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2版课后答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37710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科学概论2版课后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环境科学概论2版课后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环境科学概论2版课后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环境科学概论2版课后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环境科学概论2版课后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科学概论2版课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科学概论2版课后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章答案1.环境的定义及类型是什么?答:(1)环境的定义环境是指与体系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体系是指被研究的对象,即中心事物。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以某项中心事物作为参照系,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中心事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相互关系。环境科学中所研究的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2)环境的类型(见图1”)I人.环境II按坏t主体分一,I4物环境IT-,环境IIIT技环城中间分卜IX域环境IT一一环缰ITw环M图1-1环境类型图2 .你认为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是什么?答:(1)环境科学

2、的研究对象环境科学以“人类一环境”这一矛盾体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一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其目的在于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通过调整人类自身的行为来保护和改善环境,为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环境科学的任务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了解全球环境变化的历史、演化机理、环境结构及基本特性等,从而为改善环境和创造新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地球环境安全的影响。探索和发现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作用机理及对人体的影响,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

3、及环境规律,从而为人类健康的生活提供服务和指导。帮助人类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研究和探讨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和管理手段,对不同时空尺度下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系统优化,从区域环境的整体上调节控制“人类一环境”系统,寻求解决区域环境问题的最佳方案,为制定区域环境管理体制与政策提供理论指导,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3 .说明环境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并分析其发展前景。答:(1)环境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阶段环境科学分化发展阶段a.“环境问题的提出。20世纪50年代,环境质量恶化,环境功能退化,公害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环境问题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迫切解决这些问题,历史上第一次把人为活

4、动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同自然因素所造成的“灾害”区分开来,并作为专门的科学研究领域。在这个阶段,近代环境科学思想产生,其标志是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b“环境科学”的诞生。在卡逊思想的指引下,各学科专家从自身学科的角度,运用其理论和方法,研究环境问题,在各个原有学科基础上创立了分支学科。从“环境问题”的提出到“环境科学”的诞生,完成了环境科学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由于各学科还是处于分散研究的阶段,所以环境科学也只是一个多学科的集合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统一体系。因此,这一阶段又称多学科发展阶段。环境科学交叉与整合阶段环境科学的研究在与自然科学交叉和分化之后,开始扩展到了社会科学、经济科学

5、和人文科学等领域。自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发表以来,特别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以后,确立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即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同时合理利用资源、防治环境污染,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从环境问题全球化与定量环境模型构建阶段进入21世纪,全球环境变化成为引人关注的焦点,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大尺度下环境问题的不确定性成为科学难题,环境科学大学科的特征日渐明显,各分支学科进入了逐渐脱离其母学科,形成独特的学科特点和思维模式,并与系统科学、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等跨学科交叉渗透,进入定量环境模型构建阶段。(2)环境科学发展前景随着人类在控制环境污染方面所取得的进展,环境科学这

6、一新兴学科也日趋成熟,并形成自己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将从分门别类研究环境和环境问题,逐步发展到从整体上进行综合研究。关于生态平衡的问题,如果单从生态系统的自然演变过程来研究,是不能充分阐明它的演变规律的。只有把生态系统和人类经济社会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才能彻底揭示生态平衡问题的本质,阐明它从平衡到不平衡,又从不平衡到新的平衡的发展规律。人类要掌握并运用这一发展规律,有目的地控制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使生态系统的发展越来越适宜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通过这种研究,逐渐形成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相互关系的理论。环境科学的方法论的发展例如在环境质量评价中,逐步建立起一个将环境的历史研究同现状研究结

7、合起来,将微观研究同宏观研究结合起来,将静态研究同动态研究结合起来的研究方法;并且运用数学统计理论、数学模式和规范的评价程序,形成一套基本上能够全面、准确地评定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4 .如何理解环境科学的学科交叉和跨学科的交叉渗透?答:(D环境科学的学科交叉分析环境科学按其性质及作用可以分为基础环境学、应用环境学和社会环境学。基础环境学是从各基础学科的角度应用学科原理和理论对环境问题进行研窕,是环境科学体系的基础;应用环境学是基础理论的实际应用,主要是把一些应用科学如工程技术等运用于环境科学研究中;社会环境学是环境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形成的交叉学科,它以人类一社会环境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社会

