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5版课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5版课后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章答案I.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答: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管理的具体含义有:(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宗教组织等。(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合理”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的,因而有局限性和相对的合理性。(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可以调用的资源通常包括原材料、人员、资金、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等。在这些资源中,人员是最重要的,管理要以人为中心。(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2、。(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现其存在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答(1)组织中的管理的职能活动及其表现决策与计划职能。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控制职能。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创新职能。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表现出来。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和生命。(2)职能活动的相互关系(见图1-4)决策与计划创组织
3、、领导、控制图1-4各种管理职能的相互关系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答: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表明,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即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1)人际角色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包括:代表人。作为所在单位的领导,管理者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职责。如管理者有时必须参加社会活动,出席社区的集会或宴请重要客户等。领导者。由于管理者直接对所在单位的成败负责,他们必须在单位内扮演领导者角色。
4、这时,管理者和员工一起工作并通过员工的努力来确保目标的实现。联络者。没有联络,管理者就无法与别人一起工作,也无法与外界建立联系。(2)信息角色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起工作的人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管理职责的性质决定了管理者既是其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别的单位的信息传递渠道。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信息角色包括:监督者。监督的目的是获取信息,管理者可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管理者识别潜在的机会和威胁。传播者。管理者把从监督中获取的大量信息分配出去,传递给有关员工;管理者有时也因特殊的目的而隐藏特定的信息。发言人。管理者必须把信息传递给外界。(3)决策角色在决策角色中
5、,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管理者负责做出决策,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决策方案的实施。管理者所扮演的四种决策角色如下:企业家。作为企业家,管理者对发现的机会进行投资。冲突管理者。一个组织运行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冲突或问题,管理者必须善于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资源分配者。作为资源分配者,管理者决定组织资源用于哪些项目。组织资源包括财务资源或设备、时间、信息和其他类型的重要资源。谈判者。管理者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谈判上,谈判对象包括员工、供应商、客户和其他组织。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组织,其管理者为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都必然要进行谈判工作。1 .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技能?答: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
6、具备三种技能,主要包括:(1)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如监督会计人员的管理者必须懂会计业务。(2)人际技能。成功地和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3)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往往把组织视作一个整体,并且了解组织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三种不同的技能对于各种层次的管理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具体如图1-5所示。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基层管理从图中可以看出,管理技能的相对重要性随管理者在组织中层次的不同而不同。对于基层管理人员来说,技术技能最为
