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范文(精选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范文(精选7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范文(精选7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1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思想面貌、政治观念、道德品质等, 而道德品质是通过他的道德行为表现的。而道德行为是和一个人的道德 习惯紧密相连的。一个人的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将终身受益。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在对小学生 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时,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知是先导,行是关键,完全没有知的行,是盲目的行;没有 行的知是不牢固的知。古人说,知之深,爱知切,行之坚。一 个人只有具备正确的道德认识,才能明是非、辨美丑、识善恶、知荣辱, 进而才能产生强烈的道德情感,才能知道为何行动和怎样行动,并把正 确的行为坚持
2、下去,表现出道德的自律和一贯。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班主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常言道: 言传身教,言教在说理,以提高道德认识,身教在示范,以指导学生的 道德行为。在学校里,一个班学生的大小事情都离不开班主任,因此, 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学识文化等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具有明显的示范性 与导向性。小学班主任的素质是做好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基本条 件。班主任的思想、行为决定着班风的形成,班主任如果能严格管理班 级,正确引导学生,详细制定计划,加深师生感情和加强班级凝聚力, 班级会更团结,学生会更进步。常言道:打铁须得自身硬,小学班主任 作为带路人,要具备为小学生发展导航的能力。要学生讲诚信,班主任 首先
3、要言必信、行必果;要学生有爱心,班主任首先要有爱心;要学生有 进取心,班主任自己要体现出自强不息的精神。小学生处于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他们在政治态度、价值观与 世界观、道德品质、成才理念等方面,需要通过班主任的正确引导,才能 往正确的方向发展。班主任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充满爱心。学生越是 感受到教师的爰心,就越亲近和信任他,教师的教育就越容易被学生理 解,从而达到所期望的教育效果。因而,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作为班 主任应该与学生平等对话,将心比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自己的 爰心来换取学生的真心,用希望、激励等科学教育方法,激发学生上进 的信心。小学班主任还应该培养好班集体,组织丰富多彩的班
4、会,形成 团结、向上、文明、进步的集体舆论。除此之外,小学班主任指导开展 文体活动是新形势下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文化阵地。这既是班 主任的工作职责,又是班主任的教学任务之一具体到日常教育和管理中,首先,要抓好小学生守则和小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宣传和学习,增强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课堂行为规范等条文的自觉性。充分利用班 会课、少先队活动、课外活动、办小报等阵地,引导学生成功地组织举 办好各种班级活动,对于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树 立良好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创建优良班 风、学风的有效途径。其次,从小事抓起,重视学生品行习惯的养成。对
5、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养成教育 O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职责,我们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 任应该懂得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良好的养成教育对一个人道德与法治的 形成非常重要,班主任都应十分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文明习 惯的养成要从身边的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从做人的一言一行抓 起,逐步养成说话有礼貌、办事有分寸、行为有规范的习惯;从自尊、自 重、自强、自信、自律开始,逐步养成爰同学、爱老师、爱父母、爰身 边的人的感情;从爰自己的物品开始逐步养成爱自己的课桌椅、爱教室、 爰学校、爰家庭、爱家乡、爰祖国的感情;从遵守课堂纪律、学校规章制 度,逐步养成遵守社会公德和国
6、家法律的习惯;从关心和爱护班级并为之 做贡献开始,逐步养成集体主义的观念和品格。总之,养成教育是教育 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教育,也是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在 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只要我们教师重视学生养成教育并持之以恒 学生的良好品行定能形成。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养成教育在学生道 德与法治教育中的重要性,更要在教育、教学中从小处着眼,从小事抓 起重视学生品行习惯的养成,因为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千万不能忽视的。当然,我们教师在学生的品行养成教育中更应是 先行者,小学生的可塑性极强,模仿性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三、密切家校联系,形成思想道德教育合力,促
7、进学生良好品 德的养成。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只有在家庭教育配合和支 持下才会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因此,要在班内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与 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情况。班主任为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除了通 过传统的家访方式外,还可利用电话、校讯通等方式经常与家长交流家 教工作,实现与家长的互动,也非常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现在我们班的学生绝大多数能自觉执行小 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的道德意识能力有了提高, 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有所增强,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人民、有祖 国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好思想正在学生中逐步形成,也受到了学校老师 和家长的好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
