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五型”政府建设工作简报第26期(总第87期).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388961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抚州市“五型”政府建设工作简报第26期(总第87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抚州市“五型”政府建设工作简报第26期(总第87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抚州市“五型”政府建设工作简报第26期(总第87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抚州市“五型”政府建设工作简报第26期(总第87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抚州市“五型”政府建设工作简报第26期(总第87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抚州市“五型”政府建设工作简报第26期(总第87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抚州市“五型”政府建设工作简报第26期(总第87期).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抚州市“五型政府建设工作简报第26期(总第87期)2023-01-03我市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市生态环境部门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坚持优环境、促发展、惠民生,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凸显,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日前,我市获2021年度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第2名。一、以环境质量入题,坚持稳中求进,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深入。一是强力治气,空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坚持PM2.5与臭氧协同管控,强化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加强污染天气应对,推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I-I1.月,全市县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值

2、在全省排名第一,优良天数比例为95.2%,PM2.5平均浓度为16微克/立方米,南丰县PM2.5为10微克/立方米,列全省第一;广昌县为全省唯一一个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100%的县,5个县PM2.5浓度在全省100个县(市、区)中排名前10。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列全省第三,优良天数比例为94%,PM2.5平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二是系统治水,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三水共治。深入开展饮用水安全保障提升专项行动,紧盯饮用水水源保护,持续开展水环境治理,实施开发区污水收集处理整治行动,狠抓疫情期间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工作。6月份极端天气发生以来,全市

3、13个国家考核断面和28个省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仍保持100%;全市20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仍保持了100%。三是全域治土,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可控。强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持续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排查出农村黑臭水体36个,已完成整治22个。深入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共有533个建制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扎实推进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有序推进国家首批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市工作和“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二、从治理机制破题,做到综合施策,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健全。一是健全组织体系,指挥层级更加“扁平化”。在全

4、省率先实施全市域封山育林、林长制、河(湖)长制。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责任制。全市齐抓共管、联防联治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基本形成。二是强化部门联动,协作机制更加“关联化”。在全省率先组建了生态公安、生态公诉、生态律师服务团队。制定160余条多元化生态恢复司法举措及相关规定。首创了生态110、生态检察室、生态法庭、生态纪检室,与生态行政执法共同构成“五位一体”联动格局,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围绕“地域+流域”管辖两条线,持续深化抚河流域环资法庭集中管辖,成立了全省首个“传统村落保护巡回法庭:三是

5、提升应急能力,环境应急更加“规范化”。组织完成编制政府预案14个,生态环境部门预案12个,水源地预案10个,工业园区预案7个等突发环境应急预案,104家企业完成预案备案。建立了21名专家组成的抚州市生态环境应急专家库,打造了“政府+社会”环境应急处置体系,与蓝豹、雪豹、曙光、蓝天和应急航空等5支社会救援队伍签订了合作协议,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组织开展“以时间换空间”的“南阳实践”应急演练,提升了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三、用绿色低碳解题,聚焦发展大局,服务经济发展精准高效。一是突出绿色生态,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已建成马头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岩泉国家森林公园等国家、省级自然保护区,森

6、林公园和湿地公园37个。创建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3个;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3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4个。今年积极推荐乐安县、江西大觉山景区申报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级实践创新基地,已通过现场考核验收。主动融入双碳主战场,充分发挥生态环保源头管控的倒逼引领作用,编制了抚州市“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开展大型活动碳中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二是紧扣民生需求,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积极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宽严相济执法,制定出台抚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减轻和免予行政处罚的工作规定(试行),推行在线监控、用

7、电监控、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执法,减少现场检查频次。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实现严格执法与优化执法有机结合,接受群众监督。今年以来,全市环境执法部门出动执法人员8898人次,排查企业3310家次。创新环评审批模式,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抚州市建设项目环评模拟审批办法(试行),实现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快报、快评、快审、快批,今年市本级批复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办结时限缩短法定时限80%以上。全面落实“企业接待日”、节假日信访值班、领导包案等系列制度,进一步畅通企业投诉和权益保护的反映渠道,着力化解群众信访矛盾。三是坚持项目驱动,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市城区立体化综合网络监测平