7、重要,人际技能也是非常有益的,但概念技能的要求则相对较弱。对于中层管理人员而言,技术技能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人际技能的要求变化不大,但概念技能显得更为重要。对于高层管理人员而言,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最为重要,技术技能则相对无足轻重。尤其在大企业中,高层主管可以充分借助其下属人员的技术技能,因而对其自身的技术技能要求不高。但在小企业中,即使是高层管理人员,技术技能也仍然是非常重要的。2 .简述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并对之进行简要评价。答(1)中国早期管理思想中国早期管理思想主要指中国古代在管理国家方面的思想。这些管理思想比较零星分散,可以归纳为组织、经营、用人、理财和管物等方面。组织。中国关于组织的理论
8、和实践起源较早,周礼一书相传是周公为周朝制定的一套官僚组织和制度。自周朝以后,历代朝廷封官定职,都编有详细的职官表,层次分明,职责清楚。春秋时代孙武所著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兵书,距今已2500年,是战略战术的杰作;这本书提到的军队编制,层次关系明晰,比较完备。在劳动组织方面,战国时代的墨翟提出过劳动过程分工的思想,其所提出的一些办法可缩短操作过程,提高工作效率,符合现代流水作业原理。经营。中国古代有许多知名的理财家,如春秋时期的管仲、战国时期的商鞅、北宋时期的王安石等人,他们都进行过经济改革,影响都很大。用人。中国古代用人素有选贤任能、任人唯贤的主张。“禅让制度”即为推举能人的制度。理财
9、。中国古代在会计、成本核算、资金流转和利润、统计等方面都有所发展。管物。古代对财物的保管和收纳支出早有制度,并有专门官员分类管理。在中国古代,人们应用辩证思维把事物的各种因素联系起来作为整体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综合,体现出一种系统管理思想,反映在古代的军事理论和工程技术管理中。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理论体系,是由“重道”“明德”“修权”“知止”“行法”“谋略”等基本范畴组成的。“重道”即做事要坚持原则和遵循客观规律;“明德”即讲求伦理道德;“修权”即有效地保持和利用权力;“知止”即明确所要达到的“至善”的目标;“行法”即实行法治,依法治国;“谋略”即讲求战略战术的运用。(2)外国早期管理思想外国的管理
10、实践和思想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奴隶社会,管理实践和思想主要体现在指挥军队作战、治国施政和管理教会等活动上。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也出现过许多管理思想,如16世纪莫尔的乌托邦和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外国管理实践和思想的革命性发展是在工厂制度产生之后,随着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不少对管理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管理实践和思想应运而生。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亚当斯密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贡献是他的分工观点,他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他的观点适应了当时社会对迅速扩大劳动分工以促进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成为资本主义管理的一条基本原理。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小瓦特利
11、博尔顿采取了不少有效的管理方法,建立起许多管理制度,如在生产管理和销售方面,根据生产流程的要求,配置机器设备,编制生产计划,制定生产作业标准,实行零部件生产标准化,研究市场动态,进行预测;在成本管理方面,建立起详细的记录和先进的监督制度;在人事管理方面,制定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发展规划;进行工作研究,并按工作研究结果确定工资的支付办法;实行由职工选举的委员会来管理医疗费制度等福利制度。1841年马萨诸塞车祸引发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企业管理中实行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这种分离对管理有重要意义: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承认,管理不仅是一种活动,还成为一种职业;随
12、着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这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为企业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管理才能的雇佣人员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欧文的人事管理。欧文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有人因此称他为“人事管理之父”。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他对管理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a.对工作方法的研究;b.对报酬制度的研究,主张按照对生产率贡献的大小来确定工人的报酬。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收益分享实质上是按某部门的业绩来支付该部门职工的报酬,这样就可避免某一部门业绩好而另一部门业绩差时,实行利润分享制度使前者受损这一不合理现象。哈尔西的奖金方案。
13、哈尔西对管理的贡献也体现在工资制度方面。哈尔西认为他所提出的制度,与当时其他所见的工资制度相比有许多优点。比如不管工人业绩如何,均可获得一定数额的计日工资。工人增加生产,就可得到奖金,从而消除了因刺激工资而引起的常见的劳资纠纷。1.西方管理理论出现哪些分支?每个理论分支的内容与特征各是什么?答:西方管理理论的分支及其内容和特征,具体如下:(1)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包括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甘特的“甘特图”以及“计件奖励工资制”。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耿能和整个组织结构,包括法约尔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韦伯