8、学论文2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背景下,教育的指向渐渐回归学生主体。 道德与法治作为德育的重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核心素 养的培养。教师要明确教学方向,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学 生各方面能力,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基于此,笔者结合自 身教学实践经验,从我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中选取其中三个,来谈 一谈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希望对提高该课 程的教学有效性产生些许积极作用。利用乡土素材,培养人文底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理念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 要指导方针。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注重核 心素养的落实,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帮助
9、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人文底蕴是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首要组成部分。对初中生来说,人 文底蕴是他们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重要素养,能为学生 的长久健康发展提供精神支持和精神动力。教学实践证明:从道德与法 治教学内容出发,结合乡土素材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 习热情。跟学生更为贴近的乡土素材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促使学生主动 捕捉所在地域内的人文气息。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乡土素材的作用, 在课堂有效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学生人文知识、人文情怀、审 美情趣等方面的培养。例如,在讲守望精神家园一课时,为了加强学生的文化认 同感,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笔者在课前布置了实践作业
10、:以小组为单位, 搜集本地区名胜古迹、文化名人、民风民俗等。学生们非常认真地做了 准备,在课堂展示环节可谓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有的组用手抄报展示 了实业家张誉、针神沈寿、书画篆刻大师王个箱、一代名医陈实功等南 通历史文化名人;有的组展示了在蓝印花布博物馆学习扎染的蓝印花布 作品;有的组讲述了小时候听僮子戏的有趣经历。利用乡土素材,不仅让学生留有深刻印象,还能激发学生的主 体意识,亦能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整理素材、课中展示分享感悟的过程中, 不断提升人文底蕴素养。创设情景,强化会学学会学习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 需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制造让他们展示自己日常生活的
11、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强化学会学习的意识。例如,在讲学习新天地时,笔者组织学生在课前录制了一 段短视频。该视频的编导、演员,由学生自荐或推荐担任,整个制作过 程由学生自主完成。笔者对视频内容进行审核,在技术上给予一定指导。 视频内容主要呈现的是两名学生学习状态的对比:一位学生早读课上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课上积极参与讨论,课间主动跑办公室向老师提问疑 难问题,放学后自觉完成作业,并进行自主拓展训练;而另一位学生早读 课上抄袭作业,课上打瞌睡,课间与其他班的学生追逐打闹,放学后作 业做到一半就玩起了网络游戏,直至深夜。该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后,部 分学生羞涩地低下了头,明显意识到了平日里自己行为的欠
12、妥之处,这 种强烈的对比,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重要。通过创设真实情景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前准备与课堂 教学之中,让学生有事可做、有话可讲,进而强化学生学会学习的素养。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责任担当责任担当是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必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 主动参与社会实践。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生活实践为基础的学科,教师 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逐渐形成良 好的责任意识。为此,教师要尊重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实 际生活,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责任担当素养。例如,在讲丰富的社会生活时,为提升学生与人交流、合 作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
13、服务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在开学前的暑假 里,笔者让学生自行设计、参与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当笔者让学生谈自 己所参与的社会生活以及感悟时,常听到精彩的发言。有的学生参观了 革命纪念馆和家教家风馆,表示要争做爰国少年,弘扬中华文化;有的学 生参加了爰心助学公益活动,表示自己感受到好心人的善良和社会的温 暖,要竭尽所能传播正能量;有的学生参与了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表示自 己要成为讲文明、守规则的好公民,等等。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素材便可源源不断地从他们的现实生 活中来,让学生自行感知到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结束语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14、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学生发展的需求。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 应当引导学生在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应该从多个方面采取有效教学方法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 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将学生打造成合格的社会公民。参考文献1孙瑞彦.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J.