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11523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6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福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福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福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福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4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福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3月3日市十五届人大七次会议批准)福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十二五”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十一五”发展成就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二五”发展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1、发展机遇错误!未定义书签。2、面临挑战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十二五”规划总体构想错误!未定义书签。1、发展定位错误!未定义书签。2、指导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3、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4、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十二五”规划发展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区域协调发展12(二)重点区域布

2、局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十二五”规划主要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坚持扩大内需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五)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错误!未定义书签。(六)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七)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A)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九)着力保障与改善民生错误!未定义书签。(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切实保障规划实施错误!未定义书签。福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是福鼎市主动

3、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赶超跨越发展的关键性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五年。要积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继续按照“当先锋、谋对接、求先行”总体要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拓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十二五”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一)“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福鼎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积极应对国际金融

4、危机不利影响,用发展和改革办法解决前进中问题,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快速发展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期间确定的奋斗目标,为实现“十二五”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提升。全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3.2亿元(下同),“十一五”年均递增14.7%(下同);财政总收入完成11.4亿元,年均递增25.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7.7亿元,年均递增27.4%;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07.9亿元,年均递增37.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3.1亿元,年均递增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78

5、.7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42.3亿元,年均递增14.9%。2、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按照既定的发展思路,把科学发展观全面融入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增强,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发展迅速,龙头企业不断壮大,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围绕“工业立市”,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体制创新为动力,延伸对接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主动承接浙南经济辐射,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加快发展商贸、旅游、房地产业,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22.3:40.3:37.4调整为2010年的14.5

6、:52.4:33.Io3、基础设施状况明显改善。全力推进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硬环境。建成温福铁路,实现与东南沿海主要经济区域的快速连接;完成国道104线福鼎至柘荣段、秦屿至杨岐疏港、八尺门至杨岐公路等二级干线公路改扩建工程;完成天湖路、江滨路、资国大道、福鼎火车站站前大道、滨海大道首段、山前北路、环城东路北段、普后大桥建设和改造;完成第二水厂“四扩八”工程,改造潮音岛、城东路、麻坑里片区供水管网,提高市民饮用水质达标率;加快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成污水处理场和垃圾无害化填埋场。继续加强桐山溪、龙山溪、后胆溪综合治理,改建普后防洪堤,结合桐山溪河口整治工程,延伸建设桐山溪两岸防

7、洪堤,提高城区防洪排涝水平。4、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按照城市“东扩、南移、面海”发展战略,加快拓展新城区,建成区扩大至16.5平方公里。同步实施百胜、海湾新城等新区和潮音岛大型城市综合体建设,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秦屿镇被列为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点头镇、店下镇被列为宁德市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在宁德市率先实现251个建制村全部通水泥公路;碳门柏洋、秦屿激城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新农村建设联系点;佳阳乡“造福工程”集中安置点被确定为省级示范点,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5、社会事业持续协调发展。加快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新建福建省化油器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增强

8、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新建校舍9.54万平方米,促进教育质量、教学条件的改善。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城镇计生指导服务设施和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新建和改造卫生院1.27万平方米,完成市医院病房综合楼二期主体工程,全市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马栏山遗址研究等进一步推进,沙堤铁枝等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管阳西昆村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6、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经济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9、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序开展,生态公益林管护、商品林采伐和林权抵押贷款等配套改革取得新进展。主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外经贸拓展和招商引资工作仍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十一五”期间外贸出口年均增长率达42.2%利用外资结构日趋合理,累计利用外资(验资口径)4077万美元。发挥港口区位、白茶品牌、太姥山旅游资源等优势,扎实推进对台交流合作,拓展鼎台经贸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7、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878元、17294元,年均递增I1.8%、13.2%o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10年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8%;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

10、保率达90%。住房保障制度日益完善,建成和提供一批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全面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扶持政策,“十一五”期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达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和谐福鼎、平安福鼎和依法治市、以德治市建设持续深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稳定。8、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围绕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水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坚持上下联动,紧密配合,全力攻坚,顺利完成“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任务。五年共新造工程林9.1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55.6%,初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功能较为完善的生态绿色屏障,营造出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