14、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巴纳德的著作经理人员的职能。(2)行为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早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后发展为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其包括梅奥领导的霍桑试验及其人际关系学说以及行为科学。其中,行为科学包括马斯洛的需要理论、麦格雷戈的X-Y理论、麦克利兰、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等。(3)数量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它包括运筹学、系统分析、决策科学化。(4)系统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
15、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5)权变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的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它强调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环境寻求相应的管理模式。权变管理理论着重考察有关环境的变量与各种管理方式之间的关系。组织所处的环境决定何种管理方式更适合于组织。(6)质量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的本质是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具体内容有:关注顾客;注重持续改善;关注流程;精确测量;授权于员工。(7)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理论新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生了一些体现时代特征的管理
16、理论,主要有:学习型组织;精益思想;业务流程再造;核心能力理论。1 .工商管理教育对管理能力的提升有何贡献?答:工商管理教育对管理能力的提升有很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 了解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工商管理教育可以帮助学员了解以下内容:管理的定义;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者扮演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和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与谈判者角色);管理者要具备的三类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以及人际技能;不同技能对于各种层次的管理的重要性。在了解了这些理论概
17、念之后,接受工商管理教育的人可以帮助自己理清管理的思路,在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对企业部门运营进行调整,了解各高层管理者所拥有的技能和擅长的领域,分析他们适合扮演的角色,对高层管理者进行角色与任务的合理分配,以便为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打下良好的基础。(2) 了解外国早期管理思想的变化过程外国早期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欧文的人事管理;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哈尔西的奖金方案等。这些早期思想都是当时管理学者根据当时管理存在的问题,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而提出的新颖思路以及解决办法。这可
18、以给接受工商管理教育的人们创新的启示,比如顺应现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以及所在公司的内部现状,创造新的管理学的概念与技术等。(3) 了解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管理理论的形成发展经历了下列变化过程: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欧,它主要包括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以后发展为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主要形成了以下两个理论: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行为科学。数量管理理论,主要包括:运筹学、系统分析以及决策科学化三个方面。系统管理理论,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
19、的理论。权变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它强调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环境寻求相应的管理模式。质量管理理论。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的工商企业界和公共管理部门掀起了一场质量革命全面质量管理,其本质是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理论新发展。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和全球化是新经济时代的特征,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一些体现时代特征的管理理论,主要有学习型组织、精益思想、业务流程再造和核心能力理论等。这些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涉及到许多学科以及管理的方方面面,接受工商管理教育,管理者可以从许多角度理解甚至进行公司的管理变革
20、。1章答案1 .请解释伦理、道德的内涵。答:伦理最初的自然形态是风俗习惯。道德是指在一定风俗习惯下所形成的个人的品质、气质。伦理的真谛是个人的单一性与共同体的普遍性的统一,但它不是借助外在的强制(如法律规范的形式上)达到的统一,而是透过精神所达到的统一。因而精神是伦理的文化内核,即所谓“伦理精神”“民族精神”“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家风”“校风”等。而所谓“德”就是个体将共同体的普遍性、普遍品质或普遍要求力似内化,“内得于己”并“外施于人”,形成个体内在的伦理普遍性,获得“伦理上的造诣”,造就精神同一性,从而使共同体成员达到洞心同德”O伦理与道德作为人类文明的基本因子,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