8、科学研究的方法,研究社会、经济、环境三大规律的联合作用,并对人的行为和观念进行调控。(2)跨学科的交叉渗透分析环境科学各个分支学科具有自身特点,但实际上它们又互相渗透、互相依存,既具有个性,又具有共性。例如,环境毒理学研究的是环境污染物,它不仅要研究对生物个体的损害作用,而且要研究对整个生态系统的损害作用及其防治对策,它具有特有的研究对象,但是由于环境污染物种类繁多,因此,环境毒理学包含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医学、环境监测等学科的内容,它们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弄清环境污染对生物机体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5 .通过阅读环境科学经典著作,总结环境科学的发展趋势与热点问题。答:(1)环境

9、科学的发展趋势研究人一地(自然)系统协调发展的机制研究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变化的一般规律和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是十分关键的。尤其需要在过去研究“国情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近几年人口一资源一环境一经济作一个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它们之间内在的定量关系,并由此明确中国持续发展分阶段的目标和相应的发展模式,以建立环境与发展的动态调控模型,预测中国生态、环境变化趋势,为决策者提供可选择的方案和途径。加强研窕对污染控制成龙配套的适用技术其中包括清洁生产的高新技术,并应进一步加强我国区域环境污染控制的研究。我国环境污染有明显的地方性和区域性特点,不同污染类型和环境破坏的区域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并

10、具有很强的紧迫性、现实性和挑战性。在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上需因地制宜实行污染物最少化的排放和清洁生产工艺,走污水、废弃物资源化的途径。在统一的环保政策下,按区域制定环境政策,分区控制、治理,分区保护、建设,分区管理,对症下药,以最少的环保投资,获得最大的“三效益”。(2)环境科学的热点问题C、N、P、S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农业、能源、水资源持续发展的研究能源(主要是煤)的合理开发利用,碳、硫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大气污染的控制;氮、磷等生物地球化学与水环境污染的防治和农业持续发展;环境演变的地质记录和规律。人一地(自然)系统的调控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论;我国人口、资

11、源、环境的承载力;环境管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区域水循环变化规律,污水资源化及水污染控制的配套适用技术的研究。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土被的变化规律,土地退化的综合防治和土地复垦的配套适用技术研究。环境污染的区域控制理论与方法城市地区,乡镇工业和矿业地区,流域(河、湖),海陆交错带和近海区域。稀土等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生物(健康)效应和控制对策的研究Hg.Cd、Pb、Cr等重金属;有机污染物(优先有机污染物、三致有机污染物等)。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放射性废料的安全和无害化的研究。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和监测技术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包括污染源治理的新工艺)的研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2章

12、答案1.Gaia假说的主要论点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此假说的观点?你的科学依据是什么?若不赞同,你对地球如何形成现今的环境条件有何看法?答:(I)Gaia假说的主要论点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在不断地、主动积极地对地球环境起着调节作用。正是上述调节作用使地球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而此稳定性的实现是基于Gaia系统内部生物的各个部分相互有序、协调地合作。强调只有把生物和环境看成一个整体才能真正了解地球。在地球进化系统中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物质环境,即强调生物对地球进化的作用和影响,气候和化学组成的调节是该进化系统的自发应变特性,进化本身是渐进和间断地结合。(2)我赞同Gaia假说,Gaia假说作为一种理论

13、是可以检验的,目前研究检验整个地球上所有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环境条件的控制,还有较大难度,1.OVeIOCk通过建立理想的雏菊世界模型,意在解释证明Gaia理论,对Gaia假说所进行的检验已有部分得到了肯定,科学依据如表2-1所示。表2-1Gaia假说预测检验时间/年预测内容检验及其结果1968火星无生命,来自大气的证据1977年发射旅行者1号和2号飞行器1971通过生物合成可以从海洋向陆地转移必要元素1973年发现二甲基磷和二甲基碘1973过去两亿年间大气中弱含量保持在21%5%的范围认为受到火及磷循环的调节1987通过生物促进岩石风化控制CO2而调节气候1989年微生物大大加强岩石风化

