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民政事业“十三五”规划淮安市民政局.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35274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安市民政事业“十三五”规划淮安市民政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淮安市民政事业“十三五”规划淮安市民政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淮安市民政事业“十三五”规划淮安市民政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淮安市民政事业“十三五”规划淮安市民政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淮安市民政事业“十三五”规划淮安市民政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淮安市民政事业“十三五”规划淮安市民政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安市民政事业“十三五”规划淮安市民政局.docx(3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淮安市民政事业“十三五”规划淮安市民政局“十三五”(2016-2020年)是淮安市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加强社会治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也是民政事业转型发展、全面建成现代民政的关键时期。为适应淮安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根据淮安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和民政厅江苏省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在客观评价淮安市民政事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编制此规划。本规划主要阐述“十三五”时期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保障措施,是今后五年淮安民政事业发展的路线图,是全市民政系统共同奋斗的行动指南。一、“十三五”规划的现实基础和面临形势“十二五”期

2、间,民政部门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大局和改善民生主线,坚持创新驱动,注重城乡统筹,推动协调发展,全市民政事业呈现良好格局。有些工作在全国有影响、全省有位次、比过去有突破。全国首创农村关爱驿站和互联网+阳光慈善捐赠运作模式,在苏北率先启动农房保险和发放尊老金等工作。全市民政工作呈现良好的态势。新型社会救助制度基本形成。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基本建立了以专项救助为重点,社会力量帮扶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制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运行机制;建立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2015年城乡低保提高到490元、370元,较2010年分别增长163%.231%,城乡低保标准比率下降到1

3、.32,城乡低保一体化稳步推进;2015年低保对象15.76万人,年低保金3.83亿元,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建成城乡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平台,实现医疗救助全覆盖,医疗救助101.4万人次、救助金5.05亿元。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成效明显。制定了市、县(区)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实现了灾后24小时内紧急救助措施落实到位;苏北率先启动农房保险项目,受益农户达到70吼救灾款发放明显规范,灾害信息报送及时,累计救助受灾群众近254万人次;创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2个、省级19个,城乡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初步形成。公办福利机构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投资3.1亿元建成市综合

4、性社会福利中心、淮安区、涟水县社会福利院,共新增床位1250张。实施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建立监护人缺失养育费保障和督导员制度,孤儿供养标准年递增12%;全市福利企业42家,安排1077名残疾人就业;出台淮安市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实施办法,累计募集善款1.3亿元,救助&7万人次,建设阳光慈善网,荣获“中国慈善信息指数百强市”称号;慈善超市法人注册率和市场化运作率均超过50%;设立144个社会捐赠接收点;福彩累计销售19.2亿元,年均递增25%,筹集公益金4.8亿元,“中福在线”县区全覆盖。老龄工作体系逐渐完善。建立城乡特困老人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政府为特困老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全市有各类养老机构

5、232个,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31.7张。公办福利机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市综合社会福利中心、涟水县和淮安区社会福利院投入使用,新增床位650张,按照“三有三能六达标”完成农村敬老院改造工作;建成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31个,其中省级示范性中心120个,城乡覆盖率分别为IOO%、80%;实施初级养老护理员免费培训工程;苏北率先发放尊老金,实施特困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制度,县(区)建成“虚拟养老院”的信息化平台。基层民主、社区建设和社会工作稳步推进。创建市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453个,村(居)民依法自治率分别为98.4%、98.7%;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1个、示范社区2个;省级示

6、范乡镇(街道)36个,示范社区(村)360个;“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实现全覆盖,新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59个,90%的社区办公活动用房达标;城市社区普遍建立志愿服务站;“政社互动”街道(乡镇)93个,占比78%;“三社联动”示范社区10个;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成绩显著。实施“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全市注册登记社会组织3419家,每万人拥有注册登记社会组织7.1个;推进社会组织政会分离,市直行业协会脱钩率达91%,清理和规范离退休干部兼任社团职务;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6个,投入249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资助90个优质公益服务项