11、生态环境。“十一五”期间所取得的成就,是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发展机遇,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结果,也为“十二五”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十二五”发展环境今后五年是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1、发展机遇从国内外发展大环境看,全球经济已触底反弹,进入企稳向好的恢复增长期,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正在兴起。我国经济已实现企稳并进入高速发展轨道,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将有效刺激国内消费需求,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拉动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国内

12、外经济发展趋势,为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也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条件和可能。从省内市域发展环境看,福建省积极抢抓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支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机遇。宁德市正全面实施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着力构建“北承南接、西进东出”的快捷交通网络,主动承接浙南地区、长江三角洲产业转移,打造新兴临港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推动宁德市在海西东北翼的战略崛起。随着海西、环三战略的有效实施,有利于我市发挥区位、对台、产业、生态优势,深化鼎台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为我市全面融入海西建设与环三发展,加快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从福鼎市发展

13、环境看,我市地处东南沿海地区,北邻浙南长三角,东临台湾,具有扩大对外开放、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沿海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建设,为我市主动融入、项目对接、观念对接提供良好的条件。“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继续深入实施“东扩南移面海”发展战略,推进秦屿镇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继续实施回归工程,有序推进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服务带动战略,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为我市实现赶超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面临挑战全球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和复苏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将对我市拓展国内外市场、利用国际资源、提升外向

14、型经济发展水平带来挑战;我市产业层次总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随着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约束强化,土地、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面临的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增大;随着周边地区投资环境的改善,区域间比学赶超、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呈现“群雄并起、竞相发展”格局,区域间竞争压力加剧;改革攻坚面临新的考验,迫切需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消除影响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迫切需要消除导致分配结构不合理、公共服务不到位、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等制度性障碍。此外,城乡建设面貌、公共服务体系、社会民生保障等与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期待还有差距。“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加快科

15、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要把握市情,顺应发展趋势,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要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历史责任,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精神和更加有效的举措,努力开创“十二五”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二、“十二五”规划总体构想1、发展定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作为福建省“北大门”和海西东北翼的前沿区域,要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继续按照“当先锋、谋对接、求先行”的总体要求,发挥区位、港口、旅游等优势,主动融入大局,积极先行先试,立足“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滨海旅游工业城市”,把福鼎建成特色突出、工贸发达、生态休闲、文明和

16、谐的新增长区域。(1)建成海西东北翼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抓住国家产业布局调整契机,发挥沙堤湾深水岸线优势,整合临港产业资源,加快推进沙堤湾开放开发,积极承接临港产业,大力发展重化、临港工业、船舶修造、港口仓储物流。扎实推进核电、风电等能源项目及镁合金等临港工业项目;重点建设沙堤港集装箱、散货码头和石化储运中转三大作业区,推动港口物流业加快发展,建成海西东北翼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及闽浙边界重要的区域性港口和物流配送基地。(2)建成承接浙南与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交流,重点加强与浙南、长三角地区在港口开发、产业对接、通道建设、物流服务、商贸流通、旅游协作、经贸合作,主动接受区

17、外辐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引领海西东北翼向北拓展的前沿通道和发展走廊。依托沙堤港湾产业平台,与临近的浙南地区形成临港产业带和产业分工协作区域。(3)建成生态优美的宜居创业滨海旅游城市。发挥太姥山风景区、沙堤湾深水岸线等港口与生态优势,以太姥山列入世界地质公园为契机,以建设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为目标,打造太姥山生态旅游品牌,建成东南沿海地区较具活力的旅游观光目的地。实施“东扩南移面海”发展战略,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强化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和“生态福鼎”建设,构建海西东北翼生态宜居创业滨海旅游城市。2、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18、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服务业现代化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科技进步创新体系、城镇化建设体系和民生优先保障体系,显著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改革开放,注重统筹协调,全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把福鼎市建成特色突出、工贸发达、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滨海旅游工业城市。3、基本原则坚持跨越发展。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

19、,把握重大历史机遇,突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好字优先、能快则快,奋力赶超、力求突破,持续保持高质高速、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努力实现加快发展向跨越发展迈进。坚持先行先试。紧紧抓住当前难得发展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眼界,勇于变革、大胆创新,全方位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和对外开放,破除一切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思维定式,不断增创参与区域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走出一条符合福鼎实际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路子。坚持民生优先。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最大责任,从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最