中外 企业家,2019 ( 23 ) : 215.2张亚军.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科阜咨 询(教育科研),2019 ( 8 ) : 180.许晓杰.聚焦核心素养,努力打造道德与法治新课堂J.课程 教育研究,2019 (23 ) : 75-76.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15、论文3现在的新课标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小学思品课作为 小学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学科课程,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品德知识和规 范要求,懂得道德思维方式方法,更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待人接 物,如何规范行为,即学会做人,最终实现教育的本质,即促进人的社 会化,将自然人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而道德与法治更使人耳目 一新,它突出的表现了其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征,把道德寓于 儿童的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 责任、有爰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通过一年多的教学试验, 我明白了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是以儿童直接参与学习活动的形态展 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但使学生在兴趣
16、、愉快中潜移默化的学习知识、培 养品质,也给教师注入了更多、更新的活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主 阵地,还未能紧跟上时代的步伐,还未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仍有些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家庭, 重于说教,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问题,甚至造成学校教育与家 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背离的现象,造成学生是非观念的混淆。存在的主 要问题有:Q)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因为学校教育只是 生活的一部分,学校教育需要在家庭中得到延伸,但就现状而言并不乐 观。学校教育学生,同学之间的小磨擦应文明解决,以理服人,而有些 家长则对子女讲,要以牙还
17、牙,不能吃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 直接影响学生是非观念的混淆。(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实际行为的矛盾。道德与法治教育有 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必须讲理。但教育实践中,往往容易形成说教的弊 病。学生从本性上不能接受赤裸裸的教育形式。这就形成了知、行 不能统一的问题。他们在思想上知道该怎么做,但实际行为却有很大反 差。如学生知道乘车要让座的道理,但在实际乘车过程中,有几名学生 能真正做到让座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矛盾。这一问题最生动的例 子莫过于“红灯停,绿灯行。当小学生在路口碰到红灯时,他是听学 校课堂上说的停呢?还是随人流行呢?不论是停还是行 都对学生是一个疑问,为什么学校里道
18、德与法治教育与社会上人的行 为是不一致的?这些问题,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脱离社会、家庭、 学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学校生活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 因,说到底是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的原因,这就 需要我们就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问题进行思考与对策。在课堂教学中,我以现代德育理论和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以 丰富学生生活知识提高其适应与创造生活能力,确立其积极生活态度, 形成其健康人格为宗旨,通过教师的组织、参与、指导、帮助,并结合 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真正使学生在道德学习中确立起健康向上、合理 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生活理念,优化其生活过程,提高其生活质量,构建 起良好道德品
19、质,促进学生素质得以全面提高,让小学思品课教学成为 回归生活的教学,让小学思品教育成为回归生活的教育。在教学中,我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外,还根 据本课程的特征,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大自然中实践,在生活中学习从 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 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 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作 为一名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过程中,我针对我班学生注重了以 下几点:Q)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放 心。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
20、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 人不让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 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有的说:我长大了,我学习了很多知识, 我行的,你就让我做吧。有的说:我长大了,我给爸爸、妈妈倒水。 有的说:我长大了,我给爷爷、奶奶捶背。”也有的说:我就偷偷 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 如果不听我就让他们在旁边看着。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 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 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 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 践,得
21、到的可能会更多。(2)、再现生活情景,创设贴近生活的学习活动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 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 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儿童的眼光看社会,努力发现学生生活 中的社会问题,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的多样化 的活动情景,让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学会把 握自己生活的方向,学会把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走进生 活,认识社会,健康成长。学生平日里的生活丰富多彩,生活感受可谓丰富多样,如果在 课堂上再现学生的生活情