14、作用1987藻类释放二甲基硫控制云量而调节气候仍在验证1988太古代大气化学组成以甲烷为主仍在验证1.你认为人类开发利用化石燃料和矿石原料对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答:人类开发利用化石燃料和矿石原料对环境的影响如下:1)岩石圈作为化石燃料和矿物原料的大仓库,人类开发它们,必然要改变原有的地质地貌环境,破坏岩石圈的原貌。2)人类从岩石圈获取自己所需之后又要排出废物,岩石圈与其他圈层都紧密相连,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必将间接影响到其他圈层。(3)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目前仍是能源的主要消费形式,人类对矿物资源的利用也呈指数增长的趋势,从而造成对资源越来越大的压力。(4)化石燃料燃烧时产生的

15、污染物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燃料中的碳转变为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从而导致温室效应,改变了全球的气候,危害生态平衡。5)火电站发电所剩“余热”被排出到河流、湖泊、大气或海洋中,在多数情况下会引起热污染。例如,这种废热水进入水域时,其温度比水域的温度平均要高出78,以致明显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2.为保护生物圈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你认为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应该怎么做?对现在出现的某些局部不平衡人类应该如何挽救?答:(1)为保护生物圈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应注意:正确认识自然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但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还

16、是相当有限的,在自然科学各个领域仍然有不少问题需要人们去探索。只有不断深化和拓展对自然的认识,发现和掌握客观规律,用于指导实践,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有利条件。科学改造自然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自然,但是这种改造有科学与不科学之分。以科学为指导,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就能科学地改造自然,在一定范围内使自然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相反,不注重科学,违反客观规律,盲目地改造自然,结果往往得不偿失,甚至适得其反。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由于科学技术水平和其他条件的限制,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难免存在一些未知领域,因此,既要大胆探索,又要慎重行事,力求减少盲目性。合

17、理利用自然利用自然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合理利用自然就是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尽可能降低消耗,提高效率,减少破坏和污染;不合理利用自然则往往违反客观规律,消耗高、效率低、破坏大。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尽可能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综合利用和安全清洁生产。只有不断提高利用自然的合理性,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效保护自然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难免造成一些破坏,即使是科学改造和合理利用自然,也无法做到零破坏。如果只是认识、改造和利用自然,向自然索取,而不注意有效保护自然,那么自然不断受到破坏,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就会停滞,甚至走向崩溃。所以,需要保护自然,使破坏不超过自然可以承受的程度,并帮助自然尽快修复所遭

18、到的人为破坏。(2)对出现的某些局部不平衡,应注意以下方面: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要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下决心依法淘汰那些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严禁新上那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坚持因地制宜,重视自然恢复;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天然草原植被恢复、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防沙

19、治沙、水土保持和防治石漠化等生态治理工程;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加快环境科技创新,加强污染专项整治,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把饮用水安全作为重点,消除环境隐患,防止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要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不断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妥善处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2.自然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是什么?对于人类构建循环经济社会有哪些启示?答:(1)自然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之间矿物元素

20、的输入和输出,以及它们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和生物间的交换称为物质循环,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物质循环具有以下特点:a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作循环式运动,这表明任何一种物质或元素都可以重复利用。b.物质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主要是由于:第一,环境介质多样,物质在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中的循环明显不同:涉及的元素众多,形态各异。第二,循环过程中存在多种化学作用。物质在循环中被氧化、还原、分解等。第三,环境污染物,特别是难降解的污染物,在物质循环过程中很难消除,还会通过食物网进行迁移和生物富集,治理污染花费的代价和潜在的环境风险是巨大的。能量流动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态

21、系统中能量流动有三个基本过程:a.能量的固定过程,主要通过绿色植物进行,把太阳能转化为生物化学能。b.分解还原过程,主要通过分解者完成,把有机物还原为水、二氧化碳等无机物。c.贮存与矿化过程,有一部分生物体埋入地下进入矿化过程。信息传递信息传递表现在系统中各生命成分之间存在着各种信息流通,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的消耗。正是有了信息流,生态系统才具有了自我调节的能力。信息传递具有以下儿个特点:a.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有信息的输入,也有信息的反馈。b.生态系统传递信息的多样性。C.信息量大。(2)对于人类构建循环经济社会的启示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

22、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人类构建循环经济社会时,参照自然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即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原理,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3章答案1.比较分析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特点和相互关系。答:(1)自然环境的

