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魏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许昌市魏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docx(6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许昌市魏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1月许昌市魏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魏都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本纲要是“十四五”时期魏都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指导魏都区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激发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第一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魏都新征程1第一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1第二节“十四五”面临发展机遇与挑战6第二章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8第一节指导思想8第二节发展定位8
2、第三节基本原则9第四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11第五节二O三五年的远景目标13第六节战略导向14第三章强化创新驱动,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17第一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17第二节搭建创新创业平台18第三节构筑人才集聚高地19第四节完善创新体制机制20第四章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制造业新体系23第一节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23第二节壮大现代制造业发展梯队24第三节打造空间核心增长极25第五章加快服务业提档升级,巩固提升消费市场新优势28第一节坚持数字经济赋能发展28第二节重点培育四大主导产业29第三节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31第四节大力发展新兴成长产业33第五节打造高品质服务业商圈34第
3、六章提升城区承载能级,展示中心城区宜居新形象35第一节高标准打造双创宜居示范区36第二节积极稳妥推进城区改造提升36第三节提升城区综合承载能力38第七章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再上生态环境保护质量新台阶41第一节持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41第二节加强生态系统建设保护42第三节积极践行绿色发展方式44第四节健全现代生态文明治理体系46第八章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激发对内对外发展新活力48第一节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4848第二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第三节以开放促发展49第四节创新投融资机制50第五节扩内需促消费51第九章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实现人民幸福感获得感新提升53第一节推进更高质量充分就业53第二节加快推
4、进魏都教育现代化53第三节建设健康新魏都54第四节建成现代化养老体系55第五节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56第十章统筹做好发展和安全,构建现代社会治理新格局58第一节全面推进法治建设58第二节加强社会治理创新58第三节维护社会大局稳定59第四节筑牢安全发展防线60第十一章强化规划实施保障,为实现“十四五”规划提供坚强保障62第一节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水平62第二节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62第三节广泛凝聚各方智慧力量63第四节确保“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落实63第一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魏都新征程“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
5、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区加快推进产业兴区、创新强区、富民安区,建设现代化魏都的关键时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总结魏都区“十三五”工作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研判发展环境和支撑条件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和阶段性特征,对于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开启“十四五”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和历史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
6、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党委政府各项安排部署,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总体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十四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预计“十三五”末全区生产总值达到302亿元,年均增长7%,五年新增9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年均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上等收入经济体标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0.18亿元,年均增长15.3%o整体上看,经过“十三五”的努力,魏都区的家底更加厚实,经济社会发展站在
7、一个新的更高平台上。产业转型步伐稳健。大力实施“513”工业发展行动计划,工业五大园区建设蹄疾步稳,高端制造、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3大主导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培育了纪年科技、德通振动、爱彼爱和、中航装备等一批高新技术龙头企业。服务业不断提档升级,胖东来时代广场、曹魏古城等一批现代服务业商圈基本形成,“魏都区服务业孵化基地”建成投用。抢抓数字赋能产业经济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新经济,涌现出了中联即送、中华电气网、中华建筑骨料网等一批互联网平台企业。科技创新势头强劲。北理工阻燃材料研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两个国家级平台落户魏都,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院士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
8、加快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园被评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8家,省、市级研发平台分别达到7个、15个,创新创业洼地优势显现。城区环境更加宜居。大力实施百城提质工程,着力补短板、强功能、增效能、提品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35%,绿化覆盖率达到41.26%,清溪河、酒陵河、运粮河达到三类水标准,全区河湖水系呈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水生态景观。启动城区“三纵三横”路网升级改造和“四改一增”城市排水治理,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复审考评验收,成功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民生民本持续
9、改善。坚持公共财力大幅度向民生倾斜,民生支出现已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o坚持每年实施民生“365”工程,“15分钟民生服务圈”日益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综治、安全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荣获“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荣获全省唯一“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市人民医院获批为“三级甲等”医院,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社会治理卓有成效。实施党建“1369”工程,构建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体系,按照“一有七中心”建设标准,投入2.2亿全面提升86个社区党建阵地,成立了区委社区工作委员会,作为党委组成部门,统一领导基层党建和政权建设,建立了区、街道、社