20、基础性工作抓起,着力解决住房、就医、上学、社保等民生问题,谋划建设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坚持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攻方向,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优化提升第三产业,把经济发展的重心放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上,以企业为主体,依靠科技创新、品牌创建拉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加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力度,扎实推进城区规模扩张、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重点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城乡一体化

21、发展新格局。坚持环保优先,节能降耗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区域发展与环境承接能力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4、发展目标区域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地方财政收入较大幅度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力争到2012年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到2015年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基本接近全省平均水平,为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十二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经济发展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的基础上,到2015

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89.5亿元,年均递增16.8%;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8.0:61.2:30.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达900亿元,年均递增34猊财政总收入达30亿元,年均递增21.8%,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达20亿元,年均递增2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快速增长,年均递增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6%以上。对外贸易、利用外资结构更加合理,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730万美元。社会发展目标。区域经济布局趋向合理,城乡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改善,科教文卫事业全面进步。到2015年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3年。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23、,科技综合实力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2%o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城镇化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生态环境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持续优化,资源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全市森林覆盖率在59.6%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目标值以下,市区空气质量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国家标准。民生改善目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住房、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80元,年均递增12%农民人均纯收入

24、12120元,年均递增12%;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口2.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5%以上。三、“十二五”规划发展布局根据我市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分区,促进各区域之间建立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协调关系,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开发格局。(一)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发展基础较好、环境资源承载能力较强等有利条件,积极推进优化开发、重点开发区域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提高人口与经济聚集程度。强化陆海统筹、山海联动,优化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

25、城镇化发展。坚持“东扩南移面海”的城市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加快城区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社会事业等项目建设,重点推进百胜新区、潮音岛新区、海湾新城、滨海新城等新区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按照“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的基本要求,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促进农村人口和产业人口向城镇集聚,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重点抓好秦屿镇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和点头镇、店下镇两个市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构建全市小城镇建设框架,力争5年内打造一批宜居城镇综合体。推进新型工业化发

26、展。结合港口、区位、产业、基础设施等优势,紧紧抓住国家产业布局规划调整契机,以福鼎工业园(星火、文渡、双岳项目区)和龙安项目区为龙头,环沙坦湾区域为重点,加快推进水井头、铁塘里、丞里、贯岭、江边、金山、点头项目集中区建设,新建前岐彩春项目集中区。发挥深水岸线优势,整合临港产业资源,加快沙堤港开放开发,推进沙堤湾经济开发区建设,把环沙堤湾临港区域建成海西东北翼产业综合型、环境良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新兴发展极和闽浙地区较具活力、发展潜力的生态型经济开发区,推动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的形成。推进现代农业格局发展。按照“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注重科技进步和结

27、构优化升级,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为目标,加快推进良种栽培、生态养殖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茶都、芋乡、菇城”建设,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发挥农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农村人口转移、土地规模经营、加工聚集发展,形成以品牌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产业经营化程度高的现代农业格局。推进生态安全产业发展。叠石、管阳、贯岭、礴溪等乡镇,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原则,以植被保护为重点,加强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护,着力抓好山势较陡、水土流失区域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护,坚持“生态保护和资源

28、合理利用并重”原则,重点发展茶叶、林竹、食用菌、果蔬、中药材等有机生态农业及其加工业,建成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主要河流、水库、城镇、村庄周边生态林建设,形成以适度开发区域为支撑点,以点状分布的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态安全新格局。(二)重点区域布局依据现有开发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遵循产业集中布局、要素集约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统筹考虑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体系,以环沙堤湾区域为重点,加快产业平台建设,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重点区域格局。环城区经济区域。包括桐山、桐城、山前、贯岭、前岐、点头、白琳。通过产业做强、规模做大、功能做优、

29、环境做美,调整优化城区经济,按照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继续实施“东扩南移面海”的城市发展战略,努力扩大建成区面积,增强城区人口、产业集聚能力和综合承载功能,引领和带动周边城镇经济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和项目载体建设,依托城区区位优势及星火、双岳、贯岭等项目集中区,重点发展物流、商贸、金融保险、机电、食品、医药、精细化工、太阳能光伏电子等产业。环沙堤湾经济区域。包括龙安、沙堤、店下、秦屿、玦门、白琳、佳阳。坚持陆海统筹,优化海洋、港口开发布局,以环沙堤湾区域为核心,积极申报设立福建省沙堤湾经济开发区,推进海洋产业、临海产业、涉海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依托沙堤港口优势及龙安、文渡、水