8、台、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等项目。入选全省唯一的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今年已投入5000多万元,全面开展地下水调查工作。下半年旱情严重,结合试验区建设,整合资金3000多万元,建设了1600多口抗旱井、抗旱监测两用井,全力保障民生供水。建成大件固体废物分拣中心,推动危险废物小微企业4个项目试点。推动金溪县抚州市资源循环中心建设,目前已经完成项目可研,正在立项。聚力满园凝心扩容铁腕清闲助力广昌县工业快速发展广昌县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好一个强攻战、实现五个新跨越”要求,积极探索开展工业园区“满园、扩容、清闲”专项行动,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有效的要素支撑。一、聚力满园,实现园区不留空。提升基

9、础设施。坚持统筹规划、规划统筹,启动江西广昌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江西广昌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修编。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约3.5亿元,完成了扩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食品产业园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和园区扩区污水管网提升工程、致纯食品东侧道路工程及信博路、立骅路、莲爽大道沿线等一系列道路的修复、提升改造工程。同时,制定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行动表”,对园区道路、绿化、亮化、污水处理厂扩容、仓储物流园、邻里中心等项目进行梳理,分步实施。扩大落户载体。积极申报标准厂房专项债,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鼓励企业自行建设标准厂房,去年下半年以来,建成或在建标准厂房51余万平方

10、米(包括10万平方米扩区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11万平方米食品产业园、13万平方米德云科技工艺饰品产业园、12万平方米居然数字经济产业园、5万平方米淞阳新材料产业园等)。突出招大引强。旗帜鲜明地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来抓,组建了9个工业招商团队和2个驻点招商小分队,通过“三找三单”,即:找现有优势企业完善上下游开单、找有产业转移需求的发达地区跑单、找外阜乡贤和上级帮扶单位要单,今年以来签约项目54个,有效填补园区现有土地厂房,提升土地厂房利用率。二、凝心扩容,实现产能不留余。着力扶优扶强。大力推进工业优势企业倍增计划,设立450万元的优势企业倍增奖励专项资金,对规上企业实施帮扶跟踪。截至

11、目前,规上亿元企业达19家,累计营收实现66.71亿元,同比增长29.4%。其中重点企业如:华能铜业营收23.96亿元,同比增长13.82%;志特新材营收10.9亿元,同比增长27.34%;广德环保营收4.9亿元,同比增长21.17%;灿辉新能源营收2.91亿元,同比增长36.02%;中广创新营收2.59亿元,同比增长29.36%;江西铭普营收2.44亿元,同比增长468.10%;欧丽达实业营收1.84亿元,同比增长34.63%。坚持内部挖潜。不断推动现有企业“老树发新枝”,如:乐天实业投资23亿元新建德云工艺饰品生产产业园项目,项目达产达标后年产值将达30亿元。江西省果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

12、21亿元新建居然数字经济产业园,全面达产后年产值约26亿元。抚州市淞阳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2.2亿元新建新材料产业园,大力引进上下游供应链企业,打造新材料全产业链生产基地,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达10亿元。广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年处理3万吨三元电池废料等工业固废项目,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将达15亿元。推动达产达标。深入园区摸排梳理25家拟入规入统企业,出台小微企业扶持办法鼓励企业上规入统,预计全年可新增14家(11月已申报7家,12月拟申报2家)。三、铁腕清闲,实现房地不留闲。高位推动,亮剑清闲行动。制定下发了广昌县工业园区停产闲置低效企业清理和促产工作方案,成立了综合协调、调查摸底

13、、工程造价审核、谈判促产、税费征缴、执法处置等6个工作组,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规范清闲流程。组织开展闲置低效企业摸排排查工作,梳理第一批13家闲置低效企业(总占地约462.6亩),分别由三名县级领导带队,由原招商服务单位作为清闲主力军,全面推进“清闲”行动。分类施策,唤醒沉睡资源。将在产的园区购地、租赁企业分为ABC三类,对A类、B类企业予以扶持帮扶,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对年亩均税收2万元以下和租赁厂房每平方米税收IOO元以下的C类企业按照协议收回一批、限期达标一批、依法收回一批、司法拍卖一批等形式,采取“一企一策”方式予以处置。对仍在生产的C类企业赋码管理,即:对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的低效企业赋