7、目,向社会组织购买困境人群心理关爱服务,对困境人群的关爱从物质保障延伸到精神层面;打造社会组织“三公”平台,建立“以公信力建设为核心,以公益精神塑造为动力,以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为支撑”的三维管理体系;获得评估等级社会组织1070家,其中3A级以上有375家。专项社会服务全面提升。完成淮安区的更名和3个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划定生态新城和盐化新城管辖范围;编制淮安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132024年),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淮安篇编写工作;出版淮安地名史话,完善城市地名保护机制;界线管理和平安边界建设成效明显;苏北率先实现惠民丧葬全覆盖和生态殡葬奖补,积极推进节地生态葬工作;婚姻和收养登记工作

8、实现全国联网,4个婚姻登记机关获得3A级婚姻登记机关;建立流浪乞讨救助工作机制,市和财政独立县均建成救助管理机构,市救助管理站被评为国家二级救助管理站;出台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政策、完善社会保护体系。优抚安置工作有新拓展。苏北率先实现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乡一体化,“十二五”期间,优抚经费2.6亿元;启动“关爱功臣行动”关爱优抚对象;编撰血色丰碑-淮安烈士通览,实施“慰烈工程”,建立市级纪念地和淮安英烈墙,对散葬烈士进行集中安葬,刘老庄烈士陵园入选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接收退役士兵1.2万余人,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金实现城乡一体化,设立“关爱国防”专项基金关爱困难退役士兵,扎实推进退役士兵职业技能

9、培训,参训率达85%以上;成立了市级军休服务管理中心,实施军供站升级改造。“十二五”期间,淮安民政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应该看到,民政事业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地区发展不均衡;救助标准偏低、低保标准提高和城乡一体化尚需要努力;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服务提供的体制和机制尚未形成;协同治理机制尚未建立,社区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社会组织服务空间不足,社会工作人才岗位开发滞后;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和质量不高,这些问题需要在“十三五”期间着力攻克。表1“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实际情况对照表指标名称“十二五”目标“十二五”实现情况社城乡低保保障标准

10、年增幅不低于10%年增幅20%会救助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当地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医疗救助县(区)全覆盖已完成社会管理省级和谐社区创建达标率城市90%,农村80%城市91%,农村84%城乡社区依法自治率城市90%,农村95%城市98.7%,农村98.4%“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管理模式覆盖率城市80%,农村60%全覆盖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一一15%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及功能达标率100%100%城乡社区信息化覆盖率一50%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5个22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0个19个注册登记社会组织/备案社区社会组织2300个以上3419家福利与服务孤儿养育

11、标准按照孤儿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建立自然增长机制孤儿养育标准由2011年的IOOO(集中)元和600(散居)元分别增长至2015年的1770元(集中)和1080元(散居),建立自然增长机制儿童福利院覆盖率4个县4个县惠民殡葬覆盖率(免除本地户口无丧葬补助人员基本丧葬服务费)市和财政独立县全覆盖市和财政独立县全覆盖福彩发行量/公益金(五年累计)10亿元/3.5亿元19.2亿元/4.8亿元慈善总会系统接收捐款2亿元1.3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覆盖率一市县全覆盖立体式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覆盖率30%40%标准地名标志覆盖率(村级以上)一85

12、%养老事业养老床位总数占老年人口总数比例一一31.7张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覆盖率城市100%,农村40%城市100%、农村80%优抚安置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退役士兵城乡一体化安置率100%100%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应参训率85%85%表2“十二五”期间淮安市民政事业标志性成就(创新项目)类别成就老龄工作全国率先建设农村“关爱驿站”安置工作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金实现城乡一体化区划地名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淮安篇编写工作救灾工作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数量连续3年苏北第一社会福利淮安市社会福利中心投入运营全国率先建立孤儿保障机制全国首创困境儿童大病商业