22、景、生活场景,学生肯定会情趣盎然,再次得 到与生活的亲密接触、体验、感悟,进一步明确生活中所蕴含的做人的 道理。(3)走进真实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实践生活。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 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 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道 德与法治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育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 的结论一 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 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 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 让学生
23、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 要作用。(4)课堂教学,多角度地展开要改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 学模式。教师根据不同题材的主题课程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经过这些 年教学的打磨,临沂市探索出以下两种较为有效的教学对策:历史与 文化题材教学策略和地理与环境题材教学策略。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有关历史与文化题材的内容,都是以某一特 定的散点事件出现的,选取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历史事 件来以事带史、以人带史,折射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了解我 国近代的屈辱史、抗争史以及人类的文明遗产,没有系统完整的历史事 件发展脉络。对于历史知识教学,鲁洁教授
24、认为:小学不应过于强调历 史的知识点,而应教给孩子活着的历史。不应教给学生一个个死板 的知识点,而应呈现给学生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一段段精彩纷呈的 故事,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赞歌。蕴涵人类经验的历史要成为联系过去、 现在以及未来的桥梁,让儿童通过对历史与文化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参 与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将部分地理题材的内容吸纳其中,地理题 材仅涉及了一些简单的地图知识和区域地理内容,大致包括地理地貌、 气候民俗、世界人口等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 象。小学品德教材中的地理应该是生活的地理,人文的地理。因此,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
25、要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依托,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 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 最大限度地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问题 探究式学习体验活动的过程。题材不同,策略不同,教学的方法就有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 在上课前一周吃透教材,从德育资源库中搜集必用资料,并布置学生预 习,引领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对主题进行初步探究,提出困惑, 教师适当指导探究方法。课中老师根据策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合作、 探究、交流的基础上有所感悟,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或深化认 识,提升情感进而引发学生生成新的问题,引领学生从课堂走向广阔的 地理空间。(4)触动学
26、生幼小心灵,让良好品德引领生活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新课程,它与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有所 不同的是,课程在内容上更贴近生活,以学生自身生活为出发点,通过 课堂上构建一个活动来模拟生活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培养,情操得到陶冶,素养得到提高。因此,在上课 前,我都会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每个块面的活动。可以这么说,活动对于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来说就是它的生命所在,那么在组织学生活动, 使学生通过活动得到发展这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呢?首先活动的主题来源 必须使学生所关注的日常生活,具有实践意义。因为只有当学习发生在 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发生联系时那种学习才是有效 的。教材
27、是教学的素材,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材料,不是束缚学生思 维的枷锁。小学思品教材不只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更是学生进行学 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老师在教学中要大胆地抓住学生现实生活 中的道德需要、道德困惑、思想难题及学生中的热点问题,对教材进行 适当的增、删、添、改,充实教材,开放教材资源,科学地整合教学内 容与资源,使教学内容与资源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教材资源,而扩展 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为社会进入课堂奠定基础。因为老师在实 施课程的同时还担任着课程开发者的角色。新课程指出,道德存在于人 的整个生活中。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为起点,通过生活学会生活, 以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让品德教学真正地
28、突显出它的有效性。要想真 正教好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教师就应该多想方法,不断创新,在 探索中求进步、促发展、我坚信只有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以阳 光,只有掌握了爱的艺术,你的心血才会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生活化、 活动化、综合化是小学德育课程的基本特征,三者密不可分。实施生活 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 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4【摘要】小学道德素养以及法治观念相关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要将有效培养学生的日常道德涵养水平,强化生活中的法律认知观念作 为