10、区三级“三社联动”平台,得到了国家、省、市的充分肯定。总体上看,“十三五”期间全区上下戮力同心,砥砺奋进,苦干实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特别是过去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区人民坚决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抓好防控、激活经济,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实践充分证明,我们走过的路是符合中央精神和省委、市委要求的,是切合我区发展实际的,是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期盼的。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坚定新发展理念不动摇,守正创新、继往开来,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专栏1魏都区“十三五”主要规划指标完成情况序号指标名称“十三五”规划目标“十三五”完成情况2020年年均
11、增长(%)2020年年均增长(%)一、经济发展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70以上8以上30272其中:第一产业1.4-0.15一3第二产业82.72899.856.44工业77.77873.64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74.938.5657.56第三产业95.089.52027.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281.614.2949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13.52810.1815.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25.8122537.810外贸进出口总额(万美元)44381816903-10.911其中:出口总额40279813184-13.341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万美元)1124089
12、6482.85二、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13服务业增加值比重()58一67-1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17.3一27.5一15研究及开发经费占GDP比重(%)2-1.23一1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2.6-27.9-三、民生福祉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4000983675618新增城镇就业人数(人)16000/年一11000一19城镇登记失业率()3一4.9-20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人)1一3-21养老床位数(张)35/千人-58一22社会保障覆盖率(%)100一98一四、生态文明23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完成市下达目标-完成市定目标-24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吨)完
13、成市下达目标-完成市定目标-2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完成市下达目标-0.3174-氮氧化物排放量(万吨)完成市下达目标-0.084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完成市下达目标-0.45-氨氮排放量(万吨)完成市下达目-0.0589一标其他国家要求的污染物排放量()完成市下达目标-累计45.526城市绿化覆盖率()39一41.28-27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完成市下达目标-71.23-第二节“十四五”面临发展机遇与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巨大影响,国际经济、政治、治理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发展机遇上看,“十四五”
14、时期,我国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不会改变,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的相继实施,许昌市加快推进“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这些都有利于我们接受更多辐射、享受更多红利,在新的起点乘势而上、大有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催化产业变革,“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发展趋势明显,这些都有利于我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培育高端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主导产业,实现增长动力的“换挡升级”。从面临挑战上看,国内外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我区发展也面临更多挑战。要素制约日趋紧张,发展空间受限的问题亟待解决。工业三大主导产业的链条还较短,
15、引领作用、集群效应还不明显。服务业还主要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行业为主,创意研发、工业设计、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还较为滞后,与工业经济融合发展的程度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研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难以满足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要求。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的任务还十分繁重,承载发展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政府财政收入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而群众对养老、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民生改善、民生保障任务非常艰巨。综合研判,“十四五”时期国内外环境严峻,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疫情防控情况是最大变数。但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我省和许昌市具有两大国家战略叠加效应,战略回旋
16、空间大、政策工具多。同时,“十三五”魏都区的全面进步和不断转型,使全区经济社会结构具备较强的韧性和抗压能力,我们有基础、有能力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十四五”魏都区仍然大有可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区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厚植发展优势,放大比较优势,在应对挑战中保持定力,在改革创新中释放活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担当作为,率先探索新发展阶段下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第二章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按照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聚推进合力,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17、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力推进产业兴区、创新强区、富民安区,加快建设现代化魏都,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新贡献。第二节发展定位按照区委“产业兴区、创新强区、富民安区”发展思路,综合考虑综合实力、发展基础、政策机遇和发展潜力,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区的发展定位:高
18、质量发展示范区。对标国家、省和市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把产业支撑作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抢抓国内、国际产业转移新机遇,持续引进、培育和壮大高端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三大主导产业,积极推动数字赋能实体经济升级;以党的建设高质量引领带动全区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生态保护的高质量,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改革创新活力区。抢抓国家新一轮创新改革试验机遇,持续深化投融资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营商环境走在全市前列。加快完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全社会“双创”潜力,打造全省改革发展活力区。美丽和谐宜
