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华林调研报告.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昙华林调研报告.ppt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昙华林历史街区调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建筑是“器”,作为“器”,主要存在价值是“功用”,它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空间。对于建造活动来说,建筑仅是建造的产物,获得内部空间才是整个建造的目的,换句话说建筑的外形仅是一个媒介或载体,通过载体达到“功用”的目的。,“有”是物质,“无”是空间,当其无,有之用,容器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城市、街巷的建造中也是同样适用,都是在辅助介质下营造不同的容器空间,“流动空间”在二十世纪初这应该是个很前卫的名词,毫无疑问,这在当时属于创造性的突破。开创了完全与以往的封闭或开敞空间不同的流动的、贯通的、隔而不离的空间开创了另一种概念。它对西方来说是新玩意儿,而在古老的东方,无数知名
2、或不知名的文人和工匠早已知道并精通了流动空间这一概念。而著名的更是将其理论化了,“步易景移”,“虚实互生”,苏州园林就是最好的证明,咫尺天涯就是他们对“流通空间”出神入化的理解与应用,“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FLOW”于空间的理解,对于建筑而言,很大程度上依附于由密斯提出的“流动空间”,昙华林的形成及由来:昙华林,位于老武昌的东北角,地处城墙内的花园山北麓与螃蟹岬(亦名城山)南麓之间,随两山并行呈东西走向。历史上的昙华林是指与戈甲营出口相连的以东地段。1946年,武昌地方当局将戈甲营出口以西的正卫街和游家巷并入统称为昙华林后,其街名一直沿袭至今。现昙华林街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
3、,全长1200米,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昙华林街巷空间调研,“昙华林”地理文化:,现在的昙华林主要指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包括戈甲营、马道门、太平试馆、三义村以及花园山和螃蟹岬两山在内的狭长地带,全长1.2公里。,“昙华林”历史文化:,明清时期,这里曾是湖北全省各县秀才下榻与此、苦心研读备考的地方,是清廷负责地方军事衙门的所在地,并有以戈甲命名的营盘。1861年汉口开埠后,昙华林一代逐渐形成华洋杂处、比邻而居的地域特色。先后又意大利、英国、美国和瑞士的传教士在此传教、办学、施医。受西方文化及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中国第一座公共图
4、书馆学科在此建立;一批民主战士在此组成了湖北最早的反清反封建的革命团体。吴禄贞领导的“花园山聚会”,刘静庵领导的“日知会”,熊十力领导的“黄冈军学会”,梁耀汉领导的“群学社”相继在这里诞生。这些团体催生了一大批辛亥武昌起义的仁人志士。,“昙华林”建筑文化:,昙华林依城墙而展,构成了独特的古城文化,至今螃蟹岬还有当年炮台遗迹、城墙遗迹和正卫衙门遗址。特别是帝国主义文化入侵武昌城的宗教建筑群,以及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纪念地,政要名人故居、公馆、寓所等建筑,赋予了古城文化 的历史价值和具有深刻革命意义的纪念价值。汉口开埠以来,以张之洞为首的湖北执政者在昙华林兴办新式中、小学
5、堂达10所之多。外国教会学校也在此择地而建,包括西式医院在内达8所之多。中国学堂和西方教会学校隔街相望,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中西合璧的学校建筑,形成了以教育为特色的街区文化。,“昙华林”建筑文化:,昙华林历史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是近代建筑。近代中国传统建筑、西式建筑、中西合璧建筑,形成了昙华林的整体建筑风貌,也构成了昙华林对这个世界特别的记忆,呈现出中西交融的特征,使中西文化的交流在建筑中得以彰显。,对于容器的概念,更多的不应该仅局限于功用的理解,对于昙华林这样的街巷空间,应该是一个生活的容器,或者更深层次上容器容纳了历史、文化,是一个容纳了人们生活同时容纳了人们精神层面的容器。,昙华林容器的
6、解读,生活的容器,这里的街巷空间承载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徜徉其间享受购物,体验历史,感悟生活。,享受空间,购物空间,螃蟹岬南麓的瑞典教区穿过昙华林中部一个中式的门楼(,有一组北欧风情的建筑物(共四栋),它建于1890年。是瑞典神职人员、瑞典驻武昌领事馆(当时武昌惟一的外国领事馆)人员住宅区,崇真堂:位于戈甲营44号,是由基督教英国伦敦会的杨格非牧师于1865年兴建的,它是外国列强在武昌建立的第一座基督教堂。1924年,该教堂经过维修保存至今。该教堂主体是一座平面拉丁十字形的单层哥特式建筑,可以同时容纳200人做礼拜。崇真堂的兴建,象征着基督教(新教)传入武昌的历史开端。如今,杨格非牧师在武汉兴建
7、的教堂除了崇真堂外,其他的都消失了,崇真堂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加突出。,体验历史,位于昙华林75号,建造于1895年前后,为二层砖门结构,原有结构及形式均有较大改变。沿革:原为清末北洋水师翁守谦住宅,是1895年前后购置的房产,现为私人住宅。,“昙华林”老寓所翁守谦故居,嘉诺撒仁爱修女会礼拜堂 位于花园山山顶,属古典主义建筑,1888年建成。原建筑分为礼拜堂和修女居所两部分,现在能看到的只是礼拜堂。这个修女会1806年在意大利创建,总部设在罗马。1868年该修女会应湖北教区主教明位笃邀请,派遣人员来汉。在花园山置地创建分院,开办教理班、工艺所、育婴堂等公益性事业。,天主教中南神哲学院主教公署大楼 位于花园山南麓,1883年建成,意大利天主教方济各会建造的主教公署,为古罗马巴西利卡式平面,有5个大祭坛,中厅内空高达20米。,还有很多历史性建筑并被划定为优秀历史文化建筑,不进行一一列举,在这里能清晰的感受到历史遗留下的痕迹.,生活在昙华林,“FLOW”,步移景异,虚实互生,隔而不离,THE END,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