14、“红码”促产帮扶,给予12个月考核过渡期,过渡期内每半年考核后按亩均税收重新分类或赋码;对亩均税收1万元及以上、2万元以下的的低效企业赋“黄码”促产帮扶,给予24个月考核过渡期,过渡期内每6个月考核后按亩均税收重新分类或赋红码;对过渡期后仍未提效转码升档的企业依法予以协商收回。多措并举,激发园区活力。组织开展购地企业和厂房基本情况、厂房出租情况深入摸排,定期梳理发布批而未用和闲置土地、厂房情况,制定存量用地“招商地图”,通过清理闲置用地和低效厂房、盘活批而未用土地等举措,做好工业用地储备,对招商引资项目土地、厂房做到“应保尽保”。今年以来,共处置盘活土地390亩,其中“腾笼换鸟”4家企业,约2

15、80亩;依法收回2宗土地,约110亩。乐安县多举措推动工业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近年来,乐安县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瞄准新经济、新产业,精心打造工业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工业增长势头持续向好,工业贡献能力稳步提升。今年前三季度,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7.13亿元,工业税收完成2.07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企业营收、工业税收等主要指标增幅数据连续三个季度位居全市第一。一、抓项目促集聚,“1+1”产业持续壮大。着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产城融合步伐,提升承载能力。在去年成功获批产业园调区扩区后,该县抓紧规划、加快建设,稳步推进产业发展园、返乡创业园、食品

16、产业园等项目,建成区内已实现了“七通一平”的工业配套标准,新增4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目前,乐安县重点构建的锂电产业链,链内相关企业达到26家,首位产业今年营收有望突破30亿元。在电子信息主导产业方面,已集聚了源光电子、博特半导体、扬业照明等一批电子信息半导体项目,链内企业已达39家,前三季度完成营业收入20.19亿元,同比增长90.40%o二、抓创新助升级,以创新赋能工业发展。一是科技创新有新成效。今年以来,全县申报工业技改项目企业共H家,1-9月技改投入累计完成5.4亿元,占工业投资的21.6%。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1.21亿元,同比增长105.62%,全县财政科技经费支出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

17、支出比重达4.8%,比重持续增长。二是数字经济有新突破。截至目前,全县入统16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110月营收达12.41亿元,同比增长116.9%o三是人才引进有新进展。开展“百名博士进百企”行动,推行高学历人才挂点重点企业,对企业人才实行党委(组)书记及成员一对一联系制度。在第四批省“双千计划”项目中,推荐拓迈科技陈文泰、鳌系新材料蒋永华为创业领军人才。三、抓服务优环境,全力推进“一号改革工程”。一是做优市场环境。该县着力营造“安商安业安居”的发展氛围,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一照多址”“一证多址”改革,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市场主体持续稳定增长。今年以来,全县新增企业7

18、15户、同比增长27.9%o二是做优惠企服务。以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三年攻坚行动为契机,深入推进惠企政策兑现“线上一网、线下一窗”改革,对惠企政策兑现事项重新进行了精细化梳理,梳理汇总了24个部门共98项政策事项,确保应纳尽纳、能纳尽纳。打好惠企政策组合拳,增加变更业务1540项,容缺受理业务207项;在设立“惠企政策兑现专窗”的基础上,开设了锂电全产业链审批专窗。今年以来,全县为53家企业发放“财园信贷通”贷款2.83亿元,发放过桥贷款2.1亿元,发放“科贷通”500万元。惠企政策窗口共受理兑现惠企政策164笔,惠及企业159户,金额6.7亿元。三是做优帮扶服务。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开展帮扶服务

19、,推行企业诉求“1个工作日电话联系、一般问题5个工作日办结、疑难问题10个工作日回复”快速处置机制。召开“政企面对面恳谈会”5期,累计梳理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近500条,针对县级层面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今年以来,已向园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76次,完善各类合同漏洞24余件,诉前化解纠纷33起,帮助企业节省诉讼成本240.9万元。资溪县创新实施森林收储运营改革近年来,资溪县立足自然禀赋,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探索实施森林收储运营改革,通过建立森林收储机制,激活森林资源价值,探索森林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拓展“两山”转换新途径,持续建设好、保护好、利用好绿水青山,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一、打造专业化运营平台,提升森林资源生态价值。一是组建林权收储平台。出台非国有商品林赎买实施方案林权代偿收储担保管理办法等森林收储文件,由林业、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合成立林权收储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负责受理林权收储申请、森林资源调查评估、林权变更、代偿收储担保等服务,自成立以来累计受理林权收储申请116起,目前已收储森林21万亩。二是成立专业运营公司。成立两山林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促进林业产业发展、推动林地规模化、可持续经营为目标,建立收储森林科学经营机制,探索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公司现有15名专业人员,聘请IOOO余林农参与收储森林的生产经营,采取向社会购买服务模式,管理20余万亩森林,