19、居区。抓牢国家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推进“双创宜居示范区”建设。坚持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理念,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健全生态治理现代化体系,巩固创建工作在全市的领先地位。积极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推进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不断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资源供给,建设更加美丽、和谐、宜居的新魏都。第三节基本原则实现上述发展定位,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全区上下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
20、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更好的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坚
21、持融入新发展格局。立足双循环,把握发展大势,找准角色定位,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主动服务和深度融入中部崛起、郑州大都市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积极探索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在服务全市全省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坚持求真务实。把求真务实贯穿于工作落实全过程,作决策必须立足区情,从实际出发,切实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抓具体、具体抓,推动工作目标计划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第四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产业体系整体迈
22、向中高端水平,主导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形成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率先在全市进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移动化的数字经济时代,高质量发展水平走在全市前列。改革创新取得新成就。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完善,拥有一批知名科研机构和骨干企业(团队),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科技进步贡献率等主要创新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生态文明实现新进步。“文明城市”、“无废城市”创建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3、。社会文明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正能量进一步弘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文化、旅游、商业深度融合,曹魏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曹魏古城的修复和开发基本完成,积极争创国家级“三国文化保护利用示范区”。民生福祉达到新高度。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中、高收入群体规模明显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义务教育质量领先全市,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立体化公共安全网编织形成,人民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法治魏都建设深入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24、进一步彰显,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表2:魏都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指标“十三五”基数“十四五”目标属性2020年绝对值年均增长(%)2025年绝对值年均增长(%)一、经济发展I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6.5预期性2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元/人,2020年价格)6.2)55预期性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预期性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87.8预期性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100100预期性二、创新驱动6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510预期性7每
25、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27.932预期性三、民生福祉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756.5预期性9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33.2预期性10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100100预期性11人均预期寿命(岁)77.51预期性四、绿色生态12单位GDP能源消耗降幅(%)25控制在市目标内约束性13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待定控制在市目标内约束性14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率(%)71.23控制在市目标内约束性15达到或好于类水体占地表水比例(%)100控制在市目标内约束性16森林覆盖率(%)41.26按市下达目标约束性注:1.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速度。2.口为
26、五年累计数。第五节二。三五年的远景目标对标国家、河南省和许昌市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到二C)三五年魏都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建成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魏都。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进入全省创新型强区之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魏都。生态环境更加宜居,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安全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全面实
27、现。建成现代化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居民健康指标优于全市平均水平。人民群众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台阶,中、高等收入群体显着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的全面发展、全区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第六节战略导向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必须突出战略重点,着眼解决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问题,紧紧围绕加快“产业兴区、创新强区、富民安区”建设,突出六大战略导向。突出产业培育。制定出台产业兴区优惠奖励扶持政策,成立产业发展基金,依托5大园区主平台,做优做强高端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三大主导产业,升级改
28、造传统产业,做精做特新兴产业,集聚一批“旗舰型”骨干企业,稳定供应链、优化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顺应和把握消费升级大趋势,引进和发展时尚、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和教育新业态新品牌,大力提升科技服务、检测检验、工业设计、信息服务、装备租赁等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以消费环境改善和市场秩序规范释放新空间,以扩大有效供给和品质提升满足新需求,促进我区服务业向便捷化、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一一突出创新驱动。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瞄准高端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以及数字经济和信息化产业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智能化工业技
