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为做好2023年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特制定如下要点。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决策部署,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基调,将“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作为2023年工作的三大目标任务,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
2、力,持续推动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见实效。二、重点任务(一)常态化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坚决守牢底线任务。紧盯易致贫返贫的重点人群和特殊区域,扎实抓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和健康、教育、住房、安全饮水“四保障”以及兜底保障等核心任务,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1.抓牢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继续抓牢监测、帮扶、退出三个环节,确保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应纳尽纳、精准帮扶和稳定消除风险。继续常态化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落实好工作调度机制,做好县级统筹调度、行业部门联席会议和行业部门工作分线调度制度,推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落实落细。一是坚持动态监测。继续落实好数据信息共
3、享、“乡村振兴工作日”、乡(镇)工作例会等常态化工作机制,用好“三线预警”机制和12317等平台,及时核实处置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做到不漏一户一人。聚焦因病因残因灾因学等重点人群,及时解决因疫情影响、自然灾害、严重疾病等引发的返贫致贫风险隐患。坚持常态化排查和集中排查相结合,将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纳入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切实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纳入、早帮扶。二是强化精准帮扶。根据监测对象致贫返贫风险主因及时精准分类施策,及时制定并认真落实有针对性的长效帮扶措施。对家庭有劳动能力的监测户,至少落实一项开发式帮扶措施,引导勤劳致富;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监测户,做好兜底保障;对弱劳力半劳力,创造条件探索落
4、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对未消除风险的开展帮扶措施“回头看”,对已消除风险的开展帮扶成效“回头看”,对所有监测对象帮扶措施开展清查,评估帮扶效果,分类建档管理,确保真帮扶、真有效、真管用。三是规范退出管理。加强监测对象动态管理,结合“回头看”工作,全面对纳入时间超过半年以上的监测户进行研判排查,对通过有效帮扶达到风险消除条件的监测对象按程序及时标注风险消除。四是优化防贫保险。制定2023年精准防贫保险方案,及时签订合同确保不断档,切实保障保费投入,加大理赔力度,提升理赔时效,进一步发挥防返贫保险综合保障作用。(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人社局、县教科体局、县残联、县民政局、医疗保障局分
5、局、县卫健委、县住建局、县财政局等,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以下工作各乡镇均为责任单位,不再重复列出)2,巩固提升“四保障”成果。进一步强化“四保障”,压实行业帮扶责任,推动各行业帮扶部门协同发力,健全“四保障”动态监测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机制,确保问题动态清零、保障水平巩固提升。一是巩固提升教育保障水平。持续抓好“双线”控辍保学,除寒暑假期外每月开展1次控辍保学工作,确保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少年失学辍学现象。春季、秋季学期结束前及时全面落实教育资助各项政策,确保应补尽补。二是巩固提升健康保障水平。开展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排查行动,确保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实现参保动态
6、全覆盖。持续落实好大病分类救治、重点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等系列保障政策,加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住院医疗费用中的目录外费用管控。强化村级卫生室建设和管理,每季度开展监管巡查。三是巩固提升住房保障水平。每季度开展农村住房安全动态排查监测,确保问题隐患及时发现。特别关注“老人住老房危房、儿女住新房”和易地搬迁群众回流居住老房危房的现象。通过“拆除一批、新建一批、修缮一批、劝离一批”等“四个一批”的方式确保农村住房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居住条件持续提升。四是巩固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加强饮水安全动态排查监测,突出加大对供水薄弱、易出现季节性缺水等重点区域排查力度,每月至少开
7、展1次排查监测。健全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机制,压实各类饮水工程管护责任,抓实标准化一体化管护模式,每月至少开展1次日常监管巡查,确保专业化管护覆盖全部饮水工程。加强水质检测,集中供水工程每年至少进行2次水质检测,分散供水的每年对村庄东南西北中的水源集中进行1次水质检测。充分用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县级供水监督电话,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妥善处置农村供水信访舆情。分类施策全面解决各类饮水安全问题,确保“户户通水、时时有水、处处有达标水”,全面消除季节性缺水现象。(责任单位:县教科体局、医疗保障局分局、县卫健委、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妇联、县自然资源局等)3 .稳步
8、提高兜底保障水平。严格落实农村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各项兜底保障政策,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和低收入人口监测帮扶的有效衔接,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纳入农村低保、特困救助和临时救助范围,确保应保尽保、应助尽助。(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残联、县乡村振兴局)4 .强化易地搬迁后续帮扶。持续深化“点长制”,健全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落实每月回访和干部双向帮扶制度。加大对搬迁群众产业就业创业帮扶力度,确保有劳动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户实现至少一人就业,管好用好点内小微菜园和帮扶车间,加强返回迁出地发展产业搬迁群众的监管。完善安置点“一站式”服务窗口功能,配齐进城进园和乡镇安置点楼栋长