21、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任何社会任何组织要想长期生存,不仅需要遵守法律,同时还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2 .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是什么?答:在经营活动中,企业伦理与管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I)经济与经营活动的意义,尤其是对终极意义的追求。(2)企业组织。伦理道德对于企业组织的意义,不仅在于构建“人际关系”,更重要的在于造就真正合理有效的企业组织,因为“伦”本身就是个体性与实体性的统一。(3)人文力与企业精神。企业要将经济的“最强的动力”与伦理的“最好的动力”相协调,在互动中建立合理的“冲动体系”或“人文力体系”。企业管理一方面通过伦理道德
22、建立个体与组织相统一的内部伦理关系,另一方面借此建立企业与社会相统一的外部伦理关系。同时,还通过伦理道德的有效合理运作,建立企业的人文力体系,从而形成企业的伦理精神,构筑作为企业灵魂的“企业精神”。(4)企业及其产品的价值观。任何企业产品的品质,早先决定于创办人的价值观,后来则决定于整个企业的工作价值观。企业活动与人们带进工作现场的价值观有关,伦理道德的着力点,就在于生产者的劳动价值观与管理者的经营价值观。3 .解释功利主义、权利至上、公平公正、社会契约和推己及人五种道德观的具体内涵,以及它们可能产生的社会结果。答(1)功利主义道德观该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
23、善的,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功利主义道德观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存在两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为了实现最大利益,可能采取了不公平、不道德甚至损害了他人或社会利益的手段。只是规定了对大多数人有利,而没有规定所得利益如何在相关人员中分配,所以很可能产生利益分配不公。(2)权利至上道德观该观点认为,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基本权利就是人权,只要是人就应当平等地享有人的基本权利(如生存权、言论自由权、受教育权、医疗保障权、工作权等)。它保护了个人权利,但在强调个人权利时,可能会影响组织的整体利益,演变为各人自私自利,任性放纵的无组织状态。(3)公平公
24、正道德观该观点认为,管理者不能因种族、肤色、性别、国籍等因素对部分员工歧视,而那些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这种道德观在理论上是完全JE确的,但在实践中情况却十分复杂。例如,现阶段中国城市各类组织中的农民工、临时工、非正式工与有编制的正式工之间,工资待遇有着极大的差别。一些发达国家也存在大量非法劳工。这些问题,都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但必须创造条件争取尽快解决,否则将会对社会稳定、和谐产生严重的影响。(4)社会契约道德观该观点认为,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这种道德观实质上是功利主义道德观的变种。它有很大的局限性
25、,因为契约具有很强的情境特征,在很多场合是相关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与合理性无关。契约主义的泛滥,会导致严重的经济与社会后果。(5)推己及人道德观它是中国儒家道德观的高度概括,在现实中,能体现其思想的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等。后来的思想家又把儒家的道德观归纳为“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作为人们行为的最高道德规范。4 .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哪些特征?答: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以下七个特征:(D不仅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且更把其视作组织的一项责任。在遵守道德规范会带来利益或不遵守道德规范会带来损失的情况下,组织当然会选择遵守道德规范;但在遵守道德规
26、范会带来损失或不遵守道德规范会带来利益的情况下,组织仍然会选择遵守道德规范,这就是责任。在企业管理中,承担责任有时意味着要额外付出成本。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有时,为了社会整体的利益,甚至不惜在短期内牺牲组织自身的利益。就如在经济危机、民族危机和其他严重社会危机来临的关键时刻,企业所做的那样。(3)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善于处理管理者与一般员工及一般员工内部的关系。合乎道德的管理者知道,组织与利益相关者是相互依存的。(4)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组织行为的目的是为了人。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法律是
27、所有社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行为规范。一个组织如果奉行“只要守法就行了”的原则,就不大可能去积极从事那些“应该的”“鼓励的”行为,实际上也就等于放弃了对卓越的追求。仅仅遵守法律不大可能激发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不大可能赢得顾客、供应者、公众的信赖、支持。因而,也就不大可能取得非凡的成就。具有自律的特征。有时,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能唤醒人们的良知和羞耻感、内疚感,从而对其行为进行自我调节。(6)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组织的价值观不是个人价值观的简单汇总,而是组织所推崇的并为全体(或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观。组织的价值观有时可以替代法律来对组织内的某种行为作“对错”“应该不应该”的判断。