29、术创新与转化平台。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重大科学中心、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等落地布局,着力打造集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于一体的创新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引进的服务保障体系,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新型企业培育机制,实施更大力度的企业研发投入财政奖补政策,推动科技创新全区覆盖,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突出开放带动。积极探索和运用网上招商、代理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紧紧围绕主导产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积极参加省内外招商活动,着力提高招商实效。把握国家支持中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和国外产业转移机遇,依托工业5大园区主
30、平台吸引优质项目落地。持续寻求与国内外高端研发机构协作,搭建公共卫生、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科技教育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平台,积极开创开放发展新格局。一一突出资本运作。依托魏都投资总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政府融资平台,整合更多资源纳入平台公司资产包,鼓励政府平台公司以合作入股等方式与优质项目进行合作,通过资本运作助力产业快速发展。紧抓国家证券注册制改革机遇,精心挑选一批发展前景好、市场潜力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壮大上市后备企业储备库,强化企业上市服务指导,推动上市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整体提升魏都区地域品牌和企业知名度。突出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
31、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结合静脉产业园建设完善垃圾分类收集处置体系,实现资源循环化、智能化回收处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抓好污染防治,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推进清洁生产,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开展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采购,推广清洁利用技术和绿色建筑,提倡装配式、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方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形成全区生态共建、环境共治、成果共享的良好格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环境支撑。突出治理创新。健全党建引领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
32、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各类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第三章强化创新驱动,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快完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提升魏都区在全市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打造在全省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强区。第一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大
33、统筹利用创新资源力度,提升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加大前沿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基础研究平台发展,大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实施更大力度的企业研发投入财政奖补政策,推动科技创新政策全覆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培育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备库,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倍增,壮大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企业集群。推动产业链融通创新。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开展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创新
34、转型试点,支持纪年科技、河南爱彼爱和、恩诺格、许昌远方工贸等行业骨干企业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以实体平台和具体项目为纽带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瞄准先进制造业、新材料、节能环保、数字经济等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争取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省、市、区联动实施“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进创新示范应用。鼓励企业运用网络平台集聚,对接社会创新资源,建立首席技师、工匠工
35、作室等机制,带动职工投入制造环节创新,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提升产品品质。第二节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充分发挥各类创新创业综合体带动作用,汇聚各类创新要素,形成集群创新效应,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构建综合创新服务平台。高标准推进魏都区“市民之家”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加快双创基地、专业化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星创天地等各类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构建集“互联网+”技术信息、交易、转让、融资、孵化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建成科技成果交易转化中心。推进产业创新中心建设。鼓励龙头企业牵头,聚焦主导产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产学研合作形式设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依托北理工两个分中心,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重大科学中
36、心、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等落地布局。鼓励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开展应用示范,举办好全国阻燃学术年会和国际阻燃峰会高峰论坛,开放共享创新资源。建设创新型平台机构。加快建设一批创新设计、公共监测、科技信息和专业技术平台。引导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组建中原学者工作站。支持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研发平台、大型企业以及研发机构等设立或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充分挖掘创新创业资源,分层次布局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双创”基地等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全面提升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服务能力与水平。深化军民融合协同创新
37、。统筹军地科技创新资源,积极推进魏都区军民融合企业加快发展,鼓励“军转民“民参军”,强化国防科技关键技术“卡脖子”攻关,推进共性关键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第三节构筑人才集聚高地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完善多元化人才引育机制。深入实施“许昌英才计划”,大力引进一批“高精尖缺”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推动河南籍人才特别是科技型人才回许昌创业创新。发展壮大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加快引进和培育专业拔尖、掌握核心技术的产业领军人才。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现代技工教育
