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疫情期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疫情期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方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当前疫情防控是头等大事,师生居家生活平稳有序就是对防疫工作的最大支持。受家长正常上班而孩子居家学习、毕业季焦虑等因素影响,部分学生、家长情绪出现一定波动。为加强家校协同,认真做好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和宣传引导工作,缓解学生和家长焦虑,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城东小学疫情期间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方案,具体内容如下;一、问卷调查,摸底排查。学生中心联合课程中心,对居家生活状态进行了摸底调查。问卷从学生、家长情绪,居家线上学习陪伴方式,使用电子产品、体育锻炼等情况作了调查。准确了解了学生、家长的思想动态、情绪状况,尤其是掌握部分居家无人看护,心理情绪波动大的学生、家长的实际情况,建立
2、人员名单,留存备查,并安排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重点关注。二、云端会议,加强指导学生中心召开云端班主任会议,指导班主任以班级为单位开好学生会、家长会;组织召开六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课,缓解毕业班学生、家长心理焦虑;及时组织家长、学生观看、收听上级各部门开展的疫情期间各类家庭教育指导课,做好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和宣传引导工作。让学生、家长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当前实施线上教学,是为了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为了争分夺秒、跟时间赛跑,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流调溯源、区域管控等工作,切断病毒传播链,早日实现社会面清零。社会面清零后,学校将根据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适时组织学生返校复课。三、协同育人,守望相助为了
3、缓解学生疫情期间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德育网络。城小开展“线上”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坚持“学生在哪里,工作就做到哪里”的原则,依托“屏对屏”、“点对点”实现与学生、家长“面对面”、“心连心”的教育引导,积极探索“线上”教育管理与服务新模式。1.“屏对屏”实现“面对面”本次线上家校互动旨在关注学生心理,合作共抗疫情,构建网上家校社教育共同体。作为学校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校长带头,全体班主任和所有科任老师都参与其中,分别采用了电话、短信、视频通话、在线私聊等多种方式,确保家校联动全覆盖;准确掌握学生思想和心理健康状况,让学生和家长真正感受到学校的关
4、爱和牵挂,努力营造守望相助、勒力同心的抗疫氛围,有效架起了战“疫”的连心桥。2.“点对点”见证“心连心”对密接、次密接及身在封管控区的学生与家长,由班主任及科任老师专人负责,不间断持续联系,及时掌握家长与学生的心理动态,使无措的家长们焦虑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进一步架牢家校沟通的桥梁。四、系列活动,实践育人1 .心理疏导。针对摸排出的重点对象,精准做好心理疏导,稳定心态。引导学生、家长科学、理性认识当前形势,帮助学生排解因疫情造成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让全体学生以良好的身体状态迎接复学的到来。2 .人文关怀。学校管理干部、毕业班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充分体谅和关爱学生,倾听学生心声,让学生讲讲一天
5、中最有意思、最有意义的事,给与学生更多语言、行动上的关心,营造乐观积极的班级氛围。学校要采取措施加大对毕业年级资源投放力度,提高线上教学质量,开展指导帮扶,让毕业班学生、家长真切感受到学校、教师的关爱关怀。3 .联系家长。了解家长管理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难处,提醒家长、学生谨防不法人员利用线上教学而进行的非法收费,以免上当受骗,收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如学生发生有类似情况,可以立即报告给班主任或者报警。4,手机管理。指导家长控制学生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做到合理有度。学会健康用眼、科学用脑。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会产生视觉疲劳,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视力,注意用眼卫生就变得尤为重要。指导学生通过做眼保健操
6、,缓解眼部疲劳,也可以和家人或者小伙伴一起做些小游戏,做些有趣的体育运动,这样不仅能保护眼睛,缓解疲劳,还可以养成好的作息习惯。5 .劳动教育。指导学生借助居家防疫这一时机,多与父母沟通交流,在充分表达自身的感受和需要的同时,也积极理解支持父母,通过恰当的方式增进与父母的感情。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比如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等,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帮助家长减轻负担。6 .体育锻炼。指导和督促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生活条件自主选择活动方式,每天开展1小时左右的室内运动,比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板支撑,还可以跳健身操、转呼啦圈、踢翅子等。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大脑中的血氧含量,并且能够促进大脑活动,既健身又悦心。7 .观看视频。提醒家长和学生一起观看武进教育官微发布的“疫”起守护,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系列微视频,共十讲;上好周四的心理健康课、周五的班队课,可以交流观后感等。8 .阅读指导。提倡亲子阅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并以小报、交流会、故事会等分享阅读成果。9 .睡眠管理。提醒家长合理安排学生作息,尽量跟在校时间作息一致,保证学习时间的同时更要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