9、,适时组织开展感恩教育和文娱活动,着力解决搬迁群众住房紧张问题和急难愁盼事项,盘活各类资产和资源壮大集体经济,每月开展1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人居环境卫生集中整治,逐步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合理安排衔接资金,规范实施后续扶持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安置点的总体品质和搬迁群众的幸福感。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发改委、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民政局、县委宣传部、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等)5 .狠抓项目资金管理。一是强化扶贫(帮扶)资产后续管理。继续开展扶贫(帮扶)项目资产确权登记和管理情况“回头看”工作,重点清查2016年至2020年扶贫资产管护和运维情况,核查2021年
10、和2022年衔接资金项目形成资产的管理情况。完善扶贫(帮扶)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机制,压实行业部门、乡镇、村级资产管护责任,建立“村级每月一管护、乡镇每季度一检查”资产运营管理监测制度,县级每季度开展1次资产运营管理监测,对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督导,12月开展资产年度盘点,根据项目资产权属和权责,分别纳入国有资产管理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系进行管理。衔接资金项目形成的资产完工后,应在资金完全支出后1个月内及时登记、确权、移交。完善扶贫(帮扶)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机制,确保资产稳定良性运转,收益及时收取并合理分配使用。探索建立盘活闲置农村保障房的有效机制。每季度对项目资产特别是经营性资产现状进行1次风险评估,
11、对问题资产及时跟进补救或处置措施,确保资产稳定良性运转,持续发挥效益,防止资产损失浪费。二是强化资金项目监管。按要求及时落实本级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确保不低于上一年度且专项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严格项目前期论证,从严审核入库项目,规范建好用好2023年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资金到达后一个月内将衔接资金匹配到具体项目,严禁将衔接资金挪作他用或用于与住房安全无关的“刷白墙”、“造亮点”的绿化、美化等“负面清单”事项,杜绝“建成即闲置”的情况出现。加强衔接资金项目日常跟踪调度,实行“月调度、季通报、触线即约谈”机制,在保证项目质量和资金安全的前提下
12、,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资金支出率达到时序进度要求。组织开展2次以上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扶贫(帮扶)项目资产和衔接资金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委、县林业局、县民宗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交通运输局等)(二)深入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增加脱贫群众收入6,聚力推进产业帮扶提质增效。围绕县域茶叶、油茶、毛竹、脐橙、大米、蔬菜、生猪等农业产业发展,着力推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加快补齐短板,激发内生动力,抓好帮扶产业后续长期培育,引导鼓励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更全面、深入参与产业发展,不断提升生产经营性收入。一是加大保障投入。确保2023年中央财政
13、衔接资金用于产业的比例不低于60%,着力加强产业发展所需的道路供水、用电用气、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补上帮扶产业短板弱项,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及时全面兑现奖补资金。加大金融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大小额信贷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坚持每月开展信贷需求摸底、信贷资金使用和逾期监管工作调度。推动发展茶叶、油茶、蔬菜、脐橙、肉牛等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扩大保险覆盖面。强化用地支持,充分考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用地需求,科学确定农业、生态和城镇发展空间,将重点项目纳入规划,引导项目合理选址,同时采取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统筹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合理
14、安排设施农用地等方式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用地应保尽保。二是壮大经营主体。综合运用各类优惠扶持政策,充分发挥社会帮扶机制作用,加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引进力度。扶持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县级示范基地10个以上,培育42个乡级(每个乡镇至少3个)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每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至少有1个联农带农的产业基地,确保每个乡(镇)经营主体总数和带动能力较2022年“只增不减”。三是强化联农带农。对财政资金和帮扶资金支持的经营性帮扶项目全部建立联农带农机制,每半年开展1次经营主体带动效果核查。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村集
15、体”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流转土地、要素入股、吸纳务工、联合发展等,带动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增加收入。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拓展多业态增值增收途径。充分发挥村级光伏电站带动效益,定期开展运维管护,规范收益分配。四是优化指导服务。建立“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等技术帮扶机制,结合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需求及发展实际,广泛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指导帮助精准发展产业。五是推进消费帮扶。持续开展帮扶产品“六进”活动,完善帮扶产品滞销预警监测,组织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电商平台企业、社会力量等参与消费帮扶行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滞销。各级工会在开展节日慰问活动时,继续优