21、推动林业资产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运营。三是带动林业价值提升。收储运营改革以来,全县木竹资源价格不断提升,辖内毛竹林的流转价格由之前的每亩每年12元上涨到4050元,杉松木林由一次性流转2000元/亩上涨到2500余元/亩,荒山租赁价格由每年10元/亩提高到20元/亩,毛竹由每吨500余元提高到600余元,林农收益明显增加,群众从森林收储中分享到更多的生态实惠。二、探索多样化收储模式,增强森林资源利用效益。一是直接流转。按双方约定的价格一次性将林木所有权、经营权和林地使用权收归收储方,林地所有权仍归村集体所有。流转有利于保持林地的长期稳定经营,适用于营造周期长、见效慢的乔木林收储,全县通过流转

22、方式收储森林15万亩,占森林收储总面积的74%。二是灵活租赁。根据林权所有人的意愿,按照约定以分年度支付的方式获得收储森林的经营权和使用权。租赁方式机制灵活,可随市场价格进行调节,主要适用于速生毛竹林收储,有利推动竹林碎片化整合,全县通过租赁方式收储毛竹林3万亩,加快推进高效竹林的培育。三是入股合作。林权所有者以林地使用权或林木所有权作价入股,收储方以森林经营投入入股,在取得效益后按照比例进行分红。合作有利于推动林权所有者与收储方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实现共享机制,助推乡村振兴,目前全县有2万亩林地采取合作模式共同造林及发展林下种植产业。三、健全立体化融资渠道,激发森林资源发展活力。一是争取上级政

23、策补助。累计获得上级收储补助资金1600万元、森林代偿收储担保试点资金500万元。充分利用林业造林、毛竹低改、森林抚育、封山育林等上级林业专项补助资金,集中投入森林经营。通过森林收储加快实现资金整合,扶持生态产业发展,打造生态资源保护、开发、提升和再保护价值转化闭环,有效推进“千万资源变千亿产值行动”落地。二是专业建设项目支出。实施“森林收储+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通过人工新造、低产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等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经营管理措施,提升森林价值。两山林业公司近三年森林抚育4万余亩,新增人工造林2万余亩,主营业务收入累计达到1亿元。计划到2025年,全县将建设高效碳汇林基地10万亩,持续

24、扩大碳汇资源储备,使林业资源转化为可交易的碳汇商品。三是开发融资信贷产品。鼓励每家金融机构至少创新1种生态权益类融资信贷产品,在全省率先落地森林赎买抵押贷款、林权收益权质押贷款、竹木产业链融资、林权代偿收储担保机制等金融产品。比如,针对森林赎买试点,农业银行发放全省首单森林赎买抵押贷款9800万元,荣获全省金融创新一等奖。目前,全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各项贷款余额34亿元,占比位居全省前列。四是引进社会资金参与。林业企业、经营户等社会资本可通过注入资金的方式参与森林资源收储,不断夯实收储资金保障。比如,今年引进“国家林下经济示范”龙头企业罗山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3亿余元打造灵芝全产业链项目,

25、另注资400万元与县两山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收储森林2万亩,实现收储森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黎川县打通“三关”加快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展以来,黎川县围绕国资国企发展定位、资本布局和畅通市场机制,坚持高目标引领、高水平布局、高质量推进,走出一条具有黎川特色的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之路。截至2022年10月,黎川县属国有企业营业收入达5.39亿元(目标5亿元),利润总额1.9亿元(目标1500万元),远超年度目标任务。一、动真碰硬,资源重组打通国企“实力关二一是重构管理体系。全面推行“党建入章”、制定了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实现董事会、监事会应建尽建

26、,制定黎川县财政保证和国有资产运营中心出资监管企业领导人廉洁从业负面清单,形成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中国特色现代化治理机制。二是明晰功能定位。聘请专业第三方对县属国资国企“会诊把脉”,依据县属国有企业组建方案及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企业功能定位,优化国资国企资源配置,主责主业优势互补不重叠,增强综合实力,杜绝形成内部竞争。三是做大国企资产。据县属国有企业的发展和行业特点,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国有资产和其他国有资产权益(如:水利资源和全县林场衍生的碳汇权)按法定程序注入到相关国资企业。2022年,县属投资发展集团公司资产从50亿元增长至百亿大关,公司融资担保和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二、任人唯才,双