29、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基于核心素养教育前提下开展的小学道德 与法治的课堂教学,相比以往的教学方式更能顺应小学生认知世界以及 理解世界的发展规律。文章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际教学现状,对 基于核心素养相关课程内容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财口建 议。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现状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与中学、高中甚至 大学期间相关课程教学工作的实施有着较大的差异。好奇心强、认知接 受能力较低以及教育管理可塑性较强等,是小学生固有的成长特点。在 思想道德以及法治观念的学习方面,小学生与其它阶段的在校学生也有 着明显的差异。小学生对于其生活的外在客观世界基本上还处于懵懂的
30、认知时期,在人生观念以及德育观念的形成方面基本还处于空白认知状 态,这就进一步凸显了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但由于我国小学教师在开展德育以及法治教育方面的实际教学 经验较少,在相关教育活动开展方面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理论, 导致在具体教学环节当中,教师的教学理论过于落后,教学内容设定的 难度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各种突出教学矛盾的存在,严重抑制 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成效。二.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考1.整合学科主题,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覆盖面积的最大化道德与法治相关课程内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不是一门单独设 立的理论教学科目,其中涉及的教学内容不仅与学生日常的实际
31、生活有 着密切的联系,还与小学生正在接受和学习的其他科目有着一定的内在 关联。这一鲜明的课程设定特征,就决定了教师如果想要在短时间内培 养学生形成道德与法治的核心教学素养,就要实现自身相关知识内容教 学工作的跨学科开展,使教学方式的应用和教学内容的设定不仅仅停留 于课堂之内的道德理论化授课。2 .推崇体验式教学模式,实现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养成相比对道德与法治理论性课业内容的背诵和记忆,小学更加注 重培养学生在潜意识里形成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认知观念。将体验式教学 模式应用到小学课堂之上,就成为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有效途径 之一。3,应用资源共享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还可以将资源
32、共享的教学模式更好地结合应用到道德与法 治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以达到有效提升学生积极主动性、养成良 好道德与法治认知观念的教育目的。举个例子,同样是在教师培养学 生协同合作的德育认知观念时,教师可以在班级范围内划分协作学习小 组,组织学生开展以我们一起做为主题的课堂动手实践活动。教师 可以在讲解爱心折纸方式之后,让学生在小组当中与其他成员一起合作 完成爱心的折叠任务。在实践环节过后选出折叠任务的优胜组,派出小 组代表为班级内其他同学讲解通过合作互助获得优胜的游戏心得。通过 折纸实践小游戏的开展,学生能够通过实践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并在深入体会团结合作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之上,实现自身道
33、德与法治 和核心素养的完善和发展。4 .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的核心目标我们的课堂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时刻体现对学生们核心素养的关注,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学科教学中,这是构建课堂新生态的 基础。因而,我们在学科内容的选择、目标的设立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落 实,从学科特定内容出发,寻找到学科教学与核心素养的联结点、触发 点、落实点。如在生活面面观的设计中,我们可考虑结合健康生 活的核心素养要求,认真研究,梳理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目标,从学生 的社会责任到身心健康的培养,从学会学习的能力到实践创新的能力都 进行了认真的条分缕析,充分体现授课教师对于教材中对学生核心素养 培养目标及所教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
34、共通价值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教学 单元内容的具体价值的准确把握。教学中,我们应充分着眼于道德与 法治特有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在每项学习活动的 设计中引导紧紧围绕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的学科核心目标, 明确每项活动设计的意图与指向,帮助与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 适应社会,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从而为成为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 保护能力,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珍爱生命的人。5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应重视课上合作交流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重视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与要 求,能更好地使学习成为一种合作关系,通过人际交往而进行的社会活 动过程,它更有利于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即实现学
35、生核心素养中的社 会参与的能力。对于合作学习的重视,我们应深入地思考如何提高合 作学习的效果,如何提高课堂交流的效度。众所周知,道德与法治 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随着学生生活范围的不 断扩大,我们应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 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而小组的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合作学习时,我们应特别注意对合作学习的目的任务的要求、对小组 的分工合作、职责的指导,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职责, 达到让每一个学生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合作学习与能力的提高,使每一 次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其次,我们还应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质 量也影响着课