16、先采购帮扶产品,年度标准不低于700元/人。六是延伸产业链条。以产业发展、联农带农为导向,积极主动跟进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赣州配送分中心平台,推动优质农产品进入大湾区市场,布局申报一批直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开展一次电商人才培训,建立电商人才库,培育6个以上电商运营平台,加强与淘宝、京东、抖音、快手等大型网络平台合作,推动帮扶产品走出乡村,不断扩大销售规模。加强水电路、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支持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业,大力开展农业招商,重点跟进茶叶、油茶等产业精深加工项目落地,培育发展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深入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培育唱响一批绿
17、色、有机、富硒品牌,不断提高帮扶产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品质信誉度,推动帮扶产业全链条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委、县商务局、县总工会、县金融服务中心、县人社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供销联社等)7,聚力推进就业帮扶提质增效。根据脱贫劳动力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力争实现有就业能力且有就业意愿但未就业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动态清零,确保就业规模总体稳定。一是抓好就业监测服务。每月至少开展1次就业信息摸排并及时更新监测台账,精准掌握未就业人员信息,落实“131”就业帮扶服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项招聘活动和送岗进村入户活动。二是鼓励就近就地就业。组织农户尤
18、其是脱贫户、监测对象积极参与县级招聘活动和企业线上招聘活动,重点关注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中的半劳力、弱劳力、无法外出务工劳动力、返乡回流劳动力等群体就业问题,探索制定支持政策,鼓励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在乡村建设等项目中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优先吸纳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与项目建设。三是提升就业技能。每半年开展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需求摸排,精准分类实施培训,切实提升培训质量。组织实施乡村工匠培育工程,打造乡村工匠品牌。组织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开展从教育培训到促进就业的全链条、一体化帮扶。四是支持就业帮扶车间发展。组织开展对就业帮扶车间的全面摸底排查,
19、准确掌握扶贫(衔接)补助资金投入、经营状况、带动能力、政策落实等情况。主要依据经营状况和带动能力,实行“三个一批”分类施策。“巩固一批”:对因疫情、市场等因素影响导致订单不足、经营暂时遇到困难的,综合施策帮助解决资源、销售、融资等实际问题,促使车间正常生产经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带动能力。“提升一批”:对生产经营正常、作用发挥稳定、带动就业能力强、市场效益好的就业帮扶车间,加大支持力度,鼓励扩大生产规模,发挥“龙头”带动、示范效应。“新建一批”:推动优化就业帮扶车间认定程序、适度降低认定门槛,新建一批就业帮扶车间。强化就业帮扶车间动态监测,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监测。推动金融扶持、税收优惠、用水用电
20、补贴等政策资源向就业帮扶车间聚集;确保帮扶车间个数和吸纳脱贫人口、监测对象人数不少于上一年。五是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加大各类公益性岗位履职管理力度,确保公益性岗位数量和吸纳脱贫人口、监测对象人数保持相对稳定。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乡村振兴局、县财政局、县金融服务中心、县住建局、县教科体局、县妇联、县发改委、县水利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文广新旅局、县残联、县林业局、县农业农村局等)8,聚力推进创业帮扶提质增效。加大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完善配套服务,鼓励支持有能力、有创业意愿的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充分实现创业,人数较2022年有较大幅度增加。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加大创业帮扶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确保应补尽
21、补。二是完善服务体系。完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自主创业支持体系,鼓励支持在脱贫人口中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在素质提升、项目建设、创业政策等方面提供服务支持。三是大力培育平台。探索建立创业扶持政策与重大项目对接机制,积极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提供更多创业机会和创业渠道。对入驻企业、个人在创业孵化基地发生的相关费用按政策规定给予补贴。鼓励引导更多农村种养户特别是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积极参与直播带货,增强电商营销技能,扩大增收致富渠道。(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商务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委宣传部等)(三)稳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9,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
22、。一是加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建设。严格落实对各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的资金投入要求,进一步完善重点帮扶村建设指标体系,加快省定、市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落地实施,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规划应编尽编。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每个乡(镇)集中精力打造至少1个具有鲜明产业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二是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对问题厕所整改结果持续跟踪问效,严格按照国家最新标准改厕,完成全年新改建农村户厕任务,稳步提高卫生厕所普及率和改厕质量。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实现自然村有收集点(站)、乡(镇)有转运能力、县城有无害化处理能