23、特点自然环境呈现出地带性规律。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都具有水平和垂直的地带性。陆地生态系统水平地带性a由于热量沿纬度变化,生态系统也随之发生有规律地更替,从赤道向北极依次出现了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与苔原。h由于水分沿经度变化,生态系统也发生了经度更替,如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由沿海湿润区的森林,经半干旱的草原到干旱区的荒漠。陆地生态系统垂直地带性由于气温和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整个生态系统也呈现出不同的垂直变化。不同自然地带的山地,其垂直带谱是不同的,垂直带谱大致反映了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沿纬度方向交替分布的规律。水生生态系统地带性水生生态系统同样也存在着垂直分布

24、的规律,只是由于水体中要受到季节、阳光、温度、食物和溶解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分布特征不如陆生生态系统那么明显。(2)人工环境的特点人类作为主导因子,环境人工化明显。任何人工环境从建造之初,都是为了满足人类各种各样的需求,这是人类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内在动力。当自然界提供的物品不足以满足人类的需要时,人类就改造自然环境或创造新的环境来满足其需求。人工环境的多样化。由于人类不仅在物质需求上具有多样性,而且在精神需求和创造力方面也具有多样性,随着人类驾驭自然能力的提高,人类影响环境的力度不断加强,范围不断扩大,人工环境的多样性加大。人工环境的脆弱性。对于人工环境来说,越是现代化,越是复杂,人工化程度越

25、高,系统内外和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和依赖性就越强,自然环境在系统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小,环境系统就越脆弱。一旦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会使整个环境系统失去平衡。环境污染严重。人类在利用改造自然形成人工环境的同时,向自然排出了大量的人工污染物;自然界本身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并在物质和能量循环中保持动态的平衡。但这一净化能力是有限度的,当人类排放的人工污染物超过这个限度时,就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人工环境往往是产生各种环境污染的中心。(3)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相互关系人工环境是在自然物质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与

26、自然环境在形成、发展、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地球上纯粹的自然环境已经很少,而人工环境的分布却越来越广泛。通常意义上的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最大区别在于: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人作为主导因子影响着周围的环境。2以你自己的家乡为例,探讨不同类型人工环境的特点和环境问题可能的解决途径。答:(1)人工环境定义人工环境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在自然物质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2)人工环境的特点人类作为主导因子,环境人工化明显任何人工环境从建造之初,都是为了满足人类各种各样的需求,这是人类对环境

27、产生影响的内在动力。当自然界提供的物品不足以满足人类的需要时,人类就改造自然环境或创造新的环境来满足其需求。人工环境的多样化人类不仅在物质需求上具有多样性,而且在精神需求和创造力方面也具有多样性,随着人类驾驭自然能力的提高,人类影响环境的力度不断加强,范围不断扩大,人工环境的多样性加大。人工环境的脆弱性对于人工环境来说,越是现代化,越是复杂,人工化程度越高,系统内外和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和依赖性就越强,自然环境在系统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小,环境系统就越脆弱。环境污染严重人类在利用改造自然形成人工环境的同时,向自然排出了大量的人工污染物;自然界本身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并在物质和能量循环中保持动态

28、的平衡。但这一净化能力是有限度的,当人类排放的人工污染物超过这个限度时,就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3)环境问题可能的解决途径控制人口人口激增,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是产生和计划环境问题的根源。控制人口,对解决当代环境问题,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加强教育与监管提高环境意识,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特别是加强环境管理解决环境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有相当的经济实力,需要付出巨大的财力、物力并且长期努力,还必须借助科技进步。通过技术的提高,可以清除解决环境问题道路上的障碍。3 .在城市环境规划与管理中如何保护人文环境?答:城市环境规划与管理中应按如下原则来保护人文环境:(1)通过技术的和管理的措施,尽

29、量修缮自然和人为造成的损伤,制止新的破坏。(2)所有保护措施都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不改变文物原状是保护文物价值的重要措施,文物原状一旦遭到破坏很有可能会失去其原有的价值。(3)尽可能原址保护、减少干预。4)定期实施H常保养。减少天气变化对人文环境的影响,如酸雨等可能对其造成危害的变化。(5)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6)按照保护要求使用保护技术。(7)正确把握审美标准。(8)必须保护文物环境。9)已不存在的建筑不应重建。重建的建筑,失去了原有的价值,甚至会因为与原有建筑的差别而误导对人文环境的正确判断。(10)预防灾害侵袭。自然灾害对文物对有巨大的损坏威胁,有效的降低自然灾害对文