30、井头、金山等项目集中区,重点发展临港产业,推动重化、食品加工、镁合金、船舶修造、港口仓储、核电风电等产业发展,逐步形成环沙堤湾马蹄形港口经济区域城镇群。环太姥山旅游经济区域。包括秦屿、礴溪、济山、破门、管阳、叠石。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太姥山开发为重点,以秦屿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旅游经济发展。完善太姥山旅游经济区总体规划和旅游服务基地规划,抓好观光区、度假区、服务区、工业区等功能小区建设,加快宾馆、娱乐、交通等设施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形成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旅游产业发展体系。管阳、叠石等乡镇立足本地旅游资源,发展特色乡村生态旅游,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四、“十二五”规划主要任务坚持好字优先,能快

31、则快,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活力和后劲。(-)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项目带动和品牌带动战略,继续主动承接浙南地区产业转移,全面融入海西建设和环三发展,着力扶持低碳产业、循环利废产业、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重点改造提升汽摩配件、食品加工、石板材等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扶持合成革、船舶修造、锲合金等三大成长型产业,着力推动医药化工、新能源以及其他新兴产业发展,构建以科技为先导,高效节能、低耗环保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3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00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2.1%、34%o1、改造提升三大传统优势产业

32、一一做强做优汽摩配件产业。以科技创新、新产品开发重点,发挥省化油器行业协会作用,打响“中国化油器名城”品牌,引导化油器行业向整机制造、通用机械发展,加快组建化油器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建设化油器专业市场、检测中心,抓好化油器行业标准化建设,争取成为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做好城区化油器企业异地迁建、技改,引导企业扩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和经营效益,谋求汽摩配件产业向外延拓展,整合形成若干个具有技术优势、专业化协作程度高的汽摩配件企业集团,努力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做大做优食品加工产业。以水产品、茶叶、槟榔芋、四季柚、食用菌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着力开发营养保健功能食品、绿色食品,发展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33、。水产品,以海鸥、申石蓝等公司为龙头,以优势资源为纽带,名牌产品为核心,提高水产品加工度,扩大国内外市场,壮大一批产值超十亿元的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茶产业,以品品香、天湖等茶叶加工企业为重点,建立茶叶加工企业联盟,提高“福鼎白茶”、“福鼎白琳功夫茶”的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槟榔芋、四季柚、双抱蘑菇,以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重点,开发系列化、多样化产品,提高产品加工附加值,形成规模化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加快燕京惠泉、晨冠乳业、圣王食品等企业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企业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改造提升石材加工产业。强化行业技术创新,引导企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引导龙头企业实施

34、兼并联合重组,加大技改投入、技术创新,开发新品种,发展异型材,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石材配套行业。提高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水平,实行限额保护性荒料开采,开发生产变废为宝的环保产品与建材下游产品,促进企业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加工精细化。培育“玄武”名牌,建立石材荒料市场,引进市外石材荒料,变单一石材为多品种结构,把白琳、点头、秦屿等地建成石材精深加工区,扶持一批产值超亿元的加工企业。2、培育扶持三大成长型产业一一合成革产业。巩固发展现有合成革企业,发挥“中国合成革名城”和“中国合成革产业示范性基地”示范作用,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引进PU革先进技术和工艺设备,注重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开发绿色化学

35、品和无污染工艺。发展和延伸合成革产业链,配套布局无纺布、水基布和合成革生产机械等项目,建立合成革箱包鞋服加工区,推动箱包、鞋帽、服装、皮具等下游加工企业发展。船舶修造业。统筹港口建设和临海产业发展,科学整合港湾资源,制定沙堤湾船舶产业发展规划,引进大型专业化、集团化船舶修造企业,构建由江南、立新、创恒等大型船舶企业连成一线、相对聚集的沙堤湾船舶修造业基地。一一镁合金产业。整合区域土地和港口岸线资源,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积极推进福丰、鼎瑞、迈拓、中银等银合金产业项目,配套建立银合金加工集中区,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银合金优质产品,引进下游加工企业集聚,力争建成百万吨锲合金产业基地。3、推动发展新兴产业