36、堂交流的有效性。我们的课堂应充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时 空,让学生的认识从自己学习体验感悟出来,从实践中体验出来的,更 好地引发个体与群体的思维碰撞。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会出现 有效的课堂交流,课堂才会呈现出了动态的生命活力,闪耀着智慧的光 芒。三、聚焦核心素养,构建课堂教学的新生态在社会教育教学事业不断繁荣发展的前提下,我国各个教学阶 段各个科目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都呈现出了全新的发展形势。小学是学 生成长以及认知的初期发展阶段,负责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教师承担 着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认知观念的教学重任。只有小学教师真正认识到核 心素养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道德与法治观念中发挥的重要影响,才能采 用
37、科学的教学措施,提升教学质量。核心素养时代的课堂需要教师不断思考课堂之于学生的意义与 价值,转变自身角色,与学生分享学习与成长。当能力、情感等成为教 师着重关注的课堂学习内容时,就有了一个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 完美的教师与一群同样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学生之间的学习 交往。教师将自己置身于学习之中,把学生代入共同学习的状态, 教师可以有情感表达,可以有质疑和追问,更可以坦言自己的未知,甚至求教于学生,只有这样以学习共同体的身份出现的最本真的教师,才会真正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发现学生。总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必须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把学 科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大
38、力推 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真正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匠心独运,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去粉饰、 表真情、除平淡、显生机,真正使道德与法治课堂体现出以核心素 养为统摄,促进每位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更充分地发挥课程的育人价 值。【参考文献】1金亚慧.对课堂教学增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的几点思考 几阜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 (6).2文圆.中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的思考从赫尔巴特的道德教 育思想说起J学园,2015 ( 2 ).3张紫屏.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J.全球教育展望,2016 (7) : 3-1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新课程改
39、革已经进入我们的工作,通 过近年天来的培训、实践我对小学品德课在关注学生素质发展和如何实 现培养目标方面取得了共识。但是,在涉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组 织形式、实施步骤、评价方式等课堂教学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的一线教师却不断遇到各种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矛盾的焦点主要表现为一一新课程的理念究竟如何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一、盲目奉行拿来主义,课堂教学生死搬硬套新的道德与法治课给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生福口活力,带 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 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 随之出现,比较典型的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生搬硬
40、套,其表现如下:1.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倡导活动化教学,注重相互沟通、与 生活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但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种他 人田,荒自家园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在探讨某一个话题时,把很多时 间花在唱歌、跳舞、绘画、游戏上,一节课下来,学生兴奋过度,课堂 倒是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和体会方面的收获 却令人怀疑。笔者认为,课堂活动不等于课堂活力,学生参与活动的多 少并不是活动化教学的精髓,道德与法治课也不应是完全的唱游课、 游戏课、美术课、舞蹈课。我国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之所以 有不同学科的课程设置,就在于学科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一门学科 有自己的教学任务。2、通过培训中
41、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种示范,如果照 葫芦画瓢,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课堂上,失去了原来特定环境下的 幽默与风趣。品德课十分强调回归儿童的生活,教学一定要结合不同环 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实际。教学的活力来自于每位教师独特 的教学风格和依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对课堂教学的重构与创新。二、刻意追求师生民主,主体主导主次不分新课程强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师生民主。可是, 不少教师为了展示师生民主气氛,走向了极端,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和引起重视。1.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不突出。教师该讲的不敢多讲,甚至对 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视而不见,惟恐侵犯了属于学生的自由空间。有的学 生上课自由过了头,坐没