28、追求道德的管理者通常为组织确立起较为崇高的价值观,以此来引导组织及其成员的一切行为。这种价值观一般能够激发成员去做出不平凡的贡献,从而给组织带来生机和活力。5 .影响管理伦理的因素有哪些?答:综合中西方管理学理论,管理道德一般受以下五种因素影响最大:(1)道德发展阶段(见表2-6)表2-6道德发展层次及阶段三个层次六个阶段特点前惯例层次遵守规则以规避身体惩罚。只在符合直接利益时遵守规则道德发展的最低层次。个人只有在其利益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才会做出道德判断惯例层次符合周围人的期望。通过履行义务维持平常秩序道德判断的标准是个人是否维持平常的秩序并满足他人的期望原则层次尊重他人的权利,支持不相干的价值
29、观和权利,不顾大多数人的看法。遵循自己选择的伦理准则,即使它们违背法律道德发展的最高层次。个人试图在组织或社会的权威之外建立道德准则个人特性管理者的个人特性对组织的管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影响。个人特性主要是指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包括道德观)、自信心和自控力。价值观是由家庭、教育环境、宗教信仰、生活和工作经历等因素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在同样的管理道德问题面前,拥有不同价值观的管理者作出的决策不可能完全相同,甚至可能完全相反。自信心和自控力强的人,一般都会深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因而通常都能坚持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他们也会听取不同的意见,但自己确定的方向和底线不会轻易改变。(3)组织结构组织内部机构和
30、职责分工有没有必要的权力制衡、监察、检查、审计机制,有没有外部群众和舆论监督。如果有比较完善的内外制衡监督机制,就可大大预防和制止不道德的管理行为产生。组织内部有无明确的规章制度。清晰说明各级管理职务的实施细则和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可以有效预防不道德管理行为的产生。上级管理行为的示范作用。下级必然会十分关注上级的管理行为,从中弄清哪些管理行为是上级可以接受和真正期待的,上行下效,而完全不管规章制度有什么规定。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会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如果评估考核奖惩偏重于成果,并且所定的指标又偏高,各级管理者就可能迫于强大的压力而不择手段去追求成果指标,从而引发许多不道德的管理行为。(4)组织文化组织
31、有无诚信、包容的组织文化对管理道德有重要影响。诚信做事、包容失败的组织文化将必然减少不道德的管理行为。问题强度道德问题强度会直接影响管理者的决策。问题强度是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6 .管理者可以采取哪些办法来改善组织及其成员的伦理行为?答:管理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改善组织及其成员的伦理行为:(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人在道德发展阶段、个人价值取向和个性上差异的存在,使管理者有可能通过严格的挑选过程而将低道德素质的求职者淘汰掉。但真正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因此要加强对试用者的观察和了解,有时生活或工作中的某一细节就可能判断出对方的内心世界和道德水准。(2)建立道德
32、守则和决策规则道德守则是表明组织的基本价值观和组织期望员工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的正式文件。道德守则既要相当具体以便让员工明白以什么样的精神来从事工作、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工作,内容也要比较宽松以便让员工有判断的自由。(1)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高层管理人员在言行方面是员工的表率。因为他们所做的比所说的更为重要,所以他们作为组织的领导者要在道德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奖惩机制来影响员工的道德行为。选择什么人和什么事作为提薪和晋升的对象,会向员工传递强有力的信息。管理者通过不道德的手段获得惊人的成果,从而获得晋升,这种行为本身向所有人表明,采取不道德的手段是允许的。鉴于此,管理人员
33、在发现错误行为时,不仅要严惩当事人,而且要把事实公布于众,让组织中所有人都认清后果。这就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做坏事必须付出代价。”高层管理者要勇于承担责任。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总是难免的。一旦出现,必须诚实面对,切忌弄虚作假、瞒报谎报、掩盖事实真相、欺骗舆论、欺骗人民,或玩弄手段找替罪羊,蒙混过关。这些行为是十分普遍的道德堕落的表现。这些行为一旦得逞,就会腐蚀整个组织和全体员工。(2)设定工作目标员工应该有明确和现实的目标。明确和现实的目标可以减少员工的迷惑,并能激励员工。(3)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越来越多的组织意识到对员工进行适当的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它们积极采取各种方式(如开设研修班、组织专题讨
34、论会等)来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4)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如果组织想让其管理者坚持高的道德标准,在评价过程中就必须把道德方面的要求包括进去。在对管理者的评价中,不仅要考察其决策带来的经济成果,还要考察其决策带来的道德后果。(5)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根据组织的道德守则来对决策和管理行为进行评价的独立审计,是发现不道德行为的有效手段。有效的道德计划应该同时包括两种形式的审计:例行审计;随机审计。(6)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正式的保护机制可以使那些面临道德困境的员工在不用担心受到斥责或报复的情况下自主行事。例如,员工可以向上一级政府部门或纪律检查委员会进行信访或上访。而接受信访或上访部门应明确提出处理意见,而
