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船借箭》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5草船借箭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妒忌”等词语的意思。2 .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3 .能通过品读关键语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4 .能对照课文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初步感受原著语言的特点,产生阅读兴趣。教学重难点1.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5 .能通过品读关键语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6 .能对照课文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初步感受原著语言的特点,产生阅读兴趣。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单元导读,走近古典名著1.观察与发现。(出示第二单元首页)仔细
2、观察第二单元首页,你有什么发现?发现一:这里有一首诗,诗中包含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四行诗依次对应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相机引入本单元的课文篇目)发现二:这一页的插图画的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发现三:这个单元希望同学们能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写写读后感。7 .朗读与体会。出示:“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残J练习朗读。交流:你为什么这么读?(相机交流:简单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四大名著。)8 .过渡:希望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能让同学们与古典名著走得更近,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设计意图: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一个单元首页都安排了导读。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其中的
3、文字与插图都是精心设计的,包含了整个单元的主题和学习目标,需要师生共同关注与解读。在此基础上统领或展开单元的教学则更趋整体性,更有利于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板块二联结经验,初识三国演义1.欣赏歌曲,引入三国。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配歌词),一边听歌曲一边看歌词:这首歌跟哪部古典名著有关?9 .结合预习,初识三国。交流课前了解的关于三国演义及其作者的资料。10 联系旧知,揭示课题。交流:你读过哪些“三国”故事,认识了哪些“三国”人物?揭题:今天一起来读一个节选自三国演义的故事一一草船借前O【设计意图:信息时代,学生获得“三国”的知识来源众多,如影视剧、各类故事音频分享平台等。三
4、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经典故事,不少学生已有不同程度的了解,有的学生甚至已经读过三国演义的青少年读本。因此,联结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在新旧知识联结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的再建构0】板块三逐层梳理,把握故事内容1 .初步感知故事。(1)浏览全文,罗列主要人物。(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指导一:认读“瑜”字;注意观察生字“鲁”和“曹”上下两部分所占的比例,正确书写。指导二:了解人物各自的身份、所属的阵营,读准并理解“都督”一词。(2)认读词串,理解词语意思。词串一:妒忌探听疑惑要点:读准并理解“妒忌”一词;发现这些词语都是写周瑜的。词串二:军令状擂鼓呐喊要点:理解“军令状”的意思;能根
5、据意思确定多音字“擂”的读音;发现这些词都是写诸葛亮的。2 .理清人物关系。自读课文,结合故事背景,理清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小结:理清故事中人物的身份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理清故事的主要内容。3 .说清主要内容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指导一:理清起因、经过、结果中分别是哪些人物之间发生关联,有助于把握最主要的内容。指导二:对故事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关键信息不可忽略,如三天十万支箭、大雾漫天等。练说: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简要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小结: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故事,我们可以通过梳理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课文
6、是节选,对于初读者来说,没有“前情提要”,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补充相关的学习资料显得尤为必要,如三国局势,刘备、孙权联合抗曾这一故事背景,文中人物各自的身份等。补足了这些内容再来看故事中各个人物之间由“草船借箭”产生的关联,就能自然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继而说清故事的主要内容。】板块四抓住语句,品评人物特点1.聚焦中心词,整体感知。浏览全文,找出文中对诸葛亮的评价。(神机妙算)理解“神机妙算”的意思。2.抓住关键语句,细处品评。(1)默读课文,思考:哪些地方体现了他的神机妙算?圈画做批注。批注指导:先运用提问策略提出自己的疑问,促进自己思考,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人物特点。例:三天
7、造十万支箭这么难,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联系后文可以知道,诸葛亮在立军令状之前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所以胸有成竹。(2)交流批注,相机指导。指导一:知天时。出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J朗读促感悟: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鲁肃看到了会怎么说这句话?(吃惊、担心)诸葛亮看到了会怎么说这句话?(心中暗喜)联系得发现: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联系前文发现:“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J读一读,会不会觉得这句话有点啰嗦为什么(突出了诸葛亮通晓气象,胸有成竹。)小结:通过抓住前
8、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指导二:晓地利Q结合三国局势、故事背景,了解曹操水寨在北、周瑜营寨在南的地理特点,紧扣“船轻水急”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小结:借助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了解人物的特点。指导三:识人心。识周瑜一一将计就计。读读第2自然段的对话,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周瑜对诸葛亮既妒忌又忌惮,一步步试探并设下圈套,而诸葛亮顾全大局,将计就计。识鲁肃一一知人善用Q质疑:为什么找鲁肃帮忙?读读第4、5自然段中的关键语句,体会鲁肃老实守信,诸葛亮知人善用。识曹操一一轻兵逼寨。读读第8自然段曹操的言行,对应上文
9、诸葛亮对他的评价,体会其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胆识过人。3,整体回顾,拓展延伸。总结:诸葛亮知天时,晓地利,识人心,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这种智慧就叫一一神机妙算。难怪鲁肃将这一切告诉周瑜之后,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朗读全文)拓展:三国演义原文在结束这个故事的时候,有这么一首诗:“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优周郎J(生读)延伸:难怪鲁肃了解了整个借箭过程之后,对诸葛亮说了这么一句话先生真神人也J然后就向诸葛亮讨教这神机妙算是怎么来的。你们想知道诸葛亮是怎么说的吗?课后可以自己到原著第四十六回里去找一找答案。【设
10、计意图: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中,诸葛亮已经留给学生足智多谋的印象。而在这一学习活动中,抓住文中关键语句,揣摩人物言行,比较人物表现,学生还能看到胸有成竹的诸葛亮、顾全大局的诸葛亮、知人善用的诸葛亮,人物形象的感知更立体化了。此外,对于周瑜、鲁肃、曾操这几个人物形象的感知能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板块五阅读链接,再看三国演义出示“阅读链接”的内容。1 .读一读。师带读,读出原著语言的节奏。2 .找一找。找出课文中对应的段落,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本段描写的是曹操派人向江面射箭,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场景。)3 .问一问。发现原著语言的特点,讨论哪里读不明白,如何解决。(可以对照课文猜读意思,大致读懂即可。)4 .试一试。尝试阅读原著中与课文内容对应的章节,了解更多的人物和故事。【设计意图:原著语言虽带有文言色彩,但并非如文言文般难以理解。与课文对照着读、猜着读,能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结,保护他们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