13、保险救助计划社会事务2013市救助管理站被民政部评定为国家二级救助管理站率先在苏北地区实现殡葬全民普惠慈善募捐全国“慈善信息指数百强市”等称号全国首创阳光慈善运作模式社会救助城乡低保提标连续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项目社会组织打造社会组织“三公平台”。在苏北首次实施困境人群心理关爱项目社区建设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示范社区荣誉称号社会工作2014年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人数考试创新高二、“十三五”时期的形势分析“十三五”时期,是淮安市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加强社会治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奠定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地位的决战阶段,也是民政事业转型发展、全面建成现代民政的关

14、键时期,淮安市民政事业发展将面临诸多挑战。新形势对民政事业提出了新要求。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淮安,需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以共享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要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努力让民政服务对象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有更多获得感,确保困难群体、老年群体、特殊群体在共享发展中不掉队的重任,履行好民政托底保障的职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这就要求完善民政治理体系、提高民政治理能力,需要转变服务与管理方式,大力发展社会组织,

15、推进协同共治。新形势给民政事业带来了新机遇。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和关注民生,强调民生工作应“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引领民生事业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市要实现以县为单位全面建成现代民政,实现由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的转变,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建立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价值取向,以法治化、规范化、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为基本特征,以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和市场参与为运行机制现代民政制度。新形势也为民政事业带来了新挑战。第一,“十三五”时期,新型城镇化、扶贫攻坚、供给侧改革、军队

16、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工作任务叠加,民政工作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民政工作的难度和强度也大幅增加;第二,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计划生育政策调整,老年人口日益增多、家庭结构渐趋小型化、社会抚养比严重失衡,社会对养老服务、护理服务需求日益增加,这要求民政事业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第三,随着群众对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增加,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日益加大,社会组织发展滞后的问题更加突出,这要求进一步提升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能力;第四,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政收入增速减缓,这对完善民生事业财政投入长效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17、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主体意识、法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这对民政工作人员,尤其是基层民政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三五”时期,淮安市民政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抢抓机遇,结合本地实际,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圆满完成本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实现发展目标。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履行政府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坚持改革创新,加强民政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以大

18、力发展社会服务为重点,以扩大社会服务覆盖面、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城乡、区域和群体间的基本社会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加大社会服务投入,创新社会服务体制,推动民政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国防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进展;以全面创成“现代民政示范县(市、区)”为核心推动民政工作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做出新的贡献。1.牢固树立“法治、创新、融合、共享”的发展理念。完善民政政策法规体系,坚持依法行政,注重政策落实。坚持创新,坚持做实基本服务,推进服务创新,依靠创新突破障碍。坚持融合发展,

19、提升协作能力,推进多元共治的局面形成。坚持共享作为现代民政的本质要求,努力消除各种歧视和不公平,提高民生福祉。2,始终坚持“抓基础、树品牌、促转型、补短板”的工作思路。坚持做实基础工作,提升服务供给的水平和质量。坚持创新驱动,树立民政的品牌意识。推进民政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保障基本民生,注重托底线、救急难和城乡一体化。集中力量解决影响民政发展中的突出问题。3,准确把握“提高标准、聚焦问题、整合资源、织牢底线”的工作要求。提高标准,确保困难群体共享发展成果;聚焦问题就是强调问题导向,集中资源解决突出问题;资源整合就是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多举措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织牢底线就是花更多精力,守住底线。(二)

20、基本原则1保障民生、服务社会。紧紧围绕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以基本社会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致力于发展社会服务事业。建设服务型政府,认真做好社会养老、灾民救助、城乡社区治理、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婚姻家庭和殡葬事业等各项社会服务工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各类社会服务需求,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成果。2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社会服务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社会服务帮扶和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统筹各项社会服务工作,科学规划社会服务事业发展总体布局,整体推进社会服务事业健康发展。3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在坚持政府推动民政事业发展中基础性作用的同时,积极推进