35、不是简单地转交原单位处理。这对保护检举人不受报复是十分必要的。7 .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十分丰富和广泛,除法律规定的企业行为规范以外,所有可能影响社会福利的企业行为都应纳入企业社会责任之内。大体上可以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努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创新,向社会提供更好、更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使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更美好。同时也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并使职工随着本企业的成长而得到全面的提高。(2)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产品设计、制造、质量保证、广告用语、营销手段
36、、售后服务、公关工作等,都应符合道德规范。(3)社区福利投资对企业所在社区或其他特定社区的建设进行福利投资,包括医院、学校、幼儿园、老人院、住宅、公共娱乐设施、商业中心、图书馆等有关社区人民福利的一切设施的投资,均不应以赚取商业利益为目的,因为社区为本企业的发展已经作出了牺牲和贡献。(4)社会慈善事业对社会教育、医疗公共卫生、疾病防治、福利设施及对由于特殊的天灾人祸所引起的一切需要帮助的人,企业应根据自身优势适当定位,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尽到应尽的社会责任。(5)自觉保护自然环境企业应主动节约能源和降低其他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减少企业活动对生态的破坏。积极参与节能产品的研究开发,参与对地球
37、荒漠化和地球变暖所引发的各种灾害的研究和治理。8 .请解释企业价值观发展的历史阶段。答:从历史的观点看,企业价值观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1)工业化初期,企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企业价值观必然是追求股东利润最大化,到处都是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不这样做反而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典型,成为当时的另类。(2)工业化中期,资本原始积累已基本完成,工人争取自身权益的群众运动风起云涌,为了求得社会稳定和维持工厂的正常生产秩序,或者为了更文明地提高生产绩效,企业逐步采取科学管理方法,更多地兼顾到员工的利益。有了较高的工资标准,较完善的教育、医疗、失业保障制度。(3)到了工业化后期,大批中产阶级己成为社会的
38、主体,许多商品的买方市场己经出现,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不再狭隘地只追求本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是把企业价值观提升到追求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上。利益相关者,首先是股东,其次是员工,然后是消费者,同时也要保证供应商能够共赢。(4)由于在人类工业化过程中,企业长期以来不注意环保,把大量本来应由企业支付的环保成本转移给了社会。大量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大量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消耗,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生态平衡,全球环境问题引起人们深思。许多企业界的有识之士也认识到企业不能单纯追求财富的增长,必须同时考虑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9 .企业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才需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吗
39、?答:企业应当自发展开始就尽力承担社会责任。具体分析如下:(1)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十分丰富宽泛,除法律规定的企业行为规范以外,所有可能影响社会福利的企业行为都应纳入企业社会责任之内,大体上可以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社区福利投资;社会慈善事业;自觉保护自然环境。(2)企业社会责任必须在管理哲学上澄清的重大问题是:企业是否只是一个经济实体?作为经济细胞,企业当然是一个经济实体。然而问题在于,企业不只是一个经济实体。而且同时是,也必须是、应当是一个伦理实体。企业不仅是“经济细胞”,而且是“社会公器”,因而具有伦理属性,并承担社会责任
40、。(3)社会通过各种法律法规认可了企业的建立,给予它利用所需各种生产资源的权利;政府给予许多优惠政策的支持,包括允许对生态环境的一定时期的某种损害;银行给予信贷和其他金融服务的优惠,企业才得以正常建立和运行。反过来企业也给予社会以回馈,提供就业机会,繁荣社会经济,创造和生产大量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改善和提高社会的生活质量。3章答案10 请从不同层面解释全球化的内涵。答:全球化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个过程。全球化是一事实,是指其反映的是世界各国及各国人员之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相互依赖,而且这种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全球化是一过程,是指其既是技术发展又是人类发展的过程,反映了全球化背后的两股最根本的
41、推动力。全球化不同层面的内涵如下:(I)世界层面。在世界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赖性,反映在商品、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流通上。(2)国家或地区层面。全球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其他领域之间的联系程度。衡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全球化的一些关键性指标包括:进出口额和国际旅游收支占GDP的比例、国外直接投资等。(3)产业层面。全球化是指某一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活动,以及在全球国家或地区间相互依赖的程度。全球化产业的市场往往由若干个全球化公司所主导。衡量产业全球化的关键指标通常包括:该产业国际贸易额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的百分比、该产业跨国兼并额和跨国新建