42、坐相,站没站相,想看就看,想读就读,想说 就说,必要的课堂纪律维护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被忽视了。2、课堂上教师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有的教师整 节课上反反复复用一些类似是这样的吗 ? 是不是、对不对 的简单问题发问不止,缺少信息沟通,学生翻翻教材就能异口同声、准 确地响亮回答。课堂上一问一答,学生似乎忙得不亦乐乎,但思维却停 留在同一水平上的机械重复,心灵未能受到震撼。看似师生互动频繁, 实则教师用提问方式满堂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直到学生认同教师事 先预设好的答案,师生并没有真正互动起来。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课堂上学生不应当 是客人,惟师独尊不可取J惟生独尊同样不可取,两者都
43、是畸形的师生 关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必要的课堂纪律作保证,那么学生 尊重他人、尊重集体的素养如何培养?缺少自我约束力的学生,难以养 成刻苦认真、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难以成大器。教师在转变教育观念 的同时,不应当步入精讲少讲”的误区。该讲的就理直气壮地讲。课 堂上,教师不敢讲、泛泛讲、过多讲,都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3、片面理解合作学习,形式多于内容。合作学习是新课程 倡导的学习方式,但不能简单形式化。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为了 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把合作学习变成了一种机械刻板的操作模式,不 管是否需要,是否合适,每节课到采用分组讨论方式,打上合作学习 旗号。合作学习无疑有助于合作交流,尊
44、重他人正视自我的团队精神 的培养。但是,教学中如果合作学习目的不明确,过程设计简单,时机 把握不好,无论什么问题都采用分组讨论的合作学习方式,导致学生能 独立完成时也合作,能够自主时却不让学生独立,有探究欲望时却让小 组优秀者代替其他成员的意见,看不到合作的必要,感觉不到合作中的 分工协作,合作学习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这种形式多于内容的合 作学习究竟对学生有益还是有害?因此,并非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 题都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不分青红皂白地搞合作学习,必然有害因此,在学习中,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现实中存在的问 题,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适应 社会。真
45、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 心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6道德与法治课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道德与法治课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它承担着 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而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 习做人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核心。道德与法治课程将促进学生 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 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 民奠定基础作为总目标,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这 几个目标的内在统一。可是,由于许多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使农
46、村小学道 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常常偏离和违背了这一教学的总目标。笔者长期从 事小学教学工作,现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一、小学品社课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研究活动少。由于小学学额不足,教师定编人数有限,教学人员紧张。语文、 数学两科教师确定后,道德与法治课就不可能有专职教师了,基本 上就是兼任。这种兼任方式随意性很强,大多是以教师的工作量的大小 课时的轻重来搭配很少考虑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造成了道德与法 治兼课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因此担任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一般不 把它当成教学教研的主攻方向,从而导致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的教 学没有太多的热情,既不钻研教材,也很少研究教法
47、。2、教学思想陈旧,教学过程脱离社会生活。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由于没有开展专门的教研活 动,新兼任教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搞不清楚。 有的教师把道德与法治课上成了语文课中的看图说话,只注意讲解 课文的语言文字,一幅幅图地介绍画中的人物、场景,根本不联系学生 的生活实际,违背了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方面协调发展这一基本原则。有的教师 为了简单操作,把道德与法治课把当成过去的政治课,满堂空洞的 说教,既没有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也没有遵循知 情意行的道德形成规律,也没有在活动中与学生积极互动,没有通过教 材中出现
48、的一系列的社会事件、现实生活主题或者社会生活 场景与儿童的真实性生活联系起来,建立起一种相互进入的通道,创 造一种互动的状态凡此种种,教学偏于一隅,不能把道德与 法治课的社会性、生活性、情感性、实践性融为一体。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严重滞后。小学教师学习交流机会少,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大多运用传统的 教授法,而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 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与活动中。许多适用于特点的教学方 法如:故事启迪法、讨论辨析法、分组活动法、游戏表演法等一般很少 使用。还有不少农村小学受教学条件的限制,使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 段面临困难。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落后严重影响了道德与法治课 教学目标的实现。4、教学评价不科学,应试教育氛围浓。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很少重视课堂教 学过程的因素,也不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测评,既没有教学活动中过 程与方法的考察,也不管学生在了解、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会 发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