21、民政事业社会化改革,探索建立新型民政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凝聚各种社会力量,形成促进民政事业发展的整体合力。4 .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树立现代民政管理和服务理念,按照法制化、规范化的要求,认真贯彻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民政法制建设力度,规范社会事务管理,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民政工作质量效率。(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建成制度更加完善、体系更加健全、覆盖更加广泛的民生保障体系。以县为单位全面建成现代民政。“十三五”期间民政事业发展的具体奋斗目标:着力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市场参与的现代民政运行机制,推进民政工作法治化、标准化、社会化、专业化、人文化、信息化达到较高水平,

22、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养老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拥军优抚安置、专项社会事务服务“六大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与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发展相协调、与百姓美好期盼相呼应、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的现代民政事业发展新格局,民生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治理能力显著提高,民生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能力明显提升。1 .社会救助体系完备、功能健全。进一步健全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新型社会救助机制,完善“一门受理、一表登记、一体推行、一口上下”的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模式;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特困人员供养城乡一体化;医疗救助对象基本医保覆盖率100%,实现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制度的配套衔

23、接;建立救助对象的统一管理机制;建立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灾害分级管理体制,制定完善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和救灾预备金制度,农房自然灾害保险覆盖率达到100%。2 .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快速发展。全面落实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推进儿童福利院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整体提高儿童福利保障服务水平。市、县建成儿童福利指导中心或督导站;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加强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认真落实慈善法,创建网络慈善超市新模式,努力形成现代慈善事业发展格局;全市福利彩票发行销售年均递增5%。3,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备。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虚

24、拟养老”服务覆盖所有老年人。到2020年,每个街道建成日间照料中心,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达到40张。护理型床位要占机构养老床位数50%以上,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养老床位数占比达到70%以上;适度建设适老住区。4,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成效显著。全面提升三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三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完善率达到80%;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社会组织建设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到2020年,全市登记社会组织达到每万人10个以上;到2020年,全市专业社工人才占总人口的万分之六,全面推进“社工+志愿者”、“政社互动”和“三社联动”,实现政社良性互动。5 .服务军队与国防建设能力明显提高。落实优抚

25、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政策,推动建立“普惠”加“优待”的优抚保障模式;做大做强“关爱国防”专项基金;建立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金自然增长机制,建立自谋职业奖励金制度,对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实行“阳光安置”,确保重点安置对象依法安置到位;军休干部、病退士官、无军籍职工、伤病残退役士兵接收安置率100%O6 .社会服务支撑作用显著增强。优化淮安中心城区布局,稳妥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做大做强10个省级重点中心镇,完成政府驻地乡镇和城中乡镇改设街道办事处工作,稳步推进乡镇撤并工作;强化界线管理和平安边界创建;制定并实施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制度;加强集中守灵的殡仪服务中心

26、规划建设,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实施市殡仪馆搬迁工作;加强救助管理机构和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等级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婚姻和收养行为,确保登记和收养评估合格率为100%。表3“十三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主要指标指标2015年2020年属性社会救助申请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率(%)80100约束性县级民政部门动态复核抽查率(%)1020约束性城乡低保一体化率(%)12.5100约束性城乡低保指导标准(元)370/490600约束性资助医疗救助对象参加基本医保覆盖率(%)80100约束性人均临时救助专项资金(元)122预测性救灾农房自然灾害保险覆盖率()90100约束性国家级综合减灾

27、示范社区(个)2230预测性市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个)4350预测性社区建设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覆盖率(%)90100约束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覆盖率(%)95100约束性全国和谐示范社区(个)36约束性社区信息化覆盖率(%)50100预测性居民对社区服务满意率(%)8595预测性城乡社区办公用房(平方)400400约束性社区工作者持证率(%)1550约束性社会组织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个)7.110预测性社会组织登记审批合格率(%)100100约束性县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覆盖率(%)60100约束性社会组织评估等级获得率(%)50260预测性社会工作登记注册社区志愿者占常住人口比重(%)815预测性每