27、向流动打通国企“人才关二一是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出“六个优化”的人才管理目标,严控用工总量,合理调配富余人员,清理长期不在岗人员10余人,有效盘活人力资源存量。实施素质提升行动,鼓励员工能力提升建设,真金白银支持员工参加各类自考、函授以及一建、二建、造价等工程注册资格证考试,持续优化员工学历层次和队伍结构。2022年累计补助各类证书考试人员20余人。二是做好人才交流引进。推进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干部双向交流制度,对表现优秀符合事业单位调任条件的企业领导人员,按规定交流到事业单位任职。事业编制人员自愿到国企工作的,给予其编制关系五年过渡期,期满后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去留。同时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广开渠道

28、,多方引才。针对国企公司金融人才缺乏问题,主动对接市直金融相关部门,促成与抚州市建设银行合作,一名专职副行长挂职我县投资发展集团公司,提升金融业务水平。2022年,县投资发展集团公司累计项目融资10.16亿元,有效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保障了项目建设资金需求。三是完善人才队伍激励。完善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办法,以绩效考核为选人用人导向,对绩效表现优异的优先予以提拔重用,同时持续打开“能下”通道,明确末位绩效结果运用,即连续3年考核末尾的坚决予以调整或清退;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县投资发展集团公司中层管理人员“95后部长”已有5人,从根本上解决人员固化、老化问题,推动干部队伍的新陈代谢和有序交替

29、。三、科学分配,精准绩效打通国企“薪酬关”。一是实行总额优化机制。形成以市场价位为导向,以绩效考核为基础的工资总额管理体系,工资总额与经营业绩考核指标联动机制,按照“效益增工资增、效益降工资降”的同向联动原则,综合考虑劳动生产率、人均创利、人工成本投入产出率、职工工资水平市场对标等情况。二是深入薪酬绩效改革。全面优化升级薪酬分配模式,彻底打破以职称、年龄等为依据的“老人吃香、年龄为王”分配机制,将薪酬向施工一线和核心重点岗位倾斜,推行一岗一薪、易岗易薪。三是扎实推进绩效考核。先后制定完善了全员绩效考核办法员工薪酬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薪酬与利润、业绩、贡献、能力挂钩,分层管理,进一步拉开干多干少

30、、干好干坏待遇差距,通过薪酬与业绩“强挂钩”,真正实现“以贡献论英雄”。金溪县积极探索土地整治开发新模式金溪县以推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提速增效为起点,积极探索土地整治开发新模式,切实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能、提升旱地效益,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土地经济效益新途径。一是土地权属再分配。为破解土地开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前存在的土地权属清查登记、实施中权属调整及土地平整后权属分配等问题,安排800元/亩的财政专项经费作为项目清查费,由县自然资源局牵头负责,各乡镇严格监督、据实发放,充分调动了村组干部和当地群众参与支持土地清查、权属调查、权属分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项目区内田坎该归并的归并到位、地块小

31、改大该整合的整合到位、农户间权属矛盾纠纷有效调解到位、打破权属后的再次分配到位,为项目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奖励机制激动力。针对全县农村外出人口多、劳动力缺失导致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后出现的摞荒严重、耕种利用率低等情况,及时印发关于金溪县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项目的实施意见,由县财政每年从耕地开垦费收益中计提资金,对项目区内耕地种植按照“谁种植、谁受益”落实多项奖励措施。由乡镇组织实施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项目的,新增耕地为水田的可获得8000元/亩的奖励金、新增耕地为旱地和旱地改造为水田的可获得4000元/亩的奖励金,同时,土地经营者可连续5年获得每年400元/亩的土壤培肥费,极大地提高了乡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种植大户和当地村民的积极性,有效破解项目后期管护难等问题,为项目核查举证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是绿色产业增效益。各乡镇充分利用秋收后土地空歇期,督促施工单位加快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切实保障农民耕种利益不受损失。对开发整理后的土地,所在地及时完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让新增水田全部达到了“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标准,真正实现了“水到田成”。同时,为顺应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指挥中心金溪联络站的发展需要,各乡镇加大土地流转协调力度,大力发展绿色蔬菜产业,将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的新增旱地全部打造成高标准蔬菜基地,真正实现了“蔬菜上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