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大普通生物学21基因的分子生物学.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暨大普通生物学21基因的分子生物学.pptx(7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二十一、基因的分子生物学 遗传物质及其结构 DNA复制 遗传信息流是从DNA到 RNA到蛋白质 遗传物质的改变,艾弗里(美国)1944,证明:“因子”即脱氧核糖核酸(DNA)克里克&沃森 1953年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分子遗传学,(一)遗传物质及其结构 1.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的直接证明(1)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 1928年,细菌学家Frederick Griffith进行了此实验。,有毒株(光滑型,S),无毒株(粗糙型,R),这一实验后经艾弗里(Oswald Avery)于1944证实转化物质是 DNA,(2)Hershey-Chase关于T2噬菌体的感染实验,噬菌体是一类专门攻击
2、细菌的病毒。,T4噬菌体由椭圆形的二十面体头部、颈部和螺旋对称的尾部三个部分构成,是病毒中复合对称的代表。,头部内的核心是dsDNA,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 DNA,进入细胞的是蛋白质还是DNA?,35S 标记外壳蛋白质,感染后放射标记不进入大肠杆菌细胞,32P 标记 DNA,感染后放射标记进入大肠杆菌细胞,2.DNA与RNA是多核苷酸的聚合体(1)Chargaff法则 Chargaff指出:DNA中:A=T G=C 这一现象称为Chargaff法则(2)DNA和RNA是多核苷酸的聚合体,3.DNA不朽的双螺旋,1953 美国化学家 J.Watson 英国剑桥物理学家 F.Crick D
3、NA分子结构双螺旋模型 分子遗传学 诺贝尔奖(1962),(二)DNA复制 1.DNA复制依赖于特殊的碱基配对 两条链对应碱基呈配对关系 AT GC,2.DNA复制是半保留式的,DNA的复制总是由5向3 方向进行 DNA的半保留复制保证了所有的体细胞都携带相同的遗传信息,并可以将遗传信息稳定地传递给下一代,DNA的半保留复制,复制过程,3.DNA聚合酶与冈崎片段 1)DNA聚合酶 作用:促使游离的核苷酸准确地与模板互补结合;促使与模板结合的核苷酸 多聚反应 连接成新链,作用方式的特点:沿模板(旧链)的3端依次向5端进行;新链沿5端依次向3端形成进行 2)冈崎片段 模板链为5 3时,先反方向地合
4、成一系列小的片段(冈崎片段),然后通过DNA连接酶进行连接。,(三)遗传信息流是从DNA到RNA到蛋白质 1.蛋白质是表型特征的分子基础 1909年,A.Garrod(英国内科医生)在研究尿黑酸症时提出:基因通过酶对一些生化过程的催化作用来决定生物的表型。,20世纪40年代,美国遗传学家George Beadle和Edward Taturm通过对粗糙脉孢菌的研究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于1958年获诺贝尔奖)。后修改为“一个基因一条多肽链”。,提出这一假说的根据:将粗糙脉孢菌用X射线处理后,发现了3种营养缺陷型(突变型),精氨酸的合成:arg1 arg2 arg3 酶 酶 酶前体 鸟氨酸 瓜
5、氨酸 精氨酸突变型:arg1基因突变 补充精氨酸、瓜氨酸或鸟氨酸,突变型:arg2基因突变 补充精氨酸或瓜氨酸 突变型:arg3基因突变 补充精氨酸,原核细胞mRNA的结构特点,2.DNA与蛋白质的合成(1)RNA的结构与功能 mRNA、rRNA、tRNA,rRNA的分子结构,特征:单链,螺旋化程度较tRNA低 与蛋白质组成核糖体后才能 发挥其功能,5sRNA的二级结构,tRNA 的结构,二级结构特征:单链 三叶草叶形 四臂四环,三级结构 特征: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扭曲形成倒L型,遗传信息流:转录 翻译 DNA RNA 蛋白质 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 翻译:在细胞质中进行,(2)转录从DN
6、A到RNA RNA聚合酶:1)存在于原核细胞的,全能 2)存在于真核细胞的分三类:RNA聚合酶:转录产物是rRNA RNA聚合酶II:转录产物是hnRNA RNA聚合酶:转录产物是 tRNA、5sRNA,1)转录的定义 以DNA为模板,通过RNA聚合酶使碱基互补配对合成RNA的过程。2)转录方式的特点 全保留式:DNA 转录 单链的RNA分子;而DNA仍保留原来的双链结构,3)转录的过程 原核生物(大肠杆菌)起始 延伸 终止 启动子 终止子,遗传密码表,(3)遗传密码,遗传密码的特点:1)连续性 2)简并性(兼并性)3)有偏爱密码子 4)专一性 5)有3个终止密码 UAG、UAA、UGA 6)