36、医药化工业。引进生物制药等项目,重点扶持康乐药业公司二期技改项目,建成省内最大的抗生素生产企业。加快推进正利发树脂、安丰特殊树脂、蓝恒达精细化工等项目发展,并积极推进产业向下游延伸,形成医药化工生产集群。新能源产业。以华晶硅元素科技公司、华正新能源科技公司为龙头,着力发展新能源电池与巨晶光电、蓝晶光电等光伏新产品;发挥临海区位优势,全力推进核电风电项目建设,重点抓好核电一、二期建设和海上、陆域风电场开发。一一其他新兴产业。高标准谋划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临海战略储备等新兴产业,大力扶持低碳、循环利废产业,丰富和优化高新产业格局,形成新的产业支撑。4、优化工业产业发展环境培育新增长区域。继

37、续完善福鼎工业园区和各工业项目集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强工业园区的拓展力度,着力提升工业发展和产业集聚的承载力。规划建设前岐薛家山隧道,推动双岳工业园向前岐彩禾、双屿片区拓展,打造闽浙边界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工业项目集中区。继续做好“沙堤湾经济开发区”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作。创新项目招商工作机制,转变传统的招商引资方式,做好项目跟踪服务。继续承接浙南产业转移,主动接受长三角地区经济辐射,着力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延伸产业链的大项目、好项目,促进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储备投资项目,以项目带动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突出项目投资引领作用,做好项目策划、生成、储备,加快竣工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

38、前期突破一批、论证储备一批工业项目,推进核电、锲合金、精细化工、船舶、新能源电池等重大项目建设。强化自主创新。加大企业研发、培训I、品牌等支持力度,发展资源能源消耗低、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节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高端化、管理现代化、市场国际化、经营网络化、产业集群化。(二)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坚持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改革方向,以改善环境、优化结构、扩大总量、增加就业、促进消费为目标,拓宽服务业领域,扩大服务业规模,优化服务业结构,增强服务业功能,健全服务业发展体系,提升服务业整体竞争力。到2015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达89亿元,年均增长15.1.

39、%o1、着力培育旅游服务、现代物流、生产性服务业一一旅游服务业。发挥太姥山世界地质公园品牌效应,围绕争创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目标,依托“山海川岛”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以旅游特色资源和景区(点)开发为突破口,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开发高端生态旅游产品,延伸旅游产业链,培育旅游产业集群。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协作”的要求,科学规划旅游景区(点)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福鼎旅游商贸城、海湾新城旅游集散中心,推动太姥山旅游服务中心、秦屿旅游服务基地和晴川海滨、福瑶列岛旅游服务区建设,形成完善的食、宿、行、游、购、娱功能体系;加快太姥山岳、福瑶列岛、九鲤溪

40、瀑、晴川海滨四大景区和畲族民俗文化、翠郊古民居文化等旅游景点建设步伐,发展山区特色生态游,推进大樟山玄武岩矿山公园的开发,形成集山海川岛、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布局;创新旅游业投融资机制,加强区域旅游协作与交流,拓展国内外客源市场;瞄准两岸“大三通”机遇,吸引台湾同胞来鼎观光考察、寻根问祖、探亲访友,推动鼎台旅游业联动发展。加强旅游产品、旅游地产开发,建立健全旅游产品营销网络,做强做大旅游经济。一一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闽浙边界物流中心建设为枢纽,依托港口、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整合物流资源,重点建设沙堤港集装箱、散货码头和石化储运中转三大作业区,加快推进沙堤港杨岐作业区16号、

41、15号泊位和杨岐码头5000吨扩1万吨工程,建设秦屿水产品、白琳石板材、点头茶叶、前岐蘑菇、桐山汽摩配物流中心和贯岭分水关商贸物流集散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引进市外实力强、知名度高的物流企业,提升物流企业整体素质。引导名京、豪迈等物流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拓展保管、存储、冷藏、冷冻、分装、加工、运输、配送等业务,扶持和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建成闽浙地区重要的港口物流配送基地。一一生产性服务业。抓住浙南地区制造业转移、现代工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对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业要求高的契机,在承接产业转移进程中,着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的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物流业、金融业、工业设计业、营销代