42、投资额在该产业实现的投资总额中所占的百分比。(4)企业层面。全球化是指公司在各国或地区的收入分布和资产扩展的程度,以及与各国或地区的资本、商品和信息的跨国(地区)交流程度。11 全球化经营的一般环境的具体内容有哪些?答:作为一名全球化管理者,首先需要理解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即一般环境(主要是国家和文化)和任务环境(主要是供应商、竞争对手、销售商、顾客和劳动力市场与工会),以及理解这些环境因素对管理的影响。其中,全球化经营的一般环境的具体内容为:(1)政治与法律环境世界上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并且这些制度在不断地变化。全球化管理者必须充分理解不同政治与法律制度的内涵与运作方式。国家
43、政治体制。国家政治体制通常是指东道国国家的国体和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有关制度,如国家的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经济管理体制、政府部门结构,以及选举制度、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制度等。政治的稳定性。政治的稳定性通常是指东道国政局的稳定性以及社会的安定状况。如国家领导人的更换、政府的更迭可能导致国家政体的变化以及政治主张的改变;如政变,社会内乱,以及一些国家的种族和宗教冲突等,将导致政局动荡不定。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通常反映在政府对外资的政策上,主要是政府对外国企业的鼓励和限制程度,对国外经营者所提供的便利条件和优惠措施,对外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程度,以及对外国企业的经营政策的
44、连续性和稳定性等。法律环境。法律环境是指本国和东道国颁布的各种法规,以及各国之间缔结的贸易条约、协定和国际贸易法规等。(I)经济和技术环境在全球范围内,经济体制主要包括三大类型:自由市场经济、命令经济和混合型经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体制还在不断发展与变化。全球化管理者必须了解不同经济体制的运行方式。除了理解经济体制之外,全球化管理者还必须了解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技术发展水平,从而更好地理解与它们相联系的各种机会与威胁。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体制的特点是不尽相同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加之各国或地区在贸易政策、工业化政策、地区开发政策和外汇管理政策上的不同,从而对
45、全球化经营和管理有着不同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潜力。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市场需求能力、消费偏好和产业特征各不相同,对国际经营企业的吸引力和影响程度也互有差别。市场规模及其准入程度。一个国家的市场大小、有无市场潜力、市场对外来产品的准入程度,都直接影响着全球化经营机会的大小。科技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通常反映在科技发展现状,科技发展结构,科技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现有工业技术基础的水平,产业结构的现代化水平,以及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原材料、制造工艺、能源、技术装备等科学技术发展动向等多方面。社会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能源供应、通信设施和商
46、业基础设施等。(2)文化环境文化因素是指企业所在的国家或地区中人们的处事态度、价值取向、道德行为准则、教育程度、风俗习惯等构成的环境因素。文化因素与政治因素不同,政治因素一般带有强制性,而文化因素则带有习惯性。文化环境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如宗教、语言、教育体制等。霍夫斯泰德提出了衡量文化环境的五个指标,包括:权力距离;不确定性的避免;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男性化或女性化;长期导向或短期导向。12 全球化经营的任务环境的具体内容有哪些?答:全球化的任务环境的具体内容包括:(1)供应商。全球化进程使得全球化采购和全球化外包得以进行。全球化采购和外包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而且能够提高产品质量。但是,全球化
47、采购和外包也带来一些挑战,如复杂的质量控制、物流成本、供应时滞风险等。因此,全球化供应商和外包商的选择、控制与管理非常重要。(2)销售商。全球化给企业带来更为丰富的销售商选择机会。企业既可以利用境内外的传统销售商,又可以利用网络来营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地区性的或国际性的零售商往往既有传统商店,又有网上商城。(3)顾客。曾经界限分明的国内或地区内市场已逐渐融合为一个全球市场,从而多种类的产品或服务可以被销往世界各地。这种融合不仅发生在消费品领域,而且也同时发生在工业品领域,并为管理者提供了大量的机会。然而,也不能过分强调这种融合,因为各国的文化以及消费者的口味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别。(4)竞争对手。不论是跨国经营还是当地经营,全球化环境导致来自国内外日益加剧的竞争挑战。(5)劳动力市场及工会。全球化不仅促进了劳动力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流动,而且加快了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和规范化。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许多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市场变得更开放,成为全球一体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球化程度依赖于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开放程度、关税保护政策,以及习俗、惯例等。13 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是什么?答(1)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创造性领导力中心研究认为,为了成为有效的全球化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