28、万名人拥有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数(个)0.56约束性开发社会工作岗位(个)100023000约束性每县区拥有民办社工服务机构(个)125约束性社区社会工作站(%)20100约束性养老服务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张)3240约束性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占比(%)43270预测性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48250预测性养老机构护理员上岗培训率(%)66100约束性“虚拟养老”服务覆盖率(%)100100约束性城市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率()31280约束性农村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率()13240约束性街道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0100约束性优抚安置抚恤补助

29、金和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发放率(%)100100约束性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安置率(%)100100约束性有培训意愿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参训率()100100约束性退役士兵“双证”获取率和就业率(%)9095约束性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教育培训政策知晓率(%)100100约束性社会事务标准地名标志覆盖率(%)8590约束性集中守灵点(个)612约束性殡葬火化率(%)100100约束性婚姻登记合格率(%)100100约束性协议离婚干预率(%)100100约束性收养家庭评估率(%)100100约束性自愿求助的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率(%)100100约束性社会福利福利企业年检抽查率(%)55约束性慈善信息公开

30、率(%)70100约束性综合现代民政示范县(区)(个)18约束性三、“十三五”发展重点(-)提升救助和救灾整体水平,保障民生1.提高社会救助整体水平。进一步健全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机制,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作用,统筹推进社会救助工作。完善“一门受理、一表登记、一体推行、一口上下”的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模式。一是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实现“应保尽保”与动态管理相结合,规范低保的流程管理,已保家庭的乡镇(街道)动态复核率100%,县级民政部门动态复核抽查率不低于20%,实现城乡低保与最低工资、失业保险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建立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到2019年底前,以县

31、为单位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二是提升医疗救助水平。推动各县(区)全面落实资助参合参保工作,将江苏省确定的7类医疗救助对象全部纳入资助范围,确保医疗救助对象的基本医保覆盖率100%。实现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制度的配套衔接,医疗救助比不低于70%;三是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制定淮安市临时救助实施细则,将非户籍人口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建立临时救助专项资金,各县(区)按人均不低于2元的标准筹集;四是建立救助对象的统一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救助中的牵头作用,依托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平台,实现救助信息共享,强化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衔接,减少重复救助,实施“精准救助”;五是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鼓励

32、社会力量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社会救助,实施困境人群的社会关怀。建立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机制,发挥社工机构和社工的作用,为救助对象提供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发挥村(居)组织自治作用,建立社区互助机制,传承邻里关爱、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引进第三方评价机制,对社会救助的实施情况开展绩效评价。2,完善救灾体系。建立和完善市、县(区)减灾委员会,加强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灾害分级管理体制;制定完善市、县(区)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预案编制率达100%,每年对应急预案开展一次演练;建立和完善救灾预备金制度。市、

33、县(区)、乡镇(街道)级救灾预备金分别不少于500万元、100万元、10万元;推行灾民救助资金打卡发放制度,实现灾后24小时内紧急救助措施落实到位;推行农房保险制度,到2020年,农房自然灾害保险覆盖率达到100%,不断提高救灾保险覆盖面和风险保障水平;搭建服务平台,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加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力度。“十三五”期间,创建市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50个、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0个;加快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加强救灾物资仓库建设,市级不少于4000平方米,县(区)不少于800平方米。推行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灾害管理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

34、善事业,建立适度普型社会福利体系。1 .大力发展儿童福利。全面落实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整体提高儿童福利保障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孤儿和监护人缺失儿童养育标准,扩大政府保障范围;鼓励公民依法收养弃婴和福利院孤残儿童。到2020年,儿童福利机构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推进残疾孤儿手术康复的“明天计划”。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街道)和村(居)四级儿童福利服务网络体系,建立民政牵头,多部门配合“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服务平台和救助保护督导制度,实现村(居)督导员全覆盖。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困境儿童保障与服务工作。2 .提高老年人福利水平。落实农村“五保”和城市“三无”老人供养标准增长机制,对