7、通用性(通用字典),真核细胞信息流动,3.遗传信息在细胞质中被翻译,翻译: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3,5,(1)tRNA携带氨基酸,反密码子,(2)核糖体“阅读”密码子,氨基酸连成多肽,核糖体,RF,翻译的过程:,肽链合成的起始肽链的延长肽链合成的终止及释放,4.中心法则 遗传信息流从DNA RNA 蛋白质(1)中心法则 自我复制 转录 转译 DNA RNA 蛋白质,(2)中心法则的发展 1)反转录酶的发现 1970发现 RNA不仅可以自我复制,还可将遗传信息反过来传递给DNA。2)DNA翻译 在实验室中实现,DNA,RNA,中心法则,3)对中心法则的挑战 疯牛病:海绵状脑病 病原
8、体:朊粒(Prion)为传染性蛋白质颗粒(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pr+i+on=prion),也称为“朊病毒”。朊粒是一类不具备DNA和RNA也可以繁殖、遗传的生命体。遗传信息也可能存在于蛋白质之中,为何prion能传染?观点:1)PrP基因 糖蛋白PrPc(正常)转变 PrPc PrPsc(有感染力的病原体)PrPc+PrPsc=2PrPsc(有感染力的病原体),2)PrPc PrP*PrPsc(正常时少)进入 外源PrPsc PrP*PrPsc(剧增)PrPsc 在神经细胞中逐渐沉积,最终引起神经退行性病变。特点:潜伏期长(28 40年);死亡
9、率高(半年至1年内 100%死亡);有较强的传染性。,(四)遗传物质的改变 1.染色体畸变与人类疾病(1)染色体结构变异 1)研究染色体畸变的好材料,多线染色体,缺失a:末端缺失;b:中间缺失,A.缺失(deletion),2)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B.重复(duplication),C.倒位(inversion),平衡易位不平衡易位,罗伯逊易位,D.易位(translocation),例:猫叫综合症(第5染色体短臂缺失),(2)染色体数目变异 1)整倍变化 单倍体(haploid)多倍体(无子西瓜 3n)2)非整倍变化 三体(trisomics 2n1)单体(monosomics 2n1),
10、2.基因突变 定义:基因结构(DNA顺序)发生变化;特点:比染色体突变更为重要 基因结构改变 使遗传物质增加了新内容 产生了生物体祖先没有的新性状 增加了生物进化的新内容,突变(变异)的遗传 生殖细胞的突变:可遗传;体细胞的突变:不可遗传 只能影响当代生物体的性状 但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传给后代,(1)两种形式的基因突变 1)碱基置换 1种碱基被另1种碱基替换 类型:转换(transition):嘌呤被嘌呤替换 嘧啶被嘧啶替换 颠换(transversion):嘌呤被嘧啶替换 嘧啶被嘌呤替换,后果:碱基数量未变;只影响个别密码子,实例:镰形细胞贫血症 血红蛋白组成:4条多肽链 2条链(141个AA
11、s)2条链(146个AAs)链第6个AA:正常 谷氨酸 异常 颉氨酸,一个基因缺陷会导致多种症状,2)移码突变 定义:在DNA的碱基序列中 插入(或失去)1(或几)个碱基 后果:该处以后全部密码子都被打乱 转录、转译都发生异常 产生的蛋白质分子全部改变 死亡 前后丢失、插入的碱基正好相抵 影响不大也可能不死亡,(2)突变的诱发 诱变剂的作用 诱变剂: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 辐射;化学诱变剂;其他诱变因素(高温、低温等)诱变剂的意义:危害:强烈致癌物质;利用:人工诱发突变 人工选择+育种措施 优良品种,1)辐射,紫外线诱发的胸腺嘧啶二聚体,亚硝酸引起DNA碱基对的改变 图中A被其脱去氨基后可变成次黄
12、嘌呤(H),H不能再与T配对,而变为与C配对,经DNA复制后,可形成T-AC-G的转换,2)化学诱变剂,5-溴尿嘧啶(5-BU)引起的DNA碱基对的改变 5-BU与腺嘌呤(A)和鸟嘌呤(G)均可配对。如果5-BU取代T以后一直保持与A配对,所产生的影响并不大;若与G配对,经一次复制后,就可以使原来的A-T对变换成G-C对,G,光复活修复的过程,3.DNA损伤修复,错配修复直接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易错修复,切除修复(最常见)核酸内切酶先在嘧啶二聚体附近切开DNA单链,然后以另一条正常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原则补齐需切除部分的碱基序列,最后由核酸内切酶切去含嘧啶二聚体的片段,并由连接酶将断口与新合成的DNA片段连接起来。,大肠杆菌RNA聚合酶的结构示意图,核心酶(2),起始因子,和模板DNA结合起始和催化聚合反应,全酶(),转录过程,起始,双链DNA局部解开,磷酸二酯键形成,终止阶段,解链区到达基因终点,延长阶段,RNA,启动子(promoter),终止子(terminator),先天愚型病(三条 21 号染色体),先天愚型病患者有独特的面部特征,先天愚型病患者有三条 21 号染色体,新生儿患病概率与母亲年龄有关,镰形细胞贫血症,移码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