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