38、和职业培训体系,推动校企合作办学和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升工程,多渠道有针对性地培养高技能人才。加强职业教育教学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选拔培养等,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本地科技人才培养支持力度,争取进入国家、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健全创新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强化科研成果激励机制,加大对作出重大科技贡献的优秀创新团队和人才的奖励,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
39、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和高层次跨专业实干型人才队伍。实施人才安居工程,优化高层次人才安居政策,高标准建设一批人才社区、人才公寓。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优化岗位设置,完善聘用管理办法,深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第四节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治理体系,优化科技规划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建立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项目立项和组织方式,实行重大创新需求公开征集定期发布制度,实施“揭榜挂帅”、定向委托、择优委托等形式。探索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推动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健全科学分类、合理多元的科研绩效评价机制,
40、提高科技攻关效率。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健全政府投入、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持续稳定财政科技投入增长,优化投入方向和重点,加大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研发支持力度,加强重大创新平台运行保障,同等条件下政府优先采购创新产品。更多运用财政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创新投贷联动、股债结合、知识产权质押、专利保险等产品和服务,实行更有效率的政府基金管理运营机制,完善科技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政策,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的全过程科技创新生态链,建立金融大数据库,打通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信息通道。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知识
41、产权保护、应用和服务,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纠纷解决等机制,探索引入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推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一体化发展,组织实施技术成果应用示范计划,大力推进高技术产业化工程,促进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应用推广和成果转化。鼓励使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加大创新产品和服务采购力度,带动创新产品规模化应用。积极发展技术交易服务市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领域,增强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功能,提供信息交流、价值评价、技术交易等“一站式”服务。营造崇尚创新良好氛围。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加强科普工作。给予企业家更多的包容和鼓励,
42、实施“企业家队伍培养十百千行动计划”,围绕现代企业管理、宏观经济形势、产业发展形势、科技发展前沿等内容对企业家开展培训。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新经济蓬勃发展,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举办投资路演、创业训练营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全面激发科技人员创业热情,审慎包容监管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宣传创新文化,树立创新先进人物,总结创新有益做法,大力营造敢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第四章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制造业新体系坚持把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放在制造业上,大力实施工业“1355”行动计划,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厚植实体经济优势,增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一节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
43、程。大力实施“三大改造”,深入推进“两业融合”,引导一批企业完成两化融合对标、贯标工作,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坚持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发展,重点抢抓“5G”技术应用带来的新机遇,依托纪年科技、万里交科等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5G+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全覆盖,加快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内的嵌入和应用,打造数字化转型企业标杆和典型应用场景,引领带动全区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培育“魏都质量”。支持我区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掌握产业技术标准话语权
44、。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活动,加强强制性标准管理,支持企业制定实施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引导中小微企业贯标达标。完善企业质量档案和产品质量信用信息记录,实施企业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完善质量信用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公示制度,鼓励企业主动发布质量信用报告,严格实施产品“三包”、召回等制度。叫响“魏都品牌”。依托我区企业现有品牌资源,围绕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全过程,挖掘优势,培育我区制造业品牌体系。鼓励龙头企业利用自己拥有的品牌、技术、资本和人才等优势,采取输出管理,输出技术等方式,加快品牌扩张和延伸,鼓励中小企业加入行业骨干企业和品牌产品的产业链,形成名牌产
45、品的专业化协作配套体系,培育造就更多的强势企业和名牌产品,叫响“魏都制造”品牌。第二节壮大现代制造业发展梯队优先壮大三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培育壮大高端制造、新材料、环保科技三大主导产业,以纪年科技、德通振动、爱彼爱和、恩诺格等重点企业为龙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协作配套水平,促进企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集群。加强和创新集群治理机制,构建集决策、管理、咨询功能为一体的新型集群发展促进机构。推动建设一批产业集群公共服务综合体。加快培育上市企业。抓住国家加快发展私募股权基金的机遇,积极吸引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魏都区科技创新企业。支持中联即送、纪年科技、爱彼爱
46、和、德通振动、兵锋软件等企业做精做强,在产业链重要节点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并通过服务指导推进企业在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推动已上市企业进一步提高质量,夯实直接融资发展基石,更好发挥创新领跑者的示范作用,引领更多企业利用直接融资实现高质量发展。建立企业上市推进长效机制,培育一批上市后备企业,到2025年力争5家以上企业成功上市。积极实施小微企业成长计划。大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孵化体系,促进小微企业集聚、集约发展,推动全区中小微企业总量持续扩大、效益持续提升、贡献持续增强,形成“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发展态势。培育一批隐形冠军企业、一批“专精特新”企业,聚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增强新兴产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链的配套能力。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坚持“绿色、减量、提质、增效”的发展理念,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