23、力。加快治理黑臭水体,完成2023年度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标任务。用好用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和村庄环境长效管护信息系统。三是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完善县级乡村建设项目库,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优先建设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项目。推进农村水、电、路、通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一站式”便民服务、文化体育、公共照明等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加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教育保障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养老服务网络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强化数字乡村特色项目谋划实施,积极参与国家级和省级数字乡村创新优秀案例示范创建、市级数字乡村建设示范乡(
24、镇)、示范村建设。四是推进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采取“一企联一村、多企联一村、一企联多村”等形式,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等行动,激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建设活力。(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财政局、县乡村全面振兴办、县工商联、县自然资源局、县卫健委、县生态环境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供电公司、县发改委、县商务局、县委宣传部、县民政局等)10.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一是持续强化党建引领。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巩固提升红色名村建设成效,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二是广泛开展感恩教育。组织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强国复
25、兴有我”等群众性主题活动,组织“文艺轻骑兵”深入乡村开展文艺演出,举办“山歌放飞新思想”文化惠民系列活动,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惠农政策进入千家万户。三是深入推广“积分制”、“清单制”。充分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爱心积分超市、农村孝老食堂等各类载体,深入推广运用积分制;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小微权力、公共服务、事务、移风易俗等清单,深入推广运用清单制。深入推进物业进乡村,实现乡村治理农村村庄长效管护。四是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深入推进乡风文明行动、“赣南新妇女运动”,完善村规民约,发挥“三类小组长”作用,依托村民理事会、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等,持续开展婚丧礼俗、乱埋乱葬、不孝行为、农村赌
26、博等专项整治。(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民政局、县文广新旅局、县公安局、县妇联等)三、保障机制(一)优化工作调度机制。充分发挥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持续加强统筹协调、常态调度、督促指导、责任压实。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每月召开各行业部门、各乡(镇)分管领导会议,通报重点工作进展,听取行业部门工作情况汇报,合力破解难点堵点,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举措。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风险防控、信息共享、会商和风险快速应对机制,做到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化、标准化,提升工作效率。(责任单位: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27、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等)(二)优化督促检查机制。重点围绕年度三大目标,每季度开展一次工作督导,根据阶段性工作重点不定时间、内容、形式深入一线开展指导培训,蹲点“解剖麻雀”,为乡(镇)村提供下沉式、蹲点式、点单式服务,以点带面推动问题解决。组织开展2023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含乡村振兴)工作年度考核,并作为年度综合考核、相关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组织开展2022年度国家后评估、省考核反馈问题以及其他各级各类暗访督查反馈和自查发现问题整改,确保问题及时全面整改到位。(责任单位: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等)(S)优化驻村帮扶机制。进一步强化
28、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管理,加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化管理,不定期抽查,持续优化驻村干部队伍结构,确保实现选优派强、壮大驻村(对口)帮扶力量,坚持从严管理、约束激励并举,着力解决驻村工作队选派不准、日常管理不严、职责不清、作用发挥不明显、待遇保障不到位以及对口帮扶单位工作落实不力、定点帮扶成效考核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乡村振兴局等)(四)优化能力提升机制。制定并落实好干部培训计划,加强干部培训管理,确保培训实效。持续抓实乡村振兴干部培训,丰富培训形式,强化培训管理,提升培训实效,不断增强各级干部工作能力水平。举办“犹江振兴大讲堂”、第一书记示范培训班、乡村振兴系统综合
29、业务培训班等各类专题培训班。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批分期组织业务骨干以及工作表现突出的各级各类干部到乡村振兴先行地区学习培训。(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等)(五)优化宣传激励机制。鼓励各乡(镇)、各部门(单位)不断探索创新、总结提炼各类经验做法、典型案例、先进事迹等,争取更多乡村振兴事项纳入国家级、省级试点示范、典型案例以及被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刊发。对在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以及社会人士,及时予以通报表扬,并优先推荐参加各类相关评比表彰,不断激发干部群众和社会力量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积极性。责任单位: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等)(六)优化要素保障机制。保持衔接政策稳定,对各项帮扶政策落实效果进行评估,对干部群众反响强烈、制约工作成效的帮扶政策结合实际推动优化调整。充实乡村振兴站(室)干部力量,确保村级乡村振兴信息员队伍稳定,进一步夯实基层工作基础。(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委组织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有关成员单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