35、分散供养农村“五保”和城市“三无”对象签订结对关爱照料协议。大力开展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老人的服务与护理补贴制度,每人每月发放最低标准为60元和100元。全面实施养老服务评估制度,制订政府购买基本养老服务目录,切实保障好经济困难的失能、高龄等老年人基本服务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扩大购买服务范围。3 .积极发展残疾人福利。协调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加强对福利企业的监管,促进其健康发展,积极做好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的就业安置,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创业,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加强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到2020年,有条件的县区建成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实施新安

36、医院改扩建工程,不断提升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的救助、医疗和服务水平,鼓励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面向社会开展精神卫生服务。4 .依法推进慈善事业。依法加强对慈善组织管理,严格慈善组织审批和慈善募捐资格发放,规范慈善捐赠行为,积极推进慈善信托、慈善基金等发展,规范慈善财产的捐赠、使用和分配行为,完善慈善信息公开机制,建立健全慈善信息平台,不断优化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措施,建立健全慈善行为监督和管理机制,提升慈善事业的社会公信力,推进慈善文化传承。加强对各类慈善事业主体的指导、支持和监管,努力形成现代慈善事业发展格局。健全社会救助与慈善资源对接机制。推进阳光慈善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网络慈善全覆盖。5 .加强福彩

37、发行和管理。深化阳光福彩建设,规范发行费和公益金管理,持续开展福彩爱心敬老、助学、助残等系列品牌活动,不断提升福彩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统筹推进各票种销售,拓展销售渠道,丰富营销手段,力争销量稳中有升。坚持“安全运行、健康发展”的工作方针,力争实现全市福利彩票发行销售年均递增5%,五年实现销售20亿元,筹集公益金2.2亿元。科学规划、优化网点布局,加大站点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福利彩票销售人员队伍建设。(H)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1 .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探索对空巢独居老人的关爱途径,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率

38、分别达到80%.40%,80%社区居家养老用房按照标准配套到位,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财政补贴制度。“虚拟养老”服务覆盖所有老年人,利用信息化手段、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开展智慧养老,提高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质量。到2020年每个街道建成1个日间照料中心。2 .加快发展机构养老。大力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到2020年,全市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40张,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占比达到70%以上。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境外资本参与养老机构建设。继续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民营化改革,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全面落实床位建设补贴政策以及用地、融资、税费、水电气价格等方面的优惠政

39、策;建立养老床位建设、机构运营、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补贴制度,保障养老服务设施健康有效运行。特困人员供养城乡一体化,对有集中供养需求的特困老人确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签订关爱照料协议100%O3 .深化医养融合。支持医、养、康、护、临终关怀五位一体的医疗机构建设。加强护理院建设,每个县区、全市10个重点中心镇都要分别建成1所以上养老护理院。全面落实护理型床位补贴政策,护理型床位要占机构养老床位数50%以上,加快老年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建设,构建养老、医护、康复、临终关怀服务相互衔接的服务模式;重点扶持建设养老护理院,推进更多地区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4养老设施建设。建立以镇区域性养老中心为重

40、点,敬老院为骨干,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基础,村老年关爱之家、关爱驿站等养老设施为补充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农村留守老人关爱途径;启动城市适老住区改造工程,对老年人居住集中的老居民区进行改造,增加无障碍设施,加装紧急呼叫系统,增设老年人文化娱乐设施。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新建适老社区;(四)深化基层民主,加强社区建设,培育社会组织,加强社工人才,推进社会治理1 .推进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完善以民主议事和民主决策为基础的基层协商民主制度,提高社区自治水平。城乡居民依法自治率99%o全面提升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三级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到2020年底,三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完