42、理业以及会计、审计等经济鉴证类中介服务,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满足企业信息、咨询和管理服务需求。要注重引进项目管理、研发人才,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水平的提升。2、改造提升商贸、房地产、社区服务业商贸服务业。按照“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要求,调整优化商贸流通业态结构和布局,推动传统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建设业态先进、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竞争力强的商贸服务体系。创新商贸服务方式,鼓励批发企业与品牌产品生产企业合作,建立联购分销的连锁组织,发展新型零售业态;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连锁巨头入驻,提高零售商业态水平。新建玉塘专业市场,改造福鼎中心市场、秦屿农贸市场,引导农贸市场“农改超

43、工抓好闽浙边界粮油市场、农资批发市场、建材批发市场和蘑菇、茶叶、玄武岩石板材交易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增强商贸业集散与服务功能。规范发展其他商贸服务业,抓好主要城区和重点集镇商品市场、购物商场等网点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商业网点。继续发展餐饮住宿业,支持发展旅游型宾馆酒店业,满足滨海旅游城市发展的需要。一一房地产业。以增加居民住宅有效供给为重点,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和政府调控体系,倡导“绿色建筑”,促进地产业与城镇发展相协调。完善住房供给体系,优化供给结构,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面,推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危改房等住房建设,满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形成以商品房为主体、保障性住房为补充的住房供应

44、体系,提高住房供给能力,改善人居环境;引导与房地产业相关联的建筑、装修、建材、展示业的发展。健全房地产交易体系,完善房地产交易规则,规范房地产咨询、评估、经纪代理等中介服务,促进房地产中介市场健康发展。规范物业管理体系,扩大房地产物业管理覆盖面,对新建住宅小区推行物业管理,完善物业服务设施,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社区服务业。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兴办的原则,培育发展社区服务业。城镇社区服务业,推进社区便民连锁网络建设,加快发展医疗保健、代理服务、家庭保洁、养老托幼、就业服务等社区服务,提升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农村社区服务业,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加强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服务体系

45、建设,开展便民超市、家政服务、农资供应等市场化服务,构建市场化社区服务体系。(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围绕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120元,年均增长12%o1、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品种结构,发展名特优、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主的高效生态农业。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粮食作物,稳定粮食生产安全。特色农业,加快“茶都、芋乡、菇城”建设,优化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重点抓好无公害茶园建设;加快

46、槟榔芋品种提纯复壮,扩大种植面积;大力推广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技术,建设双胞蘑菇标准专用菇房、反季节“早蘑菇”示范基地;继续扶持推广优质水果、反季节蔬菜、中药材种植,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畜牧业,重点推进奶牛、肉牛、山羊、肉兔等优良畜禽品种发展,延伸畜禽产品加工产业链。林业,以苗木培育和发展名特优林种为重点,强化林业科技应用,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丰产竹林、珍贵树种用材林及生态公益林。海洋渔业,推广生态海水养殖模式,合理规划利用水域、滩涂,优化沙堤港内网箱和浅海滩涂养殖布局,做大做深紫菜、大黄鱼、稣鱼等养殖业,扶持发展淡水渔业、远洋渔业和现代休闲渔业。2、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农业产业化、品牌化、规模化

47、、标准化为重点,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农业规模化经营。鼓励和支持企业自建研发机构或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攻关,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与综合开发利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重点扶持茶叶、槟榔芋、四季柚、双抱蘑菇、水产品等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化与加工企业的发展,争创国家名牌、驰名商标、地理标志,提高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和经营效益。支持农民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3、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和标准化农田建设力度,积极实施围垦工程,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推进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应

48、急水源工程建设,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和渔业生产设施建设,继续实施病险水库和海堤除险加固、垦区防洪排涝、百步溪引水工程等项目,争取开工建设管阳溪跨流域引水工程,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水利资源,增强基本农田灌溉和防洪抗旱能力。科学规划,加快八尺门内避风锚地等建设,建成沙堤中心渔港、布山一级渔港等一批渔港项目,提高农业发展的保障能力。4、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机制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赋予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完善土地管理和流转机制,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指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业投入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入,落实各项农业补贴政策,拓宽农业投入渠道。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以公益性农业服务为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引进、推广与应用,协助专家与农民对接,建立“专家一农技人员一科技示范户”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反馈农民科技需求,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四)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立足扩大内需,建立有利于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促进投资持续较快增长与扩大消费需求协调拉动经济增长。1、扩大消费需求。把扩大消费需求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通过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以实施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