30、物的破坏至关重要。4 .试分析中国城市与乡村环境的特点和发展对策。答:(1)中国城市环境特点城市人口的数量和密度较大。城市环境组成独特、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城市环境限制因子多,人与自然、城市与周边地区矛盾集中。形成特殊的城市景观。(2)中国乡村环境特点乡镇环境特点a.处于城市和乡村的过渡带,景观多样性和丰富度增加。b.乡镇规划中存在规划不合理、布局混乱的现象。C.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和工艺的落后,资源过度消耗。d.资金、技术、执法力度等因素综合限制了乡镇基本设施的建设,严重的环境污染使综合控制的难度加大。农村环境特点a土地、草原和林地退化现象普遍,水土流失面积、侵蚀强度和危害程度在部分地区呈加剧趋

31、势。b.原始和落后的生产观念和生活方式与现代生产方式和技术之间的冲突,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恶化。c.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巨大差距,造成系统间交流的不平衡,自然资源和生产、生活资料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而各种环境污染和废物却不断地向乡镇和农村转移。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以及物理性污染物全面影响着农村的环境安全。a环境问题使得农村贫困化问题的解决更为复杂。(3)发展对策城市环境发展对策a建立合理的城市体系和城市结构,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和人口增长,合理开发中等城市,积极并加快发展小城市。b.制定严格的城市规划和科学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依法实施。c.积极筹资,加强和改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d.积极开展

32、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技术研究,推广国外新技术,依靠科学技术手段有效地解决城市环境问题。农村环境发展对策a.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提高公众环保意识。b.全面推进村镇“清洁工程“,着力整治农村环境。c.切实加大农村环保投入,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效能。d.加强农业科技的攻关和推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4章答案1 .讨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这四者的相互关系。答: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这四者的相互关系如下:(1)它们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组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如图4-1所示。图4-1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2)它们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人口、

33、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发展和环境之间存在矛盾对立的一面,也存在着协调统一的一面。经济发展带来环境问题,却又增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实力:环境问题的解决又为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只要采取适当的对策,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是可以在发展中统一起来的。(3)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中,人口是核心因素,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引发包括环境、资源、经济状况及社会变动等方面一系列变化。人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人口的增长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人口过多,会引起资源短缺,环境负荷增大,造成经济发展速度减慢,所以人口在四者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通过实

34、例分析污染型环境问题、资源短缺型环境问题以及生态失衡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答:略。3 .自然资源的可耗竭性为什么没有导致经济增长的停止?答:自然资源的可耗竭性没有导致经济增长停止的原因有:1)当前的自然资源只是处于缺乏状态,并不是完全没有,各国会想办法开发本国资源或者进口本国缺乏的资源以保证国内正常发展所需。2)新资源新能源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得到不断地开发利用,可以缓解因缺乏旧资源而导致的生产资源的缺口。(3)在工业革命之前的农业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由于农业技术的发展,土地资源的拓展,经济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工业社会里面,经济的主要动力来自工业技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不断探索

35、新的世界,发现新的资源,用新的资源来代替旧的资源,所以我们才能持续发展。4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环境问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答:生活中环境问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下:(1)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当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发生污染事故或长期存在污染时,污染源泄露出来的污染物可能引起人体的急性或慢性中毒,有三致危险,也有可能导致身体机能的非正常衰退。毒物进入人体后,机体能通过代谢、排泄或积蓄在一些与毒性作用无关的组织器官里以改变毒物的质和量。(2)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引起呼吸道疾病;对气候产生不良影响,如降低能见度、减少太阳辐射而导致城市佝偻病发病率的增加。(3)放射性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在大剂量的照射下,放射性对人体和动物存在着某种损害作用,可能导致死亡或致癌。放射性也能损伤遗传物质;在小剂量慢性照射下有积累效应,对人体的影响仍然存在。(4)生物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生物性污染主要是指寄生虫卵、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病原体,随着粪便、痰、飞沫等排泄物排入环境后,污染空气、土壤、水源等,造成寄生虫病和某些传染病的流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