41、善率达到80%o确保城乡社区办公活动用房不少于400平方米,有条件的社区按户籍人口人均0.1平方配置社区办公活动用房,强化以服务为导向的内部功能配置。健全以民生幸福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引入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整合资源,为辖区居民提供专业的社会服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群众对社区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深入推进社区“减负增效”,落实社区工作者准入制度,进一步清理社区承担的不合理负担。进一步完善城乡社区经费保障机制,将城乡社区工作经费、人员报酬、服务设施和社区信息化建设等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村(居)办公经费每年平均不低于10万元。建立专职社区工作者的合理薪酬制度,依

42、法办理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2 .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完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简化登记程序,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推动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把社会组织建设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采取“政府牵头建立、专业团队运营”的模式,建立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实现县(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全覆盖。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购买服务机制。编制发布年度政府向社会转移职能事项目录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指导目录,推动政府部分行业管理职能、社会事务服务、技术服务等职责有序转移,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常态机制,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资金投入全市每年不少于400万。

43、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工作。到2020年,全市登记社会组织达到每万人10个以上。推动社会组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责权,依法治理。完善社会组织监督管理机制,建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和社会组织自律相结合的监管体制。加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增强社会组织自律自治、服务社会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社会组织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市、县(区)上下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的社会组织法人数据库,完善市、县(区)两级社会组织公共信息管理平台。加强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到“十三五”末,60%社会组织获得评估等级。3 .加快发展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加强社会工作制度建设,逐步形成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保障长效机制

44、,建立社会工作机构建设标准,推进政府在扶贫、助弱、帮困、防灾减灾、职工帮扶、婚姻家庭、精神卫生、社区矫正、残障康复等领域购买社工服务,促进社会工作、民政工作和社会治融合发展。组织全市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前培训,大规模培养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完善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体系,建立督导制度,加强社工实训基地建设。到2020年,全市专业社工人才占总人口的万分之六,达3500人。拓宽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开发社会工作岗位不少于3000个。大力发展民办社工机构,在城乡社区探索设立社会工作室。使其成为吸纳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载体。每个县、区至少有5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1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城

45、市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点)全覆盖。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建立健全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和激励保障机制,培育志愿服务组织,组织开展“国际志愿者日”、“志愿服务洽谈合作周”等活动,培养全社会的志愿服务意识。完善“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拓宽志愿服务领域,提升志愿服务水平。4 .推动“政社互动”和“三社联动:创新社会治理,应明晰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为社会力量参与管理和服务提供广阔空间。转变基层政府行政职能,厘清行政事务和社区自治事务、政府委托事务和社区自治事务边界,构建政社互动新模式,实现“政社互动”全覆盖。发挥群众性自治性组织作用,引导社区群众依法参与

46、社区事务。全面推广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专业人才为支撑的融合发展机制。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的“三社联动”机制,城区“三社联动”示范社区实现全覆盖。(五)完善优抚安置保障机制,服务国防建设1 .落实优抚政策。落实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政策,认真执行优抚城乡一体化补助标准,推动建立“普惠”加“优待”的优抚保障模式。建立优抚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实现优抚数据四级联网。加强优抚数据和资金的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完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探索推进重点优抚对象医疗服务一站式结算。鼓励个人和社会组织对优待抚恤事业提供捐助,做大做强“关爱国防”专项基金。推

47、进烈士纪念设施维修改造工作,加强规范化管理。2 .推进安置制度改革。建立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金自然增长机制,建立自谋职业奖励金制度,引导和鼓励更多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选择自谋职业,对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实行“阳光安置”,确保重点安置对象依法安置对位。军休干部、病退士官、无军籍职工、伤病残退役士兵接收安置率100%。到“十三五”末,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参训率达90%,“双证”获取率和就业率达95%以上。进一步推进军休服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推动军休服务管理机构全面升级改造,确保军休人员“两个待遇”充分落实。大力推进军供站建设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保障能力。(六)加强专项事务管理与服务,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1 .推进区划调整、加强界线管理。优化淮安中心城区布局,推进淮洪一体化,完成清河、清浦两区合并,洪泽县撤县设区。加快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